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海古潜山裂缝预测的方法研究——以胜利油田桩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鹿洪友 陈小宏 张如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763,共6页
裂缝性油气藏的产量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比重较大,对裂缝性油气藏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石油界的热点。由于裂缝分布复杂,其识别工作便成为研究中难题。从胜利油田桩海区块的古潜山裂缝的实际资料出发,利用小波分频处理和小波多尺度... 裂缝性油气藏的产量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比重较大,对裂缝性油气藏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石油界的热点。由于裂缝分布复杂,其识别工作便成为研究中难题。从胜利油田桩海区块的古潜山裂缝的实际资料出发,利用小波分频处理和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等方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一方面不仅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压制噪音,突出了有效波,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构造与储层特征,并达到预测裂缝最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小波变换 多尺度边缘检测 小波分频 裂缝预测 桩海古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思维与有限空间生烃模式 被引量:22
2
作者 关德范 徐旭辉 +1 位作者 李志明 王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通过对目前生烃量计算模型的剖析,指出利用残余有机碳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在成烃、成藏定量研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此外,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演化规律着手,分析了盆地持续沉降、整体上升以及全面萎缩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及其... 通过对目前生烃量计算模型的剖析,指出利用残余有机碳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在成烃、成藏定量研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此外,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演化规律着手,分析了盆地持续沉降、整体上升以及全面萎缩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及其对成烃、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探索了盆地中烃源物质演化与孔隙成岩演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限空间生烃的定量研究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生烃 盆地模拟 成盆成烃成藏 资源评价 新生代 陆相含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99
3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谭河清 余地云 姜香云 刘世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剩余油 点坝 曲流河 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沾化凹陷孤岛油田馆上段浅水湖泊沉积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0-505,共6页
综合研究钻井、古生物和测井资料,认为孤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上段馆1+2砂层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湖泊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浅水湖泊湖盆地形平坦,湖面广阔,水体极浅;湖区受气候影响,湖平面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多表现为氧化、还原... 综合研究钻井、古生物和测井资料,认为孤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上段馆1+2砂层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湖泊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浅水湖泊湖盆地形平坦,湖面广阔,水体极浅;湖区受气候影响,湖平面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多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沉积物;湖泊沉积构造发育,生物富集,水进→水退沉积旋回性明显。通过取心井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化验,识别出水道砂坝、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5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孤岛油田馆1+2砂层组浅水湖泊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馆陶组 馆1+2砂层组 浅水湖泊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储集层测井曲线变化特征——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1^2小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红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2,共6页
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了近42年的高效注水开发,造成对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对子井原理,采用了新、老井叠合对比法和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通过研究认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较长时... 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了近42年的高效注水开发,造成对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对子井原理,采用了新、老井叠合对比法和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通过研究认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较长时间的开采后,电阻率测井曲线变化有随注入水的注入呈持续下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自然电位曲线随着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出现基线漂移、幅度差变小,微电极测井曲线幅度和幅度差相对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对比 声波时差测井 电法测井 地层水 油田开发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被引量:63
6
作者 邢凤存 陆永潮 +1 位作者 刘传虎 向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106,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制 古地貌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岳桥 李金良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4-511,共8页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根据受控凹陷的地层记录分析、剖面复原分析和伸展量估算,并结合地表断裂滑动矢量反演结果,认为盆地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莱阳组沉积时期,该时期诸城凹陷南北向伸展量达36%-41%,最大伸展方向可能为北西-南东。该拆离系统继承了早期胶南(或苏鲁)造山带深部滑脱构造面,其后期拆离复活主导了胶莱盆地南部不对称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了狭长展布的莱阳期沉积凹陷发育。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盆地伸展阶段,伸展作用可能延续到古新世时期。控制了盆地王氏组沉积。这个时期横穿莱阳凹陷和高密凹陷南北向伸展量估计为20%-25%,最大的伸展方向近南北向。该拆离系统调节了胶莱盆地近南北向拉分伸展,其形成与盆地东、西两侧北北东向边界断裂带右旋剪切作用有关。胶莱盆地深部两个深部拆离系统的时空复合或叠合造就了盆地内部复杂的伸展构造样式。识别这两个拆离系统不仅对盆地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深部构造制约,对盆地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断层 白垩纪 山东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三种典型滩坝相的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22
8
作者 马立祥 邓宏文 +2 位作者 林会喜 冯兴雷 涂智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1,共6页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的沙二段,是一种浅水漫湖式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②断-坳期双断对称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沾化凹陷东部孤北洼陷的沙二段,受中部潜山隆起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中部潜山周缘的缓坡部位以碳酸盐岩滩坝相沉积为主,两侧为近似对称的、从岸边—中部依次发育粗粒扇三角洲相—中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③断陷期单断非对称式水下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孤北洼陷桩西地区的沙四段,其东部次洼以粗粒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间为主,中部水下低隆起处及其周缘形成浅湖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而在西部斜坡则以滩坝相沉积为主。这3种模式对于寻找以滩坝型为储层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济阳坳陷 演化阶段 滩坝相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26
9
作者 罗群 吏锋兵 +1 位作者 黄捍东 周海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0-565,573,共7页
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凹隆相间,同沉积断裂和褶皱发育,相变剧烈,不整合面多,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大规模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存在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它们控制了上倾尖... 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凹隆相间,同沉积断裂和褶皱发育,相变剧烈,不整合面多,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大规模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存在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它们控制了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物性封闭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油气藏)。隐蔽圈闭为隐蔽油气藏形成提供空间,输导体系沟通油源和隐蔽圈闭为隐蔽圈闭输送油气,烃源岩供给成熟油气,这3个基本要素在时空上形成有利的三维(元)一体关系,导致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隐蔽油气藏形成需要经过3步(三步曲):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和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背景 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 坡折带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干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大伟 刘震 +1 位作者 陈小宏 姬小兵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6,共6页
在介绍相干技术基本原理、相干算法发展历程和相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由于其对不连续体非常敏感而广泛应用于断层和裂缝的识别,若与其它地震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识别砂体、复杂的断块构造。... 在介绍相干技术基本原理、相干算法发展历程和相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由于其对不连续体非常敏感而广泛应用于断层和裂缝的识别,若与其它地震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识别砂体、复杂的断块构造。相干数据体能够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变化,即不同能量环境下沉积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通过对相干体切片的分析来判断地质体的空间变化及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寻找有利的储集带和隐蔽性油气藏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 不连续体识别 沉积环境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成藏动力学与成藏动力系统 被引量:24
11
作者 田世澄 孙自明 +2 位作者 傅金华 韩军 胡春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油气成藏动力学包括油气成藏的各种动力、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油气从源岩到圈闭形成油气藏所经过的"路"——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既是成藏动力学的载体,也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成藏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排... 油气成藏动力学包括油气成藏的各种动力、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油气从源岩到圈闭形成油气藏所经过的"路"——成藏动力系统。成藏动力系统既是成藏动力学的载体,也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成藏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排液(烃)单元、排液(烃)组合、成藏动力子系统、连通体系等。成藏动力系统研究的主要进展是:1)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成藏动力系统识别和划分中的应用,认识到最大洪泛面是识别和划分成藏动力系统的关键界面;2)异常压力封存箱发育区的成藏动力系统;3)构造动力在油气生、排、运、聚、再运移、再聚集、直至油气藏破坏的成藏作用过程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 成藏动力系统 排液(烃)单元 排液(烃)组合 连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立驰 王永诗 +1 位作者 姜在兴 陈世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发育了裂缝型、溶蚀型和孔洞型3种基本储层类型。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各自独立的成因机制和发育规律,它们共同构成风化壳淋滤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溶蚀带、内幕孔洞带、断裂溶蚀带和构造裂缝带等6个储集体发育带,在... 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发育了裂缝型、溶蚀型和孔洞型3种基本储层类型。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各自独立的成因机制和发育规律,它们共同构成风化壳淋滤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溶蚀带、内幕孔洞带、断裂溶蚀带和构造裂缝带等6个储集体发育带,在空间上组合成复式立体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模式 发育规律 碳酸盐岩潜山 济阳坳陷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抑制条件下生烃定量模拟实验研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守春 张林晔 +2 位作者 查明 包友书 张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烃源岩生烃过程受温度、压力等地质条件的影响,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化学动力学方法来描述。通过2种模拟实验方法,即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环境的4套主力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封闭体系模拟实验中设计了... 烃源岩生烃过程受温度、压力等地质条件的影响,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化学动力学方法来描述。通过2种模拟实验方法,即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环境的4套主力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封闭体系模拟实验中设计了与地下相同的垂向等效压力条件。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压力对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及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其影响均有所不同;随母质生烃潜力的增大,以及在演化程度增大、地层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生烃抑制作用越明显。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4套烃源岩各演化阶段有压力条件存在的生烃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动力学 压力抑制 模拟实验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煤系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政 李钜源 +2 位作者 徐兴友 林武 王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6-701,共6页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大量烃源岩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济阳坳陷石炭一二叠系和中生界两套煤系烃源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与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干酪根、族组成碳同位素大于中生界坊子组;生物标...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大量烃源岩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济阳坳陷石炭一二叠系和中生界两套煤系烃源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与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干酪根、族组成碳同位素大于中生界坊子组;生物标记化合物中,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与中生界坊子组相比具有更强的植烷优势、更高的γ蜡烷含量和更高的C_(27)胆甾烷含量,表明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的生成环境、母质组成及保存条件优于中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石炭-二叠系 煤系烃源岩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岩性油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晶 王伟锋 +1 位作者 荣启宏 赵密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9,249,共6页
通过对民丰洼陷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处在凹陷东北边缘的特殊位置,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3种类型。三角洲前缘砂体、... 通过对民丰洼陷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处在凹陷东北边缘的特殊位置,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3种类型。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浊积岩砂体的性质和分布,砂体分布范围内有利的构造位置和有利的沉积储集相带成为控制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因素。油气勘探方向应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两种成因的储集砂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控制因素 三角洲 浊积岩 民丰洼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薄储层岩性预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军 熊利平 +1 位作者 赵为永 刘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三角洲前缘地区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大多数情况下砂泥岩波阻抗值重叠,而且薄砂层较多,地震数据反演结果达不到分辨薄层的精度,致使无法准确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从综合利用不同储层建模技术各自优势识别薄砂层的思路出发,针对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地区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大多数情况下砂泥岩波阻抗值重叠,而且薄砂层较多,地震数据反演结果达不到分辨薄层的精度,致使无法准确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从综合利用不同储层建模技术各自优势识别薄砂层的思路出发,针对三角洲前缘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联合的方法,即首先用确定性建模得到声波波阻抗,在此基础上用随机模拟方法得到薄砂层的展布。采用的具体方法为地震与测井联合反演方法及马尔可夫链随机模拟方法,随后按照此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Y地区进行了试验,最终得到更为准确的薄砂体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预测 薄砂层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枝焕 曾艳涛 张学才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78-585,共8页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渤南洼陷 沙河街组四段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湖相天然气生成的热模拟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娟 金强 +2 位作者 马国政 王力 王秀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本区重要的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研究不同盐类物质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相互作用,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模拟了东营凹陷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本区重要的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研究不同盐类物质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相互作用,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模拟了东营凹陷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盐对烃源岩热解生成天然气有强催化作用,同烃源岩热解相比,550℃时气态烃产率分别增加了35%、77%和46%。在4组热模拟气的气态烃组成及热模拟气与民丰地区天然气的轻烃组分比较中发现,上述蒸发盐类不仅改变了气态烃产物中各单组分化合物的生成路径,影响了气态烃产物的组成,而且在盐类物质参与作用下,烃源岩热解的气态烃组成与民丰地区天然气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物质 烃源岩 轻烃组分 热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分析技术在层序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小梅 俞娟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3-796,共4页
首先阐述了时频旋回分析在理论上能够精细反映地质沉积粒序特征的优势,然后根据滤波器理论上的实用特性,优化设计频率递归的时频响应滤波器,再利用正演模拟方法得到理论构造地质旋回模型的地震响应,对该记录模型进行时频分析试验,最后... 首先阐述了时频旋回分析在理论上能够精细反映地质沉积粒序特征的优势,然后根据滤波器理论上的实用特性,优化设计频率递归的时频响应滤波器,再利用正演模拟方法得到理论构造地质旋回模型的地震响应,对该记录模型进行时频分析试验,最后通过解释对比其旋回特性给出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旋回 滤波器 地震解释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Kashan地区库姆组沉积相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海峰 时华星 +1 位作者 张守鹏 王伟庆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伊朗Kashan地区库姆组形成于混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以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为主,沉积特征受陆源碎屑的影响较大。库姆组自身储集条件偏差,裂缝和溶孔在储集空间中占绝对优势,断裂活动及相伴生的溶蚀活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 伊朗Kashan地区库姆组形成于混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以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为主,沉积特征受陆源碎屑的影响较大。库姆组自身储集条件偏差,裂缝和溶孔在储集空间中占绝对优势,断裂活动及相伴生的溶蚀活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相则为之提供物质基础。有利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应力集中区域和岩石破裂地区,其中局限台地滩相和三级层序界面之下的岩溶带是最佳储层发育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Kashan地区 库姆组 沉积相 碳酸盐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