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渗透性伤害的微观机理与改造技术——以济阳坳陷胜利油田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守鹏 方正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9-356,398,共9页
针对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岩石样品'组构要素'(骨架颗粒、填隙物和孔喉结构等)特征,研发了'分步溶解、溶离'酸化、酸压的增产增注改造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影响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有3种:①砂岩颗粒骨架间的... 针对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岩石样品'组构要素'(骨架颗粒、填隙物和孔喉结构等)特征,研发了'分步溶解、溶离'酸化、酸压的增产增注改造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影响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有3种:①砂岩颗粒骨架间的泥质充填物阻塞渗流通道;②同沉积地层水在深埋过程中矿化度-溶解度变化、地层流体不均衡迁变引发矿物结晶沉淀占据孔喉空间;③岩石在上覆压力作用下逐渐深埋,骨架碎屑经压实更致密,渗流通道变窄。'分步溶解、溶离'酸化(酸压)改造技术以缓释酸为主体,以超分子溶剂取代盐酸溶解碳酸盐、利用氟化氢铵+氟硼酸+氟磷酸复合体系溶解硅酸盐,分步溶解、逐级实施,最终达到扩孔增渗的目的。使用该技术能有效溶解对孔隙中流体有明显阻滞作用的主要填隙物成分,并能将被溶解的填隙物反应残渣从岩石架构中分离出来,扩大有效泄流半径,实现单井增产增注。经矿场试验证实该技术可靠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低渗透砂岩 渗透性伤害 组构要素 溶解 溶离 储集层改造 增产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超浅层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2
作者 王千军 周健 +8 位作者 张发强 于洪洲 吴倩倩 鲁红利 刘庆新 周瑜 程明 闫建钊 吕延防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505,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山前超剥带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层系含油、源-藏关系复杂的特点。超浅层是目前哈山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明确其油气藏充注时期和调整过程等成藏机理问题,对于研究哈山油藏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山前超剥带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层系含油、源-藏关系复杂的特点。超浅层是目前哈山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明确其油气藏充注时期和调整过程等成藏机理问题,对于研究哈山油藏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哈山山前地区油气藏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盐度特征以及定量颗粒荧光、方解石U-Pb定年等分析,开展油气包裹体特征、地层古温度和古油藏流体界面的研究,标定热事件时间,探讨该区超浅层油藏成藏机制、特征及成藏期次和聚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其荧光颜色和强度变化表明发育多期不同成熟度的烃类流体,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70~90℃和100~130℃区间。定量颗粒荧光技术显示,油气运移具有明显的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南向北的多次调整和聚集,侏罗系和白垩系分别以持续充注型和晚期充注型颗粒荧光特征为主,反映了不同地层的油气充注特征。方解石的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分别于133 Ma和73 Ma发生过至少2次热事件。结合流体包裹体盐水均一温度测量和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研究区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和调整过程,油气成藏时间为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应用流体包裹体、定量颗粒荧光和方解石U-Pb定年耦合技术为复杂构造带油气成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手段,为厘定成藏期次提供了精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超剥带 流体包裹体 颗粒荧光技术 方解石U-Pb定年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83
3
作者 李阳 赵清民 +3 位作者 吕琦 薛兆杰 曹小朋 刘祖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5-964,共10页
总结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地质、开发特征差异,梳理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方法与技术进展,指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中国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在有利岩相识别、储集性表征、可动性评价、... 总结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地质、开发特征差异,梳理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方法与技术进展,指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中国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在有利岩相识别、储集性表征、可动性评价、可压性评价、产能评价及地质建模-数值模拟一体化“甜点”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国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和有效开发面临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技术与国外差距大、开发成本高等多方面的难题。提出陆相页岩油开发发展方向: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研究,形成陆相页岩油差异化开发技术;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提高开发评价的精准性;攻关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探索有效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效果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开发评价 地质特征 开发特征 岩相 含油性 可动性 可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碱湖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展望
4
作者 刘惠民 文华国 +8 位作者 张奎华 郭佩 张关龙 于洪洲 熊伟 周健 徐文礼 宋梅远 李长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7-1036,共20页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准噶尔盆地近年来页岩油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点层位。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简称哈山地区)位于玛湖凹陷北缘,由于位于逆冲带附近且处于勘探早期,该区风城组的沉积背景、古地理位置及页岩油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根据...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准噶尔盆地近年来页岩油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点层位。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简称哈山地区)位于玛湖凹陷北缘,由于位于逆冲带附近且处于勘探早期,该区风城组的沉积背景、古地理位置及页岩油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根据哈山地区风城组页岩油近10年的勘探开发基础资料和成果,系统梳理了该区页岩的沉积环境、岩相划分、源岩品质、含油性和储集性,探讨了哈山地区页岩油的“甜点”发育规律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玛湖主体洼陷之外,哈山地区中部风城组发育另一个碱湖沉积沉降中心,其火山喷发、沉积演化和成碱阶段与南部乌夏地区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为风城组另一富烃凹陷;提出了风城组碱湖页岩四端元对三角页岩划分方案,将风城组页岩划分为含盐和非含盐8种页岩岩相;整体上,哈山地区风城组黏土质页岩和钙质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云质页岩和盐质页岩含油性相对较好,云质页岩和粉砂岩储集性最好,提出了云质页岩为I类甜点,粉砂岩为Ⅱ类甜点。哈山地区风城组页岩在源岩和储集层品质方面与乌夏地区风城组相当,具有较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湖 逆冲带 页岩岩相划分 富烃凹陷 页岩甜点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发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健 林承焰 +8 位作者 刘惠民 张奎华 张关龙 王千军 于洪洲 倪胜利 牛花朋 焦小芹 刘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42,共16页
哈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于陆缘岛弧背景之下,其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是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前景,在岩心、薄片鉴定基础上,综合扫描电镜、微米CT、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方... 哈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于陆缘岛弧背景之下,其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是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前景,在岩心、薄片鉴定基础上,综合扫描电镜、微米CT、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方法,结合储层物性参数、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发育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哈山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和溶蚀缝,孔隙直径大且连通性较好,但非均质性较强;(2)火山岩岩相、裂缝、风化淋滤和深部热液流体是影响火山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溢流相和爆发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构造抬升和逆冲推覆使推覆体前翼、断层交汇处储层物性更优质,风化淋滤又进一步改善了储层;(3)基于物性岩相储集空间联合分析,将哈山地区火山岩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优质储层主要位于逆冲推覆带的“三角”地带。结论认为,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山岩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储层的条件,展现出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储集空间 储集物性 形成机制 哈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6
作者 牛花朋 刘姗 +7 位作者 焦小芹 张关龙 王千军 周健 赵贤 于洪洲 熊峥嵘 何晓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7,共10页
本文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来说明其成因机制及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岩石的MgO含量中等(3.21%~6.82%),Al_(2)O_(3)含量中等偏高(11.30%~17.78%),全碱K_(2)O+Na_... 本文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来说明其成因机制及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岩石的MgO含量中等(3.21%~6.82%),Al_(2)O_(3)含量中等偏高(11.30%~17.78%),全碱K_(2)O+Na_(2)O含量较高(4.24%~7.24%)。其中,玄武岩样品整体K_(2)O含量较低,体现Na相对于K富集的特点,判断其为低钾拉斑系列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的钙碱元素含量高,具有弧火山岩特征。三类火山岩整体呈现^(87)Sr/^(86)Sr值中等偏低(0.702^(87)7~0.706620)、ε_(Nd)(t)同位素值(+4.59~+9.85)高的特征,表明岩浆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与玄武岩相比,大离子亲石元素Ba富集,高场强元素U、Pb相对富集、Nb亏损,表现出与俯冲消减带相关的岛弧岩浆作用的特点。通过与稀土、微量元素相关的构造环境分析,玄武岩含有源自亏损地幔的组分,低钾拉斑系列产于洋盆俯冲消减的构造背景,中性火山岩则刻度了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消减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亏损地幔楔受俯冲板块脱水释放的沉积物或洋壳熔体交代后,部分熔融形成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准噶尔洋盆的俯冲消减可持续至晚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山 石炭系 火山岩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储层超压成因及超压对储层的影响——以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哲 王艳忠 +4 位作者 孟涛 操应长 王淑萍 周磊 弭连山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53,共17页
【目的】明确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储层成因,探究储层超压强度及发育时间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法恢复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古地层压力的基础上,采用测井曲线组合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 【目的】明确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储层成因,探究储层超压强度及发育时间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法恢复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古地层压力的基础上,采用测井曲线组合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析泥岩超压成因,结合储层超压发育时间、含油气性等特征,分析储层超压成因,对比经历不同压力演化史的储层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差异。【结果】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泥岩普遍发育中强超压,主要为生烃增压成因;砂砾岩储层超压为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的压力传递,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与黄色荧光油充注相匹配,第二期与蓝色荧光油充注相匹配,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大王北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介于28.3~27.8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34~1.35;第二期介于11.6~9.0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为1.56;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为0.8~1.2。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一期增压旋回,时间为6 Ma~至今,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2~1.4,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0~1.3。套尔河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介于35.7~27.2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54~2.08;第二期为12.9 Ma~至今,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57~2.1,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2~2.1。现今地层压力为常压—弱超压的大王北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比现今地层压力为常压—中超压的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更弱,原生孔隙更发育,物性更好,主要原因可能是大王北洼陷发育两期古超压且强度更大,车西洼陷仅发育晚期古超压且强度相对低。【结论】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不仅受控于现今地层超压强度,与古超压发育时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超压发育越早、强度越大,对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抑制越明显,储层物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强度 超压发育时间 储层超压成因 优质储层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济阳坳陷太古宇基岩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涛 穆星 +5 位作者 石泉清 李继岩 刘鹏 方正伟 赵贤 牛花朋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1-417,共17页
济阳坳陷太古宇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之一,但储层形成机制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发现。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XRD、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对济阳坳陷太古宇基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 济阳坳陷太古宇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之一,但储层形成机制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发现。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XRD、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对济阳坳陷太古宇基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岩作用特征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元素分析结果和流体包裹均一温度识别,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作用通过铸体薄片面孔率和物性测井数据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岩性主要为岩浆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浆岩先后经历了冷凝固结、岩浆期后热液、风化剥蚀淋滤和埋藏成岩4个成岩阶段,其中岩浆岩先后经历了冷凝固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充填胶结作用和蚀变交代作用,最后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变质岩。冷凝固结作用可以形成少量原生基质孔隙,溶蚀作用可形成溶蚀孔和溶蚀缝,孔隙度贡献可达80%,对改善储层质量起关键性作用;压实作用和蚀变交代作用破坏孔隙,方解石和黏土矿物等次生矿物充填胶结裂缝,充填度为30%~70%,对储集空间有破坏作用。综合分析得出,片麻岩储层物性特征优于花岗岩,有利于储层主要发育在风化壳和内幕断裂带。风化壳分布于基岩潜山顶部,纵向具有分带性,主要受控于风化作用,多发育Ⅰ和Ⅱ类储层。内幕断裂带分布在潜山腹部,沿断裂发育,主要发育Ⅱ和Ⅲ类储层。该研究成果可为基岩储层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太古宇 基岩储层 成岩阶段 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砂体重叠带与小断层的地震多属性联合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尹成 彭浩 +2 位作者 赵虎 刘艺璇 王长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中国东部油田普遍存在断裂复杂、砂泥岩互层严重以及河道砂体间错落重叠等地质特征。由于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因而无法可靠识别低序级小断层和砂体重叠带,这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调整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 中国东部油田普遍存在断裂复杂、砂泥岩互层严重以及河道砂体间错落重叠等地质特征。由于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因而无法可靠识别低序级小断层和砂体重叠带,这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调整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断距的断层和不同叠置范围及落差的重叠河道砂体模型,正演结果表明:小于调谐厚度的砂体重叠带在地震剖面上会形成“伪断层”响应,即与小断层类似的地震同相轴的扭曲或错断。但通过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分析,发现了地震振幅类属性和地震波形结构类属性对小断层与砂体重叠带有不同的响应特征,结合常规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建立了两条识别准则:①均方根振幅与波形变异系数同时为低值突变可以识别断层存在;②均方根振幅为低值突变而波形变异系数为高值突变则可以识别砂体重叠带。胜利探区W102断块S23储层的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小断层发育区和薄砂体重叠带的均方根振幅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的异常特征与这两条识别准则基本一致,可用于识别与区分薄互层砂岩储层中的小断层与砂体重叠带,为该探区开发方案的调整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砂体重叠带 小断层 地震属性 均方根振幅 波形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无机铝凝胶调剖体系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振泉 元福卿 +1 位作者 季岩峰 范海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9,共7页
目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广泛应用于油田调剖堵水中。常规的交联剂体系成胶温度较高,调堵效果易受到矿化度、地层吸附及剪切的影响,难以应用于低温高矿化度油藏。以AlCl_(3)为反应物、六亚甲基四胺C_(6)H_(12)N_(4)为pH值调节剂... 目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广泛应用于油田调剖堵水中。常规的交联剂体系成胶温度较高,调堵效果易受到矿化度、地层吸附及剪切的影响,难以应用于低温高矿化度油藏。以AlCl_(3)为反应物、六亚甲基四胺C_(6)H_(12)N_(4)为pH值调节剂、二水合柠檬酸钠Na_(3)C_(6)H_(5)O_(7)·2H_(2)O为控制剂,制备了一种适用于低温油藏、耐盐性强、热稳定性较好且成交时间可控的铝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了反应物和pH值调节剂浓度、温度、矿化度及控制剂对铝凝胶成胶时间、成胶强度的影响,并用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铝凝胶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铝凝胶堵剂体系在40℃下成胶时间为2.5~29 h,且连续可控;体系可耐高钙高盐;60℃条件下体系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强度。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低温铝凝胶体系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其封堵率在95%以上,可以满足低温油藏调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铝凝胶 低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特超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开发指标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传飞 吴光焕 +1 位作者 韦涛 李伟忠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79,共7页
指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技术具有采收率较高、投资多和风险大的特点,适用于油层较厚、原油黏度非常大及常规热采开发方式无法经济有效开发的稠油油藏.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方法,结合... 指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技术具有采收率较高、投资多和风险大的特点,适用于油层较厚、原油黏度非常大及常规热采开发方式无法经济有效开发的稠油油藏.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方法,结合影响因素对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开发效果的单因素定量关系;并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SAGD采收率在不同油价下内部收益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油层厚度、地层原油黏度、平面渗透率、垂向渗透率和初始含油饱和度是影响SAGD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该预测模型能够适应国际油价变化,而且,通过国外SAGD典型区块实例验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油藏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工程 薄层稠油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预测模型 采收率 内部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砂砾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注水开发方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传智 陈鸿林 +2 位作者 郭迎春 王倩 张书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8-204,共7页
在特低渗砂砾岩的储层条件下,采用长井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时,常出现产能随地层能量衰竭较快,难以收回开发成本的问题,采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盐家地区特低渗砂砾岩油藏盐227块为例,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建立油藏数值模... 在特低渗砂砾岩的储层条件下,采用长井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时,常出现产能随地层能量衰竭较快,难以收回开发成本的问题,采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盐家地区特低渗砂砾岩油藏盐227块为例,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对盐家地区砂砾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开发方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规律,研究了常规注水、超前注水、注水吞吐开发等措施的合理性,提出了针对特低渗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有效开发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弹性开发相比,采用注水开发能解决地层能量衰竭较快的问题的同时,增大了储层动用面积及驱替时效;注水吞吐的最终含水率比常规注水降低25%左右,超前注水在前期能提高常规弹性开发产量的30%左右,可见这两种新型开发方式有利于抑制水淹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多段压裂水平井 注水开发 注水吞吐 超前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特征与成藏模式
13
作者 高阳 刘惠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62,共12页
基于胜利油田大量基础研究和实验分析资料,以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剖析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布、烃源岩分布及生排烃特征、储层物性变化和断裂系统控藏作用,研究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地质特征;以东营凹陷为解剖对象,... 基于胜利油田大量基础研究和实验分析资料,以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剖析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布、烃源岩分布及生排烃特征、储层物性变化和断裂系统控藏作用,研究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地质特征;以东营凹陷为解剖对象,结合已发现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分布,总结断陷盆地断控复合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梳理横向和纵向分布的大型地质体内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表明:①古气候和构造旋回控制济阳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有序分布,多期次发育的烃源岩为页岩油气原位聚集及油气运聚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储层物性变化控制了油气成藏动力门限,不同期次的断裂组合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和页岩油气原位滞留聚集规模,使得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具有关联性、分隔性和突变性,上述要素相互配置形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断控复合全油气系统。②受成藏动力控制,一个全油气系统可以划分为常规油气子系统和非常规油气子系统,纵横向上从页岩油、致密油到常规油有序分布。上述规律性地质认识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东营凹陷 断陷盆地 古近系 断控复合全油气系统 页岩油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永诗 邱贻博 +2 位作者 茆书巍 郝雪峰 高志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4,共13页
东营凹陷经过6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盐家、滨南、纯化、博兴和金家等34个油田,截至2022年累计探明储量26亿吨,对中国能源供给与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营凹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隐蔽油气藏转... 东营凹陷经过6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盐家、滨南、纯化、博兴和金家等34个油田,截至2022年累计探明储量26亿吨,对中国能源供给与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营凹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隐蔽油气藏转变。基于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对东营凹陷砂砾岩、滩坝砂及浊积岩等各类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及展布规律、油气成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油气成藏相似性、有序性、差异性等理论认识,极大推动了隐蔽油气藏的精细勘探。指出构造转换带、沉积结合部及地层突变带是现阶段重点勘探领域和方向,加强其综合研究是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和规模增储的关键。紧密结合勘探实践,综合运用多手段、多学科、多方法是突破隐蔽油气藏勘探瓶颈的重要法宝,也将进一步指导隐蔽油气藏精细化和效益化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砂砾岩 滩坝砂 浊积岩 勘探方向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太古宙基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15
作者 穆星 孟涛 +5 位作者 石泉清 李继岩 刘鹏 方正伟 赵贤 牛花朋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7-800,共14页
济阳坳陷太古宙基岩是目前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重点之一,但针对该地区基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尚不成熟。本文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常量元素分析、XRD、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和井震资料分析,对济阳坳陷太古宙基岩的... 济阳坳陷太古宙基岩是目前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重点之一,但针对该地区基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尚不成熟。本文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常量元素分析、XRD、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和井震资料分析,对济阳坳陷太古宙基岩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宙基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类、辉长岩类、长英质片麻岩类、斜长角闪岩类、碎裂岩类;发育风化壳型、内幕型储层;风化壳型以半风化带物性最好,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溶蚀缝、构造裂缝以及溶蚀扩大缝,储层孔隙度集中在2.2%~3.8%,渗透率均值为2.79×10^(-3)μm^(2),成像测井缝密度均值为1.4条/m,以Ⅱ类储层为主,Ⅰ类次之;内幕型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为主,其次为少量溶蚀孔缝,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1%~1.9%,渗透率均值为1.69×10^(-3)μm^(2),成像测井缝密度均值为0.6条/m,以Ⅲ类储层为主,Ⅱ类次之;埕北地区基岩储层临近黄河口生烃凹陷,油气沿太古宙基岩潜山顶部不整合面和构造断裂运移,上覆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新生界古近系沙三和沙四的泥岩提供有效封堵,最终油气在新近纪上新世明化镇期(3.0~1.5 Ma)于基岩顶部风化壳、内幕裂缝内聚集成藏。该研究成果对济阳坳陷基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太古宙 基岩储层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相似块匹配的地震数据信噪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杰 戚瑞轩 +1 位作者 张文征 陈学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传统的基于三维曲波变换的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在同相轴不连续处会损害有效信号,存在伪影,难以取得理想的去噪效果,因而不能准确检测地震数据中地质体的边界信息。研究了基于自相似块匹配的三维地震资料去噪和边缘检测方法。自相似块匹配... 传统的基于三维曲波变换的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在同相轴不连续处会损害有效信号,存在伪影,难以取得理想的去噪效果,因而不能准确检测地震数据中地质体的边界信息。研究了基于自相似块匹配的三维地震资料去噪和边缘检测方法。自相似块匹配方法将含噪数据划分成相似数据块集合,同一数据块集合中的子块波形近似。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自相似性和冗余性信息,通过阈值界定相似程度将三维地震数据中的相似数据块聚集,将在常规域中难以压制的噪声变换到四维域中进行衰减,然后再进行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剖面。自相似块匹配方法有效提升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保真度,去噪结果无伪影。自相似块匹配Canny边缘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保存了不连续处的信息,能有效识别地质体边界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压制三维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与传统曲波变换阈值方法相比,该方法对有效信号的保护能力更强,能够保留原始数据中的不连续性信息,使基于自相似块匹配的Canny边缘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地质体边界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压制 块匹配 自相似性 体数据去噪 三维曲波变换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调驱用聚合微球的构效关系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巩锦程 季岩峰 +3 位作者 王彦玲 范海明 魏志毅 李春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42-1354,共13页
聚合微球是一种基于聚丙烯酰胺的可吸水溶胀凝胶树脂,在油田调驱中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随着开采重点逐渐向低渗、中低渗高温油藏偏移,聚合微球的粒径尺寸、缓膨性能以及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对近年来不同... 聚合微球是一种基于聚丙烯酰胺的可吸水溶胀凝胶树脂,在油田调驱中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随着开采重点逐渐向低渗、中低渗高温油藏偏移,聚合微球的粒径尺寸、缓膨性能以及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对近年来不同聚合微球的结构特点和构效关系进行综述,总结了不同聚合微球所适用的油藏条件,分析了聚合微球粒径和溶胀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聚合微球的调驱机理,并对聚合微球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针对聚合微球关于纳米尺度的报道较少,高温下溶胀速度快,驱油机理单一等问题,需要加深对聚合微球溶胀机理和黏弹机理的研究,优化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条件,研发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聚合微球,并与其他化学试剂协同调驱,从而拓宽聚合微球在低渗、中低渗高温油藏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微球 油田调驱 结构特点 构效关系 纳米级 延时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雯 王永诗 +2 位作者 马立驰 杨贵丽 辛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14-216,共3页
构造裂缝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弹性破裂而形成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定向性好,贯穿岩石的能力较强,规律性较强(秦启荣,2006),对于油气运移和储集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碳酸盐岩储层又都是缝洞型的,因此,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裂缝研究是不... 构造裂缝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弹性破裂而形成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定向性好,贯穿岩石的能力较强,规律性较强(秦启荣,2006),对于油气运移和储集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碳酸盐岩储层又都是缝洞型的,因此,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裂缝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邬光辉等,1999;宋永东等,2007)。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埋藏深,成岩作用强烈,原生孔隙基本不发育,但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后,形成的裂缝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主控因素 碳酸盐岩 桩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岛地区中奥陶统潜山地层精细划分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帅 王永诗 +2 位作者 马立驰 陈世悦 景安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1-232,共2页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现如今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由多样性潜山阶段转向隐蔽潜山勘探阶段(马立驰等,2020),这使得对地层划分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受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2亿吨,是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现如今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由多样性潜山阶段转向隐蔽潜山勘探阶段(马立驰等,2020),这使得对地层划分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受控于构造活动、沉积环境及埋藏成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统 地层精细划分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雯 王永诗 +2 位作者 景安语 辛也 杨贵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9-120,共2页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时期为稳定克拉通内部沉降型盆地,沉积了厚达12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岩、泥页岩地层。因受郯庐断裂的走滑和逆冲影响,其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性,经历了古生界地台发育阶段、中生代早期地台解体阶段。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碳酸盐岩 滩海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