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醛亚胺合钛催化体系合成聚烯烃弹性体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宇婷 韩书亮 +2 位作者 吴宁 郝建国 徐林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1,129,共6页
以水杨醛亚胺合钛催化剂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合成了聚烯烃弹性体(POE),探索了不同聚合条件下的POE合成规律,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辛烯含量的聚烯烃弹性体。聚合物经过了高温核磁碳谱(13C 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高... 以水杨醛亚胺合钛催化剂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合成了聚烯烃弹性体(POE),探索了不同聚合条件下的POE合成规律,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辛烯含量的聚烯烃弹性体。聚合物经过了高温核磁碳谱(13C 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体系聚合活性最高能达到3 498 kg/(mol·h),POE中1-辛烯摩尔分数在6%~31%之间,重均分子量可在3. 9×10~4~6. 5×10~5g/mol之间调节,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 18~2. 63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低于-42℃,与通用乙烯共聚弹性体的结构性能相近。通过聚合物链中的微观序列分布计算了反应竞聚率,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进行POE合成时的共聚性能要优于茂金属催化剂Cp2Zr 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 非茂金属催化剂 1-辛烯 高温核磁碳谱 竞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反应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利霞 任行涛 +2 位作者 杨光 刘艳惠 裴庆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1,共3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11分子筛,通过XRD和SEM对其进行表征得到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采用NH3-TPD对样品的酸性进行了测定。用BET方法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测试。以醚后混合碳四为原料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SAPO-11分子筛,通过XRD和SEM对其进行表征得到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采用NH3-TPD对样品的酸性进行了测定。用BET方法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测试。以醚后混合碳四为原料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SAPO-1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影响。不同反应温度SAPO-11分子筛的正丁烯异构化的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在反应一定时间后活性趋于稳定而后逐渐降低,适当升温可以提高异丁烯的选择性,当反应温度提高至380℃后,正丁烯转化率和异丁烯选择性都有所降低,说明催化剂已经失活,不能再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此时需对催化剂进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 分子筛 合成 异构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氮配体半茂钛体系催化乙烯均聚合及乙烯与丙烯共聚合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建军 王铁石 +4 位作者 唐正伟 徐一兵 徐林 曹茂盛 冯增国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合成了两种配合物中含有膦、氮的半茂钛催化剂,研究了甲基铝氧烷、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为助催化剂,不同n(Al)∶n(Ti)对乙烯均聚合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乙烯与... 合成了两种配合物中含有膦、氮的半茂钛催化剂,研究了甲基铝氧烷、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为助催化剂,不同n(Al)∶n(Ti)对乙烯均聚合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乙烯与丙烯共聚合及共聚物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膦氮配体半茂催化剂可有效催化乙烯均聚合,在常压下,聚合活性可达0.62×106g/(mol·h),也可以有效催化乙烯与丙烯共聚合,与高活性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效率相近;用该催化剂制备的高相对分子质量乙丙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符合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特点;共聚物的序列结构研究表明,乙烯与丙烯竞聚率之积接近1,共聚物无规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烯 均聚合 共聚合 膦氮配体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NMR表征热塑性弹性体SIS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9
4
作者 卜少华 吴春红 王足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不同区域的谱峰进行了归属,分析了芳烃区域、烯烃区域和烷烃区域相应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1H-NMR准确地测定SIS中非嵌段苯乙烯、嵌段苯乙烯、总... 对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不同区域的谱峰进行了归属,分析了芳烃区域、烯烃区域和烷烃区域相应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1H-NMR准确地测定SIS中非嵌段苯乙烯、嵌段苯乙烯、总苯乙烯、异戊二烯-1,4结构和异戊二烯-3,4结构含量的分析方法,同时可以利用1H-NMR粗略地测定SIS中异戊二烯顺式-1,4结构和反式-1,4结构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核磁共振氢谱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 294-1注塑试样制备标准的术语和注塑机操作参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超先 陈宏愿 +3 位作者 蔡春飞 王少鹏 邓燕霞 郭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124,共6页
ISO 294-1:2017《热塑性塑料材料的注塑试样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是该标准的第2版,其主要技术变更是增加了关于注塑机操作参数的附录以提高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本文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和注... ISO 294-1:2017《热塑性塑料材料的注塑试样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是该标准的第2版,其主要技术变更是增加了关于注塑机操作参数的附录以提高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本文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和注塑工艺相结合,突出注塑试样制备与制品制备方法的目的性差异,对标准中的术语和注塑机操作参数的技术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明确注塑参数的设定原则、建立部分注塑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注塑试样制备 术语 操作参数 设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注塑试样制备标准修订及注塑机选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超先 陈宏愿 王少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62,共5页
ISO 294-1:2017《热塑性塑料材料的注塑试样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是塑料材料注塑制样的基础标准,依据其修订的国家标准GB/T 17037.1—2019已于2019年发布。文章对标准的技术修改内容和增加的注射机操作... ISO 294-1:2017《热塑性塑料材料的注塑试样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是塑料材料注塑制样的基础标准,依据其修订的国家标准GB/T 17037.1—2019已于2019年发布。文章对标准的技术修改内容和增加的注射机操作参数的设定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以遵循标准的技术要求为基础,以聚丙烯注塑试样制备为例,介绍了注塑机选型的要点。根据现有注塑机技术水平推荐采用液压式全闭环控制的注塑机,并具备测量喷嘴口附近熔体温度的温度测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试样制备 标准修订 注塑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试样制备过程中注射速率的设定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超先 王少鹏 +3 位作者 蔡春飞 陈宏愿 邓燕霞 郭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88,共5页
注射速率表示塑料熔体在模腔内流动的快慢程度,对注塑试样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提出在注塑试样制备的注射阶段,熔体在模腔内应为流动状态,并应采用体积转换的方式确定模塑体积。在确定了正确的模塑体积基础上,通过控制螺杆的注射速度调整... 注射速率表示塑料熔体在模腔内流动的快慢程度,对注塑试样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提出在注塑试样制备的注射阶段,熔体在模腔内应为流动状态,并应采用体积转换的方式确定模塑体积。在确定了正确的模塑体积基础上,通过控制螺杆的注射速度调整熔体的注射时间,当该注射时间达到根据标准公式计算的结果时,熔体在模腔内的注射速率则符合标准的要求。该方法的注射速率和注射压力为函数关系,注射压力在试样制备中不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亦不能单独调整注射压力改变注塑试样的某项测试性能。该方法将注射过程与聚合物熔体的“流动”行为相关联,确保了注塑试样制备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提高了重复性和再现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注塑试样 注射速率 注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注塑试样制备中保压时间的确定
8
作者 王超先 蔡春飞 +3 位作者 郭曦 邓燕霞 赵霞 陈宏愿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4,167,共6页
现行ISO和国家标准的聚乙烯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标准的注塑试样制备条件采用冷却时间作为重要控制参数,由于标准中没有保压时间的具体要求致使聚乙烯制样操作无法统一。现该ISO标准正在修订过程中,聚乙烯注塑试样制备条件的完善是主要技... 现行ISO和国家标准的聚乙烯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标准的注塑试样制备条件采用冷却时间作为重要控制参数,由于标准中没有保压时间的具体要求致使聚乙烯制样操作无法统一。现该ISO标准正在修订过程中,聚乙烯注塑试样制备条件的完善是主要技术修改内容之一。本文采用试样质量称量法测定了不同类别聚乙烯A1型和B1型试样的保压时间,确定该时间的范围为(30±5)s,并提议在本标准修订时将原冷却时间更改为保压时间。同时针对部分类别聚乙烯无法顺利脱模的情况,将循环时间的中心值由40 s增加到50 s。经过上述技术修改,完善了聚乙烯注塑试样制备条件,提升了重复性和再现性水平。其他材料也可参考聚乙烯保压时间的确定方法,确定或验证其保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注塑试样制备 保压时间 冷却时间 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