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视化试验的普通稠油油藏N_(2)降黏泡沫驱油特征
1
作者 张梦园 李宾飞 +3 位作者 曾祥晖 付显威 辛岩 李兆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N_(2)降黏泡沫驱是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可靠手段,但围绕其驱油特征和影响规律的可视化试验研究有限。采用微观刻蚀模型和二维可视化平板模型分别开展可视化试验,探究N_(2)降黏泡沫微观驱油特征和原油动用机制,分析气液... N_(2)降黏泡沫驱是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可靠手段,但围绕其驱油特征和影响规律的可视化试验研究有限。采用微观刻蚀模型和二维可视化平板模型分别开展可视化试验,探究N_(2)降黏泡沫微观驱油特征和原油动用机制,分析气液比和注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_(2)降黏泡沫驱显著改善N_(2)驱后期气窜现象,有效增加气体驻留时间,扩大波及并提高驱油效率;N_(2)降黏泡沫通过乳化分散、降黏和剥离作用提高洗油效率,通过与乳状油滴联合调堵作用扩大波及系数;气液比为3∶1时,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最高;气液同注时,N_(2)降黏泡沫预生成且可在地层中大量稳定存在,利于发挥乳化降黏和封堵调驱的优势,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气体前置、气体后置和气液交替的注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N_(2)降黏泡沫驱 可视化试验 原油动用机制 波及系数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平地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及山前带应用实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秦宁 王延光 +2 位作者 杨晓东 王常波 梁鸿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能够克服常规高程静校正对波场造成的畸变影响,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模型试算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非水平地表 高斯束 叠前深度偏移 束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多波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毕丽飞 秦宁 +2 位作者 杨晓东 王延光 李向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老油区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勘探目标逐渐转向裂缝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等,研究弹性多波理论下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至关重要。根据高斯束偏移的高效性和逆时偏移的高精度,将弹性多波逆时偏移的实现思想应用于高斯束叠前深... 近年来,我国部分老油区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勘探目标逐渐转向裂缝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等,研究弹性多波理论下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至关重要。根据高斯束偏移的高效性和逆时偏移的高精度,将弹性多波逆时偏移的实现思想应用于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中,研究了一种弹性多波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在射线中心坐标系下,以二维弹性波KirchhoffHelmholtz积分为基础,根据多分量地震数据的矢量地震波场传播特征,利用弹性动力学高斯束表征的格林张量推导了弹性波波场正、反向延拓公式和相应的成像公式,并针对转换波的极性反转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入射波入射角的正、负引入符号函数的校正方法。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高斯束 逆时偏移 正向延拓 反向延拓 极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