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南方典型气(油)藏控藏模式探讨 |
徐思煌
马永生
梅廉夫
袁彩萍
郭彤楼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2
|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下组合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
杨贵祥
贺振华
朱铉
|
《石油物探》
EI
CSCD
|
2006 |
17
|
|
3
|
礁滩相地震响应特征和油气勘探远景 |
刘殊
郭旭升
马宗晋
曲国胜
|
《石油物探》
EI
CSCD
|
2006 |
31
|
|
4
|
论江南—雪峰基底拆离式构造——南方构造问题之一 |
丁道桂
郭彤楼
胡明霞
刘运黎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9
|
|
5
|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
马永生
蔡勋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6
|
|
6
|
江南—雪峰山前缘油气聚集及烃源对比——南方构造问题之三 |
丁道桂
刘光祥
陈玉华
潘文蕾
瞿常博
饶丹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7
|
川东北地区山地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
杨贵祥
郑天发
敬朋贵
高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8
|
滇黔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
周明辉
麻建明
郑冰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9
|
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缝洞型气藏勘探远景评价 |
刘殊
郭旭升
曲国胜
|
《石油物探》
EI
CSCD
|
2007 |
3
|
|
10
|
川西地区中、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勘探意义 |
郭旭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9
|
|
11
|
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新方法在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刘天佑
朱铉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2006 |
4
|
|
12
|
提高南方山地地震采集质量管理的思考 |
俞建宝
曹荣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2006 |
3
|
|
13
|
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 |
马永生
牟传龙
谭钦银
余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38
|
|
14
|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
刘殊
唐建明
马永生
赵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6
|
|
15
|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
刘昭茜
梅廉夫
郭彤楼
凡元芳
汤济广
沈传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9
|
|
16
|
扬子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海相油气成藏的制约 |
郭旭升
梅廉夫
汤济广
沈传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0
|
|
17
|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 |
刘树根
马永生
王国芝
蔡勋育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雍自权
盘昌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4
|
|
18
|
应用频率衰减属性预测TNB地区储层含气性 |
毕研斌
龙胜祥
郭彤楼
鲍志东
刘彬
马殿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9
|
|
19
|
普光气田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蔡勋育
朱扬明
黄仁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1
|
|
20
|
川中-川东南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 |
徐国盛
徐燕丽
袁海锋
马永生
蔡勋育
崔建伟
|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