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劣质重芳烃资源及其化工产品转化技术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均林 徐旋 +1 位作者 祁晓岚 孔德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65-3673,共9页
随着炼油和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每年有多达数千万吨的劣质重芳烃副产,包括来自芳烃联合装置的重整C10+芳烃(HAB)、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乙烯焦油(PGO)、炼油催化裂化装置的轻柴油(LCO)和煤基直接合成油(CTL)等。随着柴油和汽油标准... 随着炼油和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每年有多达数千万吨的劣质重芳烃副产,包括来自芳烃联合装置的重整C10+芳烃(HAB)、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乙烯焦油(PGO)、炼油催化裂化装置的轻柴油(LCO)和煤基直接合成油(CTL)等。随着柴油和汽油标准的不断提高,将这些劣质重芳烃资源加工成柴油或汽油的方案已越来越不经济。另一方面,芳烃产品需求巨大,增量迅速,且进口依赖度很高,特别是对二甲苯产品。从这些劣质重芳烃原料经济地生产轻质芳烃和烯烃裂解原料,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意义。本文从HAB、PGO、LCO和CTL原料的来源、组成特点和利用现状入手,综合分析了国内劣质重芳烃资源的状况。结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适宜的原料预处理方案,对比了各种劣质重芳烃化工产品转化技术和催化剂体系。基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劣质重芳烃转化的PAC平台技术,实现了最大化生产轻质芳烃,并副产乙烯、丙烯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劣质重芳烃 芳烃 烯烃 稠环芳烃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烷尾气甲醇吸收及纯化工艺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松 李进龙 杨卫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57-1665,共9页
针对环氧丙烷生产中环氧丙烷尾气难回收问题,提出了甲醇吸收和环氧丙烷萃取精馏解吸回收的环氧丙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同时考虑无催化环氧丙烷水解和与甲醇反应,并采用共沸精馏分离获得高附加值产品丙二醇单甲醚。选用NRTL热力学方法,... 针对环氧丙烷生产中环氧丙烷尾气难回收问题,提出了甲醇吸收和环氧丙烷萃取精馏解吸回收的环氧丙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同时考虑无催化环氧丙烷水解和与甲醇反应,并采用共沸精馏分离获得高附加值产品丙二醇单甲醚。选用NRTL热力学方法,对上述流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和优化设计,分析了溶剂比、理论塔板数、吸收剂进料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分离的影响规律,发现新工艺对环氧丙烷质量回收率达到99.99%。研究结果对环氧丙烷工业装置产能提升、节能降耗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法 环氧丙烷 吸收 萃取精馏 共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再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鹏远 孙浩洋 +2 位作者 杨运信 刘军晓 李建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5,共7页
我国每年产生的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多达数千吨,对废催化剂再生技术进行研究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的再生,采用传统热处理和添加活性组分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气氛和温度对废... 我国每年产生的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多达数千吨,对废催化剂再生技术进行研究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的再生,采用传统热处理和添加活性组分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气氛和温度对废催化剂再生过程的影响,运用N_(2)物理吸附、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再生催化剂前体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再生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选用CO_(2)和水蒸气混合气氛,900℃进行热处理,结合活性组分补加后得到的再生催化剂性能最佳,其比表面积达到971 m^(2)/g,锌质量分数达到13.0%,空时收率达到38.6 g/(L·h),接近醋酸乙烯合成新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 活性炭 醋酸锌 废催化剂 催化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基苯的合成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闻年 王高伟 +1 位作者 高焕新 杨为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4-333,共10页
环己基苯经过氧化反应可生产苯酚和环己酮,还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也可用作柴油的十六烷值调和组分,是一种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的精细化学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通过苯与环己烯烷基化合成环己基苯及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环己基苯经过氧化反应可生产苯酚和环己酮,还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也可用作柴油的十六烷值调和组分,是一种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的精细化学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通过苯与环己烯烷基化合成环己基苯及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苯加氢烷基化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的研究成果,包括加氢烷基化活性的来源、中间产物和碳正离子中间体的推断以及各反应产物的形成。通过对加氢烷基化机理的认识,回顾了加氢烷基化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和发展历程。最后指出可开发用于苯与环己烯烷基化的B酸型、B-L酸型以及固载化离子液体等新型催化剂。提出可借助最新的碳正离子研究手段对加氢烷基化机理进行补充完善,并认为可利用多级孔沸石作为加氢烷基化催化剂的酸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合成 烷基化 加氢烷基化 环己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分子筛催化芳烃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澄浩 祁晓岚 +2 位作者 郑均林 孔德金 唐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1-1718,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芳烃转化领域中贵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双功能催化剂的特征出发,结合催化机理探讨了金属与分子筛酸位的协同催化作用。同时,结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分别讨论了金属的性质、分子筛的性质及预处理工艺等因素... 综述了近年来芳烃转化领域中贵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双功能催化剂的特征出发,结合催化机理探讨了金属与分子筛酸位的协同催化作用。同时,结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分别讨论了金属的性质、分子筛的性质及预处理工艺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回顾贵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对芳烃催化转化的反应特征,指出了在分子筛上引入加氢金属组分是调节产物分布、提高反应活性及催化稳定性的有效途径,而进一步优化催化性能的关键是调节双功能催化剂上的加氢作用与酸催化作用的平衡,抑制芳烃过度加氢副反应的同时,满足活性、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的综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分子筛 加氢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碳科学: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基础——第292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志成 伊晓东 +5 位作者 高飞雪 谢在库 韩布兴 孙予罕 何鸣元 杨俊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基于第292期“双清论坛”,本文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理念的科学内涵,综述了当前我国能源与材料科技领域低碳化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关挑战与未来机遇,凝练了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步... 基于第292期“双清论坛”,本文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理念的科学内涵,综述了当前我国能源与材料科技领域低碳化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关挑战与未来机遇,凝练了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步制订碳中和基础研究行动计划与资助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科学 双碳目标 双清论坛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 化石能源 氢能 可再生能源 CO_(2)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生产高纯度环氧丙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松 李进龙 +1 位作者 李木金 杨卫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0-677,共8页
丙烯环氧化反应获得的粗环氧丙烷(PO)中含有乙醛、甲醇、甲酸甲酯和水等杂质,由于这些杂质与PO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普通精馏难以提纯PO;同时,分离过程中PO易发生水解生成1,2-丙二醇(PG),而PG又导致萃取剂萃取性能下降。据此,结合萃取精... 丙烯环氧化反应获得的粗环氧丙烷(PO)中含有乙醛、甲醇、甲酸甲酯和水等杂质,由于这些杂质与PO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普通精馏难以提纯PO;同时,分离过程中PO易发生水解生成1,2-丙二醇(PG),而PG又导致萃取剂萃取性能下降。据此,结合萃取精馏和液液萃取技术,同时考虑PO水解反应,开发了水洗回收PO和侧线采出共沸物脱除PG流程,在有效脱除杂质的同时,提高了PO的回收率和萃取剂的萃取效率,获得了高纯度PO产品。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上述流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计算,借助NRTL热力学方法,分析了萃取精馏塔的溶剂比、理论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溶剂进料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合理、可靠,经济性优于现有工艺,可指导工业过程设计和操作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萃取精馏 共沸混合物 分离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载体对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邱鹏远 孙浩洋 +3 位作者 杨运信 刘军晓 李建 罗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3,112,共7页
以4种不同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利用元素分析(E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N2物理吸附、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 以4种不同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利用元素分析(E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N2物理吸附、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对活性炭载体基本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制得的醋酸乙烯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孔结构性质对催化剂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孔结构分布中孔径为0~<2.0 nm的微孔占比越多,催化剂性能越好。具有最多0~<2.0 nm的微孔占比(89.2%)的活性炭载体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63.0 g/(L·h)),较具有最少0~<2.0 nm的微孔占比(65.0%)的活性炭载体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高50.7%。此外,活性炭载体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催化剂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 乙炔法 醋酸锌 活性炭 孔结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剂氢型丝光沸石催化乙醇胺胺化制备乙二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德举 刘仲能 杨为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1-606,共6页
将硅铝原料与丝光沸石晶种混合成型,对成型前驱体进行水热转化成功制备了c轴方向晶体尺寸为100~200 nm的无粘结剂丝光沸石分子筛(H-BMOR),通过XRD、TEM、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BMOR具有规整的宏观形貌、较高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 将硅铝原料与丝光沸石晶种混合成型,对成型前驱体进行水热转化成功制备了c轴方向晶体尺寸为100~200 nm的无粘结剂丝光沸石分子筛(H-BMOR),通过XRD、TEM、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BMOR具有规整的宏观形貌、较高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将H-BMOR用于乙醇胺(MEA)胺化制乙二胺(EDA)的反应中,H-BMOR具有较高的表面酸性以及丰富的孔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乙二胺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330~340℃,乙醇胺液时空速(LHSV)为0.40 h^(-1),n(NH_3)/n(MEA)=30,反应压力为1.8 MPa的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实验,MEA的单程转化率约50%,EDA选择性约70%,EDA和哌嗪(PIP)的总收率在40%左右,催化剂运行1 400 h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再生后催化剂活性有较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乙二胺 丝光沸石 催化剂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剂ZSM-35沸石的制备与催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友娣 任杰 王德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8-553,共6页
考察了不同硅铝比无黏结剂ZSM-3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条件及催化反应性能。以多种有机胺(乙二胺、环己胺、正丁胺)为模板剂,在SiO2/Al2O3为30~40的情况下均可以水热合成无黏结剂ZSM-35沸石。在乙二胺模板剂体系中,ZSM-35合适的晶化温度为13... 考察了不同硅铝比无黏结剂ZSM-3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条件及催化反应性能。以多种有机胺(乙二胺、环己胺、正丁胺)为模板剂,在SiO2/Al2O3为30~40的情况下均可以水热合成无黏结剂ZSM-35沸石。在乙二胺模板剂体系中,ZSM-35合适的晶化温度为130~160℃。提高SiO2/Al2O3至58时,在乙二胺和正丁胺模板剂体系下,合成产物易出现ZSM-5和石英相,而环己胺作为模板剂可以成功制备纯相的无黏结剂ZSM-35沸石。在SiO2/Al2O3为72时,以乙二胺、环己胺、正丁胺为模板剂均难合成纯相ZSM-35沸石,易产生杂晶。在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制备的ZSM-35沸石表现出比ZSM-5沸石更好的对二甲苯选择性和更低的二甲苯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剂 沸石 水热合成 催化剂 二甲苯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2O3助剂对Rh/SiO2催化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张平 祁晓岚 +4 位作者 李旭光 李华英 李经球 孔德金 俞俊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9,I0007,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和La2O3-SiO2载体,再通过浸渍法分别引入Rh-La和Rh组分,研究考察了La引入方式对Rh/SiO2催化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的添加有利于提高Rh的分散度,促进Rh+中心数的增加,有效地抑制产物中CO2的生成,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和La2O3-SiO2载体,再通过浸渍法分别引入Rh-La和Rh组分,研究考察了La引入方式对Rh/SiO2催化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的添加有利于提高Rh的分散度,促进Rh+中心数的增加,有效地抑制产物中CO2的生成,提高含氧化合物选择性。此外,La的引入方式会影响La与Rh间的相互作用强弱,Rh和La共浸渍制得的2Rh-5La2O3/SiO2催化剂中Rh-La相互作用较强,削弱的Rh-CO键有利于反应过程中CO的插入反应,使得产物以C2+含氧化合物为主。而La以助剂形式掺入SiO2制得的2Rh/5La2O3-SiO2催化剂具有较弱的La-Rh相互作用,其产物则以甲醇、乙醇等低碳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3助剂 Rh/SiO2催化剂 CO加氢 C2含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玉庆 张丽平 王振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5-1529,1536,共6页
综述了环氧氯丙烷的4种生产工艺路线,包括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甘油法和氯丙烯直接环氧化法,对比分析了工艺特点和现状。重点总结了甘油法、氯丙烯直接环氧化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环氧氯丙烷行业存在的挑战,对... 综述了环氧氯丙烷的4种生产工艺路线,包括丙烯高温氯化法、醋酸丙烯酯法、甘油法和氯丙烯直接环氧化法,对比分析了工艺特点和现状。重点总结了甘油法、氯丙烯直接环氧化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环氧氯丙烷行业存在的挑战,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氯丙烷 生产技术 甘油法 氯丙烯直接环氧化法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13
作者 张通 史静 +2 位作者 薛招腾 毛东森 滕加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9-670,共12页
在不同硅铝比(n SiO_(2)/n Al2O_(3))的合成凝胶(含纯硅凝胶)中引入晶种,合成了纯相的EU‐1分子筛。研究了铝源、模板剂和晶种添加量对EU‐1分子筛的结晶度、形貌尺寸等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硅铝比对样品结晶度、晶粒尺寸、酸性、比表... 在不同硅铝比(n SiO_(2)/n Al2O_(3))的合成凝胶(含纯硅凝胶)中引入晶种,合成了纯相的EU‐1分子筛。研究了铝源、模板剂和晶种添加量对EU‐1分子筛的结晶度、形貌尺寸等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硅铝比对样品结晶度、晶粒尺寸、酸性、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的影响。将合成结果绘制成了纯相EU‐1分子筛的合成条件三元图,从三元图可看出,晶种法可显著扩大纯相EU‐1分子筛的合成区域。将Pt/H‐EU‐1用于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正己烷异构化活性及稳定性,对异构烷烃有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1分子筛 硅铝比 模板剂 晶种 合成区域 正己烷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悬浮结晶分离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1,共5页
综述了对二甲苯悬浮结晶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对二甲苯悬浮结晶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工业应用情况,展望了对二甲苯悬浮结晶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对二甲苯 悬浮结晶 洗涤塔 分壁精馏 膜分离 液相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二异丙苯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共4页
冷却结晶法生产过氧化二异丙苯时,溶解度数据至关重要。采用平衡法测定了272.93—307.28 K范围内过氧化二异丙苯在不同比例甲醇-水混合溶剂和不同比例甲醇-异丙苯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Apelblat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 冷却结晶法生产过氧化二异丙苯时,溶解度数据至关重要。采用平衡法测定了272.93—307.28 K范围内过氧化二异丙苯在不同比例甲醇-水混合溶剂和不同比例甲醇-异丙苯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Apelblat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甲醇是良溶剂,水是不良溶剂,溶解度随着水的比例增加而减小;异丙苯是最优良的溶剂,溶解度随着异丙苯比例的增加而增加。Apelblat方程的关联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在0.97以上。实验得到的溶解度数据和关联结果对过氧化二异丙苯结晶分离新工艺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二异丙苯 溶解度 平衡法 模型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N,N-二甲基乙酰胺回收工艺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磊 胡汉君 +2 位作者 魏朋正 陈亮 漆志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62-3968,共7页
针对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水溶液回收,研究和开发了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技术。通过COSMO-RS对384种IL组合在无限稀释条件下对DMAC的溶解能力C进行量化预测,优化获得了潜在的1-丁基-3-甲基咪唑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BMIm... 针对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水溶液回收,研究和开发了以离子液体(IL)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技术。通过COSMO-RS对384种IL组合在无限稀释条件下对DMAC的溶解能力C进行量化预测,优化获得了潜在的1-丁基-3-甲基咪唑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BMIm]FEP萃取剂。计算了[BMIm]FEP-DMAC-H2O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并通过NRTL方程拟合获得了二元交互参数,设计了萃取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在DMAC初始含量为10%、[BMIm]FEP/DMAC水溶液质量比为2∶1、萃取塔理论板为20块时,可以回收水溶液中99.5%的DMAC。为进一步评价[BMIm]FEP作为萃取剂的可行性,对工艺进行了能耗计算,同时对比了纯精馏工艺和以氯仿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结果表明,以[BMIm]FEP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更为节能,分别较前两者工艺节能90%和50%以上,在处理低浓度DMAC水溶液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乙酰胺 离子液体 萃取 精馏 COSM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