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内蒙古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石油富集度的关键因素——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靳广兴 许书堂 +2 位作者 侯读杰 田世澄 洪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5-431,共7页
在对3套烃源岩的质量和成熟度描述基础上,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研究,在达尔其油田内划分出成熟度有明显差异的低熟油和成熟油。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它们分别由都红木组一段低熟烃源岩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 在对3套烃源岩的质量和成熟度描述基础上,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研究,在达尔其油田内划分出成熟度有明显差异的低熟油和成熟油。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它们分别由都红木组一段低熟烃源岩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岩所生。推测成熟度参数介于低熟和成熟之间的原油为混源油。通过原油混合试验和油砂连续抽提试验证实了混源油的推测。通过油藏剖面中不同性质油层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断层发育史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认为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是控制该油田石油富集度较高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分析了控制混源的断层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其油田 生物标志化合物 混源油 石油富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处置技术研究
2
作者 郎需庆 党文义 +1 位作者 董永昭 王庆银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简述引发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2个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浮盘失稳是防范全面积火灾的最关键措施,尤其要避免台风暴雨情况下浮盘表面不均匀积水造成的浮盘沉没。分析大型储罐全面积火灾的处置难点,指出原油储罐长时间燃烧会引发沸溢,沸... 简述引发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2个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浮盘失稳是防范全面积火灾的最关键措施,尤其要避免台风暴雨情况下浮盘表面不均匀积水造成的浮盘沉没。分析大型储罐全面积火灾的处置难点,指出原油储罐长时间燃烧会引发沸溢,沸溢会引燃5~10倍着火罐直径范围内的储罐。防范沸溢是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最主要目标,指出原油储罐应在2 h内完成灭火。提出了固定式消防系统、移动式消防装备及固移结合3种处置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消防配置方式,为原油储备库的消防装备配置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原油储罐 全面积火灾 沸溢 火灾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下储气库项目档案管理实践
3
作者 黄琥 王亚利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59,共2页
地下储气库被誉为天然气“地下银行”,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国家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基础性设施。“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已陆续建成白9块、卫11、文13西、文2... 地下储气库被誉为天然气“地下银行”,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国家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基础性设施。“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油田分公司”)已陆续建成白9块、卫11、文13西、文24等多个储气库,不仅担负起区域调峰保供重任,还为京津冀、雄安新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是华北地区“国家级地下储气库调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能源保障 事故应急 生态环境保护 季节调峰 雄安新区 国家战略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及其意义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志明 郑伦举 +4 位作者 马中良 徐二社 余晓露 靳广兴 慕小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1,459,共6页
利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烃源岩开展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研究,结果揭示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即烃源岩在Ro值小于等于0.72%的阶段为相对缓慢生油阶段,生成的油无法排出;Ro值介于... 利用DK-Ⅱ型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对东濮凹陷沙三2亚段烃源岩开展烃源岩有限空间油气生排模拟研究,结果揭示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呈现出4个阶段,即烃源岩在Ro值小于等于0.72%的阶段为相对缓慢生油阶段,生成的油无法排出;Ro值介于0.72%~0.80%之间的阶段为烃源岩快速生油阶段,但生成的油仍主要残留于烃源岩中;在Ro值为0.80%~1.00%时干酪根生油已结束或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大分子"油"向小分子"油"转化,该阶段油可以排运在烃源岩上、下邻接的砂岩层以及烃源岩表面及裂缝内,这为东濮凹陷及其他盆地或凹陷在以烃源岩为主体的发育带寻找非常规油气藏提供了依据;在Ro值大于1.00%时主要进入油裂解成气阶段,但即使在Ro值为2.0%甚至2.4%时,生成的油也没有全部裂解成甲烷气,主要还是以油的形式存在,启示可以打破传统认识在更深的层位寻找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 油气生排模拟 烃源岩 石油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常振恒 陈中红 +2 位作者 张玉体 彭君 金振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187,共6页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8.7‰,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多数样品Pr/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αααC2920R/20(R+S),C29ββ/(αα+ββ)参数显示处于低熟状态;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与成熟度相关,随样品成熟度增高,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增大,低熟油样品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小于0.3。分布在中央隆起带文西断层与文东断层之间地区的样品,其γ-蜡烷含量较高,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40-0.99,γ-蜡烷/H3122S分布于2.11-4.15,反映了陆相咸水湖相原油特征。分布于文东断层以东的原油样品γ-蜡烷含量低,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05-0.15,γ-蜡烷/H3122S分布于0.16-0.28,反映了低盐度的淡水—微咸水相原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低熟油 盐湖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凝析油色—质谱分析及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云献 沈忠民 +1 位作者 王英 刘海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521,共6页
色—质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发现油气层的实用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勘探和寻找油气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白庙、桥口深层以及塔里木盆地中1井共11个凝析油样品轻烃组分色谱... 色—质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发现油气层的实用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勘探和寻找油气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白庙、桥口深层以及塔里木盆地中1井共11个凝析油样品轻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资料,进行了异构烷烃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并应用一些新的轻烃地球化学指标,准确地判定了油气特征。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主要为煤型凝析气藏,其凝析油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成的煤型凝析油;白庙凝析气藏所含的凝析油主要为泥岩地层在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生成的凝析油;塔里木盆地中1井2个样品所含凝析油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生成的凝析油,与东濮凹陷文23气田以及白庙地区的凝析油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分析 成熟度 轻烃指标 凝析油 油气地球化学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东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藏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良金 黄新文 王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对文东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藏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压力恢复试井研究了天然裂缝的存在。通过凯塞效应、波速各向异性、古地磁、井孔崩落掉块等方法研究了地应力特征。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大断层、天然裂缝走向垂直或近于垂... 对文东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藏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压力恢复试井研究了天然裂缝的存在。通过凯塞效应、波速各向异性、古地磁、井孔崩落掉块等方法研究了地应力特征。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大断层、天然裂缝走向垂直或近于垂直,人工裂缝方向基本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运用主曲率法定量预测天然裂缝走向,长度和强弱。天然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主要形成于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时期。在不同的开发阶段,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对注水开发影响程度不同。针对目前天然裂缝已经基本闭合的事实,在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时重点考虑人工裂缝对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地应力 天然裂缝 人工裂缝 注水开发 文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旭芬 刘建朝 +3 位作者 米乃哲 苗箐 李磊 张海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8-393,共6页
在长2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为实验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以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孔隙类... 在长2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为实验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以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都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其余为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晶间微孔,少量的铸模孔、云母溶缝、微裂缝。其储层的孔喉分布类型主要有单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多峰分散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喉型3种。影响本区储层孔隙类型的因素为沉积相、成岩作用、裂缝改造,其中沉积相及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油田 长2油层组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原油、油砂抽提物与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对比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建辉 谈玉明 +4 位作者 罗小平 王伟栋 潘长春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600,共10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从同一井段内采取的油砂抽提物甾、萜烷分布特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表明采油井段的原油地球化学组成是不均一的;(3)两口井的油气包裹体甾、萜烷分子指标,包括油源指标和成熟度指标,与油砂抽提物和原油也均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油气注入过程中原油的油源和成熟度是不断变化的。尽管该地区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但在不同时间注入的原油可能来自不同“亚层”或“不同分布区域”的沙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原油 油砂抽提物 油气包裹体 地球化学 油气注入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ente盆地L-I-Y油田Hollin组与Napo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忠亮 张成富 +5 位作者 张渊 李勤英 李清辰 刘军 李宁朝 崔庆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88,共8页
白垩系Hollin组与Napo组是Oriente盆地L-I-Y油田(Limonocha,Indillana,Yanaquincha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系,多年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其沉积微相是决定勘探井与开发调整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影响着单井产能与开发效益。为此,将地质... 白垩系Hollin组与Napo组是Oriente盆地L-I-Y油田(Limonocha,Indillana,Yanaquincha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系,多年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其沉积微相是决定勘探井与开发调整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影响着单井产能与开发效益。为此,将地质与地震相结合,在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精细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微相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和正演模拟,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地震响应特征,运用波形聚类等地震属性,精细描述了主要目的层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认为:Hollin组HP,HS亚段和Napo组TP,TS,UI,UM,US亚段为潮坪沉积环境,Napo组CL,BL,AL亚段为陆棚沉积环境,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13种微相;在潮坪沉积环境中,潮下带最发育,其次为潮间带,潮上带不发育,潮道、潮道侧积砂坪为最有利沉积微相,控制着优质储层发育区带和油气富集;Hollin组H段有利沉积微相发育,目前钻井相对较少,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是下一步重点勘探开发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ente盆地 L-I-Y油田 Hollin组 Napo组 潮道 地震属性 波形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寨油田构造精细解释与储层预测——以明一块沙二下油藏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功怀 刘忠亮 李勤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2,11,共8页
文明寨油田是东濮凹陷被多向断层切割的极复杂断块油田,含油层系多。明一块是文明寨油田重要开发区块之一,块内次级断层发育,构造极其复杂,目的层沙二下亚段砂岩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明一块内部的小断层识别、低幅度构造解释、... 文明寨油田是东濮凹陷被多向断层切割的极复杂断块油田,含油层系多。明一块是文明寨油田重要开发区块之一,块内次级断层发育,构造极其复杂,目的层沙二下亚段砂岩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明一块内部的小断层识别、低幅度构造解释、薄砂体预测是该区研究的难点。利用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多方向切线与时间切片结合、相干体切片与地震剖面约束、开发"动、静态"资料约束等方法,进行小断层、井间隐伏断层精细解释,通过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多种地震属性综合应用,定量分析刻画了砂体。通过以上研究在该区有效解释了断距10m以上井间断层,描述了厚度5m以上单砂体的井间变化特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方案部署,解决了明一块部分井区注采矛盾,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寨油田 复杂小断块 低幅度构造 薄砂体预测 高精度三维地震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残余浓度快速评价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秋英 崔瑞雪 +3 位作者 郭远明 魏晓静 曾文广 李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7-80,共4页
根据缓蚀剂吸附作用机理和油田管道总铁来源,利用缓蚀剂加注量与介质中总铁含量关系,研究了不同缓蚀剂加注量条件下缓蚀剂对总铁增加值的抑制率,结合标准要求,确定了T-101井和T-202井的缓蚀剂最佳加注量分别为60 mg/L和30 mg/L。避免了... 根据缓蚀剂吸附作用机理和油田管道总铁来源,利用缓蚀剂加注量与介质中总铁含量关系,研究了不同缓蚀剂加注量条件下缓蚀剂对总铁增加值的抑制率,结合标准要求,确定了T-101井和T-202井的缓蚀剂最佳加注量分别为60 mg/L和30 mg/L。避免了缓蚀剂的欠量、过量加注,实现精准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缓蚀剂浓度 总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油田人工举升采油技术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史云清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38-43,共6页
深层油田的开发对油田开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深井具有高压和高温等特点 ,因此对钻井和采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深层油田的特点 ,对各种人工举升采油方法进行总结 ,分析和总结了深井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用实例说明水力泵、有... 深层油田的开发对油田开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深井具有高压和高温等特点 ,因此对钻井和采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深层油田的特点 ,对各种人工举升采油方法进行总结 ,分析和总结了深井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用实例说明水力泵、有杆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泵 有杆泵 深层油田 人工举升 采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基天然低共熔溶剂清洗油基钻屑工艺条件优化
14
作者 吉帅志 魏玲艳 +4 位作者 李毓哲 袁晓燕 史惠宁 王娜 黄伟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0-2136,共7页
采用脂肪酸基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作为清洗剂,进行油基钻屑的清洗效果探究。以正辛酸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酸基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 C8/C12,比较了不同摩尔比的NADES C8/C12的清洗效果和,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 采用脂肪酸基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作为清洗剂,进行油基钻屑的清洗效果探究。以正辛酸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酸基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 C8/C12,比较了不同摩尔比的NADES C8/C12的清洗效果和,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设计对清洗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包括清洗温度、搅拌时间、液固比(L/S)。合成的天然低共熔溶剂中,NADES-7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和油污溶解性,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能精准预测清洗过程,模型决定系数R^(2)>0.95。各个工艺条件中,提高L/S比例有效地提高了油污溶解的传质效率,对清洗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而L/S比例和搅拌时间的协同作用是提升清洗效果的关键。在响应曲面法分析优化下最优清洗条件为:清洗温度30℃、18.25 min、7.46 mL/g,该条件下残油率降低至0.414%,均方根偏差为0.8%。绿色天然低共熔溶剂清洗含油固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有利于溶剂萃取技术在含油固废无害化处理方向上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绿色溶剂 天然低共熔溶剂 响应曲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油田水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满红梅 叶加仁 +2 位作者 李令喜 徐俊杰 王继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2,共6页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田水的水型、矿化度、盐类离子组分和化学系数的纵、横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油田水特征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油田水以CaCl2型为主;矿化度随埋深增大而增...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田水的水型、矿化度、盐类离子组分和化学系数的纵、横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油田水特征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油田水以CaCl2型为主;矿化度随埋深增大而增大,Ⅱ台阶发育高矿化度区;常规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为Na++K+、Ca2+、Mg2+;阴离子为Cl-、SO42-、HCO3-,并以Na++K+和Cl-占绝对优势,在深层高矿化度区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现象;由浅至深、自Ⅲ台阶到Ⅰ台阶,钠氯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和钠钙系数呈减小趋势,而变质系数和钙镁系数则逐渐增大;油田水分布特征指示着研究区深层的油气保存条件优于浅层,从西部斜坡带顶部到洼陷中心油气保存条件越来越好,Ⅱ台阶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带与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 矿化度 离子组分 化学系数 油气保存 西部斜坡带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凹陷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以东濮凹陷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田武 张洪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8-380,共13页
渤海湾盆地各大油田均进行了长期的精细勘探,但最新资源评价仍表明富油气凹陷剩余资源潜力大,剩余资源丰度高,仍将是勘探开发坚持的长期阵地。如何深化富油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将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烃源岩角... 渤海湾盆地各大油田均进行了长期的精细勘探,但最新资源评价仍表明富油气凹陷剩余资源潜力大,剩余资源丰度高,仍将是勘探开发坚持的长期阵地。如何深化富油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将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烃源岩角度入手,明晰东濮凹陷古近系湖相泥岩和上古生界煤系源岩成烃特征,然后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和油气藏评价单元,建立源藏对应关系,结合其他成藏要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并明晰剩余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东濮凹陷古近系富油气凹陷具有近源聚集、连续成藏和断超控富的特征,油气主要来自TOC含量大于1.0%的优质烃源岩,富油气区之所以富集油气主要是由于富油气区具有多套优质源岩、多含油气系统和多期油气成藏的“三多”特征。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煤成气主要分布在煤系源岩热演化程度R_(o)大于1.3%的区域,存在源内和源外两种成藏模式。上述成果认识,不仅将为常规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撑,也将为薄层致密油、页岩油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富油凹陷 煤成气 成藏模式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A油田叠前道集优化处理技术研究
17
作者 隋波 苏云 +3 位作者 邓盾 徐伟 李轶彬 唐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0,共9页
叠前反演在储层定量刻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反演精度受道集品质的影响较大。从提高叠前反演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叠前道集“去噪-提频-谱平衡-剩余时差校正”组合的优化处理技术。通过RNA-3D随机噪声压制技术的应用,能提高CRP... 叠前反演在储层定量刻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反演精度受道集品质的影响较大。从提高叠前反演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叠前道集“去噪-提频-谱平衡-剩余时差校正”组合的优化处理技术。通过RNA-3D随机噪声压制技术的应用,能提高CRP道集的信噪比;通过融合时频分析与谱白化技术,能提高CRP道集的垂向分辨率;通过谱平衡技术,能解决动校正拉伸导致的远近偏移距频率不匹配的问题;通过移动积分剩余时差校正技术,能解决同相轴不平的问题,且能较好保持AVO特征,不会造成中、远偏移距振幅畸变。在文昌A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组合优化处理技术能较大程度改善CRP道集品质,提升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道集 优化处理 AVO特征 剩余时差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钊 金鹏祥 +3 位作者 牛亚杰 佘维 龙飞 刘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从安全、共享、运营三个方面介绍了区块链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在安全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够保护数据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安全;在共享方面,区块链的激励机制促进了车辆计算资源和交通信息的共享;在运营方面... 从安全、共享、运营三个方面介绍了区块链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在安全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够保护数据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安全;在共享方面,区块链的激励机制促进了车辆计算资源和交通信息的共享;在运营方面,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保证了运营中对交通违章准确有效的溯源,利用共识机制让交通信号灯配时更加高效。此外,分析了区块链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区块链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城市道路 智能交通 隐私安全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雪载荷下20000 m^(3)复合材料浮顶安全评价
19
作者 刘建国 侯念忠 +5 位作者 朱秀星 李剑 崔淦 吕宏茹 邢潇 张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209,共9页
雨雪载荷过大往往导致复合材料浮顶产生大变形,影响外浮顶罐的安全运行。为研究复合材料浮顶在雨雪载荷下的力学响应与安全性,综合考虑几何、材料、边界条件的影响,建立复合材料浮顶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不同雨雪载荷下复合材料... 雨雪载荷过大往往导致复合材料浮顶产生大变形,影响外浮顶罐的安全运行。为研究复合材料浮顶在雨雪载荷下的力学响应与安全性,综合考虑几何、材料、边界条件的影响,建立复合材料浮顶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不同雨雪载荷下复合材料浮顶的下沉位移、剪切强度、屈服强度、最大应变等参数,并据此评价浮顶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雨雪载荷作用下,浮顶呈现“下凹”形状,且浮顶边界发生滑动后,随载荷增加浮顶发生整体下沉;非均匀载荷对浮顶的变形与受力影响较大,当雪载值为0.9 kN/m 2且在浮顶一侧均匀分布时,浮顶存在“卡盘”风险;浮顶结构的Mises应力与应变安全系数在合理范围内,在雨雪载荷下复合材料浮顶不发生强度与刚度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浮顶罐 复合材料 雨载 雪载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梯度压缩的去中心化联邦学习模型
20
作者 刘炜 马杰 +3 位作者 夏玉洁 唐琮轲 郭海伟 田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联邦学习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完成模型的训练,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阻碍了联邦学习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梯度压缩的去中心化联邦学习模型。首先,利用区块链存储训练数据,训练参与方通过全局模型本地更新的方式取代... 联邦学习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完成模型的训练,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阻碍了联邦学习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梯度压缩的去中心化联邦学习模型。首先,利用区块链存储训练数据,训练参与方通过全局模型本地更新的方式取代中心服务器并使用智能合约实现对链上数据的访问控制。其次,提出一种梯度压缩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压缩以减少参与方与区块链之间的数据传输量且有效防止了梯度隐私泄露。最后,为减弱梯度压缩对全局模型收敛速度的影响,使用热身训练的方式提升全局模型的收敛速度以缩短整体训练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减少传输数据量的情况下对全局模型准确率有较小影响且提升了联邦学习训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联邦学习 智能合约 梯度压缩 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