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常振恒 陈中红 +2 位作者 张玉体 彭君 金振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187,共6页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8.7‰,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多数样品Pr/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αααC2920R/20(R+S),C29ββ/(αα+ββ)参数显示处于低熟状态;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与成熟度相关,随样品成熟度增高,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增大,低熟油样品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小于0.3。分布在中央隆起带文西断层与文东断层之间地区的样品,其γ-蜡烷含量较高,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40-0.99,γ-蜡烷/H3122S分布于2.11-4.15,反映了陆相咸水湖相原油特征。分布于文东断层以东的原油样品γ-蜡烷含量低,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05-0.15,γ-蜡烷/H3122S分布于0.16-0.28,反映了低盐度的淡水—微咸水相原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低熟油 盐湖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及其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志明 郑伦举 +4 位作者 马中良 徐二社 余晓露 靳广兴 慕小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1,459,共6页
利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烃源岩开展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研究,结果揭示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即烃源岩在Ro值小于等于0.72%的阶段为相对缓慢生油阶段,生成的油无法排出;Ro值介于... 利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烃源岩开展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研究,结果揭示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即烃源岩在Ro值小于等于0.72%的阶段为相对缓慢生油阶段,生成的油无法排出;Ro值介于0.72%~0.80%之间的阶段为烃源岩快速生油阶段,但生成的油仍主要残留于烃源岩中;在Ro值为0.80%~1.00%时干酪根生油已结束或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大分子"油"向小分子"油"转化,该阶段油可以排运在烃源岩上、下邻接的砂岩层以及烃源岩表面及裂缝内,这为东濮凹陷及其他盆地或凹陷在以烃源岩为主体的发育带寻找非常规油气藏提供了依据;在Ro值大于1.00%时主要进入油裂解成气阶段,但即使在Ro值为2.0%甚至2.4%时,生成的油也没有全部裂解成甲烷气,主要还是以油的形式存在,启示可以打破传统认识在更深的层位寻找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 油气生排模拟 烃源岩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原油、油砂抽提物与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对比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建辉 谈玉明 +4 位作者 罗小平 王伟栋 潘长春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600,共10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从同一井段内采取的油砂抽提物甾、萜烷分布特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表明采油井段的原油地球化学组成是不均一的;(3)两口井的油气包裹体甾、萜烷分子指标,包括油源指标和成熟度指标,与油砂抽提物和原油也均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油气注入过程中原油的油源和成熟度是不断变化的。尽管该地区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但在不同时间注入的原油可能来自不同“亚层”或“不同分布区域”的沙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原油 油砂抽提物 油气包裹体 地球化学 油气注入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余成林 国殿斌 +4 位作者 熊运斌 陈德斌 曾萍 周凯 常振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39,54,共6页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夹层 剩余油 挖潜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 被引量:15
5
作者 岳信东 林春明 +5 位作者 李艳丽 徐深谋 张志萍 漆滨汶 王秀林 张放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3-601,共9页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以及腾格尔组沉积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腾格尔组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4种沉积相,扇三角洲分布在北部陡...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以及腾格尔组沉积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腾格尔组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4种沉积相,扇三角洲分布在北部陡坡,辫状河三角洲分布南部缓坡,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渐变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在三角洲侧翼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在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和半深湖中发育浊积扇,整体呈南北分异、东西分化,这种沉积格局受盆地周边断层和古地形控制。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仍然是油气聚集的重要相带,而与断层相关的其前缘近岸浊积扇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三角洲 浊积扇 断陷盆地 白音查干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复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慕小水 何锋 +5 位作者 顾勤 张东霞 吴莉芝 范建敏 魏新源 宋瑞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2-477,484,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岩性油气藏 形成条件 洼陷带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在东濮凹陷的采集效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继东 刘彬辉 +2 位作者 赵新国 张光斌 曾照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651-655,共5页
数字检波器较之模拟检波器有更好的振幅和频率响应特征,更大的动态范围,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充分了解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性能和采集效果,在东濮凹陷马厂地区进行了多波地震勘探试验。采用MEMS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了3条二维地震测线... 数字检波器较之模拟检波器有更好的振幅和频率响应特征,更大的动态范围,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充分了解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性能和采集效果,在东濮凹陷马厂地区进行了多波地震勘探试验。采用MEMS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了3条二维地震测线数据,同时在数字检波器相同的位置用12个一组的模拟检波器采集了1条二维地震测线数据。对两种检波器单炮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检波器的Z分量单炮记录比模拟检波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X分量和Y分量浅、中层的信噪比高,背景清楚。对两种检波器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检波器Z分量的叠加效果更好,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更高;X分量和Y分量的叠加剖面对地层尖灭、不整合和微幅度构造等地质特征反映清晰。对三分量数据进行了振幅比和泊松比分析,低异常区与钻井揭示的油气显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量数字检波器 频带 动态范围 纵波 转换横波 分辨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腾格尔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邓已寻 纪友亮 +2 位作者 徐深谋 黄佩 郭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0-357,共8页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腾格尔组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以钙质胶结物为主,孔隙式胶结。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以点状、片状喉道为主,具有喉道半径差别大,分选差,孔隙连通性差等孔隙结构...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腾格尔组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以钙质胶结物为主,孔隙式胶结。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以点状、片状喉道为主,具有喉道半径差别大,分选差,孔隙连通性差等孔隙结构特征。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为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过渡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压实及胶结作用通过减小孔隙空间及填充喉道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溶蚀作用则通过形成次生溶孔对储层起建设性作用。纵向上,发育两个储层物性异常带;平面上,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的过渡带为近物源、多物源、快速堆积模式,压实作用占主导地位,沉积相带与成岩相带共同作用形成平衡带。多种控制因素的综合效应,是该平衡带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查干凹陷 桑合地区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岳信东 林春明 +5 位作者 李艳丽 徐深谋 张志萍 漆滨汶 王秀林 张放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2,共6页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钻井取芯中发现有变形和开裂两类特殊地质现象。同沉积塑性变形和碟状构造属于变形,微断层、网状裂缝、砂岩岩脉、角砾岩为开裂。这些地质现象具有震积岩的特征,多由外界振动引发。变形多发生在沉积物未固...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钻井取芯中发现有变形和开裂两类特殊地质现象。同沉积塑性变形和碟状构造属于变形,微断层、网状裂缝、砂岩岩脉、角砾岩为开裂。这些地质现象具有震积岩的特征,多由外界振动引发。变形多发生在沉积物未固结—半固结阶段,开裂发生在沉积物成岩后。微断层、网状裂缝和砂岩岩脉形成于拉张应力作用下。这些特殊地质现象多出现在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而且从下往上,由开裂向变形演化。这与当时区域伸展构造背景和地震、构造活动有关,地震、构造活动较为强烈时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地震、构造活动较为微弱时容易产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沉积变形 砂岩岩脉 伸展构造 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反演砂岩孔隙度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亚敏 张书法 钱利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探讨了利用地震资料反演砂岩孔隙度的方法。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在精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砂层组的波阻抗;然后对砂层组的波阻抗进行校正,去除泥岩的影响;最后利用校正后的波阻抗(砂岩波阻抗... 探讨了利用地震资料反演砂岩孔隙度的方法。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在精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砂层组的波阻抗;然后对砂层组的波阻抗进行校正,去除泥岩的影响;最后利用校正后的波阻抗(砂岩波阻抗)计算孔隙度。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濮凹陷,预测的孔隙度及其平面分布特征与井资料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层组 孔隙度 地震反演 砂岩波阻抗 泥岩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第三代相干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瑾环 陈国俊 +2 位作者 吴志高 何亚伟 刘丽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86-291,296,共7页
在讨论相干技术发展及三代相干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改进的第三代相干算法。应用自行开发的相干软件对多个油气勘探和开发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对相干时窗长度、相关道数等参数对算法效果的影响及相干体对断层、异常... 在讨论相干技术发展及三代相干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改进的第三代相干算法。应用自行开发的相干软件对多个油气勘探和开发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对相干时窗长度、相关道数等参数对算法效果的影响及相干体对断层、异常地质体的识别,以及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应用实例证明,改进的第三代相干算法抗干扰能力强,横向分辨率高,不仅适用于倾斜地层,而且对断层尤其对小断层、异常地质体具有较高的检测能力,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一项有效和实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第三代相干算法 参数选择 断层 地质异常体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