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聚醚破乳剂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破乳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立梅 何海峰 +4 位作者 安申法 栾智勇 孙鹏 王阳 严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5-802,共8页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交联聚醚破乳剂中,具有超支化结构的D-P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力最强,界面活性最高;D-PA对稀释原油与采出水油水界面膜的影响最大,其吸附在油水界面后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最低。D-PA破乳剂对W/O乳状液的脱水率达到94.4%,对O/W乳状液的除油率达到98.1%。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同步处理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D-PA对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的综合脱水率高于98%,处理后污水含油低于30 mg/L,游离态聚合物保留率达到了94.8%,油水界面整齐,无乳化中间层,表现出良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驱采出液 交联聚醚破乳剂 破乳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中单元新近系馆陶组点坝构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伟东 刘振坤 +2 位作者 岳大力 周银邦 钟欣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针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中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曲流河沉积,按照层次分析思路及模式拟合的方法对地下点坝构型进行表征分析,总结了曲流河各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并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划分了研究区沉积微相,识别出两个点坝。综合应用开发... 针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中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曲流河沉积,按照层次分析思路及模式拟合的方法对地下点坝构型进行表征分析,总结了曲流河各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并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划分了研究区沉积微相,识别出两个点坝。综合应用开发动态资料及测试资料,认知了点坝内部构型单元的定量模式,即侧积层的倾向、倾角、间距以及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以模式为指导,以井数据为约束,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最终建立曲流河点坝构型三维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坝 侧积层 剩余油 储层构型 孤东油田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
3
作者 何海峰 孙立梅 +4 位作者 杨风斌 刘凌枫 王刚 于滨 吴达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6,共8页
油田采出液处理工艺中化学破乳剂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节约成本,其中聚醚类破乳剂的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对于新型破乳剂的研发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几种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效果进行了... 油田采出液处理工艺中化学破乳剂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节约成本,其中聚醚类破乳剂的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对于新型破乳剂的研发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几种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然后根据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现有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类型,选取了相应的模型分子,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6-31G基组得到其最优分子几何构型和静电势分布图,并利用泛函M062X/6-31G基组计算了聚醚类破乳剂模型分子分别与沥青质模型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结合聚醚类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的破乳性能评价结果,进而分析了聚醚类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由理论化学计算结果所推测的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差异与其实际破乳效果相一致:具有支状结构、聚合度较高的聚醚类破乳剂的效果优于线型结构、聚合度较低的聚醚类破乳剂;酚醛树脂聚醚的破乳效果优于酚胺树脂聚醚,而反相破乳剂中则是多元醇聚醚类反相破乳剂的效果较优。该工作的开展表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进行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研究是可行的,能够为未来新型破乳剂的制备及选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破乳剂 聚醚 密度泛函理论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火成岩储层油气检测方法及应用
4
作者 苏越 李晶晶 孔令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0,共2页
准噶尔盆地典型区块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其油气分布受火成岩储层分布和断裂发育的双重因素控制,具有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油气分布复杂等特点,所以油气检测成为难点。针对火成岩这一特殊岩性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油气... 准噶尔盆地典型区块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其油气分布受火成岩储层分布和断裂发育的双重因素控制,具有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油气分布复杂等特点,所以油气检测成为难点。针对火成岩这一特殊岩性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油气分布复杂等特点,油气检测成为难点。利用单一的叠前AVO属性反演无法准确识别岩性和进行油气检测(马小飞等,2021),在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把叠前部分角度叠加道集作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叠前反演 弹性参数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油气检测技术在火成岩储层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苏越 李晶晶 孔令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7-248,共2页
B油田为三凹供烃的复式含油气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具有钻井成功率高、埋藏浅、单块圈闭资源量大的特点,2021~2023年,完钻16口,其中多口井试获油流,实现规模储量升级动用,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火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 B油田为三凹供烃的复式含油气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具有钻井成功率高、埋藏浅、单块圈闭资源量大的特点,2021~2023年,完钻16口,其中多口井试获油流,实现规模储量升级动用,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火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导致油气分布复杂。又由于不同岩性的速度和密度整体差异小,且含油后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叠后反演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有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6
作者 苏越 孔令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22,共2页
车排子地区属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分为车排子凸起东部和红车断裂带,车排子凸起区是石炭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有利目标区(熊益学,2012;赵晓东等,2021)。其中P66井区,位于车排子地区的春风油田东北部,该区多口井获得工... 车排子地区属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分为车排子凸起东部和红车断裂带,车排子凸起区是石炭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有利目标区(熊益学,2012;赵晓东等,2021)。其中P66井区,位于车排子地区的春风油田东北部,该区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具有良好的勘探效果(杨志冬,2020),经过多年的勘探发现石炭系是重要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岩相 有利储层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中段走滑断裂与新滩地区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存仓 张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仅是一条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走滑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幕次性活动,控制走滑...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仅是一条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走滑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幕次性活动,控制走滑断裂带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而走滑断裂又是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场所。新滩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断,发育多条北北东和北东向雁行式走滑断裂。北北东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是油气垂直运移的优势通道;而北东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影响油气的二次运移分配,即,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派生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幕次活动 油气运聚 新滩地区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锁与水敏的区分认识及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增宝 黄一凡 +3 位作者 黄维安 耿鲁营 陈安胜 董林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6,42,共6页
设计用于区分认识储层水敏伤害与水锁伤害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岩心矿物分析、微观形貌观察、润湿性测定与孔喉分布特征对储层潜在水敏与水锁程度进行评判;开展水锁伤害与水敏伤害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储层伤害程度。综合分析潜在损害因素与... 设计用于区分认识储层水敏伤害与水锁伤害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岩心矿物分析、微观形貌观察、润湿性测定与孔喉分布特征对储层潜在水敏与水锁程度进行评判;开展水锁伤害与水敏伤害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储层伤害程度。综合分析潜在损害因素与实际实验结果,区分水敏与水锁伤害的实际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形貌、润湿性与孔喉分布特征分析是准确区分认识水敏与水锁的前提;敏感性实验评价得到的水敏伤害比实际高,储层伤害主控因素是水敏的评判结果往往是片面的,真实主控因素更可能为水锁。该综合实验可为石油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设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敏伤害 水锁伤害 区分认识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藏油井堵塞机制与防治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盈 陈安胜 +3 位作者 王建海 王增宝 程显光 苗雨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1-437,共7页
油田广泛长期应用聚合物驱对应的油井堵塞严重,液量下降,严重影响聚合物驱后油藏的进一步开发。针对胜利油田聚合物驱油藏,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油井堵塞产物组分与构成;通过模拟不同堵塞物流体与近井... 油田广泛长期应用聚合物驱对应的油井堵塞严重,液量下降,严重影响聚合物驱后油藏的进一步开发。针对胜利油田聚合物驱油藏,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油井堵塞产物组分与构成;通过模拟不同堵塞物流体与近井储层条件,研究油井堵塞的堵塞程度与影响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藏油井堵塞物主要为发生一定交联并嵌入吸附地层矿物盐、黏土的聚合物团聚体,占比为65.6%;其次为地层出砂颗粒与胶结物、原油,分别为17.8%、16.6%。地层出砂颗粒造成多孔介质封堵是油井近井堵塞的主控因素,聚合物衍生交联与吸附团聚形成的聚合物团聚体加剧了油井堵塞程度。基于聚合物驱油藏油井堵塞机制,实施堵塞油井近井原油清洗+聚合物胶团氧化降解、中远井高效固砂防治的油井解堵防砂一体化防治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平均单井提液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油井堵塞 堵塞机理 解堵防治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