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散天然气回收卸气上载管网工艺数值研究
1
作者 王磊 余显涌 +4 位作者 张健 毛万玲 曾子轩 宋晨 高秀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以重庆某地区零散天然气回收工艺为例,建立CNG(压缩天然气)槽车卸气上载管网工艺的零维模型,重点探讨70000 m^(3)/d小型CNG卸气站自流卸气工艺中,25 m^(3)及37 m^(3)槽车对卸气性能的影响,以及200000 m^(3)/d大型CNG卸气站增压卸气工艺... 以重庆某地区零散天然气回收工艺为例,建立CNG(压缩天然气)槽车卸气上载管网工艺的零维模型,重点探讨70000 m^(3)/d小型CNG卸气站自流卸气工艺中,25 m^(3)及37 m^(3)槽车对卸气性能的影响,以及200000 m^(3)/d大型CNG卸气站增压卸气工艺中,压缩机介入压差(0.5—3 MPa)对卸气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25 m^(3)槽车卸气平衡时间为2.61 h,37 m^(3)槽车为3.83 h;25 m^(3)槽车卸气率为62.40%,37 m^(3)槽车为61.36%。在增压卸气工艺中,压差为0.5、1.0、2.0及3.0 MPa时,卸气至相同压力的时间相近,且越至卸气后期,用时越接近。与自流卸气相比,增压卸气量分别增大1326.86、1310.68、1245.95及1148.87 m^(3),系统功耗分别为567.36、610.09、674.18及724.04 kW·h。综合考虑卸气时间与能耗,当槽车与管网压差降至0.5 MPa时再开启压缩机最为合适,能够实现快速卸气、多卸气及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天然气 回收 槽车 卸气工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天然气计量标准装置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闫文灿 肖迪 +1 位作者 徐明 陆玉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0,共7页
根据《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结合移动式天然气计量标准装置,采用GUM对标准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评定。该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3%,按照量值溯源要求,可以对准确度等级不优于1.0级的流量计开展检定/... 根据《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结合移动式天然气计量标准装置,采用GUM对标准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评定。该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3%,按照量值溯源要求,可以对准确度等级不优于1.0级的流量计开展检定/校准工作。经与南京分站标准装置进行比较验证,评定结果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移动式天然气计量标准装置 标准表法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网动态仿真三种隐式差分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春奇 袁献忠 +1 位作者 李俊 郭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天然气管网动态仿真技术在日益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天然气管网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动态仿真方法,不同的方法在相容性、计算精度以及计算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直接影响最终动态仿真结果。为此,对比了中心有... 天然气管网动态仿真技术在日益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天然气管网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动态仿真方法,不同的方法在相容性、计算精度以及计算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直接影响最终动态仿真结果。为此,对比了中心有限差分法、Implicit Cell Centered法和Implicit Cell Centered线性化3种方法的差分格式以及在相容性、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等方面的表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具有相容性;中心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稳定性较差且计算速度慢;Implicit Cell Centered法计算结果与Implicit Cell Centered线性化法计算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但计算速度较慢;Implicit Cell Centered线性化法计算速度最快,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动态仿真 隐式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天然气定价方式对LNG进口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谢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124,共3页
目前天然气出厂价、管输费和终端配气系统的定价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为主,而LNG定价主要采取与替代能源挂钩的机制,通过定价公式进行调整。由于LNG定价与国内目前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国内天然气定价会对LNG进口在资源引... 目前天然气出厂价、管输费和终端配气系统的定价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为主,而LNG定价主要采取与替代能源挂钩的机制,通过定价公式进行调整。由于LNG定价与国内目前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国内天然气定价会对LNG进口在资源引进、LNG贸易、天然气计量方式、LNG国内经营模式及国内天然气价格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分析评价这些影响,结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天然气贸易发展状况,对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求真正实现天然气的市场化来适应天然气产业的变化,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定价机制 LNG 进口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长输管道外腐蚀直接检测评价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薛吉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直流电位梯度法(DCVG)和密间距管地电位测试法(CIPS)对管道外防腐蚀完整性进行检测评价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及开挖验证情况。结果表明,利用DCVG+CIPS综合测量技术可确定管道外防腐蚀层的破损位置、大小、严... 介绍了一种利用直流电位梯度法(DCVG)和密间距管地电位测试法(CIPS)对管道外防腐蚀完整性进行检测评价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及开挖验证情况。结果表明,利用DCVG+CIPS综合测量技术可确定管道外防腐蚀层的破损位置、大小、严重程度及腐蚀活性,同时消除了土壤IR降的影响,评价了管道阴极保护的真实水平,提出了管道外防腐蚀层修复与阴极保护调整方案,为管道的维护、维修与监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长输管道 外腐蚀 检测评价 DCVG+CI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能量计量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春辉 徐明 +1 位作者 沈超 陈文琳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27,共6页
基于天然气能量计量通用计算公式入手,结合现场实验中各计量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结果,分别从计量参比条件下体积流量、单位体积发热量、积分方法和其他相关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能量计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对能量计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 基于天然气能量计量通用计算公式入手,结合现场实验中各计量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结果,分别从计量参比条件下体积流量、单位体积发热量、积分方法和其他相关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能量计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对能量计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该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天然气能量计量不确定度评估模型,对推进我国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能量计量 不确定度 体积流量 体积发热量 压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黑色粉末粒度分布模型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云松 张吉军 +2 位作者 安建川 黄昕 郑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掌握天然气管道黑色粉末粒度分布(PSD)信息对于解决黑色粉末问题十分关键。如今常用的颗粒PSD模型较多,但缺乏较为成熟的模型评价机制。基于某一实际天然气管道内的黑色粉末数据,引入了S_(RMSE)、R^2、I_(AIC)等评价指标和混淆矩阵、RO... 掌握天然气管道黑色粉末粒度分布(PSD)信息对于解决黑色粉末问题十分关键。如今常用的颗粒PSD模型较多,但缺乏较为成熟的模型评价机制。基于某一实际天然气管道内的黑色粉末数据,引入了S_(RMSE)、R^2、I_(AIC)等评价指标和混淆矩阵、ROC曲线分别对7种常见PSD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对数正态模型兼具描述集中分布和平均分布的能力而在拟合优度方面更具优势;同时,对数正态模型在颗粒全尺寸范围内[0.30μm,7.25μm]都有有效的预测效果。因此,该模型是一种综合预测能力最强的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黑色粉末 PSD模型 混淆矩阵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比较分析
8
作者 王保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近期LNG工业快速增长再次刺激了LNG工艺的技术发展,使得一些传统的LNG生产工艺得到了关注,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驳船型、浮式LNG装置等小规模LNG项目的应用。根据工作实践并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较系统地从LNG产量、功耗和生产线效率等... 近期LNG工业快速增长再次刺激了LNG工艺的技术发展,使得一些传统的LNG生产工艺得到了关注,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驳船型、浮式LNG装置等小规模LNG项目的应用。根据工作实践并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较系统地从LNG产量、功耗和生产线效率等方面对5种基本负荷型LNG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丙烷/混合制冷工艺、复迭式制冷工艺、双混合制冷工艺、单混合制冷工艺和带预冷的氮气膨胀工艺。其中,单混合制冷工艺流程、氮气膨胀制冷循环流程工艺简单,设备数量少,装置占地面积小;丙烷/混合制冷工艺流程、双复迭式制冷工艺流程、双重混合制冷工艺流程工艺较复杂,设备数量多,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在热带地区建造大型LNG装置采用丙烷/混合制冷工艺最好;氮气膨胀制冷循环流程因其工艺简单,设备数量少,制冷剂易获得和补充,较适合用于边远地区和海上小型天然气处理工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液化 工艺 对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车充装用高压大排量压缩机测试系统设计与优化
9
作者 史昊 王磊 +1 位作者 高秀峰 李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613-7620,共8页
高压长管拖车运输是氢气、天然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中短途转运的重要手段,其中压缩机是核心设备,槽车充装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始终处于大范围连续变化状态,其研发阶段存在难以完全模拟真实工况进行热力性能测试的问题。基于这一需求,提出了一... 高压长管拖车运输是氢气、天然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中短途转运的重要手段,其中压缩机是核心设备,槽车充装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始终处于大范围连续变化状态,其研发阶段存在难以完全模拟真实工况进行热力性能测试的问题。基于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具有气体分级回收和连续释放功能,具备压缩机背压连续调控能力的槽车充装压缩机闭式实验系统及其测试方案,能为压缩机营造排气压力宽幅变化的稳定及动态工况,以模拟真实充装过程实现压缩机系统测试。基于零维仿真方法建立了测试系统数学模型,详细研究了系统首次充压、压缩机启动与停机、压缩机宽工况测试等全测试流程中系统的参数变化与工作特性,并对系统流程和部件匹配进行优化改进,避免试验过程气库温度超过85℃,并在气体回收后系统压力降至1.5 MPa以下,获得了一套完善合理的槽车充装压缩机测试系统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装压缩机 热力性能 测试系统 零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小型LNG工厂液化工艺方案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玉杰 侯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海南LNG工厂在国内首次利用氮气二级膨胀液化工艺。为此,讨论了海南LNG工厂天然气净化、液化系统技术方案的制订,针对原料气气质特点设计了DGA溶液脱酸工艺和氮气膨胀制冷工艺方案,对其进行了流程模拟计算,得到了各物流节点的设计参数,... 海南LNG工厂在国内首次利用氮气二级膨胀液化工艺。为此,讨论了海南LNG工厂天然气净化、液化系统技术方案的制订,针对原料气气质特点设计了DGA溶液脱酸工艺和氮气膨胀制冷工艺方案,对其进行了流程模拟计算,得到了各物流节点的设计参数,并计算出了天然气液化流程中压缩机能耗、制冷剂流量、各换热器的换热量等参数。装置运行考核结果表明:该DGA溶液脱酸工艺和氮气膨胀制冷工艺技术运用合理,工艺路线可行,工艺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其他小型LNG工厂提供了一种新的天然气液化工艺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小型工厂 海南 天然气液化 工艺流程 模拟计算 设计参数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柔性织物传感器的漏尿频次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金利 王政 +3 位作者 周知艇 李云飞 熊帆 李红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为诊断每位尿失禁患者的漏尿频次,治疗尿失禁问题,在尿片中嵌入织物功能电极,连接到自制的可穿戴式尿失禁患者漏尿频次监测系统,制备出智能尿片,根据功能电极电阻值的变化监测漏尿的频次。结果表明:每个功能电极连续监测次数可达15次以... 为诊断每位尿失禁患者的漏尿频次,治疗尿失禁问题,在尿片中嵌入织物功能电极,连接到自制的可穿戴式尿失禁患者漏尿频次监测系统,制备出智能尿片,根据功能电极电阻值的变化监测漏尿的频次。结果表明:每个功能电极连续监测次数可达15次以上,平均准确率达86.2%,灵敏度达73.5 kΩ/(0.1 mL)。该系统提出了一种尿失禁患者监测漏尿频次的简便方法,也可用于患者评估基本健康状况;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智能柔性织物传感器的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传感器 功能电极 智能尿片 尿失禁 漏尿频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振信号融合的设备智能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春旭 张学亮 +3 位作者 刘思良 戚雯雯 王村松 张泉灵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2,108,共6页
单一传感器检测易受外界干扰或自身故障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结果欠佳一直是设备智能诊断领域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振信号融合的智能诊断方法。首先,通过传感器配置采集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和声音信号... 单一传感器检测易受外界干扰或自身故障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结果欠佳一直是设备智能诊断领域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振信号融合的智能诊断方法。首先,通过传感器配置采集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和声音信号;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振动信号和声音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随后,将重构后的声振信号输入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dual-channe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实现故障特征提取与特征融合;最后,将提取和融合的故障特征输入至DCNN网络SoftMax层进行故障分类建模。结果表明,与基于单一振动信号的CNN故障诊断模型相比,提出的基于声振信号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准确率可以达到99.3%,融合后的特征更能有效区分设备不同的故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振融合 故障诊断 变模态分解 滚动轴承 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盐穴储气库选址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井文君 杨春和 +1 位作者 李银平 杨长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83-2690,共8页
随着我国盐岩地下储气库大规模兴建的开始,如何对各目标盐矿区进行储气库库址的评价和优选已成为国内储气库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对盐穴储气库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盐穴储气库选址综合评价体... 随着我国盐岩地下储气库大规模兴建的开始,如何对各目标盐矿区进行储气库库址的评价和优选已成为国内储气库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对盐穴储气库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盐穴储气库选址综合评价体系的目标层次结构模型,并结合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该模型中18项基本指标在整个选址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综合本领域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选址体系中各基本指标的适宜度等级划分标准,以及库址综合适宜度等级评价标准,综合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建立了目标库址综合建库适宜值P的计算公式,为我国盐穴储气库库址的评价和优选提供了可行方法和理论依据。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云应盐矿的盐穴储气库库址评价中,评价结果与专家论证意见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评价 盐穴储气库 层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穴储油(气)库水溶造腔管柱动力特性初探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银平 杨春和 +2 位作者 屈丹安 杨长来 施锡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686,共6页
针对盐穴储气库单井水溶造腔过程中管柱动力特性开展了初步探讨,认为造腔工程中,管柱在受限空间的自激振动和动力失稳是导致管柱发生严重弯曲或者破损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了无空间约束条件下内外管柱的振动特性,得到了理想条件下管柱... 针对盐穴储气库单井水溶造腔过程中管柱动力特性开展了初步探讨,认为造腔工程中,管柱在受限空间的自激振动和动力失稳是导致管柱发生严重弯曲或者破损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了无空间约束条件下内外管柱的振动特性,得到了理想条件下管柱临界流速的计算式。计算表明,无约束条件下造腔管柱一般会由于液-固耦联振动而发生动力失稳,而且造腔内管一般会先于造腔外管发生失稳破坏。鉴于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还对造腔管柱临界流速全面计算力学模型应考虑的诸因素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了管道轴力、液体压力、造腔循环方式、管道水平支撑,以及轴向水击和管道横向振动耦合的影响,为进一步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空间约束条件下造腔管柱动力特性全面分析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油(气)库 造腔管柱 动力失稳 临界流速 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井控STAMP/STPA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孟祥坤 陈国明 +2 位作者 张肖锦 朱渊 赵倩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传统安全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复杂系统部件之间异常交互作用的评价问题。针对深水井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将井控系统在钻井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作为系统控制和反馈问题,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模型,采用STPA系统性安全评估... 传统安全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复杂系统部件之间异常交互作用的评价问题。针对深水井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将井控系统在钻井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作为系统控制和反馈问题,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模型,采用STPA系统性安全评估方法,构建井控系统在深水钻井过程中的控制关联模型和反馈回路,通过识别系统安全风险与约束、定义安全控制结构、分析不安全控制行为及关键因素等进行深水井控安全性分析。以STAMP/STPA作为分析准则,结合全动态多相流模拟软件OLGA,建立深水井控工艺流程,以井涌后没有提供控制行为以及关井和压井等控制行为发生延迟为例,对井控作业的安全性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运用STAMP/STPA方法可从控制和约束角度为深水井控的安全系统性分析提供指导,通过对溢流、关井和压井过程模拟,可量化施加安全控制与约束行为以免事故发生与升级的时间裕量;该方法作为指导准则用于深水井控复杂系统安全性分析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井控 安全分析 约束 事故和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法联用CO_(2)捕集提纯工艺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史博会 王靖怡 +7 位作者 廖清云 王婷 王珊珊 杨蒙 肖亚琪 张昊月 宋晨曦 宫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将CO_(2)驱油气产出气中的CO_(2)捕集提纯后再循环回注,不仅能提高油气采收率,而且还可实现CO_(2)的地质封存,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CO_(2)驱油气开发模式的投运推进,单一的捕集提纯工艺难以应对产出气中CO_(2)含量逐年增加并呈... 将CO_(2)驱油气产出气中的CO_(2)捕集提纯后再循环回注,不仅能提高油气采收率,而且还可实现CO_(2)的地质封存,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CO_(2)驱油气开发模式的投运推进,单一的捕集提纯工艺难以应对产出气中CO_(2)含量逐年增加并呈现大范围变化的状况。为了给油气田CO_(2)-EOR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持,提出了4种多法联用的CO_(2)捕集提纯工艺方案,包括两级醇胺法、一级膜分离+一级醇胺法、二级膜分离+一级醇胺法、一级膜分离+两级醇胺法,并结合某油田CO_(2)驱工况数据开展了HYSYS软件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方案捕集提纯CO_(2)的富集程度及其能耗与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产出气中CO_(2)浓度低时,可先投产两级醇胺循环工艺实现天然气脱酸工艺,同时须外购纯CO_(2)气按一定比例掺混后才能满足回注气CO_(2)纯度要求;②产出气中所含CO_(2)浓度增加时,宜在两级醇胺循环工艺前投用膜分离技术,可满足富集提纯气直接回注CO_(2)纯度的要求。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CO_(2)驱油产出气中CO_(2)富集提纯气工艺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醇胺吸收 CO_(2)捕集 CO_(2)驱 脱酸 回注 地质封存 HY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铜基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国军 崔群 +1 位作者 王小尚 姚虎卿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共5页
制备了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Cu/Zn/Al和Cu/Zn/Al/Ce系列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组成、不同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前体进行了热分析,对部分焙烧后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铜基催化剂... 制备了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Cu/Zn/Al和Cu/Zn/Al/Ce系列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组成、不同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前体进行了热分析,对部分焙烧后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铜基催化剂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合适的组成是Cu∶Zn∶Al的原子质量百分比为47.5∶47.5∶5,在210℃的转化率达到100%;铈的添加对Cu/Zn/Al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有较大的提高,1%的铈使Cu60Zn30Al10在210℃的转化率从85.9%提高到97.6%;并流共沉淀法和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氢气 水蒸气重整 催化剂 Cu/Zn/Al/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信号特征分析的燃气管道探测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恩斌 温櫂荣 +2 位作者 郭冰燕 喻斌 陈其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了探测和辨识地下燃气管道,避免燃气管道改扩建的过程发生第三方破坏引发安全事故,提出1种基于声信号特征分析的燃气管道探测识别方法,该方法考虑燃气管道声信号声压级低以及易衰减的特点,采用Hilebert-Huang变换算法分析燃气管道流... 为了探测和辨识地下燃气管道,避免燃气管道改扩建的过程发生第三方破坏引发安全事故,提出1种基于声信号特征分析的燃气管道探测识别方法,该方法考虑燃气管道声信号声压级低以及易衰减的特点,采用Hilebert-Huang变换算法分析燃气管道流噪声信号特征,建立燃气管道流噪声信号的特征数据库,并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判别管道的种类以及在役状态。通过对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有效识别率达到了97.5%,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声信号 希尔伯特黄变换 特征提取 BP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经济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震华 李丁帅 +3 位作者 何依 潘振 胡广瑞 杨帆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6,22,共6页
针对余热回收与能源利用,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反应后的锅炉排气余热与液化天然气(LNG)冷能相结合,利用Aspen HYSYS建立了2个复合系统模拟流程,分别是卡琳娜(Kalina)-带回热朗肯循环(KC-RORC)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与Kalina-带回... 针对余热回收与能源利用,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反应后的锅炉排气余热与液化天然气(LNG)冷能相结合,利用Aspen HYSYS建立了2个复合系统模拟流程,分别是卡琳娜(Kalina)-带回热朗肯循环(KC-RORC)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与Kalina-带回热双朗肯循环(KC-RDORC)CCHP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2个系统的蒸发器2热源进口温度、Kalina循环蒸发温度以及LNG膨胀压力在135—175℃、140—190℃以及2—8 kPa变化时,分别可获得最大净输出功211.73 kW和340.24 kW,最大热效率17.79%和23.61%,以及最大㶲效率37.32%和52.54%。KC-RDORC复合系统的平准化电费、折旧回收期分别比KC-RORC系统降低10.64%、16.93%,设备总投资、净权益提高了18.75%、39.39%。所以KC-RDORC复合系统在热力学及经济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朗肯循环 余热回收 㶲效率 冷热电联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高含硫废水锰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文捷 李文轩 +2 位作者 唐海燕 马秀彪 王永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05,112,共6页
以α-MnO_(2)为活性组分、Ni为金属助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Ni-MnO_(2)/Al_(2)O_(3)催化剂,在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的活性及氧化机理。结果表明,通过Ni掺杂后催化剂对硫离子80 min内去除率由50%提高至95%;焙烧再生... 以α-MnO_(2)为活性组分、Ni为金属助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Ni-MnO_(2)/Al_(2)O_(3)催化剂,在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的活性及氧化机理。结果表明,通过Ni掺杂后催化剂对硫离子80 min内去除率由50%提高至95%;焙烧再生法可快速再生失活后的催化剂;Ni-MnO_(2)/Al_(2)O_(3)为介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323.4 m^(2)/g,O_(ads)/O_(latt)的比值为2.02,丰富的表面吸附氧和氧空位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硫离子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主要是S_(2)O_(3)^(2-),其次为SO_(4)^(2-)和S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nO_(2)/Al_(2)O_(3)催化剂 高含硫废水 催化氧化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