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油田SEC静态储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邓辞 陈同飞 +4 位作者 刘志霞 蒋阿明 金宝林 李秋政 张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度新增探明储量及其SEC储量构成、来源以及多参数因素分析,通过国内年度新增静态石油地质储量转化为SEC储量的比例,研究其分布趋势和未来的潜力,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苏油田年度SEC静态储量发现规模和储量情况,为年度SEC静态储量的完成奠定基础,同时对油公司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储量 静态储量 储量准则 储量构成 潜力研究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真12断块E2s1^6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志英 严学范 +3 位作者 孔祥礼 文光跃 张建良 操成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7-92,共6页
真 12断块 E2 s1 6 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 ,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 ,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储... 真 12断块 E2 s1 6 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 ,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 ,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储层渗透率模型 ,研究油藏纵向油水运动规律 ,研究剩余油分布 ,为 E2 s1 6 油藏最终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 真武油田 江苏油田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量:10
3
作者 章志英 张建良 +2 位作者 廖光明 刘辛 奥立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5,共3页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化评价贯穿于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全过程。多学科综合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有 :三维地震技术、测井分析技术、构造研究技术、储集层研究技术、断层封闭性研究技术、动态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宋家垛、黄珏油田为例 ,具体运用了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SEIMPAR多信息反演技术 ,发现了 3个含油断块 (宋家垛油田 )、增加探明储量 4 2 2 .3× 1 0 4t(黄珏油田 )的显著成果。图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开发 滚动开发 三维地震技术 测井分析技术 构造 复杂小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的论证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陈安定 刘东鹰 刘子满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7-33,共7页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点看,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本区海相地层勘探显得十分重要。本区已发现“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实例——盐城朱家墩气田。着重利用一些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现象论证了“后期增熟生烃”现象,并通过恢复中、新生代盆地原形来准确再现地史、埋藏史和生烃史;同时指出,复合于中、古生界烃源岩之上的中、新生界圈闭也是海相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通过盆地模拟定量展示了“二次或晚期生烃”的时空分布,此分布对勘探目标区和目的层选择可起到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生烃 晚期成藏 油气勘探 海相地层 中生代 古生代 下扬子区 江苏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建良 钟建华 +3 位作者 李亚辉 段宏亮 李雪静 尹成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9,153,共7页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分别达到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除宗务隆山前及都兰地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烃源岩成熟度中等(Ro值平均为1.17%),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发育多套储、盖层及多种类型油气圈闭,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条件好,残留厚度大,为有利生油区。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和托南断阶带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前景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叶绍东 任红民 +1 位作者 李储华 郑元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表明,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少量煌斑岩,具有明显不同于沉积岩的岩矿、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以钻井和测井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总结出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纵向分... 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表明,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少量煌斑岩,具有明显不同于沉积岩的岩矿、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以钻井和测井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总结出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特征:纵向分布层位以古新统阜宁组为主,其次为始新统三垛组和戴南组,单层厚度一般几米至几十米,有顺层侵入、穿层侵入和沿断面侵入三种产出形式;平面分布面积超过1000km2,以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分布广,呈碟状或串珠状分布。苏北盆地新生代侵入岩分布与深大断裂有关,同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新生代 构造运动 分布特征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董才源 刘震 +3 位作者 刘启东 罗贝维 李储华 王伟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处,典型油藏为邵深1油藏;它源型油藏主要分布在马家嘴、周22和邵18等油藏区域;混源型油藏以联3、联7和永22等油藏为代表。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圈闭成藏主要受油源和运移通道控制,即"二元主控"。在成藏体系分布和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黄珏—马家嘴、联盟庄—永安和曹庄—肖刘庄地区是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分布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二元主控 成藏体系 断层-岩性油藏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热史、埋藏史研究及其对南黄海南部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安定 唐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了凹陷的资源潜力,这是苏北盆地各凹陷油气分布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南黄海南部盆地与苏北盆地属同一构造域,二者在沉积、埋藏、后期改造、成藏期及成藏要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上述认识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南五凹、南四凹是资源潜力相对较好的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南黄海南部盆地 热史 埋藏史 烃源岩 成熟度 凹陷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凹陷天然气和凝析油的成因及烃源岩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毛凤鸣 侯建国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6期1-8,32,共9页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分析实验等先进方法和技术 ,分析了天然气和凝析油轻烃指纹参数组成特征、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系列、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相关原油或油花的生标分析、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海相源岩评价及海相原油生标组成特征等多种...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分析实验等先进方法和技术 ,分析了天然气和凝析油轻烃指纹参数组成特征、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系列、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相关原油或油花的生标分析、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海相源岩评价及海相原油生标组成特征等多种资料 ,利用多种方法 ,详细探讨了凝析油中轻质组分与重质组分特征以及它们与天然气之间的关系 ,认真解剖了天然气的成熟度 ,对比剖析了可能的气源岩 ,界定了气源岩母质类型 ,并进行了气源对比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盐城天然气属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 ,成因上归属于以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气为主 ,混有少许泰二段腐殖型气 ,从而使得对于盐城天然气从成熟演化、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天然气 凝析油 成熟度 烃源岩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控油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亚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构造转换带是盆地演化中保持形变守恒而产生的调整构造,它不仅可以发育于伸展构造系统,也可以发育于走滑构造体系,在不同的构造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在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断层一般表现为压扭性质,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而在走滑构... 构造转换带是盆地演化中保持形变守恒而产生的调整构造,它不仅可以发育于伸展构造系统,也可以发育于走滑构造体系,在不同的构造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在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断层一般表现为压扭性质,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而在走滑构造体系中则往往表现为张性,封闭能力较差。应用构造转换带理论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真武、吴堡断裂带的研究认为,许庄、陈堡地区分别发育不同性质的构造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其中许庄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好,陈堡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差。这一认识较好地解释了这2个地区成藏条件的差异,也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控油作用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油源判别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安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1,共5页
苏北盆地有上白垩统泰州组二段、古新统阜宁组二段、四段3套油源,母岩干酪根性质和地质环境十分接近,通过一般的地球化学指标很难彻底区分它们,为此因地制宜采用了多参数联合图版以及正烷烃分布、原生甾烷分布、三芳甾系列、二甲基咔唑... 苏北盆地有上白垩统泰州组二段、古新统阜宁组二段、四段3套油源,母岩干酪根性质和地质环境十分接近,通过一般的地球化学指标很难彻底区分它们,为此因地制宜采用了多参数联合图版以及正烷烃分布、原生甾烷分布、三芳甾系列、二甲基咔唑系列等指标,使3套油源达到有效区分。值得提出的是,用于运移研究的二甲基咔唑系列分布在同源油之间也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并且提供出进一步细分油源的指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烷烃 三芳甾 咔唑 油源判别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盖层突破压力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东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江苏下扬子区震旦系—第三系发育多套盖层,包括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白垩系上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等。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主要受泥岩孔隙中微孔隙和小喉道分布的控制;统计表明,盖层的突破压力随埋深的增加先是由小变... 江苏下扬子区震旦系—第三系发育多套盖层,包括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白垩系上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等。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主要受泥岩孔隙中微孔隙和小喉道分布的控制;统计表明,盖层的突破压力随埋深的增加先是由小变大,埋深继续增加又由大变小,说明突破压力受成岩演化控制。利用吸附法获得的吸附—脱附等温线来测定微孔结构的研究表明,盖层突破压力的变化与泥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微孔隙结构有关。在较低的演化阶段,泥岩具有孔隙型毛细孔结构特征,在压实作用下,孔隙度逐渐变小,突破压力不断增加。当到达较高演化阶段时,泥岩脆性增加,在地应力作用和抬升作用下,产生微裂隙,突破压力不断变小,封盖能力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压力 成岩作用 泥岩盖层 中—古生界 下扬子区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高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4-558,共5页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自上世纪80年代勘探以来,零星发现了多个含油断块。由于时间跨度大、资料录取分散,一直没有统一的油层识别技术与方法。该文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取心、测井、测试、试采及化验分析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自上世纪80年代勘探以来,零星发现了多个含油断块。由于时间跨度大、资料录取分散,一直没有统一的油层识别技术与方法。该文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取心、测井、测试、试采及化验分析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出了识别油层的方法与技术,提高了识别油水层的精确度。该方法在海安凹陷近期新发现的几个含油断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该区今后勘探开发井的测井解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中试油测试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标准 电性标准 四性关系 油层识别 泰州组 海安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庄油田花17断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骆瑛 徐莎 +1 位作者 杨鹏 张亚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3期5-7,11,共4页
喉道分布是决定储层渗流性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较大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通道大,渗流阻力小,渗流能力强,储层的开发潜力大。反之,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细小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阻力就大,渗流能力弱,储层... 喉道分布是决定储层渗流性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较大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通道大,渗流阻力小,渗流能力强,储层的开发潜力大。反之,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细小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阻力就大,渗流能力弱,储层的开发难度加大。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花庄油田花17断块储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17断块主流喉道半径基本小于2μm,属细微喉道,较难动用,油井自然产能低,储层为三类储层,开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法 微观孔隙结构 喉道半径 低渗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油探明储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景爱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6-489,494,共5页
准噶尔盆地油气藏类型复杂、储层性质差异较大。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同层系储量参数取值情况、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及采收率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在区域上开展了孔隙度、渗透率及原油体积系数分布规律的研究,从而为准噶尔盆地资料较少地区的... 准噶尔盆地油气藏类型复杂、储层性质差异较大。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同层系储量参数取值情况、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及采收率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在区域上开展了孔隙度、渗透率及原油体积系数分布规律的研究,从而为准噶尔盆地资料较少地区的储量申报提供合理的参数借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参数 取值分析 分布规律 石油探明储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34
16
作者 高丽坤 林春明 +6 位作者 姚玉来 张志萍 张霞 李艳丽 岳信东 刘玉瑞 马英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6-716,共11页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戴南组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四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分布在凹...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戴南组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四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三角洲分布在北部缓坡,湖泊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的侧翼,从凹陷边缘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格局。戴南组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戴南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先退积,后进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三角洲 戴南组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28
17
作者 包建平 刘玉瑞 +1 位作者 朱翠山 倪春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8,共6页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烃类组成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所产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高,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低;但对于盆地南部的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原油而言,则...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烃类组成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所产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高,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低;但对于盆地南部的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的原油而言,则表现为三环萜烷系列、藿烷系列和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偏低,而芳烃浓度则明显偏高的特征,表明该盆地北部和南部在沉积环境的性质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原油中甾、藿烷系列的浓度与芳烃浓度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不同凹陷所产原油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南部福山凹陷与迈陈凹陷的原油分属不同的成因类型,而乌石凹陷的原油则介于两者之间,显示过渡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浓度 芳烃浓度 原油 成因类型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断层控油气作用的多样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先志 李浩 刘启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整破坏断层。控源断层控制有效烃源岩展布和生烃时期的早晚,高邮凹陷控源断层下降盘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区,而且西部地区早于东部地区生烃;供烃断层控制油气主运移通道的走势,其陡断面和凸断面为高邮凹陷断裂带油气的主运移通道;改向断层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和油气富集区的位置,其对高邮凹陷油气分布的影响存在"分散"和"富集"两种效应;成圈断层控制圈闭的类型及分布;调整破坏断层导致圈闭充满程度和原油物性的改变,高邮凹陷调整破坏断层为盐城期和三垛期活动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导致断层体系中各断层封闭性在时空上的差异性和多变性,从而形成对油气控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圈闭 烃源岩 油气 运移 聚集 封闭性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深凹带沉积朵体特征——以高邮凹陷邵伯次凹戴南组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冷春鹏 董桂玉 +2 位作者 张振国 仇永峰 毕天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2,29,共10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结合邵伯次凹区域地质背景,对戴南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在此划分方案基础上对深凹带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剖析,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冲积扇、湖底&qu...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结合邵伯次凹区域地质背景,对戴南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在此划分方案基础上对深凹带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剖析,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冲积扇、湖底"扇"和辫状河三角洲4种沉积朵体,并对各自的亚(微)相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探讨演化规律,建立了深凹带沉积朵体的沉积模式,为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戴南组 邵伯次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烃源层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安定 宋宁 王文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苏北盆地泰州组烃源层是国内少有的上白垩统烃源层,其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为偏腐泥型,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尽管泰州组烃源层厚度较薄(20~30m),但近年来的勘探已发现9个由泰州组烃源层供烃的油藏。泰州组烃源层与电阻率“六... 苏北盆地泰州组烃源层是国内少有的上白垩统烃源层,其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为偏腐泥型,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尽管泰州组烃源层厚度较薄(20~30m),但近年来的勘探已发现9个由泰州组烃源层供烃的油藏。泰州组烃源层与电阻率“六尖峰”段相对应,该特征代表了发育于半深湖—深湖、半咸水—咸水环境、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泥质碳酸盐岩及其有机质形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上白垩统 泰州组 烃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