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生物反应器(MBR)节能减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任鹏飞 杨永强 张新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45,共3页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现状,对膜生物反应器进行了能耗分析,并给出解决案例,最后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水体处理 污染控制 节能减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分离膜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黎明 郦和生 +1 位作者 魏昕 王玉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9,共7页
膜法氢气分离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分离技术,具有环保、节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型氢气净化分离技术.本文概述了氢气分离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常用的氢气分离膜材料,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氢气分离膜... 膜法氢气分离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分离技术,具有环保、节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型氢气净化分离技术.本文概述了氢气分离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常用的氢气分离膜材料,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氢气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氢气分离膜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分离 膜材料 聚合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中污染的形成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任鹏飞 杨永强 张新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介绍了膜蒸馏过程中污染的类型和形成过程,综述了膜抗污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抗污染膜在膜蒸馏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膜蒸馏 水体处理 脱盐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调节—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 被引量:22
4
作者 程学文 栾金义 +1 位作者 王宜军 杜蓓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pH调节结合Fenton试剂氧化的方法对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调节条件及Fenton试剂氧化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将废水pH调节至4.0时,由于其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析出,COD可以从78 000 mg/L下降至61... 采用pH调节结合Fenton试剂氧化的方法对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调节条件及Fenton试剂氧化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将废水pH调节至4.0时,由于其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析出,COD可以从78 000 mg/L下降至61 000 mg/L,COD去除率达20%以上;接着在H2O2质量浓度与COD的比值为0.18、Fe2+与H2O2质量浓度的比值为0.267、反应时间为20m in的条件下对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处理,COD可以进一步下降至26 000 mg/L,COD去除率接近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预处理 芬顿试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pH对超滤膜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永强 王娟 +1 位作者 张新妙 李井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研究了pH变化对废水中胶体微粒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超滤过程中溶液通量衰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7.14时,废水中胶体微粒和粒径分布达到最大、滤液中总铁含量小于0.1mg·L-1;当pH大于9.6时,废水中荷负电胶体微粒的Z... 研究了pH变化对废水中胶体微粒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超滤过程中溶液通量衰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7.14时,废水中胶体微粒和粒径分布达到最大、滤液中总铁含量小于0.1mg·L-1;当pH大于9.6时,废水中荷负电胶体微粒的Zeta电位达到-32mV。超滤过程中的溶液通量衰减指数表明,废水pH在弱碱性条件下的超滤膜污染较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超滤 粒径/粒径分布 ZETA电位 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石化废水超滤膜制备过程中膜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丽 魏昕 杨永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88,共4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不同聚合物材料包括聚砜类中的L-PSF、B-PSF、B-PPSU、W-PSE、D-PPESK和聚偏氟乙烯(PVDF)类中的B-PVDF、S-PVDF的超滤平板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自制四通道膜分离性能平行测试装置、压汞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不同聚合物材料包括聚砜类中的L-PSF、B-PSF、B-PPSU、W-PSE、D-PPESK和聚偏氟乙烯(PVDF)类中的B-PVDF、S-PVDF的超滤平板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自制四通道膜分离性能平行测试装置、压汞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所制备膜的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亲疏水性能等进行考察,初步筛选出B-PSF和S-PVDF这2种材料,制成的超滤膜用于石化废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间S-PVDF膜产水浊度为0.1~0.8 NTU、稳定通量56.2~68.5 L/(m^2·h),渗透性能及对浊度处理效果较好,可作为处理该石化废水的超滤膜制备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水通量 接触角 石化废水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互穿网络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复合超滤膜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丽 栾金义 +3 位作者 杨永强 奚振宇 魏昕 郭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24-3031,共8页
利用半互穿网络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超滤膜,根据膜性能参数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构分析确定,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D)发生缩醛化反应构建PVA/PVDF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最佳条件为,铸膜液中聚乙烯醇的添加量为4.0%(质量分数)、... 利用半互穿网络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超滤膜,根据膜性能参数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构分析确定,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D)发生缩醛化反应构建PVA/PVDF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最佳条件为,铸膜液中聚乙烯醇的添加量为4.0%(质量分数)、戊二醛与聚乙烯醇加入量的比率为0.5,筛选出的PVDF/PVA/PVP/GD/NMP=16/4/3/2/75配方制备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复合膜性能最佳,纯水通量为612.3L/(m^2.h),接触角48.3°,BSA截留率98.7%,爆破压力1.0MPa,BSA吸附量45.3μg/cm^2,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红外分析测试仪(FTIR)等对制备的膜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于处理实际石化废水运行一个月后,水通量为144.4L/(m^2·h),COD去除率为80.4%,浊度去除率为97.2%,与未含这种结构的配方制备的PVDF膜性能参数相比,PVA/PVDF半互穿网络复合膜的水通量增大,亲水性能增强,抗污染、抗反洗能力加强,膜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互穿网络 聚偏氟乙烯 制备 亲水性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工业用聚砜平板复合膜的制备
8
作者 杨丽 杨永强 +2 位作者 奚振宇 魏昕 王玉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49,共5页
考察了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高性能工业用聚砜(PSF)平板复合膜的影响因素,确定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为溶剂/非溶剂体系,铸膜液中聚砜的质量分数为12%~16%,基膜1作为复合膜的支撑层基膜,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氯化锂(Li Cl)... 考察了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高性能工业用聚砜(PSF)平板复合膜的影响因素,确定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为溶剂/非溶剂体系,铸膜液中聚砜的质量分数为12%~16%,基膜1作为复合膜的支撑层基膜,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氯化锂(Li Cl)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及PSF/PVP/Li Cl/NMP质量比为15/5/3/77组成的铸膜液制备的聚砜平板复合膜,用于石化废水处理,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79.5%和96.8%,水通量为167.2 L/m2·h,废水处理效果明显,膜通量衰减慢,抗污染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平板复合膜 高性能 石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蓝和土壤中的醚菊酯残留 被引量:5
9
作者 纪然 朱光艳 刘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建立了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在0.02,0.20和2.00mg/kg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105.5%,相对标准偏差<6.9%,样本中醚菊酯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该方法简便易行、... 建立了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在0.02,0.20和2.00mg/kg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105.5%,相对标准偏差<6.9%,样本中醚菊酯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该方法简便易行、干扰少、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采用所建立方法测定了北京、浙江杭州和云南昆明3地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醚菊酯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2.1和14~16d;10%醚菊酯水乳剂于甘蓝生长旺期施药3~4次(间隔7d),有效施药剂量为60和90g/hm2,收获期距末次施药间隔7,14,21d时,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甘蓝 土壤 醚菊酯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石化环保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成鸿 孟凡宁 +2 位作者 魏昕 曹田田 栾金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9-438,共10页
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相应环保法规的陆续出台,高效处理石化行业所涉及的各类污染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在石化环保领... 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相应环保法规的陆续出台,高效处理石化行业所涉及的各类污染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在石化环保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材料可作为高性能吸附剂、分离膜以及催化材料去除或降解石化行业中的典型污染物。本文系统梳理了MOF材料及其相关工艺在石化环保领域的潜在应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材料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的研发方向。总体而言,MOF材料具有比传统多孔材料更优异的结构特征和应用性能;展望未来,其能够作为吸附剂、分离膜或是催化材料在石化环保领域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石化环保 吸附 膜分离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