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于菲菲 田文浩 王廷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为了提升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水平,借鉴国内外过程安全管理经验和优秀实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评估思路和方法。根据石油化工行业特点,构建了由16个要素组成的过程安全管理评估体系框架。同时,介绍了... 为了提升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水平,借鉴国内外过程安全管理经验和优秀实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评估思路和方法。根据石油化工行业特点,构建了由16个要素组成的过程安全管理评估体系框架。同时,介绍了该评估体系的评估准则设计、评估方法设计,以及评估系统的应用。实践表明,此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评估系统,既能评估石油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绩效,又能指导企业设计和运行一套过程安全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 过程安全 管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党文义 白永忠 于安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4-72,共9页
为确定石油化工装置与暴露目标间的合理安全距离,对国内外安全距离确定方法进行研究,以个体风险标准值和不同危害的伤害阈值为基础,提出确定石油化工装置与暴露目标间安全距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将确定性分析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方法... 为确定石油化工装置与暴露目标间的合理安全距离,对国内外安全距离确定方法进行研究,以个体风险标准值和不同危害的伤害阈值为基础,提出确定石油化工装置与暴露目标间安全距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将确定性分析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方法进行结合,形成石油化工装置与暴露目标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暴露目标的个体风险标准选择危害事件,并定义安全距离种类,根据"伤害标准"或"无伤害标准",采取确定性分析方法的方式,确定危害事件与不同暴露目标间的安全距离。应用示例展示该方法在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确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安全距离 个体风险 确定性分析方法 基于风险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文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2,共7页
为解决石油化工园区目前以标准规范规定的距离进行区域规划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风险进行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技术思路;研究、建立石油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估和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单元选择、事故类型筛选、不... 为解决石油化工园区目前以标准规范规定的距离进行区域规划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风险进行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技术思路;研究、建立石油化工园区定量风险评估和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单元选择、事故类型筛选、不同目标的风险标准、园区累积风险计算和基于风险进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应用建立的定量风险评估区域规划技术方案,对一石油化工园区光气及光气化产品项目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区域规划和布局,并与目前执行的距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综合考虑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和不同目标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之于距离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园区 区域安全规划 技术方案 定量风险评估 风险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安全仿真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牟善军 姜春明 吴重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356-1359,1363,共5页
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是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学科分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安全监测、安全控制与安全训练等多领域多层面,正在或即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仿真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揭示... 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是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学科分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安全监测、安全控制与安全训练等多领域多层面,正在或即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仿真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揭示工艺过程内在危险;设备结构疲劳分析;毒物泄漏、扩散、爆炸、燃烧三维可视化分析;故障识别与诊断;辅助安全训练。仿真技术已成为系统安全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过程 安全 仿真 安全评价 故障诊断 仿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欣 苏国胜 +2 位作者 张丽萍 张艳 赵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绩效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国内外注册安全工程师及继续教育的现状。结合我国石化企业的特点,从基本素养、专业技术、管理技能三个方面分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岗位能... 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绩效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介绍国内外注册安全工程师及继续教育的现状。结合我国石化企业的特点,从基本素养、专业技术、管理技能三个方面分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了实现分专业、分层次提升业务素质和技能的目标,提出针对石化企业非煤矿矿山安全、危险物品安全、建筑施工安全三个主要注册类别的不同等级水平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最后从培训管理流程、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对目前石化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概括总结。对于安全培训工作的从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安全工程师 继续教育 岗位能力分析 课程体系 培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间安全距离 被引量:7
6
作者 白永忠 党文义 刘昌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5,共5页
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处理量大、危险高度集中,确定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间的安全距离是保障事故状态下装置安全,避免"多米诺"效应的重要措施.应用风险矩阵和基于风险的决策方法,以某特大型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为例,利用工艺装... 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处理量大、危险高度集中,确定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间的安全距离是保障事故状态下装置安全,避免"多米诺"效应的重要措施.应用风险矩阵和基于风险的决策方法,以某特大型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为例,利用工艺装置破坏强度推荐标准,计算脱硫装置的火灾事故风险和爆炸事故风险,分析脱硫装置安全距离设置的合理性,为利用风险决策技术确定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间的安全距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距离 石化装置 风险决策 事件树 风险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亚丽 牟善军 王秀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为使中国石化HSE管理达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水平,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HSE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石化业务特点,研究开发了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系统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体现PDCA管理思想,遵循中国石化一... 为使中国石化HSE管理达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水平,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HSE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石化业务特点,研究开发了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系统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体现PDCA管理思想,遵循中国石化一致的HSE管理理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与HSE管理体系完全吻合等原则进行设计,采用最新云计算模式、多层B/S软件体系结构以及WMFC、XForm、SOAP、XML等相关标准进行开发,实现了分布应用、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通过在中国石化总部、5家试点企业和近100家非试点企业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及绩效评估的需要,实现了HSE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提高了HSE管理效率,准备在中国石化系统内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E管理 监督 信息系统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管道及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亚丽 王廷春 +2 位作者 王秀香 施红勋 刘康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5-191,共7页
为加强危化品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工作,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中国石化业务实际,研究开发中国石化管道及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系统。该系统规范并监督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各企业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 为加强危化品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工作,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中国石化业务实际,研究开发中国石化管道及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系统。该系统规范并监督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各企业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上报、治理、验收各个环节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全面排查、及时治理和销项,并能满足上报政府信息的要求。通过在中国石化总部及41家企业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中国石化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需要,优化了管理流程,促进了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高效率,为中国石化打好油气输送管道暨厂际管道和罐区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系统强大信息汇总、预警监控、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及罐区 隐患排查治理 监督管理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事故统计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杜红岩 王延平 卢均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84-188,共5页
按照事故级别、所属板块、事故类型、事故时间、涉及的化学品、发生国家,对2011年和2012年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发生的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事故动态和趋势。结果表明:重特大事故呈上升态势,具有"小概率、大后果&q... 按照事故级别、所属板块、事故类型、事故时间、涉及的化学品、发生国家,对2011年和2012年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发生的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事故动态和趋势。结果表明:重特大事故呈上升态势,具有"小概率、大后果"的特点;事故涉及的化学品种类很集中;我国伤亡事故金字塔呈现出"底部小、形状陡"的特点;死亡人数/起数比值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爆炸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最高,事故起数增幅较大,火灾事故起数增幅不大,但死亡人数有大幅度增加,泄漏事故和其他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均有所降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从加强未遂事件管理、引进OSHA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危险品运输和化工企业安全监管、加大安全投入和提升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对研究国内外石化行业的事故动向,从整体上防范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事故级别 所属板块 事故类型 事故时间 化学品 事故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水氧化工艺安全研究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红伟 姜杰 +2 位作者 孙冰 孙峰 徐伟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1,共5页
国内双氧水绿色氧化工艺蓬勃发展,但工艺本身危险性较高且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严重阻碍了新工艺的开发和推广。为完善工艺安全研究、促进工艺开发,将工艺流程划分为双氧水储存系统、物料进料系统、反应系统、精馏系统等单元,对系统单元... 国内双氧水绿色氧化工艺蓬勃发展,但工艺本身危险性较高且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严重阻碍了新工艺的开发和推广。为完善工艺安全研究、促进工艺开发,将工艺流程划分为双氧水储存系统、物料进料系统、反应系统、精馏系统等单元,对系统单元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了阐述,总结和探讨了现有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全流程的双氧水氧化工艺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分析,为相关工艺开发应用单位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研究方法和策略、全面提升工艺安全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氧化 安全工程 热危险性 燃爆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异丙苯热稳定性与热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艳军 谢传欣 +2 位作者 曹居正 徐伟 张龙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为研究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CH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进行试验研究。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CHP的热分解,得到了升温速率对CHP热分解的影响,CHP热分解的活化能,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和... 为研究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CH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进行试验研究。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CHP的热分解,得到了升温速率对CHP热分解的影响,CHP热分解的活化能,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和不同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CHP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随之升高;CHP热分解的活化能范围为52~91 kJ/mol;Tmrad为1,8,24,50和100 h时对应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18.08,75.41,55.83,44.83和34.52℃;CHP的储罐内径越大,其对应的自加速分解温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异丙苯(CHP) 热分析 C80微量量热仪 热分解 自加速分解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牟善军 施红勋 +2 位作者 王秀香 张晓华 边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通过分析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深入了解造成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产生根源,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利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得出了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普遍... 通过分析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深入了解造成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产生根源,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利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得出了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安全认知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推荐的共同安全认知观念,从观念上让员工和管理者对不安全行为形成一致的认知,并在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在企业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工具-HSE观察卡。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推行HSE观察卡,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在现场作业活动中的安全作业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率,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安全 认知观念 安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的管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金梅 王亚琴 +2 位作者 赵磊 张宏哲 谢传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70-173,共4页
从分析我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监管现状出发,研究对比了我国和国外在SDS覆盖化学品的范围、审核监督制度以及信息保密机制等管理技术方面的不同做法;指出我国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监管在这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加强和完善... 从分析我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监管现状出发,研究对比了我国和国外在SDS覆盖化学品的范围、审核监督制度以及信息保密机制等管理技术方面的不同做法;指出我国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监管在这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加强和完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监管是提高我国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认为借鉴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做法拓宽需要编制SDS的化学品范围、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强监督、完善信息保密机制将对促进我国的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管理 安全技术说明书 适用范围 审核监督 信息保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二异丙苯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璐 谢传欣 +2 位作者 黄飞 张金梅 李志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14,共4页
为预防和减少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DCP的热分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DCP的热力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DCP在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 为预防和减少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DCP的热分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DCP的热力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DCP在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TMRad)、25 kg标准包装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反应控制温度以及报警温度。结果表明,ARC试验中热惰性因子φ对于试验数据的影响不能忽略,在处理试验数据时必须考虑φ的影响。DCP在起始放热温度92.78℃时的TMRad为2.26 h,在绝热条件下很可能发生失控反应;室温30.0℃时对应的TMRad大于100h,在绝热条件几乎下不可能发生失控反应。DCP在25 kg标准包装下的SADT为45℃,控制温度为35℃,报警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过氧化二异丙苯 绝热加速量热仪 TMRad SADT 控制温度 报警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廷春 孙德青 +1 位作者 于菲菲 林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传统定性的检查和评价很难量化、科学的衡量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而且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因素,同时各因素也占有不同的权重。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安全管理绩效的评价中,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里的一级、二级管理要素为基础,通... 传统定性的检查和评价很难量化、科学的衡量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而且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因素,同时各因素也占有不同的权重。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安全管理绩效的评价中,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里的一级、二级管理要素为基础,通过建立评价的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等,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企业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说明,得出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等级,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绩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品混合物的安全监管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金梅 张宏哲 +2 位作者 谢传欣 田敏 王亚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3-158,共6页
从分析我国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技术出发,研究对比我国和国外在化学品混合物的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命名以及名录收入形式等安全监管技术方面的不同做法;指出我国在混合物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命名以及名录收入形式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出... 从分析我国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技术出发,研究对比我国和国外在化学品混合物的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命名以及名录收入形式等安全监管技术方面的不同做法;指出我国在混合物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命名以及名录收入形式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技术是提高我国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认为借鉴欧盟RAECH、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及GHS的先进做法制定化学品混合物技术名称命名规则、修订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混合物条目、引进混合物健康及环境危害估算方法,对提高我国化学品混合物的安全监管技术水平,促进化学品混合物的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管理 混合物 混合物命名 化学品目录 鉴别与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选址安全距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策宇 党文义 刘晓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6期167-172,共6页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能源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对LNG接收站工艺做了简单介绍,分析其存在的...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能源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对LNG接收站工艺做了简单介绍,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LNG接收站选址时的安全距离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参考了国内外主要规范,对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及采用挪威船级社Phast 6.6软件进行事故模拟确定的安全距离进行对比分析,事故模拟考虑了可燃气体扩散及火灾热辐射的影响范围。通过研究,对LNG接收站选址时与周边环境应保持的安全距离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接收站 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距离 火灾 事故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企业典型保护层中独立保护层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万古军 党文义 张广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按照独立保护层(IPL)独立性、功能性、完整性、可靠性、可审查性、安全许可保护性和变更管理的要求,对化工企业典型保护层进行了IPL识别。结果表明:本质安全设计、工厂和社区应急响应一般不作为IPL;作为IPL,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应在... 按照独立保护层(IPL)独立性、功能性、完整性、可靠性、可审查性、安全许可保护性和变更管理的要求,对化工企业典型保护层进行了IPL识别。结果表明:本质安全设计、工厂和社区应急响应一般不作为IPL;作为IPL,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应在物理上与安全仪表功能(SIF)分离,并满足要求时失效概率(PFD)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动作;关键报警和人员响应应满足操作人员能得到采取行动的指示或报警,有足够的响应时间,任务应具有单一性和可操作性;SIF应在功能上独立于BPCS,SIF各元件应能及时提供响应,并满足相应SIL要求;物理保护和释放后保护设施应独立于其他IPL,并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对其PFD进行修正。通过IPL的识别研究,可指导企业在进行保护层分析(LOPA)时正确的进行IPL识别,确保LOPA结果的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保护层分析(LOPA) 独立保护层(IPL) 要求时失效概率(P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工生产过程历史数据的报警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春利 张桂鑫 +2 位作者 韩华伟 于晓灵 高新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2-187,共6页
为了有效降低报警装置漏报率和误报率,基于化工生产的过程历史数据,探讨了报警优化的两种方法。以误报率和漏报率为优化指标,建立报警阈值目标函数,从最小化目标函数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值优化的方法进行报警阈值的优化设计。基于报警时... 为了有效降低报警装置漏报率和误报率,基于化工生产的过程历史数据,探讨了报警优化的两种方法。以误报率和漏报率为优化指标,建立报警阈值目标函数,从最小化目标函数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值优化的方法进行报警阈值的优化设计。基于报警时长的变异系数,应用自适应报警延时方法来降低报警数量。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基于化工生产过程历史数据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无效报警数量,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报警质量,对于提高石化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警阈值 漏报率 误报率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性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全国 贺帅斌 党文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8-102,共5页
根据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确立了评估安全预警技术的6个指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现场调研和相关文献报道,对4种安全预警技术在6个指标下的性能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利用模糊综... 根据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确立了评估安全预警技术的6个指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现场调研和相关文献报道,对4种安全预警技术在6个指标下的性能进行了系统地比较。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每种技术在不同指标下的比较结果进行了排序。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最终得到了不同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的综合性能评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对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进行性能评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安全预警技术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安全预警技术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