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与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贞龙 王运海 +4 位作者 刘晓 崔彬 杨松 李鑫 房启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目的和方法】针对深部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井网部署模式单一、常规水力压裂适用性较差、传统排采周期过长以及低效井占比大等难题,以国内首个深部煤层气田−延川南煤层气效益开发实践为例,力图通过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技... 【目的和方法】针对深部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井网部署模式单一、常规水力压裂适用性较差、传统排采周期过长以及低效井占比大等难题,以国内首个深部煤层气田−延川南煤层气效益开发实践为例,力图通过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建产模式。【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规模化产能建设历经规模建产、技术攻关、创新推广3个开发阶段,形成了“四元耦合”地质工程“双甜点”优选和高效开发地质认识,创立了“有效支撑”压裂理念及储层改造关键配套技术,提出了“四段三稳三控”优快上产排采等针对性技术,平均见气周期由240 d缩短至30 d,单井产量实现大幅提升,定向井单井日产气量达2.0万m3,水平井单井日产气量达6.5万m3。(2)深部煤层气非均质性强、效益开发难度大,产能建设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评建一体、滚动建产”的思路,不断评价调整地质工程“双甜点”区,及时优化开发方案,有效规避低效井成批出现,产能到位率由最初84%提升至10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3)立足井位部署−钻完井−储层改造−试气排采−集输处理等气藏全生命周期,遵循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形成了“储量−井网−缝网”相匹配的合理井距,单井动用储量提高30%~50%;建立了“提速+降本”为核心的优快钻完井技术,钻进速度较早期提速34%;提出了“高低压分输+三级增压+站间互通”为内涵的低压集输工艺技术,平台投资降低10.8%、节约用地20%。延川南煤层气田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为深部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 深部煤层气 高效开发 有效支撑压裂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区块深部煤层气U型分段压裂水平井地质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付玉通 桑树勋 +2 位作者 崔彬 刘晓 原俊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152,共7页
深部煤层渗透性普遍较差,直井压裂开发单井产量低效果不甚理想,而U型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技术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该项技术试验前必须进行适合该井型的地质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川南区块为例,首先分析影响水平井压裂产能的地... 深部煤层渗透性普遍较差,直井压裂开发单井产量低效果不甚理想,而U型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技术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该项技术试验前必须进行适合该井型的地质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川南区块为例,首先分析影响水平井压裂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为单井控制资源量、储层渗透性和煤层气解吸难易程度,其中单井控制资源量受含气量和煤层厚度影响,渗透性与煤层埋深、构造及煤体结构等有关,碎裂煤发育区渗透性相对好。而后假定吸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不同渗透率、含气量和煤层厚度条件下水平井压裂的产气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水平井压裂后累计产气量与渗透率、含气量、煤层厚度正相关。最后在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查明适合水平井压裂的地质条件:渗透率>0.25×10–3μm2,含气量>12.3 m3/t,煤层厚度>2.9 m。该地质适用性评价标准在现场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U型水平井分段压裂 地质适用性 经济效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煤层气井多次压裂增效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姚红生 杨松 +2 位作者 刘晓 申建 张占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129,共9页
延川南煤层气田经过6年多开发实践,认识到储层改造体积小导致的缝控储量规模不足是煤层气井低产主因之一。气田呈现出低效井井数占比高、贡献产量小的生产特征。为改善气田开发形势,急需开展低效井增效开发技术攻关。理论研究表明,水平... 延川南煤层气田经过6年多开发实践,认识到储层改造体积小导致的缝控储量规模不足是煤层气井低产主因之一。气田呈现出低效井井数占比高、贡献产量小的生产特征。为改善气田开发形势,急需开展低效井增效开发技术攻关。理论研究表明,水平应力差异系数(K)越小,水力压裂越易形成复杂缝网;压裂施工产生的诱导应力能够改变储层应力状态,降低K值;多次压裂施工能够多次诱导储层主应力重定向,有助于低渗煤层形成复杂缝网系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煤层气田稳产期短、剩余储量丰富的低产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以梯次提高排量、逐渐增大前置液量、组合加入支撑剂为主要特征的多次压裂增效开发技术现场试验。应用后,监测的裂缝缝长是单次施工产生的缝长3倍以上,裂缝形态由单一裂缝转向复杂缝网,有效扩大储层改造体积;通过多次组合加砂实现缝网有效支撑,在深部煤储层建立高效导流通道。复产后,试验井气液平均日产出量分别提高5倍、7倍,评估最终可采储量增加5倍左右,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实现低效煤层气井高效治理,增产效果显著。在随后推广应用的22口煤层气井中,实现单日平均产量和最终累计产量的双突破,证实多次压裂增效开发技术能够提高深部煤储层的缝网复杂程度并实现有效支撑、高效导流,是剩余储量丰富的低产老井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延川南区块 低效井 多次压裂 诱导应力 增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对比及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范鹏鹏 刘晓 +3 位作者 陈贞龙 崔彬 王志永 龚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5,30,共5页
系统梳理了全美煤层气的富集区地质特征、分布与资源储量,对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总结了推动美国煤层气产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时着重概述了中国煤层气的资源储量、分布及发展潜力,深入探讨了国内煤层气开发存在的... 系统梳理了全美煤层气的富集区地质特征、分布与资源储量,对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总结了推动美国煤层气产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时着重概述了中国煤层气的资源储量、分布及发展潜力,深入探讨了国内煤层气开发存在的挑战。通过对比,归纳出北美煤层气的成功开发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煤层气 开发现状 经济激励 中国 资源潜力 挑战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N区块煤层气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永平 于雪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实现YCN区块煤层气的合理高效开发,对煤层气储层特征,包括岩性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地层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探讨了储层损害机理。结果表明,YCN区块煤层气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物性较差,地层水含量较少;YCN区块... 为实现YCN区块煤层气的合理高效开发,对煤层气储层特征,包括岩性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地层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探讨了储层损害机理。结果表明,YCN区块煤层气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物性较差,地层水含量较少;YCN区块煤层气储层的应力敏损害程度为极强,水敏损害程度为强,速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碱敏损害程度为弱。针对储层特征并结合储层损害机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为YCN区块煤层气的稳定开发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特征 敏感性 损害机理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原俊红 付玉通 蔡念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9-244,共6页
延川南区块是我国目前开发层位最深的煤层气田,为了进一步查明区块水文地质特征对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影响,提高煤层气开发的效率,通过对区块水化学类型、水动力强度和水动力分区的综合分析,查明了区块水文地质特征,揭示了水化学、水动力... 延川南区块是我国目前开发层位最深的煤层气田,为了进一步查明区块水文地质特征对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影响,提高煤层气开发的效率,通过对区块水化学类型、水动力强度和水动力分区的综合分析,查明了区块水文地质特征,揭示了水化学、水动力等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区块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水化学、水动力系统,东部煤层水以NaHCO_3型为主,矿化度<10g/L;西部煤层水以CaCl_2型为主,局部为NaHCO_3型,矿化度>10g/L。综合煤层水的矿化度、水型、折算水压头对区块进行了水动力分区,分区结果表明滞留区(万宝山构造带)有利于煤层气保存,煤层气含量最高;径流区(万宝山构造带东北部)煤层气大量逸散,含气量最低;弱径流区介于二者之间。该研究对区块煤层气的后续开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林分类法 水化学类型 折算水压头 水动力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