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动钻进中顶驱扭摆减阻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乾 纪国栋 +3 位作者 张辉 葛云华 王博 崔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国内顶驱扭摆减阻技术尚不成熟,作业过程中设置的扭矩极限和扭转角度仍然依靠经验获取,与井下实际情况有误差,导致顶驱扭摆作业不能在安全的范围内发挥最佳效果。为此,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扭摆减阻工艺的摩阻扭矩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 国内顶驱扭摆减阻技术尚不成熟,作业过程中设置的扭矩极限和扭转角度仍然依靠经验获取,与井下实际情况有误差,导致顶驱扭摆作业不能在安全的范围内发挥最佳效果。为此,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扭摆减阻工艺的摩阻扭矩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摩阻扭矩分析软件,制定了闭环扭摆减阻工艺实施流程。将软件应用于L26-1井和D202井,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均在10%以内,符合现场实际钻井作业要求。研究的顶驱扭摆减阻控制技术能够安全高效地指导扭摆减阻作业,可有效解决滑动钻进过程中的托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驱 托压 扭摆减阻 摩阻 扭矩 计算模型 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EGWO-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2
作者 邢鑫 王亮 耿耿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9-353,共5页
作为海上油气生产平台动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轴承的性能与动设备的工作状态强相关。针对动设备轴承故障诊断中单类型特征表征不全面、模型优化效率低、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变转速工况故障诊断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nt混沌映射... 作为海上油气生产平台动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轴承的性能与动设备的工作状态强相关。针对动设备轴承故障诊断中单类型特征表征不全面、模型优化效率低、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变转速工况故障诊断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nt混沌映射差分进化灰狼优化和支持向量机(TDEGWO-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从轴承振动信号中提取时域特征、变分模态分解(VMD)能量熵特征和分形维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集;其次,针对传统灰狼优化(GWO)算法存在的早熟收敛和对复杂问题的收敛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Tent混沌映射和差分进化(DE)思想,构建Tent混沌映射差分进化灰狼优化(TDEGWO)算法实现高斯核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的自适应寻优;最后,通过凯斯西储大学的轴承振动数据集验证所提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和自编码器(AE)网络等对比模型,基于TDEGWO-SVM的故障诊断模型能有效实现滚动轴承的多工况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机 Tent混沌映射 差分进化 灰狼优化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管壁水合物沉积层分解破裂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佳璐 景红 +4 位作者 魏江东 徐悦 朱弘宇 王武昌 李玉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169,共7页
针对流道内气相管壁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沉积层的分解破裂特性进行研究,明确其分解破裂机制,进而为水合物流动安全控制提供依据。实验中,在摇晃测试段中生成沉积层之后,采取降压法对其分解。观察宏观形态变化并计算分解速... 针对流道内气相管壁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沉积层的分解破裂特性进行研究,明确其分解破裂机制,进而为水合物流动安全控制提供依据。实验中,在摇晃测试段中生成沉积层之后,采取降压法对其分解。观察宏观形态变化并计算分解速率,同时通过探针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的变化来反映局部的分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电压信号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监测分解的手段。降压分解时沉积层以存在脱落现象的消融模式分解,在3种降压速率(0.010 MPa/s、0.026 MPa/s和0.056 MPa/s)下沉积层分解时都会有冰生成,当降压速率增大到0.026~0.056 MPa/s时,冰-水合物混合沉积层会从壁面随机位置处脱落,冰-水合物混合沉积层的脱落速率随着降压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存在冰堵塞的危险。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了沉积层破裂脱落的原因是分解过程中沉积层结构变化和气体冲击,而气体冲击是造成破裂脱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沉积层 分解破裂特性 破裂脱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国琛 秦丙林 +2 位作者 田天 唐登宇 刘一哲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为准确预测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优化气井防垢措施,指导气井后期生产制度选择,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垢物颗粒直径、油管尺寸等因素对临界携垢流量的影响,并对海上T... 为准确预测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优化气井防垢措施,指导气井后期生产制度选择,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计算方法。采用该计算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垢物颗粒直径、油管尺寸等因素对临界携垢流量的影响,并对海上T-C1井临界携垢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大,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油管直径的增加而变大;T-C1井中100μm垢物颗粒的临界携垢流量为10.2×10^(4)m^(3)/d,当实际产量略低于临界携垢流量时,井筒会积聚垢物颗粒,导致产量持续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垢物积聚,造成气井很快出现停喷现象,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和作业情况相符。可见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的气井井筒临界携垢流量计算方法准确、可靠。所得结论可为优化气井防垢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结垢 雷诺数 气固两相流理论 临界携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