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响应材料在油气钻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强 王孝山 +1 位作者 邱康 何淼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9-1888,共10页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非常规储层推进,井下高温高压、高盐度及强剪切等复杂环境对油田化学材料提出了更严苛挑战。CO_(2)响应材料通过可逆质子化机制,诱导乳化-破乳、成胶-破胶、溶胀-收缩等可逆结构转变,表现出优异的智能...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及非常规储层推进,井下高温高压、高盐度及强剪切等复杂环境对油田化学材料提出了更严苛挑战。CO_(2)响应材料通过可逆质子化机制,诱导乳化-破乳、成胶-破胶、溶胀-收缩等可逆结构转变,表现出优异的智能调控性能,已成为油气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其在钻完井、清洁压裂、驱油防窜及油水分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尽管取得一定成果,现阶段该类材料仍面临响应机制认知不足、结构设计复杂、现场适应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未来应加强材料结构简化与响应性能优化,并结合碳封存和CO_(2)驱油等技术,推动其在绿色高效油气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响应 可逆质子化 钻完井 压裂 驱油防窜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智能划分的湖泊-三角洲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
2
作者 赵天沛 赵勇 +4 位作者 谭茂金 李久娣 李博 王安龙 叶俊琦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6,共9页
在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且孔隙类型多样、渗透率低,此类储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面临挑战。渗透率是储层评价和产能预测的关键参数,传统的渗透率测井解释方法精度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这一难题,分析了影响... 在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且孔隙类型多样、渗透率低,此类储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面临挑战。渗透率是储层评价和产能预测的关键参数,传统的渗透率测井解释方法精度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这一难题,分析了影响储层渗透性的微观因素(孔隙结构)和宏观因素(流动单元),而且孔隙结构与流动单元密切相关,提出了岩石类型与流动单元指数(FZI)大小分类构建渗透率模型的方法。首先,分析岩心实验结果,确定岩石类型,计算岩心流动单元指数并利用累计频率法进行类型细分,针对每种类型构建相应的渗透率模型。然后,选取敏感测井实验构建标签,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构建最佳模型,预测储层流动单元指数。最后,将孔隙度测井和流动单元指数代入相应的分类模型,计算出渗透率。将该方法应用于XH凹陷HG组低孔、低渗储层的渗透率预测进行应用,渗透率预测对数误差约为0.18,比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直接预测渗透率的效果好。新的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基于机理或知识驱动的物理模型构建,体现了数模双驱智能思想,显著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精度,为其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层渗透率预测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三角洲沉积 致密砂岩储层 流动单元指数 深度神经网络 数模双驱智能 渗透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南地区新生代火山机构特征
3
作者 孙乃泉 江东辉 +3 位作者 潘杰 高阳 蒲仁海 董新旭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研究意义】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南部火成岩发育,岩浆活动导致的局部地温升高对烃源岩热演化和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区域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指示,对于理解区域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和方法】... 【研究意义】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南部火成岩发育,岩浆活动导致的局部地温升高对烃源岩热演化和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区域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指示,对于理解区域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和方法】为明确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南部盖层火成岩形成期次和分布规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邻区数据,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及相关属性,结合钻井、录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火山岩类型、分布地层和范围;通过地层年代学、火山机构形态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探讨了火成岩的形成期次。【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平南地区火成岩地震相可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侵入相,其中盾状火山机构和丘状火山机构最为发育。(2)岩浆活动可分为3期,中新世末期区域性龙井运动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影响范围最广;玉泉组沉积晚期和三潭组沉积早期为局部小规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较弱,影响较小。(3)研究区发育5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性、低幅度披覆背斜和断裂复合圈闭。研究成果为后续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南部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岩浆活动 火山机构 地震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流体运移系统与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
4
作者 王修平 杨鹏程 刘方圆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位于南海南部的曾母-北康盆地,形成于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发育了大量的油气藏和多类型的流体运移构造。地震资料表明南海南部由气烟囱、断层、管状通道、泥火山和泥底辟构成的流体运移系统,可能与水合物成藏相关,海底渗漏与似海底反射... 位于南海南部的曾母-北康盆地,形成于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发育了大量的油气藏和多类型的流体运移构造。地震资料表明南海南部由气烟囱、断层、管状通道、泥火山和泥底辟构成的流体运移系统,可能与水合物成藏相关,海底渗漏与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指示了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气烟囱形成自深部流体积聚导致的水力压裂,该水力压裂将流体运移至浅部,并且气烟囱与BSR相关,指示了水合物的富集。断层发育于深部,因与潜在烃源岩或储层相连,周围积聚了大量浅层气和水合物。麻坑是海底渗漏的指示性构造,也是冷泉水合物通常富集的区域。泥火山以及泥底辟的形成既导致了流体垂向运移,也引发了浅部地层变形和断层发育,因此其也是水合物的潜在富集区。另外,本文利用体积法对曾母-北康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资源量约为1.62×10^(13)m^(3)。曾母-北康盆地具有很大的水合物资源潜力,是未来水合物勘探活动值得关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曾母-北康盆地 流体运移 天然气水合物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冷泉亭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伍亮 李昆 +3 位作者 周锋 谢春雨 唐大卿 张勇杰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冷泉亭地区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该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并且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揭示对冷泉亭地区新生界油气成藏具有关键控制因素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机制,通过... 冷泉亭地区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该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并且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为揭示对冷泉亭地区新生界油气成藏具有关键控制因素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机制,通过对西湖凹陷平北冷泉亭地区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地区的断裂构造类型、几何学特征及成因演化。结果表明:冷泉亭地区断裂以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该区断裂发育数量众多且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差异活动特征。受区域应力场影响,西湖凹陷冷泉亭地区断裂构造主要经历了5大阶段:(1)断陷期(古新统—平湖组下段沉积期),共出现3幕断层强扭张活动;(2)断拗转换期(平湖组中段—上段沉积期)大中型断层的继承性张扭活动;(3)初始拗陷期(花港组沉积期)主干断层的继承性弱扭张活动;(4)稳定拗陷期(玉泉组—柳浪组沉积期)西缘坡折带主干断层及冷泉亭主干断层继承性弱伸展活动;(5)区域沉降期(三潭组沉积期至今)剪切应力作用导致的西缘坡折带主干断层的微弱伸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构造特征 成因演化 冷泉亭地区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大型油气田成藏条件--西湖凹陷平北缓坡断裂与岩性控藏有利区 被引量:17
6
作者 江东辉 蒲仁海 +3 位作者 苏思羽 范昌育 周锋 杨鹏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2,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断层断距,断层纵、横向封闭性等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而预测了大型油气成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对油气成藏具有双刃剑作用,小断裂有利于断层纵向封闭,但不利于横向封闭,大断裂有利于横向封闭,但不利于纵向封闭;②在准区域盖层足够厚和保证断裂纵向封闭的条件下,断距越大越有利于砂体被侧向泥岩遮挡成藏,大断距断层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平北缓坡大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③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下段下亚段油气有利成藏区沿平西大断距断裂东盘分布,平湖组下段上亚段和平湖组中段大型岩性油气藏沿孔雀亭构造南部三角洲前缘朵状砂体区分布。结论认为,断裂、砂体和盖层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平北缓坡形成有利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西湖凹陷平北缓坡 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 控藏因素 断层封闭性 复合圈闭 油气成藏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N转换横波分裂分析刻画东海西湖凹陷裂缝分布
7
作者 李亚清 刘苗 +4 位作者 赵秀莲 陈茂根 朱宝衡 陈琳枝 李振伟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裂缝方位和发育强度是各向异性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常规纵波地震数据难以辨识。相比之下,裂缝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更加明显。为研究中国东海西湖凹陷探区裂缝发育情况,本文利用四分量海底节点(oceanbottom nodes,OBN)地震数据中记录的转... 裂缝方位和发育强度是各向异性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常规纵波地震数据难以辨识。相比之下,裂缝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更加明显。为研究中国东海西湖凹陷探区裂缝发育情况,本文利用四分量海底节点(oceanbottom nodes,OBN)地震数据中记录的转换横波信息进行了横波分裂分析。研究发现:浅层(0~3000ms)快慢横波时间延迟3~5ms,平均裂缝方向约111°—117°,裂缝方位相似度高达80%~90%,裂缝发育比较集中;深层(大于3000ms)裂缝分布较复杂,快慢横波时间延迟主要集中于6~8ms,主要方位集中于119°,但裂缝方位相似度低(低于50%),方位不集中,出现约20°—40°方位的裂缝。研究区浅层主要发育NW(西北)向裂缝,深层主要发育NW(西北)和NE(东北)向裂缝,与研究区断层发育方向基本一致;横波分裂时间延迟量从浅部到深部逐渐增大,表明越往深层,裂缝发育强度越强;研究区南侧时间延迟明显高于北侧,表明南侧裂缝发育强度高于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横波分裂 OBN转换横波 各向异性 裂缝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波形反演与走时层析的分步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及其在涠洲油田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苗 陈琳枝 +2 位作者 牛华伟 赵秀莲 李亚清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6,共9页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破碎,因此速度结构非均匀性强。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该地区进行了多轮走时层析速度建模,包括双方位拖缆数据融合建模,但成像效果较差。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利用地震波场的... 南海北部湾涠洲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破碎,因此速度结构非均匀性强。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该地区进行了多轮走时层析速度建模,包括双方位拖缆数据融合建模,但成像效果较差。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利用地震波场的振幅和走时信息构建更准确的速度模型,但通常要求地震数据含有(超)长偏移距成分。针对涠西探区拖缆地震数据偏移距有限的实际情况,文章发展了一种FWI与走时层析的分步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流程,先采用从低频到高频的多尺度FWI,由高信噪比的回转波与折射波信号反演浅、中层的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反射波走时层析更新深层的速度模型。该项技术应用于涠洲油田复杂构造区域中,处理结果显示:与常规反射波走时层析建模相比,该项技术获得的速度模型精度得以提升,目标区域构造成像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断层结构更加清晰,为该油田增储扩产、实现效益开发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层析 全波形反演 偏移成像 涠洲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储盖组合优选及评估
9
作者 吴凯伦 杨鹏程 +2 位作者 朱睿哲 王修平 杨佳毅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沉积盆地,具有封存潜力大、近碳源、勘探程度高等特点,是CO_(2)地质封存的极佳场所。本文对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沉积等基础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储、盖层的评价标准,优选储盖组合,圈定...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沉积盆地,具有封存潜力大、近碳源、勘探程度高等特点,是CO_(2)地质封存的极佳场所。本文对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沉积等基础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储、盖层的评价标准,优选储盖组合,圈定有利区。结果表明,瓯江凹陷古新统、西湖凹陷渐新统和中新统具备CO_(2)封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有利储盖组合具备“纵向分层系、平面分区带”的特征:纵向上,东、西部储盖组合分布存在差异,东部集中在渐新统和中新统,西部集中在古新统和始新统;平面上,东部有利储盖分布区集中在西湖凹陷,西部有利区集中在瓯江凹陷,盆地南部有利区分布在各构造单元的西侧斜坡。本文首次对东海陆架盆地CO_(2)储、盖层展开针对性评价,圈定有利储盖组合发育区,可以为华东地区CO_(2)离岸封存提供地质依据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地质封存 储盖组合优选 封存潜力 咸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宝武地区平湖组石英溶蚀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刘开逍 王俊辉 +7 位作者 阴国锋 陈锦霖 武洋 李勇霖 代正明 姚文娇 姜在兴 徐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9-1366,共18页
为了明确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宝武地区平湖组石英溶蚀的成岩环境、特征、机制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X射线衍射和重矿物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相关的成岩环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研... 为了明确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宝武地区平湖组石英溶蚀的成岩环境、特征、机制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X射线衍射和重矿物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相关的成岩环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研究区存在酸性和碱性两种石英溶蚀作用,其溶蚀机理存在显著差异。酸性环境下石英在碱金属离子作用下与有机酸络合形成络合物导致溶蚀,碱性环境下石英直接与OH^(-)离子反应生成HSiO_(3)^(-)离子而发生溶蚀。成岩环境演化影响石英的溶蚀,根据溶蚀边界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交代型溶蚀和增孔型溶蚀两种类型。(2)高岭石交代型溶蚀是碱金属离子作用下有机酸溶蚀的结果。伊利石、绿泥石和碳酸盐矿物交代型溶蚀是碱性溶蚀的结果。增孔型溶蚀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均可发生。石英溶蚀程度呈现明显的环境分异性,溶蚀强度从碱性环境—酸性环境—酸-碱过渡环境—弱酸性环境依次减弱。石英溶蚀程度与晶体扭曲面的数量、温度和碱金属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石英增孔型溶蚀的演化序列为扭曲面溶蚀—平坦面(雨痕状)溶蚀—平坦面(蜂窝状)溶蚀—石英颗粒部分缺失;交代型溶蚀的演化序列为高岭石交代溶蚀—碳酸盐矿物交代溶蚀—伊利石交代溶蚀—绿泥石交代溶蚀。粒缘溶蚀、次生加大边溶蚀和自生石英溶蚀改善孔隙结构,增加渗透率。黏土矿物交代溶蚀石英颗粒形成粒间及晶间溶孔对形成储层孔隙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机制 成岩环境 石英溶蚀 平湖组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EGWO-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11
作者 邢鑫 王亮 耿耿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9-353,共5页
作为海上油气生产平台动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轴承的性能与动设备的工作状态强相关。针对动设备轴承故障诊断中单类型特征表征不全面、模型优化效率低、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变转速工况故障诊断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nt混沌映射... 作为海上油气生产平台动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轴承的性能与动设备的工作状态强相关。针对动设备轴承故障诊断中单类型特征表征不全面、模型优化效率低、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变转速工况故障诊断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nt混沌映射差分进化灰狼优化和支持向量机(TDEGWO-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从轴承振动信号中提取时域特征、变分模态分解(VMD)能量熵特征和分形维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集;其次,针对传统灰狼优化(GWO)算法存在的早熟收敛和对复杂问题的收敛精度较低的问题,引入Tent混沌映射和差分进化(DE)思想,构建Tent混沌映射差分进化灰狼优化(TDEGWO)算法实现高斯核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的自适应寻优;最后,通过凯斯西储大学的轴承振动数据集验证所提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和自编码器(AE)网络等对比模型,基于TDEGWO-SVM的故障诊断模型能有效实现滚动轴承的多工况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机 Tent混沌映射 差分进化 灰狼优化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区块深部地层复合冲击破岩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基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9,共7页
深部高围压地层机械钻速(ROP)的提升效果与破岩方式密切相关。基于当前东海盆地西湖区块主要采用冲击破岩方式进行提速的工程实际,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复合冲击破岩动力损伤数值模型;仿真模拟过程中考虑钻头受到的轴向和周向冲击载... 深部高围压地层机械钻速(ROP)的提升效果与破岩方式密切相关。基于当前东海盆地西湖区块主要采用冲击破岩方式进行提速的工程实际,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复合冲击破岩动力损伤数值模型;仿真模拟过程中考虑钻头受到的轴向和周向冲击载荷、冲击频率及静动载荷作用时间比,分析了冲击频率和静动载荷作用时间对钻齿侵彻深度、钻后岩石损伤以及岩屑形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应力波在介质中的衰减程度不同,高频率的应力波衰减更快,导致破岩效果减弱;随着作用时间比值的增加,其穿透深度的振动振幅减弱,切削表面变得光滑,岩石破碎形成的岩屑体积呈减小趋势。研究结果在东海盆地西湖区块深部地层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同时也为深入探究深部地层复合冲击破岩机制、优化冲击钻具工程参数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破岩 机械钻速 PDC钻头 岩石动力学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效率因子研究——以东海西湖凹陷碎屑岩储层为例
13
作者 赵天沛 于春野 +2 位作者 刘方圆 李久娣 严曙梅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中国海域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但目前已有的效率因子取值差异大,使得有效封存量难以落实。为进一步提高有效封存量估算的准确性及区域适用性,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影响效率因子的关键因素,对比优选出普遍适用的效率因子计算方... 中国海域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但目前已有的效率因子取值差异大,使得有效封存量难以落实。为进一步提高有效封存量估算的准确性及区域适用性,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影响效率因子的关键因素,对比优选出普遍适用的效率因子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岩芯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参数优化,以此提高计算的精度及准确性,并基于不同数据基础给出一套效率因子筛选计算流程。以东海西湖凹陷碎屑岩咸水层为例,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西湖凹陷中新统玉泉组及龙井组咸水层为碎屑岩沉积,砂体厚度大且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其中,三角洲平原心滩优势沉积微相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最为有利,玉泉组效率因子为6.9%,相较于龙井组高2.9%。应用效率因子估算东海西湖凹陷玉泉组和龙井组咸水层有效封存量为8.2亿t,西部斜坡带玉泉组封存潜力最大,为东海西湖凹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首选封存场址,可作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先行试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二氧化碳封存 咸水层 效率因子 有效封存量 封存场址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对比——基于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朋飞 吕鹏 +5 位作者 姜振学 金璨 李鑫 张昆 黄璞 王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9-748,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成熟度的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分别选取了中国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陆相页岩、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以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等3组海陆相页岩样品,进行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 为了明确不同成熟度的海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分别选取了中国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陆相页岩、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以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页岩等3组海陆相页岩样品,进行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样品的有机质孔隙发育数量较少,孔隙直径较小,有机质内部多发育微裂缝,页岩黏土矿物内部发育大量的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发育数量较少。龙马溪组页岩发育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大量较小直径的孔隙嵌套在直径较大的有机质孔隙中,增加了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连通性,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有机质孔隙内的赋存及有效渗流。牛蹄塘组页岩内部发育数量最多的是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极少发育。有机质孔隙贡献了页岩孔隙系统的绝大部分有效赋存空间。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热演化程度,过低的热演化程度(0.5%<Ro<1.5%)无法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及烃类气源供给;过高的热演化程度(3.0%<Ro<4.0%)则会导致页岩有机质孔隙消失,烃类气体失去有效赋存场所而在地史过程中大量散失;适宜的热演化程度(1.5%<Ro<3.0%)能够保证页岩有机质孔隙大量发育,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储层中形成有效赋存和渗流。针对中国南方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应寻找热演化程度适中的页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龙马溪组 牛蹄塘组 有机质孔隙 热演化程度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发育模式与油气富集差异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尚虎 黄建军 +5 位作者 李昆 万丽芬 庄建建 王丹萍 王修平 蒋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随着勘探程度不断加深,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全面进入了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阶段,位于保俶斜坡中北部的孔雀亭地区是复合油气藏有利发育区。通过对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断裂-古地貌的控砂作用以及分带、分层系... 随着勘探程度不断加深,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全面进入了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阶段,位于保俶斜坡中北部的孔雀亭地区是复合油气藏有利发育区。通过对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断裂-古地貌的控砂作用以及分带、分层系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明确了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形成条件、发育模式及油气富集差异控制因素。认为孔雀亭地区西高东低的地貌背景、西部古隆起上发育的多条“U”型及“V”型沟谷,NE向断裂坡折及NW挠曲坡折共同控制了多条水系的平面发育特征及砂体展布,与NE向断层匹配形成了典型的断层-岩性复合圈闭,成为孔雀亭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取得了断层-岩性圈闭勘探突破。孔雀亭地区不同区带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圈闭与有效烃源岩距离、砂体规模、储层物性、断层封堵性等要素的匹配程度控制各带油气富集程度。中低带相对近源,断层未断至浅层,保存条件好,受断坡及挠曲坡折共控,为规模砂体卸载区,物性较好,油气相对最为富集,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发育模式 差异富集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X构造浅层“亮点”油气藏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晶 李久娣 +3 位作者 江东辉 朱睿哲 李倩 全心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7-215,共9页
研究区目的层埋深较浅,地震剖面上存在多套强反射轴。由于钻井资料少,虽然已知油气层为强反射的"亮点"特征,但样本点少,缺少强反射与含油气性的统计关系,无法直观判定强反射的流体属性。研究区目的层地震资料分辨率好,保幅性... 研究区目的层埋深较浅,地震剖面上存在多套强反射轴。由于钻井资料少,虽然已知油气层为强反射的"亮点"特征,但样本点少,缺少强反射与含油气性的统计关系,无法直观判定强反射的流体属性。研究区目的层地震资料分辨率好,保幅性好,具备开展识别"亮点"油气藏的条件。本文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目的层段发育的地震强反射区进行了综合研究,例如正演模拟判定真假"亮点"、AVO地震属性识别"亮点"、道集检测验证"亮点"油气性等,总结了研究区目的层段"亮点"型油气层的响应特征,并进一步刻画了含气砂体的发育规模,最后提出了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检测 正演模拟 AVO属性 AVO角道集 砂体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震资料中强能量噪声压制的分频振幅衰减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牛华伟 吴春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401,333,共8页
分频振幅衰减法将地震数据分为不同的频段范围,通过求取给定频率段不同时窗内地震样点的振幅强度,预测出强能量的噪声,以地震样点组的平均绝对振幅值作为标定,确定地震样点的振幅衰减曲线,采用时变的门槛值来有效压制强能量噪声干扰。... 分频振幅衰减法将地震数据分为不同的频段范围,通过求取给定频率段不同时窗内地震样点的振幅强度,预测出强能量的噪声,以地震样点组的平均绝对振幅值作为标定,确定地震样点的振幅衰减曲线,采用时变的门槛值来有效压制强能量噪声干扰。东海某海域实际地震资料压噪处理的应用效果表明,分频振幅衰减法不仅适用于涌浪干扰、地震(船)干扰及强能量低频和高频干扰的压制,还能有效压制近道强能量剩余多次波,显著改善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 强能量噪声 分频振幅衰减法 多道数学模型 平均绝对振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拿巴盆地东北部的石油地质条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志超 万丽芬 +3 位作者 王英民 夏广胜 周川 吴嘉鹏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20,共6页
波拿巴盆地东北部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战略远景区,但其石油地质条件尚未明确,针对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白垩统,研究了烃源岩有机碳分布和成熟度,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盖层分布特征。认为有利烃源岩层为Echuca Shoals组、Elang组、上Pl... 波拿巴盆地东北部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战略远景区,但其石油地质条件尚未明确,针对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白垩统,研究了烃源岩有机碳分布和成熟度,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盖层分布特征。认为有利烃源岩层为Echuca Shoals组、Elang组、上Plov-er组以及Cleia组泥岩,有利储层为上Plover组和Elang组砂岩。总结得出2套储盖组合,上部储层为以Elang组为主、上Plover组次之的砂岩,直接盖层为Cleia组的泥岩,区域盖层为白垩系Bathurst Island群的一套巨厚的泥页岩。下部储层为Plover组的碎屑砂岩,直接盖层为上Plover组中段泥岩,缺乏区域盖层。从封盖条件看,上储盖组合优于下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拿巴盆地 石油地质 烃源岩 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工作中的前端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洁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7,共3页
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是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指导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前端控制的含义,阐述了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工作中实施前端控制的意义... 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是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指导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前端控制的含义,阐述了在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工作中实施前端控制的意义,并分析了具体的前端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勘探开发 档案管理 前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湖油气田放鹤亭构造平湖组储层精细反演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谢月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平湖油气田放鹤亭构造平湖组气藏已进入开发中期,油气水关系复杂,为提高采收率,需要了解平湖组气藏的砂体空间展布。为此,开展了储层精细反演。首先对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的测井曲线进行了环境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小... 平湖油气田放鹤亭构造平湖组气藏已进入开发中期,油气水关系复杂,为提高采收率,需要了解平湖组气藏的砂体空间展布。为此,开展了储层精细反演。首先对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的测井曲线进行了环境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小层对比约束下的岩石物理分析方法,得到平湖组储层波阻抗总体偏低的认识,认为可以采用波阻抗对储层进行描述。采用精细井震标定、子波提取、精细地质建模、低频分量选取、λ参数选取和叠后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等技术的储层精细反演方法,对平湖组储层进行了精细反演,绘制了平湖组各气藏波阻抗均方根平面图,对砂体的展布进行了描述,预测了新的含气砂体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精细反演 测井环境校正 岩石物理分析 精细约束模型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