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湖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突破与启示
1
作者 王必金 包汉勇 +5 位作者 吴世强 刘爱武 郭丽彬 俞映月 徐毓珠 赵文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向上多个层位发育,累计厚度超百米。识别出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颗粒混积岩和细粒混积岩4类主要岩石类型,平面上碳酸盐岩有利区呈环带分布;开展成藏条件的再认识,潜江组泥晶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潜江组优质烃源岩,以及颗粒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优质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岩相控藏,储集物性控富”的油气富集特征。研究新认识指导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油气勘探,在潭口地区和钟市地区连续取得突破,具有超亿吨资源潜力,成为勘探增储的现实接替新领域。通过勘探实践得到4点重要启示,对深化江汉盆地盐湖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以及东部类似断陷盆地新领域的扩大勘探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盐湖 潜江组 碳酸盐岩油藏 成藏认识 勘探突破 重要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陈沱口凹陷始新统盐湖古环境对富有机质岩相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俞映月 吴世强 +1 位作者 郑有恒 郭丽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0,共11页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广泛发育页岩与白云岩互层的烃源岩,近期该层系页岩油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但盐湖沉积背景下沉积的膏盐对于孔隙的影响制约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明确低膏盐富有机质岩相发育的控制因素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广泛发育页岩与白云岩互层的烃源岩,近期该层系页岩油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但盐湖沉积背景下沉积的膏盐对于孔隙的影响制约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明确低膏盐富有机质岩相发育的控制因素对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陈沱口凹陷的C1系统取心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及岩石薄片的观察鉴定,全岩矿物组成质量分数、有机碳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测定,对C1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的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适合江汉盆地新沟嘴组盐湖相岩相划分方案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C1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共发育4类7种岩相,分别为富碳细纹层状白云岩、富碳粗纹层状白云岩、含碳块状白云岩;富碳细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富碳粗纹层状混合质页岩;含碳粗纹层状粉砂岩;贫碳块状膏盐岩。古气候、古盐度与古氧化还原协同演化控制了岩相发育的多样性,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为还原性古水介质环境。页岩油勘探有利岩相为富碳(含碳)粗纹层(细纹层)状白云岩(混合质页岩),有利岩相的沉积环境为咸水、还原的半深湖环境。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富有机质岩相发育控制因素及其沉积环境的揭露,可为江汉盆地相关凹陷新沟嘴组页岩油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始新统 盐湖沉积 富有机质岩相 古环境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群颗粒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王必金 刘晨虎 +4 位作者 刘漪 刘皓天 陈绵琨 陈兰朴 于晓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4-695,共12页
川东地区平桥1井在寒武系洗象池群获得工业气流,揭示该层位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录井与测井资料,应用储层地质学方法,研究了洗象池群颗粒滩储集层发育分布,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洗象池群可识别出台坪旋回、... 川东地区平桥1井在寒武系洗象池群获得工业气流,揭示该层位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录井与测井资料,应用储层地质学方法,研究了洗象池群颗粒滩储集层发育分布,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洗象池群可识别出台坪旋回、潮缘旋回和潮下旋回,颗粒滩主要发育在潮缘和潮下旋回,潮缘旋回颗粒滩形成于水体变浅的高位体系域中上部高能量带,与周期性暴露的台坪旋回交互,发生准同生溶蚀作用;而潮下旋回颗粒滩发育于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下部高能带,与深潮下低能带交互,未经历暴露溶蚀作用。(2)川东地区颗粒滩发育于台洼东侧边缘,储集层主要岩性是残余砂屑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平均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别为3.24%、1×10^(-3)μm^(3),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3)潮缘旋回颗粒滩的发育受古地貌的影响,其是否受到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储集层 潮缘旋回 大气淡水溶蚀 洗象池群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昌鸿 刘新民 +2 位作者 付宜兴 王有来 郭战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构造格架 弧形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江汉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盐湖盆地中高成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仲宇 刘明 +1 位作者 朱忠云 江继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6-383,共8页
江汉盐湖盆地中钟76井潜江组潜四段3300m以下发现的高成熟轻质原油,其基本特征是:饱和烃含量特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很低;富含植烷、伽马蜡烷、C35升藿烷、孕甾烷和C27胆甾烷等指示高盐度、强还原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明显的是C27-C29... 江汉盐湖盆地中钟76井潜江组潜四段3300m以下发现的高成熟轻质原油,其基本特征是:饱和烃含量特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很低;富含植烷、伽马蜡烷、C35升藿烷、孕甾烷和C27胆甾烷等指示高盐度、强还原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明显的是C27-C29甾烷异构化程度高,αββ20R和20S峰十分突出,C29甾烷的两个参数值均大于等于0.5,指示了原油的成熟度已处于高成熟阶段。根据油源条件分析,认为该地区潜江组潜一段至潜四上段烃源岩埋深浅于3000m,Ro值小于1%,处于未成熟—成熟阶段,不具有形成高成熟原油的可能性,只有潜四下段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高峰高成熟早期阶段,能够提供轻质原油的油源。生物标志物多项地球化学资料及参数综合对比表明,本区两种成因类型的高成熟原油,其油源确系来自潜四下段两种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明显具有近源运移聚集、自生、自储的特征,这展示了该地区潜四下段及其下覆的古潜山深层油气勘探有着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沉积 高成熟油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油气勘探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韶华 罗开平 刘光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裂变径迹的热史模拟能再现样品的温度历史,反映盆地因构造、沉积因素所致的沉降-隆升作用过程。江汉盆地周缘宜昌和通山两地侵入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热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以来样品经历了冷却速率不同的4个冷却降温阶段,表明江... 裂变径迹的热史模拟能再现样品的温度历史,反映盆地因构造、沉积因素所致的沉降-隆升作用过程。江汉盆地周缘宜昌和通山两地侵入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热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以来样品经历了冷却速率不同的4个冷却降温阶段,表明江汉盆地周缘印支期后持续的构造隆升。两个快速冷却降温段分别对应于燕山期和晚喜马拉雅期江汉盆地周缘的两次快速隆升。这种过程与印支期以来江汉盆地的构造环境、构造-沉积作用及构造变形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构造隆升 新生代 江汉盆地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7
作者 蒲磊 谢凌志 +3 位作者 徐鹏 陈欢 许明标 汪帮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封堵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时存在颗粒混合行为和特征行为的转换。裂缝的封堵层构建位置对颗粒粒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颗粒的浓度影响着裂缝的封堵时间,流体的黏度容易改变裂缝内的封堵结构以及过高的泵速会破坏原有形成的封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颗粒特征行为 可视化实验装置 演化过程 堵漏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开平 邱歧 叶建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资源探明率仅为12.4%,探明程度很低,还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荆州背斜带南缘斜坡和梅槐桥洼陷内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万城断裂上盘白垩系及前白垩系古潜山、公安单斜带火山岩储层及生油洼陷中的页岩油是今后一段时间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油中心 油气富集 勘探方向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地下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牛新生 黄华 郑绵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5,共10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赋存有丰富的地下卤水,因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江汉盆地油气资源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长期的油田注水开采也对地下卤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评估这种影响并探讨地下卤水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赋存有丰富的地下卤水,因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江汉盆地油气资源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长期的油田注水开采也对地下卤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评估这种影响并探讨地下卤水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通过采集和分析潜江组第一至第四卤水组的地下卤水样品开展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地下卤水受油田生产影响,虽然普遍发生了淡化,但仍然拥有较高的TDS含量,淡化影响有限。卤水储层从上至下,第一卤水组至第四卤水组,随着深度的增加,硫酸钠亚型卤水和碳酸盐型水逐渐变少,氯化物型水逐渐增多。尽管区内地下卤水普遍经受油田注水生产的影响,但是卤水中Li、B、Br等元素依然保持较高的含量,大部分样品达到或超过边界工业品位,尤其以第二、第三卤水Li、B、Br品位较高,第四卤水组次之,第一卤水组最低。潜江凹陷地下卤水样品的钠氯系数接近于1,具备溶滤卤水特征,属于非海相地层的卤水,氯溴系数分析揭示区内现存地下卤水是溶滤卤水和沉积卤水混合以后的结果,卤水的脱硫系数和钙镁系数反映卤水的储集空间封闭性相对较差,凹陷内从第一至第三下卤水储集体的空间的封闭性逐渐变好,第四卤水组略变差。平面上,Li、B、Br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凹陷内,卤水的浓集中心从下至上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钟市、浩子口、王场、周矶所围限的区域是高浓度卤水分布中心地带,其分布明显受控于卤水储集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地下卤水 地球化学 Li B BR 油田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期次立体加密井组水力压裂参数优化——以四川盆地页岩气三层立体开发井组为例
10
作者 杨海心 朱海燕 +5 位作者 刘尧文 唐煊赫 王大江 肖佳林 朱党辉 赵崇胜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3,共10页
针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加密井“多层多期次”的布井特征,建立基于四维地应力演化的立体加密井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及井间干扰模型,提出立体加密井组水力压裂参数优化方法,分析应力演化特征与井间干扰机理。研究表明:老井开采引起的井周水平... 针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加密井“多层多期次”的布井特征,建立基于四维地应力演化的立体加密井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及井间干扰模型,提出立体加密井组水力压裂参数优化方法,分析应力演化特征与井间干扰机理。研究表明:老井开采引起的井周水平应力差增大、天然裂缝带/断层发育是造成井间干扰的主要原因,井间干扰易出现在裂缝带附近、加密井与开采时间较长的老井之间;加密井与老井产生沟通通道形成井间干扰,短期内可以提升老井产能,但对加密井和老井的长期稳产会产生滞后性的负面影响;老井开采引起的地应力扰动,其变化趋势与孔隙压力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开采初期横向波及范围与裂缝长度一致,2.5年后达到峰值,为裂缝长度的1.5~1.6倍;避免井间干扰的关键是做好施工参数的优化,采用M型井网,加密井最优井距为300 m,压裂簇间距为10 m、单段液量为180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立体开发 加密井 四维地应力 井间干扰 压裂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油藏勘探方向及对策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郑有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0-333,346,共5页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是江汉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富烃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已成为主要的勘探对象与目标。该文通过对潜江组岩性油藏发育条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的分析,指出潜江凹陷构造斜坡带、构造反转区、断裂发育...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是江汉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富烃凹陷。潜江组勘探程度高,岩性油藏已成为主要的勘探对象与目标。该文通过对潜江组岩性油藏发育条件、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的分析,指出潜江凹陷构造斜坡带、构造反转区、断裂发育带及挠曲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方向。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建立以相控砂体预测为核心的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推广薄油层改造技术是深化潜江盐湖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对策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岩性油藏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加里东期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昌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4-567,574,共5页
通过对江汉平原及周缘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南、北两侧相邻的深坳陷区,而古隆起上不发育;受古隆起影响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 通过对江汉平原及周缘沉积充填演化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南、北两侧相邻的深坳陷区,而古隆起上不发育;受古隆起影响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主要烃源层横向上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坳陷区烃源岩演化进程早于斜坡带和古隆起区,烃源岩演化总体表现为南早北晚、西早东晚的特点。古隆起发育区以局限台地潮坪—潟湖沉积环境为主,有利于白云岩储层发育,由于古隆起及周缘地区水体浅、海平面升降频繁,白云岩储层在成岩阶段受到多期岩溶作用改造有利于储集性能改善,在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下形成了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上寒武统3套良好的岩溶作用改造型储层。加里东期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震旦系--下古生界 古隆起 加里东期 鄂中古陆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组页岩井壁失稳机理分析及封堵防塌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13
作者 金文涛 史玉钊 +3 位作者 邢路 秦翰枢 曹锐 谢彬强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220,共7页
针对龙马溪组地层页岩微纳米多尺度孔缝发育导致的井壁失稳难题,文章通过对龙马溪组代表性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和页岩理化特征等测试分析,明确了龙马溪组页岩井壁失稳的潜在机理,并针对性提出了“多级封堵、强化抑制”的技... 针对龙马溪组地层页岩微纳米多尺度孔缝发育导致的井壁失稳难题,文章通过对龙马溪组代表性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和页岩理化特征等测试分析,明确了龙马溪组页岩井壁失稳的潜在机理,并针对性提出了“多级封堵、强化抑制”的技术对策,优选出了纳米封堵剂PJ-WBA、PJ-JCD和聚胺抑制剂,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开发页岩的致密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PJ-1,并在现场成功应用。室内研究表明,该体系PJ-1可对孔径与地层孔缝尺寸相近的滤膜均能实现较好的封堵,PPA滤失量由12 mL降低至6.4 mL,表现出较好的封堵性能,使页岩渗透性滤失量降低率达98%以上,并且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现场应用表明,所研制的PJ-1钻井液有效解决了井壁失稳的情况,井径扩大率仅为3.27%,进一步降低了钻井周期和成本,为该区块页岩气高效钻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失稳 水基钻井液 抑制剂 封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大型富锂卤水矿床成因与资源勘查进展:综述 被引量:23
14
作者 余小灿 刘成林 +4 位作者 王春连 徐海明 赵艳军 黄华 李瑞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古近纪时期,华南江汉盆地的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发育盐湖,沉积了巨厚的蒸发岩,并形成和储藏了富锂、钾、铷、铯、溴、碘等元素的卤水资源,这些元素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富锂卤水属于深层地下卤水型锂矿资源,镁锂比值低,是非... 古近纪时期,华南江汉盆地的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发育盐湖,沉积了巨厚的蒸发岩,并形成和储藏了富锂、钾、铷、铯、溴、碘等元素的卤水资源,这些元素含量达到工业品位或综合利用品位;富锂卤水属于深层地下卤水型锂矿资源,镁锂比值低,是非常优质的锂资源。本文总结了江汉盆地大地构造特征、火成岩及古气候背景,论述了古盐湖沉积岩相特征、富锂卤水水化学、分布及储层特征、卤水中锂的来源与富集机理、卤水型锂矿成矿模式以及富锂卤水勘查与开采技术进展,提出了卤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江汉盆地富锂卤水成因包括:古盐湖锂可能主要来自高温水岩反应产生的富锂热液流体的补给;在干旱的气候下,古湖水不断蒸发浓缩,导致卤水中锂浓缩富集;在盐湖演化末期,逐渐埋藏的盐类晶间富锂卤水被转移至裂隙、砂岩及玄武岩储层中储集;在较高的地热背景值下,埋藏卤水与储层岩石可能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卤水中锂的富集。江汉盆地深层卤水初步勘查显示,氯化锂资源量已达到大型工业规模,展示了巨大的资源潜力。此外,卤水锂开采技术已基本形成,建议进一步加强富锂卤水的绿色开发技术研究,制定相关勘查开发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卤水 古近纪 古盐湖 卤水锂提取技术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页岩气田水基钻屑理化性状与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昊辰 张春 +5 位作者 张思兰 刘广明 周泽军 陈科平 何勇 陈金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8-1172,共5页
从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田采集水基钻屑样品,对其理化性质与主要可能污染物共24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基钻屑具有碱性强、盐分高的特征;速效钾含量较高(805~7 650 mg/kg),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较低;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矿物油、... 从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田采集水基钻屑样品,对其理化性质与主要可能污染物共24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基钻屑具有碱性强、盐分高的特征;速效钾含量较高(805~7 650 mg/kg),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较低;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矿物油、苯并[a]芘、粪大肠菌群值这4项主要有机污染物指标均符合GB/T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要求;重金属含量均满足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中的I级或II级标准,满足道路绿化带、工厂附属绿地土壤对重金属含量的控制要求。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定量评估揭示,该页岩气田水基钻屑中重金属存在"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其中Hg和Cd为主要贡献因子。因此,该页岩气田水基钻屑存在绿地土壤化利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屑 页岩气田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式封隔器胶筒接触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云学 许仁波 +1 位作者 孟奇龙 江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4,共4页
以Y341-114型压缩式封隔器为研究对象,基于Mooney-Rivlin橡胶本构模型,对封隔器胶筒的非线性接触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胶筒轴向压缩距及胶筒与套管壁间接触应力分布与坐封载荷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封隔器胶筒与套管壁间... 以Y341-114型压缩式封隔器为研究对象,基于Mooney-Rivlin橡胶本构模型,对封隔器胶筒的非线性接触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胶筒轴向压缩距及胶筒与套管壁间接触应力分布与坐封载荷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封隔器胶筒与套管壁间的接触应力和胶筒轴向压缩距均随坐封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坐封载荷较高时,上胶筒与套管之间的接触应力最大,起主要密封作用的是上胶筒;坐封载荷较低时,中胶筒与套管之间的接触应力最大,起主要密封作用的是中胶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 胶筒 接触应力 压缩距 坐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1 位作者 张莉 刘皓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的沉积演化表现为:栖霞组—茅口组三段为开阔台地相;茅四段底部为台地-陆棚相,相带变化快,茅四段顶部为斜坡-陆棚相,地层被剥蚀、南厚北薄;吴家坪组一段(吴一段)底部为海陆过渡滨岸沼泽-潟湖相,吴一段顶部为台地-斜坡-陆棚相,斜坡-陆棚相带分布范围小、相变快;吴二段为斜坡-陆棚相沉积,从早至晚依次受控于古气候、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火山活动,沉积中—晚期古生产力较高,TOC均值大于8.00%。(2)研究区茅四段及吴二段陆棚相区发育2套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灰质”的特征,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分别为19 m和25 m,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结构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富碳凝灰岩薄夹层混合质页岩岩相、高碳凝灰岩薄夹层硅质页岩为优质岩相,孔隙度分别为6.27%和6.43%,TOC值分别为10.11%和9.35%,含气饱和度分别为92.59%和91.81%,脆性指数分别为55.24%和61.19%,是地质和工程的双“甜点”段。(3)研究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的层状藻为主要有机质来源;在侏罗纪主排烃期,其构造稳定、二叠系烃源岩排烃较少,中侏罗纪—早白垩纪早期为主生气期,构造活动较弱,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好,现今已完成生气过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值约2.1%,勘探潜力巨大。(4)建南、龙驹坝、三星区块为有利勘探区,其中建南区块潜力最大;茅四段(3)小层及吴二段(3)小层为优质层系的靶窗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沉积演化 有机孔 斜坡-陆棚 “高有机碳-高灰质”页岩 吴家坪组 茅口组 中上二叠统 川东红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岩相非均质性及储层孔隙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舒志国 舒逸 +3 位作者 陈绵琨 彭伟 刘皓天 肖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继四川盆地复兴地区涪页10井取得勘探突破后,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油气表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东岳庙段页岩发育独特的介壳灰岩夹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储层孔隙类型多样,纵向上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兴页X... 继四川盆地复兴地区涪页10井取得勘探突破后,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油气表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东岳庙段页岩发育独特的介壳灰岩夹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储层孔隙类型多样,纵向上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兴页X井为例,结合测录井资料、岩心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重点剖析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岩相特征及其孔隙发育特征。建立了“夹层+矿物三端元”的陆相页岩岩相划分原则,将东岳庙段陆相页岩纵向上划分为6种岩相,即:介屑纹夹层型黏土页岩相;介屑纹夹层型混合页岩相;介屑灰岩相;粉砂介屑互层型混合页岩相;粉砂介屑互层型黏土页岩相;介壳韵律型混合页岩相。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套陆相页岩具有特殊的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其中介屑纹夹层型黏土页岩相有机孔类型最为发育,而介屑灰岩相有机孔不发育,主要发育粒内溶孔。压汞-氮气吸附联测结果显示6种岩相页岩的孔径分布无明显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岩相非均质性 有机黏土复合体孔 侏罗系 东岳庙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沉积环境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战峰 舒逸 +3 位作者 陈绵琨 刘皓天 彭伟 肖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泰页1井和兴页L1井均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试采效果好,实现了川东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明确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及有机质富集机理,选取复兴地区兴页X井...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泰页1井和兴页L1井均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段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试采效果好,实现了川东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明确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及有机质富集机理,选取复兴地区兴页X井、兴页Y井作为典型代表,综合测录井、岩心资料和全岩X衍射、有机碳、主微量元素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表明:凉二下亚段页岩沉积古气候处于暖湿型环境(中等风化条件),不同单元地层沉积的古气候之间无明显差异,处于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通过镧-钴法计算古水深整体介于10.9~56.1 m之间,属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沉积水体深浅交替,整体古生产力呈现增大的趋势,页岩段总体上处于缺氧还原环境,发育砂质纹层,沉积速率相对砂岩段较小。通过不同沉积环境参数与w(TOC)相关性分析,凉二下亚段页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古水深、古氧化还原环境、沉积速率和古生产力等多因素耦合控制作用,古盐度和古气候条件影响相对较小。沉积环境的差异控制了页岩纵向上非均质性特征,其中⑥号单元页岩相形成于深水缺氧沉积环境,具有低沉积速率、高古生产力及受陆源影响较小的特点,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有力条件,为有利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凉高山组 页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超 包汉勇 万云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资源基础得到夯实,而开发地质评价与目标优选是实现储量有效动用第一环。以分析化验、测井解释、地震预测、压裂试气资料为基础,开展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有利层段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发育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深水陆棚硅质页岩是开发最有利层段。明确了地层压力系数、孔隙度、天然裂缝、应力性质是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开发选区地质参数体系,优选白马向斜南部为开发建产第一目标,实现了规模效益建产,对常压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地区 页岩气 常压 开发地质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硅质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