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尺度多孔介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潇丹 雍玉梅 +4 位作者 李文军 赵元生 李媛媛 杨巧文 杨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8-1712,共15页
综述了多孔介质表征体元尺度(REV)格子Boltzmann模型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多孔介质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部分反弹模型和阻力模型两类,分析归纳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由于阻力模型中渗流的广义格子Boltzmann方程(GLBE)的作用力是基于GUO等的作用... 综述了多孔介质表征体元尺度(REV)格子Boltzmann模型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多孔介质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部分反弹模型和阻力模型两类,分析归纳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由于阻力模型中渗流的广义格子Boltzmann方程(GLBE)的作用力是基于GUO等的作用力模型,可以准确得到宏观方程,不存在离散误差,且模型的平衡分布函数和作用力项中都包含反应介质特性的孔隙率,因而应用最为广泛。本文还重点介绍了REV尺度多孔介质LBE模型在流动、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及相变等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认为REV尺度多孔介质内的三传一反数学模型中需要加入孔隙尺度因素,在更大工程尺度上应该考虑过程参数的各向异性,展望了REV尺度多孔介质LBE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表征体元尺度 格子BOLTZMANN方法 流动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再生烟气硫转移助剂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许鹏 张忠东 +2 位作者 张涛 刘璞生 高雄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52-1755,1759,共5页
综述了当今国内外硫转移剂的研究和工业应用现状,简要介绍了硫转移剂的作用机理、工艺要求,简述了国内外硫转移剂的研究进展,如氧化物阶段、尖晶石型、类水滑石型,及硫转移剂在国内外的工业应用情况,并指出硫转移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硫转移剂 烟气脱硫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对β-二酮锆烯烃催化活性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敏 王路海 +3 位作者 刘盘阁 任合刚 刘宾元 闫卫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66-1569,共4页
采用测试条件更接近实际聚合情况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烯烃聚合催化剂β-二酮锆配合物(dbm)2ZrCl2分别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一氯二乙基铝(AlEt2Cl)、甲基铝氧烷(MAO)在室温下的作用情况。结果发现,催化剂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与... 采用测试条件更接近实际聚合情况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烯烃聚合催化剂β-二酮锆配合物(dbm)2ZrCl2分别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一氯二乙基铝(AlEt2Cl)、甲基铝氧烷(MAO)在室温下的作用情况。结果发现,催化剂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与配体向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是相关的,并且随助催化剂的加入量而不同。无论助催化剂是AlEt2Cl还是MAO,少量的助催化剂即低铝锆比下,催化剂上的一个吸电子基氯首先被助催化剂上具有供电性的一个烷基所取代,发生单烷基化反应,催化剂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蓝移。而当助催化剂量进一步增加时,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呈红移,表明了单烷基取代的催化剂被大量的助催化剂夺去电子成为缺电子的阳离子活性中心,以便烯烃单体的配位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活性中心 烯烃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烯-1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董小芳 崔晓鹏 +3 位作者 王秀绘 杨敏 王斯晗 刘宾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0-816,共7页
综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所用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催化丁烯-1聚合的影响。针对目前聚丁烯-1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易发生黏连结块的现象,从气相法、淤浆法以及液相本体法3种聚合工艺出发,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制... 综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所用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催化丁烯-1聚合的影响。针对目前聚丁烯-1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易发生黏连结块的现象,从气相法、淤浆法以及液相本体法3种聚合工艺出发,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制备粉料或类球形聚丁烯-1的合成工艺,并对比了各聚合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聚丁烯-1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1 内给电子体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齐聚催化体系中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 侯爽 +2 位作者 宋磊 王斯晗 李翠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41-4551,共11页
采用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是制备α-烯烃的一条重要工艺路线,部分催化体系已进入了中试和工业化生产阶段,但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一些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甲苯溶剂中的齐聚产物可直接与甲苯发生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这将为烷... 采用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是制备α-烯烃的一条重要工艺路线,部分催化体系已进入了中试和工业化生产阶段,但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一些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甲苯溶剂中的齐聚产物可直接与甲苯发生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这将为烷基苯的生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综述了近年来乙烯齐聚过程中发生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催化剂的结构、催化体系、工艺条件等对烷基化反应及烷基化产物分布的影响。同时,给出了乙烯齐聚中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反应过程,对设计可催化乙烯齐聚制备混合烷基苯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乙烯齐聚 催化剂 Friedel-Crafts烷基化 烷基苯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金属的ZIF-8催化活性的计算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薄晓帆 吴平易 +6 位作者 刘大欢 阳庆元 麻沁甜 兰玲 王少华 张轶 仲崇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4-1651,共8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新型纳米多孔功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催化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分子模拟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ZIF-8在负载金属Pd、Ag、Pt、Au后的催化...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新型纳米多孔功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催化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分子模拟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ZIF-8在负载金属Pd、Ag、Pt、Au后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金属与材料之间主要有3种作用方式,其中以'碳-金属-碳'(C-M-C)形式最为稳定。并且对于同一种方式,ZIF-8负载金属后的稳定性顺序为:Pd>Ag>Pt>Au。同时,利用CO作为探针分子,系统地研究了负载金属后ZIF-8的催化活性,发现这些金属原子的Lewis酸性强弱与其电子接受能力有关,其催化活性顺序为:Pd>Pt>Ag>Au。这为研究利用MOF材料负载金属用于催化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纳微尺度 密度泛函理论 金属粒子 催化 稳定性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兴誉 贾媛媛 +4 位作者 巫树锋 唐中华 张鹏 刘军强 蒲欣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0,43,共7页
近年来铈(Ce)基脱硝催化剂成为低温脱硝领域的研究热点,按载体类型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二氧化钛载体催化剂、分子筛载体催化剂、活性炭及氧化铝载体催化剂等。按催化剂种类分别介绍了掺杂改性、制备工艺、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性能... 近年来铈(Ce)基脱硝催化剂成为低温脱硝领域的研究热点,按载体类型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二氧化钛载体催化剂、分子筛载体催化剂、活性炭及氧化铝载体催化剂等。按催化剂种类分别介绍了掺杂改性、制备工艺、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可能的原因机理。目前,铈基催化剂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工业化应用尚存在问题,尤其作为低温脱硝催化剂,活性中心堵塞问题更加突出,并且催化剂成本较高。未来可从催化剂制备工艺入手解决催化剂成型问题,以实现工业应用。同时探讨催化剂中毒机理,进一步提升其抗中毒能力。另外,寻求适宜的材料与铈掺杂组合,达到高效脱硝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催化剂 载体 二氧化钛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烯-1技术研究进展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秀绘 王亚丽 +3 位作者 高飞 张宝军 王桂芝 陈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7,25,共4页
叙述了聚丁烯-1树脂的综合性能,介绍了聚丁烯-1原料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国内外聚丁烯-1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并对聚丁烯-1树脂特性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聚丁烯-1 聚合工艺 Z-N催化剂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Ziegler-Natta载体催化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增辉 王国强 +3 位作者 付义 方宏 王立娟 张丽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3,共3页
对载体型催化剂进行乙烯淤浆聚合,研究了催化剂的乙烯聚合动力学,分析了聚合温度、压力,助催化剂及氢气加入量对聚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2h,聚合温度80℃,聚合压力0.83MPa,Al/Ti比(物质的量比)115,H2/C2H4... 对载体型催化剂进行乙烯淤浆聚合,研究了催化剂的乙烯聚合动力学,分析了聚合温度、压力,助催化剂及氢气加入量对聚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2h,聚合温度80℃,聚合压力0.83MPa,Al/Ti比(物质的量比)115,H2/C2H4比(压力比)0.52。在此条件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聚合物形态较好,表观密度较高,流动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浆 催化剂 乙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聚乙烯管材专用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立娟 邹恩广 +2 位作者 王焱鹏 马丽 曹婷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3,共5页
综述了耐热聚乙烯管材树脂的物理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分子结构特点及国内外耐热聚乙烯管材树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耐热聚乙烯 技术特点 分子结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VC/NBR三元共混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重奎 金敏善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0-52,共3页
系统研究了ABS/PVC/NBR三元合金的组成与各项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NBR与PVC/ABS共混 。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丁腈橡胶 聚氯乙烯 共混 合金 ABS/PVC/NBR 橡塑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污水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国兴 王立娟 +4 位作者 张丽洋 赵增辉 任鹤 马丽 高宇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6-68,共3页
评述了现代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与技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光化学与光电协同催化技术,对两者的有机结合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技术 光化学 光电协同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Ⅱ)/PNP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
13
作者 王力搏 陈洁 +2 位作者 王斯晗 张宝军 姜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4,共4页
合成了3种PNP配体,与Ni(Ⅱ)形成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的条件下,催化乙烯齐聚.试验结果表明: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可达4.65×105g/(mol.h),α-烯烃选择性达76.40%.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对配体及催化... 合成了3种PNP配体,与Ni(Ⅱ)形成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的条件下,催化乙烯齐聚.试验结果表明: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可达4.65×105g/(mol.h),α-烯烃选择性达76.40%.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对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齐聚 镍系催化体系 PNP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VC共混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洪重奎 金敏善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系统研究了ABS/PVC共混体系的组成与力学性能、热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4种不同牌号ABS对ABS/PVC合金性能的影响各有不同 ,考虑综合性能和价格 ,选用ABS 974 7、ABS
关键词 ABS/PVC共混合金 研究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热性能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i(Ⅱ)系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
15
作者 王力搏 王雅珍 +3 位作者 李杰 王斯晗 张宝军 姜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18,共4页
合成了三种PNP配体,与Ni(Ⅱ)形成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的条件下,催化乙烯齐聚。还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对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可达4.65×105g/(molNi.h),... 合成了三种PNP配体,与Ni(Ⅱ)形成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的条件下,催化乙烯齐聚。还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及质谱对配体及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镍系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可达4.65×105g/(molNi.h),α-烯烃选择性达7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齐聚 镍系催化体系 PNP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铪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孔尺寸调控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可可 李亮莎 +7 位作者 黄宏亮 阳庆元 张轶 王少华 吴平易 兰玲 刘大欢 仲崇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96-1705,共10页
利用三种不同长度的有机配体——反丁烯二酸(H2FUM)、对苯二甲酸(H2BDC)和联苯二甲酸(H2BPDC),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尺寸的新型铪(Hf)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Hf-FUM、Hf-BDC和Hf-BPDC),并考察了CO2、N2和CH4三种气体在这些材料中吸... 利用三种不同长度的有机配体——反丁烯二酸(H2FUM)、对苯二甲酸(H2BDC)和联苯二甲酸(H2BPDC),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尺寸的新型铪(Hf)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Hf-FUM、Hf-BDC和Hf-BPDC),并考察了CO2、N2和CH4三种气体在这些材料中吸附分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材料具有和UiO-66(Zr)相同的拓扑结构,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Hf-FUM和Hf-BDC的结构在水中能够保持稳定,而Hf-BPDC在水中会发生降解。同时,具有最小孔尺寸的Hf-FUM材料对CO2/N2以及CO2/CH4体系具有最好的分离性能。这为以后设计用于CO2分离的新型纳微结构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孔尺寸调控 稳定性 吸附 二氧化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镍系催化剂构效关系及催化乙烯齐聚机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娜 马立莉 +2 位作者 陈丽铎 李翠勤 王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9-547,共9页
采用1.0G超支化大分子(1.0G)、3-取代水杨醛和NiCl26H2O为原料,依次经席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具有不同取代基位阻的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镍系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 V-vis)、电喷... 采用1.0G超支化大分子(1.0G)、3-取代水杨醛和NiCl26H2O为原料,依次经席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具有不同取代基位阻的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镍系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 V-vis)、电喷雾质谱(ESI-M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对合成出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配体空间位阻、溶剂种类、助催化剂种类及反应条件对催化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体空间位阻对催化乙烯齐聚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以甲苯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 AO)为助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超支化邻苯基水杨醛亚胺镍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活性为2.81×10^5g/(mol Ni h),对高碳烯烃(C 10+)的选择性为34.28%。此外,在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镍系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机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齐聚 空间位阻 催化剂 反应 溶剂 活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大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钴催化剂催化乙烯低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娜 王斯晗 +2 位作者 王嘉明 李翠勤 王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3-909,共7页
以1.0代(1.0G)超支化大分子、水杨醛和CoCl_2·6H_2O为原料,依次经过希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的新型超支化大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钴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FT-IR、UV、MS及TG表征,考察了溶剂种类、助... 以1.0代(1.0G)超支化大分子、水杨醛和CoCl_2·6H_2O为原料,依次经过希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的新型超支化大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钴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FT-IR、UV、MS及TG表征,考察了溶剂种类、助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Al/Co摩尔比等条件对超支化大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钴催化剂催化乙烯低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大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钴催化剂催化乙烯低聚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高碳烯烃(C_(10+))的选择性。催化活性随反应温度和Al/Co摩尔比增加先增加后下降,随反应压力增加而增加。以甲苯为溶剂,在一氯二乙基铝(DEAC)活化下,当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5MPa、Al/Co摩尔比为500时,催化活性可达1.87×105 g·(mol Co)^(-1)·h^(-1),聚合产物中高碳烯烃的含量高达4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大分子 钴配合物 催化剂 乙烯低聚 活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集成橡胶合成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宝勇 魏绪玲 +1 位作者 王小见 张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6,50,共8页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集成橡胶SIBR是一种高性能绿色橡胶。介绍了集成橡胶的概念和结构,详细论述了SIBR的合成方法,包括阴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和自由基乳液聚合,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简要总结。最后,展望了SIBR合成和应用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集成橡胶 阴离子聚合 配位聚合 自由基乳液聚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二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江 赵育榕 +6 位作者 车春霞 谭都平 景喜林 颉伟 辛国萍 韩伟 贾慧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2-785,共4页
在对进口G-58 C和国产LY-C2-02催化剂在兰州石化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单元二段反应器的工业应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考察了改进型LY-C2-02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G-58C催化剂相比,改进型LY-C2-02催化剂具有活性和选择性... 在对进口G-58 C和国产LY-C2-02催化剂在兰州石化乙烯装置碳二加氢单元二段反应器的工业应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考察了改进型LY-C2-02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G-58C催化剂相比,改进型LY-C2-02催化剂具有活性和选择性比较高、操作弹性范围宽、操作稳定等特点,完全适应6000 h-1空速的工艺条件,综合性能与G-58C催化剂水平相当;LY-C2-02催化剂具备替代进口G-58C型催化剂的能力,对实现碳二加氢催化剂国产化、降低乙烯装置成本、增加效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二加氢 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