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上扬子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勇 鲍志东 胡广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0-27,共8页
在详细研究单剖面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中上扬子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通过研究认为,雷口坡期以海相沉积为主。由于海退,研究区整体处于浅水沉积区,不发育盆地和斜坡。西部康滇古陆趋... 在详细研究单剖面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中上扬子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通过研究认为,雷口坡期以海相沉积为主。由于海退,研究区整体处于浅水沉积区,不发育盆地和斜坡。西部康滇古陆趋于稳定,东南部华夏古陆上升,使中上扬子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东部为碎屑岩台地,西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根据研究区沉积背景和该期岩相古地理平面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了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古地理演化过程及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中三叠世 单因素 定量岩相古地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井研地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条件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勇 宋晓波 +2 位作者 廖荣峰 隆轲 蔡左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61-7670,共10页
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常规测井、烷烃气碳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川西南井研地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恢复,恢复了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井研地区嘉陵... 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常规测井、烷烃气碳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川西南井研地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恢复,恢复了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井研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嘉四段云坪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以龙潭组为主的二叠系烃源岩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油气来源,中-小型烃源断裂为天然气成藏充注提供了有利通道,低缓斜坡背景下的构造圈闭为天然气富集成藏提供了有利场所,区内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表现出一期持续性干气充注特征,其成藏演化经历3个重要阶段:印支晚期-燕山中期二叠系烃源岩成熟生烃;燕山晚期高成熟干气开始充注成藏;喜马拉雅期-现今持续充注与调整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成藏条件 成藏演化 流体包裹体 井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泥盆系观雾山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过程
3
作者 蒋小琼 宋晓波 +3 位作者 黄思钦 潘文蕾 吴小奇 曾华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双鱼石构造泥盆系观雾山组获工业气流,展示出观雾山组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其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岩石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温、地震资料等,开展了川西北地区观雾山组天然气成藏地质... 四川盆地西北部双鱼石构造泥盆系观雾山组获工业气流,展示出观雾山组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其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岩石薄片观察、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温、地震资料等,开展了川西北地区观雾山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合区域埋藏-热演化史恢复结果,恢复了观雾山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地区观雾山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较好,具体表现为:①观雾山组滩相白云岩储层孔、洞发育;②天然气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供烃为主,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油气来源;③烃源断裂为天然气垂向输导提供了有利通道,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④观雾山组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早印支期古油藏—印支晚至早燕山期古油气藏—现今气藏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过程 成藏条件 观雾山组 泥盆系 川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扎乌龙地区卡吉亚二云母花岗岩、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二者的成矿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建国 周明召 +5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靳文楷 章荣清 朱文斌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0-1402,共23页
锂-铍等稀有金属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早已将其列为禁止出口矿产名录,其战略地位非同一般。中国锂-铍矿产资源丰富,成矿背景优越,但地表第四纪覆盖严重,且分布不均。近年甜水海-松潘-甘... 锂-铍等稀有金属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早已将其列为禁止出口矿产名录,其战略地位非同一般。中国锂-铍矿产资源丰富,成矿背景优越,但地表第四纪覆盖严重,且分布不均。近年甜水海-松潘-甘孜造山带花岗伟晶岩型锂矿资源逐步被勘探发现,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川西石渠县扎乌龙锂矿作为该造山带中部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点,厘清该矿床锂资源聚集主控因素及其稀有金属富集规律将为甜水海-松潘-甘孜造山带下一步战略找矿行动提供指导和重要决策依据。本文对扎乌龙地区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脉、白云母钠长伟晶岩脉、电气石钠长石伟晶岩脉、卡吉亚二云母花岗岩体以及岩体边部的含电气石细晶岩、十字石黑云母片岩等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利用LA-ICP-MS独居石U-Th-Pb同位素定年技术,确定扎乌龙卡吉亚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3~211 Ma,含电气石细晶岩约形成于210 Ma,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约形成于210~200 Ma,富锂伟晶岩可能在205 Ma集中产出。结合前人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扎乌龙矿区由二云母花岗岩、电气石细晶岩到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和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形成时代逐步年轻。210 Ma以后,岩浆演化逐步进入岩浆-热液阶段,在约10 Ma时间内发生了持续、多期次的岩浆侵位活动。此外,结合花岗岩向伟晶岩逐步降低的REE、K/Rb、Nb/Ta和Zr/Hf等微量特征值,以及高演化伟晶岩独居石矿物Nd、Eu负异常现象,表明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在扎乌龙伟晶岩稀有金属富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水海-松潘-甘孜造山带 片麻岩穹隆 稀有金属伟晶岩 花岗岩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被引量:81
5
作者 何莹 鲍志东 +2 位作者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6-818,共13页
根据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微量元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下奥陶统深埋热液白云岩类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深埋藏白云岩主要由细晶或中... 根据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微量元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下奥陶统深埋热液白云岩类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深埋藏白云岩主要由细晶或中晶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自形或半自形晶。δ13CPDB值为-1.63‰~2.31‰,平均为0.25‰,δ18OPDB值为-11.49‰^-6.02‰,平均为-8.72‰;锶含量较低,在77×10-6~107×10-6之间,二价铁、锰含量较高,具有高的有序度和低的CaCO3摩尔含量的特点。各种资料表明,该类白云岩是在深埋藏环境中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白云岩的形成与海西期岩浆喷发活动有关,变质岩体的分布控制了白云岩的分布。白云化流体来自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有机酸及区域地下热卤水的混合,白云化所需的Mg2+来自岩浆岩中铁镁矿物的分解、埋藏压实过程中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等。因此其白云化机制可称之为“深埋热液白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下奥陶统深埋热液白云岩 白云化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地区下三叠统茅草铺组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广成 鲍志东 +2 位作者 刘桂珍 张震 李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4,共6页
黔北地区下三叠统茅草铺组发育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但其成因机理鲜有研究。基于古地理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分析,开展了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均为低温成因,泥粉晶白云岩... 黔北地区下三叠统茅草铺组发育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但其成因机理鲜有研究。基于古地理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分析,开展了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泥粉晶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均为低温成因,泥粉晶白云岩具有负的δ^(18)O值和正的δ^(13)C值,Sr和Na含量较高,发育石膏假晶,形成于高盐度的强烈蒸发潮坪或瀉湖环境,是准同生白云化成因;砂屑白云岩具有负的δ^(18)O值和负的δ^(13)C值,具有最低的Sr和Na含量,砂屑为泥晶结构,磨圆差—中等,大多杂乱排列,亮晶方解石或白云石胶结,为先期沉积的准同生白云岩经搬运再次沉积而成;部分样品Sr含量异常,表明此类白云岩叠加了埋藏白云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下三叠统 茅草铺组 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