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馆上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海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是我国极浅海地区第一个投入开发的大油田。综合应用沉积岩石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岩心描述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心分析和测井等资料,全面分析了埕岛油田馆上段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曲线特征...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是我国极浅海地区第一个投入开发的大油田。综合应用沉积岩石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岩心描述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心分析和测井等资料,全面分析了埕岛油田馆上段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等,确定了该区馆上段砂岩为河流相沉积,并运用多种河相判别参数对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进行判别,进一步确定了该储层的亚相类型为曲流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4种沉积微相特征和主力小层古水流方向,并对不同沉积微相的开发特征和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标志 沉积相 砂岩 馆上段 埕岛油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以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74
2
作者 焦翠华 夏冬冬 +3 位作者 王军 刘磊 盛文波 程培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9-383,共5页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孔隙度的分布范围在4%~6%之间,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01×10-3~0.30×10-3μm2之间,属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合静态、动态资料及岩石物理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物性试...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孔隙度的分布范围在4%~6%之间,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01×10-3~0.30×10-3μm2之间,属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合静态、动态资料及岩石物理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物性试油法、核磁共振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驱替压力法等6种方法,确定了该储层有效物性下限孔隙度为6%、渗透率为0.08×10-3μm2,为有效厚度划分及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厚度 物性下限 特低孔 特低渗储层 永进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泥页岩有机储集空间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朱日房 张林晔 +5 位作者 李钜源 李政 刘庆 王秀红 王茹 王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2-356,共5页
根据干酪根生烃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讨论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生烃演化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研究认为,东营凹陷这2套泥页岩具有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2 000~3 000 m是泥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明显转变的阶段,岩... 根据干酪根生烃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讨论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生烃演化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研究认为,东营凹陷这2套泥页岩具有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2 000~3 000 m是泥页岩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明显转变的阶段,岩石脆性变大,在3 000 m以下,有机孔隙保存条件较好。在此基础上计算2套不同丰度泥页岩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有机储集空间的大小。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较低(TOC含量小于2.0%)的泥页岩,生烃次生孔隙非常有限,而高丰度烃源岩(TOC含量大于4.0%),在演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生烃转化能形成4%以上的次生孔隙。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埋藏较深,演化程度较高,在深洼处具有较丰富的生烃次生孔隙;而沙三下亚段总体演化程度不高,其生烃产生的次生孔隙仅局部地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孔隙 有机储集空间 生烃转化 泥页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物源分析为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宁 樊德华 +1 位作者 郝运轻 李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32,共6页
通过稀土元素(REE)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在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开展稀土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永安地区母岩区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各层段的稀土元素... 通过稀土元素(REE)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在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开展稀土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永安地区母岩区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各层段的稀土元素分布形式。通过母岩区与沉积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对比,完成了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的物源分析。永安地区沉积区沙四段与母岩区中生界、下古生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最相似;沉积区沙三中、下亚段与母岩区中生界、下古生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似,兼有太古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沉积区沙三上亚段稀土元素分布形式与母岩区太古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沉积区与母岩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反映了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各时期物源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稀土元素(REE) 分析方法 永安地区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双金刚烷指标研究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和类型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致林 刘旋 +2 位作者 金洪蕊 王忠 张林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5-708,共4页
根据济阳坳陷烃源岩中的双金刚烷指标与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值,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了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它们均属成熟—高成熟阶段的演化产物,Ro值在1.26%以上。利用二甲基双金刚烷类型判识指标,判识出济... 根据济阳坳陷烃源岩中的双金刚烷指标与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值,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了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它们均属成熟—高成熟阶段的演化产物,Ro值在1.26%以上。利用二甲基双金刚烷类型判识指标,判识出济阳坳陷凝析油为煤成和湖相混合有机质生成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金刚烷指标 成熟度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风化壳孔隙与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晓燕 蒋有录 陈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0-64,88,共6页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向上向下规模逐渐减小,至风化黏土层大孔隙和裂缝不发育。通过实例汇总认为,影响半风化岩石孔缝系统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化基岩的岩性、风化的时间和强度、风化壳形成时期的剥蚀厚度和古风化壳的埋藏深度以及裂缝孔隙的充填特征。风化黏土层岩性致密,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半风化岩层中部的孔缝连通体,既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化壳 孔隙 裂缝 封盖层 运移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积扇相砂砾岩体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焦巧平 高建 +1 位作者 侯加根 岳大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3,共7页
在厘定其不同层次界面成因的基础上,把Miall研究思路成功移植到洪积扇相复杂储层中,建立了与开发精度相匹配的洪积扇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的层次分析法,即复合水道、单期水道和高渗透段3个层次。划分出洪积扇砂砾岩储层5级构型界面:5级界面... 在厘定其不同层次界面成因的基础上,把Miall研究思路成功移植到洪积扇相复杂储层中,建立了与开发精度相匹配的洪积扇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的层次分析法,即复合水道、单期水道和高渗透段3个层次。划分出洪积扇砂砾岩储层5级构型界面:5级界面为洪泛沉积发育稳定的泥岩,构成油田开发中的隔层;4级界面由厚度变化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形成流体渗流屏障;3级界面为形成的支撑砾岩体与周围储集体的岩性突变面。总结了复合水道规模扇缘亚相单期条带状、扇中亚相多期交织的宽带状及扇顶亚相多期垂向叠加的厚层板状砂砾岩体的分布特点。提出了洪积扇单期水道研究方法,即分别从单期水道4个方面的垂向识别特征和4种单期水道的侧向界面识别标志入手,在3种单期水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开展三维空间组合研究。2个典型井区的实例分析表明,扇顶亚相单期水道的边界沿着古水流方向近似呈直线分布,多期水道呈楔形叠瓦状前积叠加,垂直物源方向为垂向加积切割叠置关系;扇中亚相单期水道边界类似曲率较小的辫状河道边界,多期水道具有侧向叠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积扇 砂砾岩复合体 储层构型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噪声的多尺度多方向域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伟 曹思远 +2 位作者 王征 车慧翠 孙文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6,7,共6页
介绍了信号的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具有此功能的第2代curvelet变换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对于光滑且二阶连续可微的函数,第2代curvelet变换所具有的最优逼近性能。给出了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的阈值方法。基于理论模型讨论了多尺度多方向域(cu... 介绍了信号的多尺度多方向特性和具有此功能的第2代curvelet变换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对于光滑且二阶连续可微的函数,第2代curvelet变换所具有的最优逼近性能。给出了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的阈值方法。基于理论模型讨论了多尺度多方向域(curvelet域)的去噪特性,并将其与传统小波变换的去噪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小波变换相比,多尺度多方向域阈值法充分利用了信号与噪声在方向上的差异,使随机噪声得到了较好的衰减,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好地保留了地震记录的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多方向 第2代curvelet变换 小波变换 噪声衰减 阈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二次运移动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磊 綦耀光 +2 位作者 孙志信 任旭虎 刘新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碎屑岩储层的孔、渗特性对于油气二次运移、聚集和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层位的碎屑岩储层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成藏阻力,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成藏动力与储层自身的孔、渗特性共同决定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 碎屑岩储层的孔、渗特性对于油气二次运移、聚集和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层位的碎屑岩储层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成藏阻力,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成藏动力与储层自身的孔、渗特性共同决定了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过程。文中针对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的动力和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重点对浮力为动力的油气运移开展了系统的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分析了油气二次运移的不同控制因素,为圈闭的成藏分析和评价提供了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二次运移 成藏动力 浮力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岩石水压致裂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收 陈佳亮 +3 位作者 杨勇 于永 鞠杨 杨永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97,共4页
水压致裂是煤层气开发以及低渗透油气藏开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针对低渗透储层水压致裂效果和影响因素难以预测的实际问题,文章利用CT技术和自编程序重构了砂岩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应力以及水力压力的条件下均质砂岩裂... 水压致裂是煤层气开发以及低渗透油气藏开采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针对低渗透储层水压致裂效果和影响因素难以预测的实际问题,文章利用CT技术和自编程序重构了砂岩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应力以及水力压力的条件下均质砂岩裂纹的扩展行为,探讨了地应力与水力压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为揭示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低渗透 数值模拟 裂纹扩展 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1
作者 张林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1-595,共5页
湖相烃源岩的沉积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中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的优质烃源岩对陆相大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关于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形成机制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其认识已取得重要进展。湖相优质烃源的发育与湖盆演化过程中... 湖相烃源岩的沉积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中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的优质烃源岩对陆相大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关于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形成机制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其认识已取得重要进展。湖相优质烃源的发育与湖盆演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古湖泊的物理化学性质、古生产力营养的来源、气候的周期性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对其成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注意寻找湖相富有机质沉积韵律中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元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地质演变过程中周期性和事件性的耦合关系,探讨地质环境、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层形成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层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量元素 旋回地层学 湖相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4-181,共8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页岩油气逐渐成为现今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循,实际工作中一直沿用了国外页岩气的勘探及评价思路。通过研究指出,页岩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勘探不能照...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页岩油气逐渐成为现今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针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循,实际工作中一直沿用了国外页岩气的勘探及评价思路。通过研究指出,页岩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勘探不能照搬国外的页岩气评价思路,将研究重点仅仅停留在有机碳含量上无法满足勘探需要,页岩油勘探的核心问题在于地层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的评价。利用胜利油区第一口页岩密闭取芯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孔隙度与单位含油体积以及含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烃源岩中孔隙性越好,含油性越好的特点。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岩心分析数据推导出了反映泥质页岩游离烃含量的评价模型,并构建了基于实测的深侧向电阻率、孔隙度、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求取模型。利用页岩地层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可以直观反映地层中游离烃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指示页岩层段的有利油气区段。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罗家地区罗69井实验分析资料为例,对模型的参数求取及效果分析进行了阐述,构建的地层有机质成熟度模型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均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游离烃有机碳含量绝对值、以及游离烃中有机碳含量与地层有机碳含量的比值实现了对页岩油地层可动油气富集带的指示,可动油气相对富集的层段即为页岩油地层的勘探目标。该思路可为目前的陆相页岩油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烃含量 页岩 有机碳含量 含水饱和度 △log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清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18,共5页
利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对胜利油区砂岩油藏中112口井的3000多块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发现低渗透砂岩油藏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其沉积物粒度分布主要存在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粒度分布特征,并且与一定的沉积作用相联系。研究... 利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对胜利油区砂岩油藏中112口井的3000多块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发现低渗透砂岩油藏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其沉积物粒度分布主要存在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粒度分布特征,并且与一定的沉积作用相联系。研究表明,沉积岩粒度中值分布、泥质含量、分选性等是影响油藏岩石渗透能力的重要因素,正态分布和混合正态分布能较好地描述低渗透砂岩油藏中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沉积物粒度分布 粒度特征参数 正态分布 混合Ф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双域同步分析的沉积期次划分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俊凤 刘书会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2,112,共6页
对三角洲、砂砾岩体等复杂地层结构而言,常规的沉积期次划分手段主要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分析,井与井之间横向对比难,由点及面外推不确定性强,且无法直接获得空间上对沉积特征的认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针对钻井数目少的勘探新区,... 对三角洲、砂砾岩体等复杂地层结构而言,常规的沉积期次划分手段主要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分析,井与井之间横向对比难,由点及面外推不确定性强,且无法直接获得空间上对沉积特征的认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针对钻井数目少的勘探新区,采用了基于地震资料双域分析的方法,即时深域与Wheeler域同步分析法进行沉积期次划分,给出了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分析过程。应用该方法将东营三角洲沙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了9个期次,建立了目的层段地层精细的等时格架。生产实践表明,应用该方法进行期次划分的结果符合三角洲沉积规律,与实际钻井揭示的岩性分布特征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域 Wheeler域 同步分析 沉积期次划分 倾角导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各坳陷沉降的时空差异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任凤楼 柳忠泉 +2 位作者 邱连贵 韩立国 周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6-557,575,共13页
渤海湾盆地的成因机制主要与坳陷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及深部因素有关。各坳陷沉降的时空差异性是这种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渤海湾盆地主要坳陷的沉降史和各坳陷沉降差异对比,发现时空差异具体表现在下列3方面。1)在几个主要... 渤海湾盆地的成因机制主要与坳陷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及深部因素有关。各坳陷沉降的时空差异性是这种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渤海湾盆地主要坳陷的沉降史和各坳陷沉降差异对比,发现时空差异具体表现在下列3方面。1)在几个主要的裂陷幕构造沉降(或总沉降)均具有越往东部沉降量越大的趋势,如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四段裂陷主要分布在济阳坳陷、昌潍坳陷和大型断裂部位,这与新生代盆地演化的开始阶段有关,并叠加有大型断裂(如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作用。2)构造沉降量分析表明在经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的主裂陷幕后,除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沉积中心往西(黄骅坳陷)迁移外,沙河街组一段至东营组沉积期总体表现为随时间向东北部递进渐变式迁移,新近纪又回迁至渤中地区。3)与该区沉降规律相异的是冀中坳陷和临清坳陷(昌潍坳陷因特殊的构造位置除外),表现为在整体沉降过程中局部挤压或抬升反转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这两者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反而变大,不但比同时期其它坳陷大,亦比坳陷本身的其它裂陷期大。控制各坳陷发育差异间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北东东向的新生构造发育,二是有北西西向的变换断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时空差异 盆地演化 动力学 新生代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中甲基菲的分布及对成熟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宋长玉 金洪蕊 +1 位作者 刘璇 王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部分煤样及渤南洼陷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中甲基菲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沉积环境及生源对甲基菲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渤南洼陷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要生源的湖相沉积中,9-甲基菲丰度大于1-甲基菲;咸水氵舄湖环境...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部分煤样及渤南洼陷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中甲基菲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沉积环境及生源对甲基菲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渤南洼陷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要生源的湖相沉积中,9-甲基菲丰度大于1-甲基菲;咸水氵舄湖环境下的烃源岩中3-甲基菲和2-甲基菲相对丰度增加,其甲基菲指数也偏大;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湖相沉积环境的烃源岩,甲基菲指数偏低。在半咸水—咸水还原环境的富含菌类和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煤中,易于生成9-甲基菲,而在弱氧化—弱还原沉积环境且以高等植物为主要生源的煤中,1-甲基菲较9-甲基菲丰富。利用甲基菲指数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时应考虑生源不同所造成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甲基菲 成熟度 沉积环境 生源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39
17
作者 操应长 韩敏 +2 位作者 王艳忠 谭明友 张营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82,601,共8页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具有相带宽、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席状砂大面积分布的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以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概率图以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发育反映河流作用的各种层理构造、反映湖浪改造作用的浪成层理和波痕以及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量:32
18
作者 任凤楼 柳忠泉 +3 位作者 邱连贵 韩立国 张岳桥 曹忠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 应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震剖面解释、钻孔测井资料解释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胶莱盆地和沂沭地堑系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描述与对比分析,基本理清了胶莱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并恢复莱阳期胶莱盆地原形。胶莱盆地莱阳期发育两个独立的槽状断陷带:一个沿牟即断裂构造带发育,呈NNE向展布,称之为朱吴—即墨断槽带,该断槽带完全受牟即断裂带的控制;另一个沿沭河裂谷带和诸城凹陷发育,总体也呈NNE向展布,称为苴县—诸城断槽带。两个断陷槽控制了该期的沉积相及分布。另外,位于胶莱盆地东北角的郭城凹陷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发育受东西两侧断裂控制。平度地区是否存在独立的断陷湖盆,目前尚难确定。苏鲁造山带北部边界断裂(百尺河断裂)的伸展复活主导了胶莱原形盆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原型盆地 莱阳组 测井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灵山岛早白垩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 被引量:31
19
作者 王安东 周瑶琪 +3 位作者 闫华 王瑞 张振凯 王子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28,共12页
利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等资料、地质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灵山岛老虎嘴剖面和船厂滑塌剖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特征和形成期次进行了研究。船厂剖面发育滑塌褶皱、负载构造、阶梯断层、布丁构造、球—枕构造等典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利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等资料、地质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灵山岛老虎嘴剖面和船厂滑塌剖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特征和形成期次进行了研究。船厂剖面发育滑塌褶皱、负载构造、阶梯断层、布丁构造、球—枕构造等典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老虎嘴剖面发育层内褶皱、微阶梯断层、层内角砾岩等。根据形成时间、发育部位和形态特征,将船厂剖面变形划分为滑塌前变形和滑塌中变形,滑塌前变形又可以细分滑塌体下部变形和滑塌体内部变形。滑塌褶皱具有多级别、多尺度的特点;以厚岩层组成的滑塌褶皱为主,尺寸为米级;岩层内部纹层形成的次级褶皱为辅,尺寸为毫米级。滑塌过程中岩层不同部位应力不同,伴生其他变形构造,如拉张形成的布丁构造和挤压形成剪切褶皱等。滑塌前已经形成的负载构造等在滑塌过程中保持原来形态,不因地层变形而变形。这些古地震触发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证明灵山岛在早白垩世古地震活动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灵山岛 早白垩世 滑塌褶皱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新近系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20
作者 蔡观强 郭峰 +4 位作者 刘显太 隋淑玲 李超文 高晓峰 赵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4,共8页
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稀土元素(REE)质量分数相对较高,w(ΣREE)介于106.4×10^-6-390.9×10^-6间,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平均值分别... 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稀土元素(REE)质量分数相对较高,w(ΣREE)介于106.4×10^-6-390.9×10^-6间,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98.83×10^-6,203.18×10^-6,高于大陆上地壳(UCC)和后太古宙页岩(PAAS)的平均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LREE富集、HREE平坦和中等负Eu异常[δ(Eu)介于0.66-0.83,平均值为0.75]的典型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样品过渡族元素Cr、Co、Ni质量分数较低,与UCC相近,稍低于PAAS;高场强元素Zr、Hf、Nb、Ta、Th质量分数则相对比它们在UCC和PAAS中的质量分数高。泥岩样品的REE、Nb、Ta、Th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粉砂岩和细砂岩,表明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对这些元素的富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以及不活动元素之间的比值[如w(La)/w(Co),w(Co)/w(Th),w(Cr)/w(Th),w(Zr)/w(Hf)]并不受粒度效应的影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岩的源岩以中酸性的长英质岩石为主,可能主要来自盆地东部的胶东隆起区,而南部鲁西隆起区广泛出露的太古宇岩石对盆地供应的碎屑量较小;物源供应的变化表明馆陶组上段沉积时期,东营水系和车沾水系开始衰退,而垦青水系仍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馆陶组 明化镇组 物源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