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被引量:77
1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2 位作者 宋国奇 姜在兴 邱桂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3-578,共6页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重要条件,底形的变化结合波浪、地震等外界触发机制的作用更容易在三角洲前缘形成滑塌浊积体。此外,被破坏和改造的三角洲前缘更易找到滑塌浊积体;相反,形态规则、保存完好的三角洲前缘反而不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三角洲 滑塌 触发机制 地震 形成 砂岩透镜体 波浪作用 水槽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鹏春 陈广浩 +2 位作者 曾乔松 易金 胡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2-856,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结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残余灰质白云岩、藻云岩、亮边雾心白云岩、环带白云岩及少量膏云岩等结构类型。白云岩交代现象明显,δ18O普遍为中—高负值(-3.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结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残余灰质白云岩、藻云岩、亮边雾心白云岩、环带白云岩及少量膏云岩等结构类型。白云岩交代现象明显,δ18O普遍为中—高负值(-3.2‰~-8.7‰);δ13C值基本为低中负值(-3‰~-0.77‰),Z值大多集中在118~123之间,成岩温度大部分集中于36~51℃范围,属于低温白云岩。白云岩具有低Mg/Ca比值,而Fe/Mn比值变化较大;白云石成分显示高铁白云石和低铁白云石之分;Sr同位素组成(0.708 8~0.709 7)普遍与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相当,但也存在个别具有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10 1~0.710 9)。结合塔中地区奥陶系古地理演变特征,白云岩化类型可划分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海底(主要是潮间)成岩环境,主要是在潮坪环境或滩相环境中,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低,具低87Sr/86Sr比值,白云石单矿物具低Fe含量;而埋藏白云岩化存在两种模式,一种为早期浅埋藏过程中的卤水回流模式,其白云岩形成温度亦较低,具高87Sr/86Sr比值,白云石单矿物具高Fe含量;另一类发生于还原性较强晚期埋藏较深的成岩环境,在埋藏阶段白云岩化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调整,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高,白云石捕获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因 地球化学 C-O-Sr同位素 下奥陶统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早新生代的活动性质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芹芹 季建清 +3 位作者 王金铎 王振兰 韩文功 于建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2-414,共13页
郯庐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对郯庐断裂的认识制约了大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的认识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郯庐断裂带与地层的穿切关系入手,借助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以... 郯庐断裂带是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对郯庐断裂的认识制约了大型盆地的形成演化的认识及油气资源的评价。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郯庐断裂带与地层的穿切关系入手,借助最新的地震反射剖面以及第一手野外资料,判定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早期经历了强烈的活动,表现为左旋兼具逆冲的性质。通过分析覆盖在郯庐断裂带之上火山岩中的断裂发育样式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地层覆盖关系,认为中新世以来,相当于渤海湾盆地的东营运动之后,构造应力场发生了变化,郯庐断裂带不再有显著的活动,发育了新的断裂体系。郯庐断裂新生代兼有垂向位移的走滑活动奠定了中国东部古近纪盆地形成、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行走滑作用 地表地质 地震反射剖面 早新生代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晚古生代走滑构造及其叠加变形序次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磊 季建清 +3 位作者 徐芹芹 龚俊峰 涂继耀 王金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57-2268,共12页
东准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构造单元。前人的研究认为卡拉麦里构造带是板块碰撞形成的缝合带。本文结合野外考察、构造分析和年代学工作认为,该构造带主要反映了走滑构造带的特点。在遥感影像上,卡拉麦里构造带呈断续的线状延伸特征。... 东准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构造单元。前人的研究认为卡拉麦里构造带是板块碰撞形成的缝合带。本文结合野外考察、构造分析和年代学工作认为,该构造带主要反映了走滑构造带的特点。在遥感影像上,卡拉麦里构造带呈断续的线状延伸特征。地震剖面上,卡拉麦里断裂带主断面产状近于直立向下延伸至基底,与一般张性断层、压性逆冲断层所显示的上陡下缓的铲状特征截然不同。野外考察显示,该构造带发育密集而陡立劈理,主断面附近劈理面倾角近于直立,在相对较浅层次的地层上,劈理面成花状散开,体现花状构造的特点。卡拉麦里构造带内的石炭系、泥盆系地层以及蛇绿岩系受到强烈改造,超糜棱岩化、糜棱岩化、千枚岩化现象普遍。糜棱岩中,硅质岩透镜体拖尾指示右旋走滑特征,与同构造岩脉次级张裂面指示的结果相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以及地层变形证据,可以推断构造带活动时限为270~260Ma。因此,卡拉麦里构造带是一条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活动的右旋剪切走滑构造带,准东地区与卡拉麦里构造带相关的缝合带确认,必须以卡拉麦里走滑构造带性质的准确厘定为基础。卡拉麦里构造二叠纪时期的走滑活动性质的确定,指示新疆北部二叠纪大陆地壳已经形成,而且,新疆北部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序次研究也显示具有大区域上的共性,指示新疆北部二叠纪以来进入基本统一大陆内部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走滑构造 大陆地壳 卡拉麦里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王家岗孔店组油气成因解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1 位作者 邱桂强 高永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6-733,共8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原油特征明显不同于沙河街组为主的上部层系。孔店组原油具有高含蜡量、低含硫特征;多项生物标志物成熟度指标一致显示其成熟度高于上部层系,反映母源岩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同区沙河街组原油具有相对...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原油特征明显不同于沙河街组为主的上部层系。孔店组原油具有高含蜡量、低含硫特征;多项生物标志物成熟度指标一致显示其成熟度高于上部层系,反映母源岩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同区沙河街组原油具有相对低蜡、高硫、低熟—中等成熟等相反的特征,表明研究区内孔店组、沙河街组原油为不同成因原油。油—油、油源对比显示孔店组原油既有沙四段烃源岩的典型特征(如高含量伽玛蜡烷),也有沙四段烃源岩不具备而孔店组烃源岩具备的特征(如C29-规则甾烷优势)。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δ13C值揭示孔店组原油与沙河街组原油有别,与深层孔店组烃源岩接近。综合研究认为,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原油具有混源性,油气主要来自深层沙四段、孔二段烃源岩。研究区孔店组油气的发现及其与以往发现油气的不同表明深层另一套烃源岩的存在及广阔的深层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岗 孔店组 油气成因 生物标志物 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探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俊青 夏斌 +2 位作者 纪友亮 姜在兴 张善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656,共11页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东地区沙一段的湖相碳酸盐岩为例,详细探讨湖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级次以及控制因素等问题,重点对湖相碳酸盐岩...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东地区沙一段的湖相碳酸盐岩为例,详细探讨湖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级次以及控制因素等问题,重点对湖相碳酸盐岩准层序的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理以及对比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可总结为陡坡和缓坡2种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可划分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微层序5级;准层序类型可划分为陡坡型、缓坡型和深洼型3大类和L—M型、滩坝型、滑塌型、深水蒸发型4小类,不同类型的准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各不相同;准层序的对比模式可总结为陡坡突变和缓坡第变2种模式,在不同模式中准层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准层序 高精度层序地层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天然气生成机理与化学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秀红 金强 +6 位作者 胡晓庆 陈涛 宋国奇 王力 王娟 林腊梅 陈志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530,共6页
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本文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对该区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分别进行了热模拟实验,从烃类气体生成过程、气态烃与部分单体烃生成动力学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生气机理,认为原油裂解比源岩热解生气活... 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本文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对该区烃源岩和原油样品分别进行了热模拟实验,从烃类气体生成过程、气态烃与部分单体烃生成动力学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生气机理,认为原油裂解比源岩热解生气活化能高30~40kJ/mol,原油比源岩生气需要更高的热力学条件。模拟实验证实,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相比,以环烷烃和芳烃相对含量低为特征,与民丰地区产出的天然气组成更接近,据此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为源岩热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热解气 原油裂解气 热模拟实验 生烃动力学 生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武珍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文涛 丰勇 宫雪 熊万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区生烃中止,中新生代烃源岩再次深埋,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不同井区二次生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洼陷带发育三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凸起带发育两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中生代,隆起区尚未发生二次生烃。二次生烃早期生成的烃类基本遭受破坏,晚期生成的烃类具备成藏条件,是勘探的主要目标。现今洼陷带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成为晚期煤成气藏的气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二次生烃 多旋回叠合盆地 临清坳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纪友亮 张善文 冯建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1-638,共8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层序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体积和地形进行了分析,认为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变化与总可容空间的比值(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有密切关系。沙三段沉积期,东营凹陷三级... 通过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层序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对东营凹陷和东濮凹陷的体积和地形进行了分析,认为陆相湖盆古地形、可容空间变化与总可容空间的比值(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层序结构有密切关系。沙三段沉积期,东营凹陷三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与东濮凹陷四级湖平面变化引起的可容空间的体积变化率相近。东营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大、地形陡,层序的发育主要受三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大,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大,分布相对集中。而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体积小,地形较缓,层序的发育主要受四级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因此层序厚度小,层序内部砂体厚度小,分布广,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变化 层序 可容空间 体积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油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春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4-871,共8页
在分析和归纳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并对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生物标志物和稳定碳同位素指标或参数,首次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原油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二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为该地区提供油源的主要... 在分析和归纳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并对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生物标志物和稳定碳同位素指标或参数,首次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原油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二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为该地区提供油源的主要烃源岩,其次为下二叠统烃源岩,并可能有白垩系烃源岩的贡献。其中,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之上及大部分白垩系储层中的正常原油主要来自中二叠统烃源岩;煤层之下及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中的正常原油主要来自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在现今油藏中所占比例较小并已发生强烈生物降解的原油来自下二叠统烃源岩;永6井白垩系储层中的原油可能来自下白垩统烃源岩,但该套烃源岩的供烃规模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地区 油源 生物标志物 稳定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不整合结构定量预测地质模型
11
作者 王学军 杨长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6,共5页
探讨地层不整合结构的定量预测问题。通过对济阳拗陷古近系不整合发育特征的研究,将不整合结构划分为3种类型,并进一步明确了不整合结构发育的4种主要控制因素;综合地质和岩心分析测试研究成果,应用模糊判识的方法,确定了评价因素集、... 探讨地层不整合结构的定量预测问题。通过对济阳拗陷古近系不整合发育特征的研究,将不整合结构划分为3种类型,并进一步明确了不整合结构发育的4种主要控制因素;综合地质和岩心分析测试研究成果,应用模糊判识的方法,确定了评价因素集、权重因素集和隶属函数,建立了用于表征不整合结构特征的模糊识别模型;结合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确定了地质模型定量预测不整合结构类型的评价标准。研究表明,断陷盆地不整合结构定量预测地质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不整合结构 模糊识别 定量预测 济阳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