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油田分公司静校正处理技术现状评述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金星 王勇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2期102-110,共9页
根据江苏油田分公司各探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近地表结构的不同,将探区的近地表结构归纳为水网、农田-沙丘、山地-丘陵区3种类型。介绍了3种类型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及相应的静校正处理技术现状,指出"周期跳跃"、"... 根据江苏油田分公司各探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近地表结构的不同,将探区的近地表结构归纳为水网、农田-沙丘、山地-丘陵区3种类型。介绍了3种类型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及相应的静校正处理技术现状,指出"周期跳跃"、"长波长静校正量提取"及"缺乏稳定折射面的表层结构反演"分别是水网区、农田-沙丘区及山地-丘陵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面临的主要困难,相应指出了下一步静校正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近地表结构 水网区 农田-沙丘区 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SEC静态储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辞 陈同飞 +4 位作者 刘志霞 蒋阿明 金宝林 李秋政 张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 SEC储量准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的评价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标准和规则,根据该准则评价在美国上市的各大石油公司的储量增减情况,披露的储量信息与价值直接影响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潜力。该文根据江苏油田"九五"以来年度新增探明储量及其SEC储量构成、来源以及多参数因素分析,通过国内年度新增静态石油地质储量转化为SEC储量的比例,研究其分布趋势和未来的潜力,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苏油田年度SEC静态储量发现规模和储量情况,为年度SEC静态储量的完成奠定基础,同时对油公司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储量 静态储量 储量准则 储量构成 潜力研究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真12断块E2s1^6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志英 严学范 +3 位作者 孔祥礼 文光跃 张建良 操成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7-92,共6页
真 12断块 E2 s1 6 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 ,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 ,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储... 真 12断块 E2 s1 6 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 ,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 ,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储层渗透率模型 ,研究油藏纵向油水运动规律 ,研究剩余油分布 ,为 E2 s1 6 油藏最终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 真武油田 江苏油田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冷剂氢气液化工艺的比较和优化
4
作者 刘乐 胡毅然 +3 位作者 黄静篱 何毅 王苗苗 韩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对混合制冷剂预冷+N_(2)二级制冷和混合制冷剂预冷的2种预冷工艺进行比较,利用化工软件Aspen HSYSY进行模拟选型,优选出混合制冷剂预冷工艺并与布雷顿深冷循环结合,氢气液化负荷290 t/d,然后利用MATLAB遗传算法进行了以单位能耗为目标... 对混合制冷剂预冷+N_(2)二级制冷和混合制冷剂预冷的2种预冷工艺进行比较,利用化工软件Aspen HSYSY进行模拟选型,优选出混合制冷剂预冷工艺并与布雷顿深冷循环结合,氢气液化负荷290 t/d,然后利用MATLAB遗传算法进行了以单位能耗为目标的优化,开展了单位能耗及效率的模拟计算,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纯使用混合制冷剂预冷比混合制冷剂预冷+N_(2)二级制冷性能更优;优化后换热器的最小换热温差最低可达到1℃左右,优化前预冷部分冷热复合曲线已经吻合较好,优化后深冷部分冷热复合曲线间隙明显缩小;优化后的系统比能耗为6.414 kWh/kg,总损失为53 704.94 kW,分别比优化前降低了12.1%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液化 混合制冷剂 [火用]分析 遗传算法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量:10
5
作者 章志英 张建良 +2 位作者 廖光明 刘辛 奥立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5,共3页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 江苏老区油田分布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凹陷及吴堡低凸起上 ,均为复杂小断块油田。老区滚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圈闭的落实程、搞清砂体的展布及油气聚集的深化研究等 ,并且要把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钻后反馈、油藏深化评价贯穿于老区油田滚动开发的全过程。多学科综合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有 :三维地震技术、测井分析技术、构造研究技术、储集层研究技术、断层封闭性研究技术、动态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宋家垛、黄珏油田为例 ,具体运用了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SEIMPAR多信息反演技术 ,发现了 3个含油断块 (宋家垛油田 )、增加探明储量 4 2 2 .3× 1 0 4t(黄珏油田 )的显著成果。图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开发 滚动开发 三维地震技术 测井分析技术 构造 复杂小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低秩分解策略的黏声各向异性纯qP波正演模拟方法
6
作者 李书瑜 梁兵 +2 位作者 郭廷超 潘成磊 许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7,共12页
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会导致地震波出现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如果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忽略这些影响,那么成像结果会出现同相轴畸变和偏移假象。常规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但存在... 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会导致地震波出现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如果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忽略这些影响,那么成像结果会出现同相轴畸变和偏移假象。常规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但存在伪横波干扰和受模型参数限制(各向异性参数ε必须大于δ)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基于声学近似的纯qP波频散关系与常Q衰减模型相结合,推导了一种黏声TTI介质纯qP波方程。该方程包含解耦的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项,便于实现衰减补偿逆时偏移。基于新推导的方程,发展了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求解策略,实现了黏声TTI介质纯qP波正演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程克服了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的局限,可较为准确且稳定地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同时,该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求解策略继承了有限差分求解方法高效的优势,相比于传统低秩分解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各向异性 纯qP波方程 正演模拟 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分析方法在QL3D工区表层调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习峰 谈晓东 石一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6-834,共9页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震表层调查方法。利用两类波的传播特性和介质敏感性偏好,以标志层的横波速度作为联系媒介,使用折射波观测数据约束瑞雷面波数据的反演和解释过程,有效提升了表层调查结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QL3D工区开展的现场试验证明,相较于传统的浅层折射调查方法,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调查方法在不明显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对火成岩顶界面的探测深度与探测面积,同时加强了对工区表层土体结构与火成岩起伏趋势的刻画能力,厘清了影响工区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针对工区内不同区块的观测系统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折射 瑞雷面波成像 地震勘探表层调查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30
8
作者 林春明 宋宁 +3 位作者 牟荣 赵彦彦 汪亚军 杨德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3-559,共7页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 ,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 ,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 ,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 ,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 ,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 ;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 ,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 ,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 ,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 ,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 ,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浦口组 盐阜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建良 钟建华 +3 位作者 李亚辉 段宏亮 李雪静 尹成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9,153,共7页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分别达到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除宗务隆山前及都兰地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烃源岩成熟度中等(Ro值平均为1.17%),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发育多套储、盖层及多种类型油气圈闭,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条件好,残留厚度大,为有利生油区。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和托南断阶带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前景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的论证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陈安定 刘东鹰 刘子满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7-33,共7页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点看,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本区海相地层勘探显得十分重要。本区已发现“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实例——盐城朱家墩气田。着重利用一些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现象论证了“后期增熟生烃”现象,并通过恢复中、新生代盆地原形来准确再现地史、埋藏史和生烃史;同时指出,复合于中、古生界烃源岩之上的中、新生界圈闭也是海相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通过盆地模拟定量展示了“二次或晚期生烃”的时空分布,此分布对勘探目标区和目的层选择可起到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生烃 晚期成藏 油气勘探 海相地层 中生代 古生代 下扬子区 江苏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江苏火成岩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丽 屠世杰 +2 位作者 赵传雪 庞金康 武桂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地下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广泛,速度横向变化大,用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的地质信息。针对江苏油田 ZH 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处理结果表明, 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之叠后时间偏移... 江苏油田苏北盆地地下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广泛,速度横向变化大,用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的地质信息。针对江苏油田 ZH 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处理结果表明, 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之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偏移归位准确,地质体的成像整体上有明显改善, 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反射能量有所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较高。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解释的目的层层位,与实钻结果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发育区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速度模型 反射能量 信噪比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方法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石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宁 王铁冠 +1 位作者 刘东鹰 高德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8-585,共8页
成熟勘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倍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藏规模分布特征,应用分形方法估计该区的石油地质资源。石油地质资源总量为12284×104t,分布在507个油藏中;其中未发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740×104t,分布... 成熟勘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倍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藏规模分布特征,应用分形方法估计该区的石油地质资源。石油地质资源总量为12284×104t,分布在507个油藏中;其中未发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740×104t,分布在126个油藏中。这反映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中-小油藏是今后勘探的主攻目标。分形方法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一种新途径,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评价 资源预测 分形 金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低信噪比地区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建芳 华伟 +1 位作者 王士昆 季红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583-587,共5页
江苏油田村庄密集,水网密布,工农业发达,野外采集资料品质较差。原始单炮记录上噪声类型多,分布广;深层能量弱,高频成分损失严重;深层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对深层噪声进行了压制,保留深层的有效波信息;然后对深层... 江苏油田村庄密集,水网密布,工农业发达,野外采集资料品质较差。原始单炮记录上噪声类型多,分布广;深层能量弱,高频成分损失严重;深层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对深层噪声进行了压制,保留深层的有效波信息;然后对深层的有效信号进行能量补偿,拓宽目的层频带,进行频率补偿,得到了较好的深层资料信息;最后对浅、中、深层资料进行可变扩展面元叠加,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使深层资料的成像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深层地震资料 噪声衰减 能量补偿 频率补偿 扩展面元叠加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研制及其在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洪才 周明 +4 位作者 马惠 王瑞芳 吕刚 魏云姚 邓贵林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 针对现有商品泡沫驱油剂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中起泡量少、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稳定性差、驱油效率不高的实际问题,通过醚化、季铵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PAHC和PAOC)作为CO_(2)泡沫驱的起泡剂,将合成的产物作为主起泡剂构建一种CO_(2)泡沫驱油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界面活性、耐温耐剪切性、黏弹性、泡沫性能等,并进行了驱替实验。结果表明,PAHC和PAOC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c)分别为6.76×10^(-5)和5.25×10^(-5)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31.56和30.71 m N/m。PAHC和PAOC的Krafft点分别低于0℃、1℃。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油藏温度为80℃、矿化度为7704 mg/L条件下,在恒定剪切速率170 s^(-1)时,0.4%PAHC(或PAOC)+0.1%水杨酸钠+0.1%姜磺素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耐温分别为81℃和88℃,黏度分别可稳定在6.2和6.4 m Pa·s,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黏弹性。PAHC-C_(16)S、PAOC-C_(18)S泡沫体系分别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37×10^(-2)和1.81×10^(-2)m N/m。PAOC-C_(18)S泡沫抗温性、抗盐性略好于PAHC-C_(16)S泡沫,能满足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21-3井组CO_(2)泡沫驱要求。岩心驱油实验结果显示,PAHC-C_(16)S和PAOC-C_(18)S起泡体系分别在CO_(2)驱基础上提高平均采收率20.12百分点和21.91百分点,可见两种起泡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 起泡体系 低渗油藏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其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5
作者 肖秋生 朱巨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是利用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核磁共振现象的这一特性,重复测量同一样品在不同处理阶段的核磁共振信号以及该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截止值,从而求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地质参数的一项新... 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是利用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核磁共振现象的这一特性,重复测量同一样品在不同处理阶段的核磁共振信号以及该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截止值,从而求取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等地质参数的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其测量结果仅与样品的孔隙结构、孔隙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有关,与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无关,据此可以很好地判断油田勘探工作中面临的低孔、低渗、低阻、特殊岩性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储层物性分析从室内到钻井现场的迁移,分析对象从岩心拓展到岩屑,具有用量少、速度快、成本低、获取参数多、准确性高等优点。将其分析结果与其它测、录井资料相结合,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对储集层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氢原子核 孔隙度 渗透率 可动流体饱和度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缘临兴地区深层煤层顶底板与含气性耦合关系研究
16
作者 霍少伟 冯兴强 +4 位作者 吴见 张守仁 周磊 钱竹良 晁巍巍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的深层煤层气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已经成为重点勘探开发区。研究表明煤层顶底板对煤层气的富集保存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开展深层煤层顶底板对含气性影响的系统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不清楚。为丰富深层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的深层煤层气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已经成为重点勘探开发区。研究表明煤层顶底板对煤层气的富集保存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开展深层煤层顶底板对含气性影响的系统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不清楚。为丰富深层煤层气富集理论,综合应用测井、钻井和录井等资料,针对临兴地区8+9号煤层顶底板特征与含气性的耦合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临兴地区本溪组—太原组发育障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8+9号煤层主要发育于潮上带、泥炭坪和泥炭沼泽,顶底板沉积环境为泥坪、潟湖、灰坪和砂坪沉积微相。受沉积环境的影响顶底板主要由灰岩、泥岩和砂岩3种岩性构成;煤层顶板和底板厚度平面分布变化较大,顶板厚度介于1.90~19.00 m,底板厚度介于1.99~21.19 m;具有顶灰底泥型、顶泥底灰型、顶泥底泥型、顶泥底砂型、顶砂底灰型、顶砂底泥型、顶砂底砂型7种不同的顶底板岩性组合。进一步研究顶底板特征与煤层含气量的关系发现,顶灰底泥型、顶泥底灰型和顶泥底泥型煤层呈现出高含气量的特征;顶泥底砂型和顶砂底灰型煤层呈现较高含气量的特征;顶砂底泥型和顶砂底砂型煤层呈现低含气量的特征;同一岩性下,顶底板厚度越大,煤层含气量越高,顶底板厚度与含气量呈正相关。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划分为3类深层煤层顶底板与含气性的耦合模式:Ⅰ类(耦合关系好)含气量大于15 m^(3)/t、Ⅱ类(耦合关系较好)含气量范围为12~15 m^(3)/t、Ⅲ类(耦合关系差)含气量小于12 m^(3)/t。该研究成果明确了深层煤层顶底板对含气量的控制作用,对深层煤层气的有利区评价、优选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丰富了深层煤层气富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顶底板 含气性 耦合关系 层次分析法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及其在丘陵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传雪 王丽 +1 位作者 吴靖 江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区徐闻区块丘陵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单炮记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对经过野外静校正、初至层析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够较好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影响,提供更高精度的成像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复杂近地表结构 静校正问题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盖层突破压力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东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江苏下扬子区震旦系—第三系发育多套盖层,包括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白垩系上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等。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主要受泥岩孔隙中微孔隙和小喉道分布的控制;统计表明,盖层的突破压力随埋深的增加先是由小变... 江苏下扬子区震旦系—第三系发育多套盖层,包括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白垩系上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等。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主要受泥岩孔隙中微孔隙和小喉道分布的控制;统计表明,盖层的突破压力随埋深的增加先是由小变大,埋深继续增加又由大变小,说明突破压力受成岩演化控制。利用吸附法获得的吸附—脱附等温线来测定微孔结构的研究表明,盖层突破压力的变化与泥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微孔隙结构有关。在较低的演化阶段,泥岩具有孔隙型毛细孔结构特征,在压实作用下,孔隙度逐渐变小,突破压力不断增加。当到达较高演化阶段时,泥岩脆性增加,在地应力作用和抬升作用下,产生微裂隙,突破压力不断变小,封盖能力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压力 成岩作用 泥岩盖层 中—古生界 下扬子区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桥河口油田阜二段第三砂层组裂缝参数模拟计算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肖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4,259,共6页
低渗透油气藏中的储层裂缝不仅为油气储集提供了空间,而且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目前对裂缝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准确计算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是裂缝定量研究的主要内容,也为油气田开发奠定基础。基于岩石破裂准则... 低渗透油气藏中的储层裂缝不仅为油气储集提供了空间,而且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目前对裂缝的研究多限于定性描述。准确计算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是裂缝定量研究的主要内容,也为油气田开发奠定基础。基于岩石破裂准则,建立了苏北盆地桥河口油田阜二段第三砂层组造缝时期古地应力和现今地应力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构造解析确定了造缝时期古地应力的性质和方向,用声速法、水力压裂法和声发射法计算了现今地应力的方向和大小,将古今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代入裂缝参数计算模型中,模拟计算了桥河口油田阜二段第三砂层组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靠近主断层的构造高部位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不同方向裂缝渗透率的差异反映了裂缝自身的方向性,岩心统计和测井解释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裂缝孔隙度 裂缝渗透率 有限元分析 桥河口油田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三、四段曲流河三角洲识别依据和有利砂体发育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金华 毛荣军 董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205-210,共6页
为厘清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三、四段砂体成因及发育规律,指导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采用岩心、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层段的沉积相进行识别,并阐明其时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有利砂体所在,并揭示其空间分布... 为厘清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三、四段砂体成因及发育规律,指导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采用岩心、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层段的沉积相进行识别,并阐明其时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有利砂体所在,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其泥岩的颜色以灰绿色、浅灰色为主,还可见薄壳腹足、双壳类等化石,指示浅湖沉积背景;砂体粒度细、成熟度高,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反粒序等沉积构造,是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沉积特征。共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前曲流河三角洲及浅湖3个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等6个微相;湖平面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旋回变化,随之形成了一套"进积—退积—再进积"的多旋回沉积体,演化规律十分清楚。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砂体,且其空间分布规律受到沉积演化的控制;E_1f_3~3和E_1f^4小层沉积时期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庄油田 阜三、四段 识别 砂体 发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