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油田SEC上市储量评估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显路 龙卫江 +3 位作者 余小红 杨菲 余强 刘军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8-521,526,共5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中国石化在境外成功上市以来,根据SEC储量评估新规则,储量观念已由原本的地质储量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转变。经济因素在上市储量评估的过程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河南油田储量评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中国石化在境外成功上市以来,根据SEC储量评估新规则,储量观念已由原本的地质储量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转变。经济因素在上市储量评估的过程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河南油田储量评估中各种经济因素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把握经济因素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规律,可对储量评估工作起到预见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极限 操作成本 油价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SEC储量 河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油田东庄次凹核桃园组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忠生 何生 杨道庆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9,96,共6页
在对南阳油田东庄次凹烃源岩评价和一维、二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IES盆地模拟软件对东庄油田的南69井、南77井、东9井和东10井以及过东庄次凹的一条二维测线L450-612.5进行了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东庄次凹核... 在对南阳油田东庄次凹烃源岩评价和一维、二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IES盆地模拟软件对东庄油田的南69井、南77井、东9井和东10井以及过东庄次凹的一条二维测线L450-612.5进行了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东庄次凹核三段和核二段烃源岩主体处于生油窗内,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5%~0.8%间,现今生油门限深度约为1 920 m,门限温度约为87°C;②二维烃源岩热演化模拟显示,廖庄组开始沉积时(距今大约27 Ma),东庄次凹核三段Ro达到0.5%,现今Ro为0.7%~0.8%,处于中等成熟阶段早期;核二段距今约20 Ma时,Ro达到0.5%,现今Ro为0.60%~0.65%,处于低成熟阶段;核一段至今仍未达到生油门限;③在距今27 Ma时,二维测线L450-612.5的成熟度和温度模拟剖面显示,油气开始生成时的门限深度为2 000 m,门限温度为93°C,大于现今的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油田 东庄次凹 热演化史模拟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深层系油水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西涛涛 薛国勤 +3 位作者 万力 李波 王铭方 赵创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结合下二门油田深层系最新的压裂试油资料,对该区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以及油水层识别方法重新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了适合该地区新的油、水、干层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下二门油田深层系全部47口钻遇井开展了老井复查,发现了一... 结合下二门油田深层系最新的压裂试油资料,对该区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以及油水层识别方法重新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了适合该地区新的油、水、干层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下二门油田深层系全部47口钻遇井开展了老井复查,发现了一批潜力层,并有2口井进行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识别 测井解释方法 深层系 下二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准则递减曲线法在储量评估中的应用——以王集油田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薛国勤 余强 +3 位作者 赵创业 王铭方 李慧 余小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1-534,共4页
SEC上市油气储量评估中已开发储量的评估常用的是递减曲线法,主要应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通过递减曲线法在王集油田的应用分析认为,对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在应用递减曲线法进行评估时,应根据油气田已有的开发生... SEC上市油气储量评估中已开发储量的评估常用的是递减曲线法,主要应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估。通过递减曲线法在王集油田的应用分析认为,对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在应用递减曲线法进行评估时,应根据油气田已有的开发生产规律和目前所处开发阶段,合理选择产量递减曲线类型和递减率,使其符合目前开发阶段油田实际开发趋势,达到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曲线法 递减类型 递减率 储量评估 上市储量 王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集地区复杂断裂构造带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永华 刘振东 +3 位作者 徐照营 朱景修 郭毅 尚建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1-598,615,共9页
王集地区目的层埋藏浅,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小断块发育,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大,小断层难以有效识别。针对上述特点,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和拉伸畸变切除技术提高了浅层信号的信噪比,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复杂断裂带断层的成... 王集地区目的层埋藏浅,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小断块发育,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大,小断层难以有效识别。针对上述特点,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和拉伸畸变切除技术提高了浅层信号的信噪比,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复杂断裂带断层的成像精度。在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构造特点及速度变化规律,利用水平与垂直速度切片约束,求取更为精确的速度场。在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中,对叠前偏移中的偏移孔径、偏移速度和偏移角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倾角确定孔径,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通过综合解释研究,在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核三下段发现了一批新的断块圈闭,经钻探在新层系核三下段首次获得工业油流,扩大了该区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地震 复杂小断块 叠前成像 速度模型建立 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严永新 袁光喜 +2 位作者 马蓉芳 古哲 白云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7-471,共5页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特征 生物标记化合物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交联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云亭 杨永利 +1 位作者 关振良 张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微观驱油试验表明,交联聚合物驱后剩余油进一步减少,主要以斑块状、小油滴状等形态分布于微孔隙中;数值模拟显示,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交联聚合物驱后80.8%的面积已为中强水淹,纵向上79.7%的剩余油分布于主力油层。受构造、储层物性及井... 微观驱油试验表明,交联聚合物驱后剩余油进一步减少,主要以斑块状、小油滴状等形态分布于微孔隙中;数值模拟显示,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交联聚合物驱后80.8%的面积已为中强水淹,纵向上79.7%的剩余油分布于主力油层。受构造、储层物性及井网因素控制,未淹、弱水淹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断层破碎带、微构造高点和砂体上倾尖灭区等部位;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低渗透层段。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完善注采关系、优化注采结构,单元含水量的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幅度得到控制,采收率在交联聚合物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剩余油 采收率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化学复合驱油方式优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肖磊 马云飞 +2 位作者 唐金星 赵凤兰 王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7-63,共7页
针对双河油田VI油组高温非均质油藏,使用油层砂充填长管模型,研究几种化学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低度交联聚合物、有机碱以及交联剂之间的色谱分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95℃下三元复合体系流经填砂管时,聚合物最先突破,碱... 针对双河油田VI油组高温非均质油藏,使用油层砂充填长管模型,研究几种化学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低度交联聚合物、有机碱以及交联剂之间的色谱分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95℃下三元复合体系流经填砂管时,聚合物最先突破,碱随后突破,表面活性剂的突破滞后最大;有机碱的加入能起到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的作用,而交联剂对于表面活性剂吸附影响不明显。根据色谱分离程度,采用层间非均质人工压制物理模型,对比评价了二元、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及几种组合驱油方式的驱油效果,优选出主段塞为有机碱三元复合体系、前后保护段塞为交联聚合物的驱油体系,水驱后可提高采出程度24.2%。该研究成果可以对高温非均质油藏三次采油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高温 非均质 色谱分离 驱油方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烃源岩成熟度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志明 张隽 +5 位作者 余晓露 鲍芳 谢小敏 仰云峰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86,共6页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的成熟度均已处于生油窗内(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介于0.58%~1.29%),而非镜质体反射率结果所反映的处于0.38%~1.05%。根据4个钻井不同深度段烃源岩的成熟度确定古地温梯度为36~45℃/km,成烃门限深度为1 800~1 400 m。核桃园组烃源岩成熟度的正确厘定,为合理评价泌阳凹陷石油资源潜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FAMM技术 成熟度 烃源岩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幅度构造解释及变速成图方法——以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永华 杨晟 +4 位作者 任军战 严移胜 王黎明 赵刚 陈爱琼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成藏条件复杂,主要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与微幅度构造油气藏规模小,识别和预测难度大。针对隐蔽小断层和微幅度构造,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通过精细层位标定,采用...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成藏条件复杂,主要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与微幅度构造油气藏规模小,识别和预测难度大。针对隐蔽小断层和微幅度构造,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通过精细层位标定,采用综合解释技术,对古近系核桃园组目的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精细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方法落实了微幅度构造。对比分析了由变速成图方法得到的结果和钻井结果,表明变速成图方法的绝对误差小,精度高。根据预测结果部署钻探的井在目的层段获得了一定的石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 微幅度构造 隐蔽油气藏 地震精细解释 层位标定 变速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复杂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方法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雨晴 张永华 +4 位作者 罗家群 朱景修 田小敏 吴姗 李满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4-530,共7页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规模不同的鼻状构造,由于断层的切割,在鼻状构造背景上发育了多个断鼻、断块群圈闭。位于北部斜坡带中部新庄地区的断裂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发育有小断块、小断鼻和地层不整合油藏。针对北部斜坡...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规模不同的鼻状构造,由于断层的切割,在鼻状构造背景上发育了多个断鼻、断块群圈闭。位于北部斜坡带中部新庄地区的断裂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发育有小断块、小断鼻和地层不整合油藏。针对北部斜坡带构造破碎、圈闭面积小、断层小等特点,以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地震层位标定、三维可视化解释、相干体断层分析等技术对新庄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发现并落实了面积大于0.05km^2的小断鼻、断块和地层不整合等圈闭,解释目的层深度与钻井深度的绝对误差在5 m以内。根据解释结果,部署钻探了多口井,有60%的井钻遇油层,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5.19×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裂带 三维可视化技术 层位标定技术 相干分析技术 构造解释 含油气圈闭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盆地南部构造样式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梁积伟 解东宁 +1 位作者 何明喜 王志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417,423,共5页
通过对南华北盆地典型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研究,对盆地的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厘定出5种主要构造样式,即逆冲推覆、伸展、走滑、反转和重力滑脱。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地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盆地性质和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盆地南... 通过对南华北盆地典型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研究,对盆地的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厘定出5种主要构造样式,即逆冲推覆、伸展、走滑、反转和重力滑脱。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地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盆地性质和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盆地南部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勘探实践表明油气大多集中在伸展构造样式的圈闭中,同时也要加强逆冲推覆和反转构造样式的圈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构造样式 油气聚集 华北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前景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5 位作者 王荣新 郭双亭 严永新 武明辉 谢其锋 李凤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经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雨台山组/东坡组灰黑色含磷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青白口系崔庄组/刘老碑组深灰色泥页岩为潜在烃源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砂岩、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内部多期岩... 经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雨台山组/东坡组灰黑色含磷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青白口系崔庄组/刘老碑组深灰色泥页岩为潜在烃源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砂岩、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内部多期岩溶侵蚀面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盖层则以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含膏碳酸盐岩及泥页岩为主;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但热演化程度较高。华北南缘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海相天然气新层系和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前景 海相烃源岩 下古生界 新元古界 华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西宁 刘司红 +2 位作者 马秀国 张绍华 王霞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 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 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复杂构造 偏移参数 成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化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潜力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于明德 王璞珺 +1 位作者 蒋永福 张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敦化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裂谷盆地,至今勘探程度极低,为搞清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潜力,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化验法及地震地质生烃模拟法研究表明:盆地发育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前... 敦化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裂谷盆地,至今勘探程度极低,为搞清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烃潜力,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化验法及地震地质生烃模拟法研究表明:盆地发育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前两者为主力烃源岩,新近系下段仅为低成熟烃源岩;其中,下白垩统烃源岩分布面积342 km2,平均有效厚度约300 m,有机碳含量为2.11%~3.88%,类型为Ⅱ2—Ⅲ型,Ro值0.8%~1.3%;古近系烃源岩在北部凹陷分布面积430 km2,平均有效厚度约400 m,有机碳含量为2.98%~4.18%,类型为Ⅱ2—Ⅲ型,Ro值0.5%~1.2%,二者均为成熟优质烃源岩。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约1.24×108t,表明本区具备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物质条件,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有机质丰度 成熟度 烃源岩 敦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安店区块薄储层精细预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世鑫 张繁昌 +2 位作者 李少鹏 印兴耀 常炳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1,共8页
泌阳凹陷安店区块勘探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厚度一般小于10 m,储层横向变化大,砂、泥岩声阻抗界限不明显,叠前资料缺失大角度信息。探讨了小偏移距条件下的薄储层预测方法——精细反演方法。首先采用两角度弹性阻抗反演方法进行叠... 泌阳凹陷安店区块勘探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厚度一般小于10 m,储层横向变化大,砂、泥岩声阻抗界限不明显,叠前资料缺失大角度信息。探讨了小偏移距条件下的薄储层预测方法——精细反演方法。首先采用两角度弹性阻抗反演方法进行叠前参数提取,并采用统计方法对叠前属性进行优选,得到对安店区块薄砂体的岩性和流体最为敏感的属性——泊松比;然后将叠前反演提取的泊松比数据体作为背景约束,采用高斯配置协模拟方法生成最终的高垂向分辨率泊松比数据体,实现薄储层的精细反演。利用精细反演方法,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对安店区块薄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预测了有利储集体。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安店区块 薄储层 弹性阻抗反演 随机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益民 徐旭辉 +3 位作者 刘翠荣 谈彩萍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7,共8页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 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法 E/N的剥蚀量计算 核桃园组 廖庄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页岩层有机质富集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尚飞 刘峥君 +2 位作者 解习农 陈慧 黄亚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141,共6页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可划分出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呈规律性分布。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分析了5号和3号页岩层内有机质富集及其与沉积环境(气候、盐度、生产...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可划分出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呈规律性分布。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分析了5号和3号页岩层内有机质富集及其与沉积环境(气候、盐度、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表明:15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湖扩体系域中下部,3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附近;2浊流活动对沉积层中有机质含量起稀释作用,导致深凹周缘区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且频繁,但深凹中心区变化相对较小;35号和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与氧化还原指标(V/Cr,Pr/Ph)均呈线性相关,其中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还与古生产力指标(Cu、Ni)呈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干旱炎热气候下咸化水体的盐度分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保存条件,是5号页岩层有机质富集的关键,而温暖潮湿气候下藻类勃发对应的高生产力水平,以及湖盆深处缺氧底水环境决定了3号页岩层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有机质富集 咸化环境 页岩层系 泌阳凹陷 核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荣新 赵刚 邓世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4-488,共5页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了一套台地相-海陆过渡相-内陆湖相地层,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含煤岩系。利用有机地化分析测试资料,结合上古生界沉积背景与沉积相,从纵向和平面上研究了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了一套台地相-海陆过渡相-内陆湖相地层,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含煤岩系。利用有机地化分析测试资料,结合上古生界沉积背景与沉积相,从纵向和平面上研究了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等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太原组、山西组煤系泥岩、煤岩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探讨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条件及主控因素,认为二次生烃时烃源岩生烃潜量越大越好,初始成熟度越低越好,地温梯度越高越好;其主控因素为生烃潜量和温度。最后指出二次生烃范围主要分布于谭庄—沈丘、倪丘集、鹿邑和襄城等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上古生界 南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化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明德 王璞珺 +2 位作者 王荣新 彭立军 胡艳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0,共6页
敦化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裂谷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为查明其烃源岩发育状况及油气资源潜力,在对煤田钻孔和露头样品系统化验分析与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地发育的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 敦化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裂谷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为查明其烃源岩发育状况及油气资源潜力,在对煤田钻孔和露头样品系统化验分析与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地发育的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用烃产率法估算出盆地的总生烃量为31.02×108t,总资源量为1.24×108t,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湖相泥岩为盆地的成熟优质主力烃源岩,说明该区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化盆地 烃源岩 资源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