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燕燕 赵殿栋 +3 位作者 于世焕 王淑艳 于晨 赵秀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71,332,共9页
基于近5年地震采集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中国石化当前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总体能力,评估了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水平现状,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方法及适应性,展示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及页岩气地震技术的试... 基于近5年地震采集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中国石化当前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总体能力,评估了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水平现状,讨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方法及适应性,展示了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及页岩气地震技术的试验进展与应用效果。分析预测了2020年前、后中国石化陆上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全方位高密度采集技术、超多道数固定排列采集技术、三维三次采集技术未来将会在陆相薄层、海相深层、开发监测等应用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单点接收 开发地震 页岩气勘探 超多道数固定排列采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二叠系火成岩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29
2
作者 潘军 李大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
井漏是影响顺北油田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通过对现场漏失资料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顺北油田二叠系地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多尺度裂缝发育和裂缝易扩展的特点,且整体上北部漏失程度较轻,南部漏失程度较严重;二叠系漏失机... 井漏是影响顺北油田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通过对现场漏失资料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顺北油田二叠系地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多尺度裂缝发育和裂缝易扩展的特点,且整体上北部漏失程度较轻,南部漏失程度较严重;二叠系漏失机理为压差性漏失和裂缝扩展性漏失,并以压差性漏失为主。优选了高效随钻封堵剂SMGF-1,钻井液中加入3%的SMGF-1,可使得0.45~0.90 mm砂床承压达8.5 MPa,具备良好的防漏效果;研发了高效承压堵漏剂SMKZD-1,1~3 mm裂缝承压均大于5.0 MPa,具有良好的广谱封堵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防漏堵漏技术可以提高二叠系火成岩地层的防漏与堵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漏失机理 裂缝扩展 承压堵漏 顺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和三角洲储层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石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通过对河流和三角洲相储层的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剩余油宏观和微观分布模式,指出河流和三角洲相储层的剩余油平面分布主要集中在边缘相带、断层和砂体尖灭线附近以及井网未控制的部位,受沉积微相、断层、... 通过对河流和三角洲相储层的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剩余油宏观和微观分布模式,指出河流和三角洲相储层的剩余油平面分布主要集中在边缘相带、断层和砂体尖灭线附近以及井网未控制的部位,受沉积微相、断层、砂体分布和井网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层内剩余油分布受层内非均质控制,剩余油主要在河流相正韵律储层的中上部及三角洲相反韵律储层的中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在孔喉网络中的分布主要有网络状、斑块状、附着状、孤粒孤滴状和油水混相等5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三角洲相 剩余油 沙河街组 胜坨油田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及评估的讨论——以东辛油田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郭齐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中国现行规范中 ,将地质储量分为 3级 :探明、控制和预测储量。表面上看 ,与国际上几个具代表性分类之间相比 ,大体可一一对号入座 ,但具体操作上差别十分明显 ,最根本的是没有或很少考虑经济因素。为与国际接轨 ,将经济可采储量列入储... 中国现行规范中 ,将地质储量分为 3级 :探明、控制和预测储量。表面上看 ,与国际上几个具代表性分类之间相比 ,大体可一一对号入座 ,但具体操作上差别十分明显 ,最根本的是没有或很少考虑经济因素。为与国际接轨 ,将经济可采储量列入储量报告势在必行。在进行经济可采储量评估时 ,除运用递减法进行产量预测外 ,还应充分考虑操作成本和费用、与产量相关的税费、开发投资、油产品价格和折现率等评价参数的影响。运用该方法对济阳坳陷东辛油田的剩余可采储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大小除受产量递减规律影响外 ,油价的影响最为显著 ,特别是当油价低于 2 0美元 /桶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经济可采资源量 评估 地质储量 分类 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高压防气窜固井技术 被引量:61
5
作者 牛新明 张克坚 +1 位作者 丁士东 陈志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川东北地区地层条件复杂,井深,气层压力高,固井防气窜的难度大。要提高高压气井的固井质量需要设计合理的液柱结构确保压稳,应用具有良好防气窜能力的高密度水泥浆体系,并采取合理的固井工艺。通过采用Gaudin-schutzmann粒度分布方程来... 川东北地区地层条件复杂,井深,气层压力高,固井防气窜的难度大。要提高高压气井的固井质量需要设计合理的液柱结构确保压稳,应用具有良好防气窜能力的高密度水泥浆体系,并采取合理的固井工艺。通过采用Gaudin-schutzmann粒度分布方程来优化高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粒度分布,使其达到紧密堆积状态;优选防气窜能力强的添加剂,来提高水泥浆体系防气窜性能;应用新型分段气窜预测模型来进行防气窜预测与压稳设计,以优化环空液柱结构。高密度防气窜水泥浆体系在川东北地区的河坝2井、元坝2井等应用了10井次,入井水泥浆最高密度2.41 kg/L,气层固井质量均达到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固井 高密度水泥浆 紧密堆积 防气窜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罗东明 谭学群 +3 位作者 游瑜春 刘建党 冯琼 刘忠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引入煤层作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厚度法(相邻井地层厚度相当)、层序地层学法、密井网解剖法(从密井网解剖入手,认识地层变化规律,进而推广到稀疏井网)4种方法相互结合、闭合对比,并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只针对砂组)和层面建模进行校验,形成了一套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统一了地层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层 等厚法 层序 地层划分对比 煤层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地震技术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小慧 宋桂桥 +2 位作者 张卫华 倪瑶 蔡杰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3-923,共11页
根据采集方式的不同,随钻地震技术可分为钻头随钻地震和随钻VSP。钻头随钻地震采用钻头破岩时的振动作为震源,能量较弱,信噪比低,在深井、高斜度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使用PDC钻头、钻遇软岩层等情况下震源信号不佳,近年来应用逐渐减... 根据采集方式的不同,随钻地震技术可分为钻头随钻地震和随钻VSP。钻头随钻地震采用钻头破岩时的振动作为震源,能量较弱,信噪比低,在深井、高斜度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使用PDC钻头、钻遇软岩层等情况下震源信号不佳,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而在钻头上方安装水力脉冲冲击器使井底产生脉冲冲击和瞬时负压的方式,可增加震源信号的强度,提高随钻地震信号的信噪比。随钻VSP采用海面气枪震源或地面可控震源、炸药激发,井下地震检波器接收,泥浆脉冲遥测系统实时传输校验炮、初至波数据,实时更新随钻速度、压力模型,提高成像精度。与常规电缆VSP相比,随钻VSP在钻井过程的自然间隙,例如连接钻杆的过程中进行采集,不干扰钻井过程,避免电缆VSP在水平井、高斜度井等的操作风险,降低钻井成本。目前,随钻VSP技术日趋成熟,可实现钻头前准确的速度预测、地层压力预测和精细构造成像,从而预见性地指导钻井过程。针对新探区、钻前地层压力预测风险较大的地区、非常规油气藏、常规电缆VSP部署风险大的地区、复杂油气藏等在高精度构造成像、准确地层压力预测等方面的需求,开展随钻VSP技术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降低钻井风险和成本,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地震 随钻VSP 速度预测 地层压力预测 精细构造成像 井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检波器单点地震采集与组合接收对比试验 被引量:23
8
作者 于世焕 赵殿栋 于晨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70,211,共7页
地震勘探装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密度单点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比分析贵州中部某山区盒子波资料、单点采集与组合接收野外试验资料以及叠加剖面,探讨了单点采集与组合接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组合接收会造成地震波主... 地震勘探装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密度单点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比分析贵州中部某山区盒子波资料、单点采集与组合接收野外试验资料以及叠加剖面,探讨了单点采集与组合接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组合接收会造成地震波主频降低,进而会影响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单点采集有利于保护有效波的频率成分,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盒子波 单点采集 组合接收 频谱特征 主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其礁滩储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永生 储昭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6,共9页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建造过程及巨厚礁滩和鲕滩复合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发现:普光气田长兴期台缘礁及开阔台地生屑滩和飞一、飞二段台缘和开阔台地鲕滩的垂向加积过程构筑了四川盆地和国内厚度最大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普光气田长兴礁起源于二级层序海泛期的陆棚环境,它建造成台地镶边,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空白反射;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台缘及台内鲕滩形成于二级层序高位期早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杂乱-不连续强反射。长兴礁及礁后沉积为后继飞仙关组鲕滩的形成提供了浅水高能背景。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角度,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由5个三级层序组成,而每个三级层序又由2~3个四级层序组成。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揭示了普光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过程。随着探井的钻探,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序揭示出普光气田礁、滩白云岩储层对称的高频旋回特征。在每一旋回内,孔隙度随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减小、白云石晶体的变粗而增大。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高频层序内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不仅为拓展今后礁滩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后继气藏开发具指导意义,是实现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深层 碳酸盐岩台地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优质储层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沉积分异原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登发 包洪平 +1 位作者 高山林 李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0-936,共17页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以中国沉积盆地为例进行分析。作者首先将构造-沉积分异定义为“由构造应力、热力、重力、地幔动力等因素引起地表地形差异,从而导致沉积物源、搬运体系与沉积作用变化的过程”;认为构造-沉积分异发生在不同尺度的洋-陆系统、盆-山系统、隆-坳系统、凸-凹系统与高-低地貌系统,受基底结构、强度与活动性的明显控制,构造应力、重力、热力、地幔动力等控制了该分异机制;强调随时间演变出现构造-沉积分异演化旋回,表现为伸展期裂陷向聚敛期隆坳转变,碳酸盐岩分异台地向统一台地转变。上述控制因素与机制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复合,导致多类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出现。研究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可以为重建地球历史、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构造旋回 板块构造作用 深部地质过程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洼陷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阳 王建伟 +1 位作者 赵密福 高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2-726,共15页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发育有超压系统,这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超压系统现今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约束下数值模拟方法对牛庄洼陷超压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超压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牛庄洼...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发育有超压系统,这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超压系统现今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约束下数值模拟方法对牛庄洼陷超压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超压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牛庄洼陷在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的下亚段和中亚段存在着超压系统,最大压力系数可以达到1.8,最大剩余压力超过了20MPa。自沙三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超压系统开始发育。到东营组沉积期末,超压系统经历了大约10Ma的泄压过程。自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超压系统再次迅速增压,逐渐接近现今发育状况。上覆地层沙三段上亚段高沉积速率导致了超压系统的形成和早期剩余压力的增加,而水热增压和烃类物质大量生成联合造成超压系统晚期迅速增压。超压系统演化规律揭示出在油气主要运移期研究区古异常流体压力的分布状况,这为进一步开展牛庄洼陷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系统 两段式发育 超压成因 沙河街组 牛庄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新进展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32
12
作者 潘军 王敏生 光新军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1期5-13,共9页
为了提高钻井破岩效率和延长钻头使用寿命,减少起下钻次数,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作业成本,国外近年研发了一系列新型PDC钻头。分析了全球PDC钻头市场发展趋势,总结了PDC钻头新进展及现场应用情况,包括基于加工制造的新型PDC钻头、基于... 为了提高钻井破岩效率和延长钻头使用寿命,减少起下钻次数,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作业成本,国外近年研发了一系列新型PDC钻头。分析了全球PDC钻头市场发展趋势,总结了PDC钻头新进展及现场应用情况,包括基于加工制造的新型PDC钻头、基于切削齿形状设计的新型PDC钻头、基于切削齿布齿的PDC钻头、复合PDC钻头、用于页岩储层的定向PDC钻头以及用于地质评价的微芯PDC钻头。结合我国PDC钻头技术现状,提出了我国PDC钻头需要对破岩机理、高温耐磨材料、加工制造工艺、切削齿形状、结构和个性化钻头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同时指出,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PDC钻头技术的最新进展,对优化我国PDC钻头技术的发展规划和科研方向,以及加快PDC钻头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复合钻头 定向钻头 微芯钻头 旋转切削齿 锥形切削齿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含氦气藏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强 耿锋 +4 位作者 虎北辰 高山林 金仙梅 王玺童 李振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9-1036,共8页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含氦气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前人氦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集了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9个井区、6个层系的22个天然气样品,利用质谱法对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区氦气成藏的主控因...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含氦气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前人氦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集了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9个井区、6个层系的22个天然气样品,利用质谱法对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区氦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巴什托地区BK3井巴楚组天然气2个样品氦气含量为0.103%、0.116%,达到了含氦气藏的标准;顺北地区奥陶系6个天然气样品氦气含量在0.026%~0.151%之间,仅1个样品达到含氦气标准。塔北地区寒武系—古近系32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气含量在0.01%~0.08%之间,均未达到含氦气标准。塔里木盆地氦气成藏主要受氦源、深大通源断裂、成藏期次、保存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巴什托地区、顺北地区是氦气的有利聚集区带,塔北地区氦气成藏条件相对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石化探区 氦气含量 成藏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沉积学表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层次分析思想为指导,应用结构要素分析法,结合露头研究,解剖层内薄夹层并对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这样就可以预测性地描绘出胜利油区河流相单砂体的几何形态、连通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准确判断出砂体的成因类型,揭示了... 以层次分析思想为指导,应用结构要素分析法,结合露头研究,解剖层内薄夹层并对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这样就可以预测性地描绘出胜利油区河流相单砂体的几何形态、连通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准确判断出砂体的成因类型,揭示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进而适应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建筑结构 成因单元 结构要素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系统液固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德华 葛家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藏中孔隙—裂缝介质受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双重作用,这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彼此作用、相互影响,称为耦合作用。对双重介质而言,耦合作用可能导致油藏物性参数的变化,影响油气藏压力和流体的分布,因此有必要建...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藏中孔隙—裂缝介质受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双重作用,这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彼此作用、相互影响,称为耦合作用。对双重介质而言,耦合作用可能导致油藏物性参数的变化,影响油气藏压力和流体的分布,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利用液固耦合模型来模拟双重介质系统中流体的渗流特征。利用有效应力概念,可以建立双重介质渗流系统液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通过有限差分,获得数值解。通过实例模拟计算,获得了耦合效应对油气藏动态的影响:压力系数越高、储层物性越差,液固耦合效应越明显。但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液固耦合效应对井底压力的综合影响会逐渐消失,并非所有的双重介质系统渗流都需要考虑液固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有限差分 有效应力 渗流 液固耦合 双重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高值转化过程Mo基负载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屈丹龙 李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87,共5页
对延长石油公司的含油污泥进行水相、油相、固相三相分离,并进行成分分析,对油相采用Mo基催化剂进行催化热解反应,考察温度、负载条件以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对油相芳构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下,MoO_(3)/ZSM-5分子筛催化剂能有力... 对延长石油公司的含油污泥进行水相、油相、固相三相分离,并进行成分分析,对油相采用Mo基催化剂进行催化热解反应,考察温度、负载条件以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对油相芳构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下,MoO_(3)/ZSM-5分子筛催化剂能有力促进油相成分中长链饱和烃转化为芳香烃。催化热解后,油相中芳香烃质量分数可提高5.6%,沸程下降300℃,重质油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催化热解 Mo基催化剂 芳香烃 油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极化度滤波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金强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地震信号和随机噪声具有不同的极化特性,可以利用极化分析的方法压制地震记录上的随机噪声。以Samson(1973)提出的谱矩阵极化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复地震道技术给出最小极化度滤波方法。假设地震记录由有效信号和不相干随机噪声组成,... 地震信号和随机噪声具有不同的极化特性,可以利用极化分析的方法压制地震记录上的随机噪声。以Samson(1973)提出的谱矩阵极化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复地震道技术给出最小极化度滤波方法。假设地震记录由有效信号和不相干随机噪声组成,由不相干随机噪声的复地震道构造协方差矩阵,将此协方差矩阵作为谱矩阵,根据不相干随机噪声的极化度最小这一准则,推导出最小极化度滤波方法的算子。该方法既可应用于三分量地震记录,也可用于单分量的地震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极化度滤波 地震勘探 极化分析 噪声压制 谱矩阵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煤系烃源主生气期与圈闭期匹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兆杰 逄建东 赵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TTI和煤系地层实测温度等方法对研究区主生气期和埋藏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以二次生气为主,在古近纪中后期进入生气高峰期,古近纪晚期到新近纪早期为煤系源岩主生气期,埋藏演化史主要分为均衡演化阶段、演...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TTI和煤系地层实测温度等方法对研究区主生气期和埋藏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以二次生气为主,在古近纪中后期进入生气高峰期,古近纪晚期到新近纪早期为煤系源岩主生气期,埋藏演化史主要分为均衡演化阶段、演化停止阶段、演化补偿阶段和差异演化-二次生气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典型煤成气探井,认识到圈闭的形成时间与煤系源岩的主生气期匹配关系是煤成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圈闭形成时间早于主生气期、后期断层活动时间短且活动强度小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坳陷 煤成气 二次生气 主生气期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MnR发球筒爆裂失效分析
19
作者 许述剑 刘小辉 +1 位作者 黄廷胜 王延平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7-51,59,共6页
对发球筒爆裂事故,开展了现场设备和工艺操作状况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表明:发球筒爆裂失效是由于接管材料发生低温低应力脆性断裂所致。接管材料错误使用20CrMnTi,却仍然采用16MnR和16MnⅢ锻的焊接工艺,接管与筒体焊接后未热处理... 对发球筒爆裂事故,开展了现场设备和工艺操作状况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表明:发球筒爆裂失效是由于接管材料发生低温低应力脆性断裂所致。接管材料错误使用20CrMnTi,却仍然采用16MnR和16MnⅢ锻的焊接工艺,接管与筒体焊接后未热处理,使得焊缝接管侧热影响区硬度高,从而产生表层盖面焊热影响区过热粗晶区脆化,在筒内高压力作用下,粗晶区承受较大拉应力,产生微裂纹,同时,焊缝接管侧热影响区和母材20CrMnTi的低温韧性差,致使裂纹快速扩展,发生瞬间脆性断裂,裂纹沿筒体材料的轴向迅速扩展,最终导致整个发球筒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厂 集气处理站 发球筒 爆裂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脱水脱烃工艺的成功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峻峰 李君韬 +1 位作者 李广月 刘德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2,共4页
大牛地气田开发选用高压集气天然气处理工艺,采用节流制冷脱水、脱烃,需要一定的压差才能保证外输气质。当气井压力下降至一定程度时,集气站内没有足够的压差,无法利用节流膨胀制冷、低温分离工艺实现对天然气烃露点、水露点的控制,需... 大牛地气田开发选用高压集气天然气处理工艺,采用节流制冷脱水、脱烃,需要一定的压差才能保证外输气质。当气井压力下降至一定程度时,集气站内没有足够的压差,无法利用节流膨胀制冷、低温分离工艺实现对天然气烃露点、水露点的控制,需要结合增压、脱液工艺对气田集输工艺进一步优化。分析了气田不同开发阶段采取的脱水脱烃工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水 脱烃 节流制冷 烃露点 水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