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过程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宏斌 潘良 +1 位作者 肖翠玲 丁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7-742,共6页
将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划分为活性MgCl2的生成、内给电子体的负载和TiCl4高温处理3个主要阶段,对每阶段完成后得到的球形固体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XPS和XRD技术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i中心在活性MgCl2生... 将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划分为活性MgCl2的生成、内给电子体的负载和TiCl4高温处理3个主要阶段,对每阶段完成后得到的球形固体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XPS和XRD技术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i中心在活性MgCl2生成的同时就负载到了MgCl2的不饱和晶面上,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负载到MgCl2载体上后,通过与MgCl2的结合影响Ti在催化剂中的含量和分布。构成球形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过程的3个主要阶段可依次顺序进行,又可交叉叠加进行,但最终制得的球形催化剂的性能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内给电子体 聚丙烯 氧化镁 氯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V-01催化剂生产抗冲聚丙烯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新 薛军 杜宏斌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4,共3页
分析了DQ-V-01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63.90 m^2/g、孔体积为0.37 cm^3/g,较DQ-Ⅲ催化剂大幅度增加。采用DQ-V-01催化剂在Spheripol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了共聚产品EPS30R,在气相反应压力低于1.1 MPa、气相反应... 分析了DQ-V-01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63.90 m^2/g、孔体积为0.37 cm^3/g,较DQ-Ⅲ催化剂大幅度增加。采用DQ-V-01催化剂在Spheripol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了共聚产品EPS30R,在气相反应压力低于1.1 MPa、气相反应器料位为50%时,共聚产品中的乙烯质量分数大于10%.其常温冲击强度由原来的512 J/m提高到634 J/m,低温冲击强度由原来的62 J/m提高到73 J/m,而弯曲模量基本不变,达到理想的刚韧平衡,产品综合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DQ催化剂 共聚合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E催化剂的改进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宏斌 王子强 陈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根据BCE催化剂粒型的影响因素,对BCE催化剂进行了改进研究,小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BCE催化剂的粒型规整,粒径分布集中。在生产厂家应用的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BCE催化剂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性能优良,粉料粒径分布更集中,粒径在150~... 根据BCE催化剂粒型的影响因素,对BCE催化剂进行了改进研究,小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BCE催化剂的粒型规整,粒径分布集中。在生产厂家应用的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BCE催化剂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性能优良,粉料粒径分布更集中,粒径在150~425μm的HDPE粉料质量分数为90.4%,细粉质量分数仅为2.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改进 粒型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CM催化剂在UHMWPE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宏斌 王子强 +1 位作者 陶俭 陈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介绍了CM催化剂的制备、组成和结构,并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用催化剂进行比较,发现CM催化剂具有较大孔容和孔径。将CM催化剂应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工业生产,发现采用CM催化剂生产的UHMWPE产品颗粒分布集中,细粉含量少,从... 介绍了CM催化剂的制备、组成和结构,并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用催化剂进行比较,发现CM催化剂具有较大孔容和孔径。将CM催化剂应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工业生产,发现采用CM催化剂生产的UHMWPE产品颗粒分布集中,细粉含量少,从而证实了CM催化剂适合生产UHMW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Ⅳ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乔丙臣 张文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改进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使DQ-Ⅳ催化剂的粒经分布更窄、更加均匀,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聚合物的细粉量,保证了聚丙烯环管装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关键词 DQ催化剂 聚丙烯 环管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宏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8-1184,共7页
分类综述了Mgcl_2负载ziegler-Natta(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内给电子体的复合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的Z-N催化剂的特性,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对二醚类化合物、琥珀酸酯类及复合内给电... 分类综述了Mgcl_2负载ziegler-Natta(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内给电子体的复合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的Z-N催化剂的特性,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对二醚类化合物、琥珀酸酯类及复合内给电子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望了Z-N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综合性能优越的催化剂将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内给电子体 二醚 丙烯聚合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MgCl_2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平 张新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制备和分析了不同粒径催化剂及其催化聚合物,研究了球形MgCl_2载体催化剂在乙烯聚合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大颗粒催化剂的聚合过程中明显存在传热和传质阻力;一定的预聚合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形态和堆密度。
关键词 乙烯 聚合 球形催化剂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Y-1000聚丙烯催化剂性能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平 王子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36,共3页
针对间歇本体聚丙烯的工艺特点,开发出适用性更强的聚丙烯催化剂AY-1000。通过性能表征并与现有催化剂对比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优良的颗粒形态。工业应用的结果也表明AY-1000催化剂操作性能优良,更适合于间... 针对间歇本体聚丙烯的工艺特点,开发出适用性更强的聚丙烯催化剂AY-1000。通过性能表征并与现有催化剂对比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优良的颗粒形态。工业应用的结果也表明AY-1000催化剂操作性能优良,更适合于间歇本体聚合装置中聚丙烯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聚丙烯 性能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聚合中H_2的作用及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潘良 肖翠玲 +1 位作者 赵青 丁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69,共6页
H_2对烯烃聚合活性的影响是由于"β-agostic"作用,使聚合中形成的基团Ti—CH(R)CH_3(R为H,CH_3)相对稳定,称为休眠的活性位,在H_2存在下,可以使其重新活化,生成Ti—H。对于丙烯聚合,丙烯1,2插入Ti—H,生成Ti—CH_2—CH_2—CH... H_2对烯烃聚合活性的影响是由于"β-agostic"作用,使聚合中形成的基团Ti—CH(R)CH_3(R为H,CH_3)相对稳定,称为休眠的活性位,在H_2存在下,可以使其重新活化,生成Ti—H。对于丙烯聚合,丙烯1,2插入Ti—H,生成Ti—CH_2—CH_2—CH_3,使其活化,提高丙烯聚合活性。在丙烯聚合过程中,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较为复杂,与聚合过程中丙烯的区域不规则2,1插入的发生几率有关,以二醚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发生2,1插入的可能性大,所以氢调敏感性高。另外,研究证实,H_2是以原子的形式起链转移作用,在催化剂合成中加入微量的氢解离剂,可以加速H_2的解离,提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 Ziegler—Natta催化剂 活化作用 氢调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催化剂在Novolen聚丙烯工艺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卫 王金祥 张文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0,共3页
将国产NG催化剂在Novolen聚丙烯生产工艺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过程中反应釜操作温度和压力稳定,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釜中氢气浓度低,聚合物粒径分布窄,粒径在0.25~2.00 mm的颗粒占99.2%。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NG催化剂可以应用... 将国产NG催化剂在Novolen聚丙烯生产工艺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过程中反应釜操作温度和压力稳定,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釜中氢气浓度低,聚合物粒径分布窄,粒径在0.25~2.00 mm的颗粒占99.2%。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NG催化剂可以应用于Novolen聚丙烯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NG催化剂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聚丙烯制品“疵点”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11
作者 王子强 曹豫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3,共3页
以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为例,对透明聚丙烯(PP)"疵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工助剂、螺杆异物和聚合装置异常情况下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原料杂质含量偏高,导致树脂原料中的低等规度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的PP含量较... 以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为例,对透明聚丙烯(PP)"疵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工助剂、螺杆异物和聚合装置异常情况下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原料杂质含量偏高,导致树脂原料中的低等规度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的PP含量较高;高温挤出时产生了碳化。最后通过对丙烯原料精制单元的改造解决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聚丙烯 疵点 杂质 精制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