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恩然 张立勤 +2 位作者 王都乐 王艳红 缪彬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1-598,共8页
通过收集、整理并总结埃及2013-2017年成功交易的油气区块数据,以及2008-2017年油气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数据,得出以下3点认识:埃及国内政治变动未影响国际石油公司在埃及的勘探活动,埃及2013-2017年成功交易的招标区块共计35个... 通过收集、整理并总结埃及2013-2017年成功交易的油气区块数据,以及2008-2017年油气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数据,得出以下3点认识:埃及国内政治变动未影响国际石油公司在埃及的勘探活动,埃及2013-2017年成功交易的招标区块共计35个,陆上区块个数多,海上区块面积偏大;埃及油气剩余可采储量、产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其油气消费量则呈现增长趋势,2015年开始国内消费量大于产量,本国的油气产量已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埃及现阶段国内政治情况及国内油气的供需关系来看,埃及油气勘探开发仍将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利于我国石油公司推进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 苏伊士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的地球物理特征与识别
2
作者 王秀娟 韩磊 +3 位作者 刘俊州 靳佳澎 匡增桂 周吉林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5,共16页
全球多个海域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不同共存层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与富集程度存在差异,形成识别共存层的方法有利于准确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本文分析了南海与国际典型井位的多种测井与地震资料,总结了4种类型的天然气... 全球多个海域钻探表明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不同共存层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与富集程度存在差异,形成识别共存层的方法有利于准确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本文分析了南海与国际典型井位的多种测井与地震资料,总结了4种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层,包括细粒泥质储层稳定带附近共存、细粒泥质粉砂储层水合物稳定区底界(BSR)下方共存、细粒泥质储层冷泉发育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共存和粗粒砂质储层快速沉积区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对比不同储层类型异常特征变化,通过多种属性联合与交会分析形成识别共存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形态方法。结果表明,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气都能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在生物成因气发育区,由于快速沉积作用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向上调整,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分解。因分解需要时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局部区域会出现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而热成因气发育区,易形成Ⅱ型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利用孔隙度、电阻率与饱和水层的差异进行交会分析,根据曲线变化趋势能识别共存层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形态,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对比分析认为横波速度是识别共存层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富集差异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游离气 共存 横波速度 交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强路 王恕一 +1 位作者 钱一雄 马红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33-638,共6页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阿克库勒地区主要含油气层 ,岩溶作用是影响奥陶系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详细论述了该区下奥陶统发育多期岩溶 ,海西早期是主岩溶期 ,该期岩溶主要形成于表生大气淡水条件下 ,岩溶作用深度和范围受志留—泥盆系...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阿克库勒地区主要含油气层 ,岩溶作用是影响奥陶系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详细论述了该区下奥陶统发育多期岩溶 ,海西早期是主岩溶期 ,该期岩溶主要形成于表生大气淡水条件下 ,岩溶作用深度和范围受志留—泥盆系和上奥陶统隔水层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奥陶统 古岩溶 油气分布 岩溶作用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蓥山三汇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廖太平 胡菁菁 +1 位作者 张福荣 吴仕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9,共5页
华蓥山三汇坝须家河组二段是重庆市重要的地质考察剖面.通过剖面实测,结合邻区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等微相沉积.剖面二段砂体以冲刷... 华蓥山三汇坝须家河组二段是重庆市重要的地质考察剖面.通过剖面实测,结合邻区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等微相沉积.剖面二段砂体以冲刷面为界可划分8个不完整不对称海退旋回,旋回结构不对称,每个旋回的下部为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砂坝相,上部为支流间湾相沉积.每个旋回的底部存在明显的冲刷面,且区域性大面积稳定.地壳振荡运动引起古地理景观的改变,并控制旋回结构的形成,使三汇坝须家河组二段砂体显示由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改道冲刷形成构造多阶的旋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蓥山 须家河组 沉积特征 旋回 三角洲前缘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封堵大孔道堵剂用量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姜汉桥 王硕亮 +1 位作者 张媛 盛常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4-316,共3页
从一维两相渗流理论出发,综合考虑堵剂在纵向的分布规律和堵剂进入地层后对储层物性的改变,推导出了计算堵剂在不同渗透率地层中进入深度的公式,从而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在堵剂到达调剖半径时的堵剂用量。江苏油田某区块的实际计算与施... 从一维两相渗流理论出发,综合考虑堵剂在纵向的分布规律和堵剂进入地层后对储层物性的改变,推导出了计算堵剂在不同渗透率地层中进入深度的公式,从而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在堵剂到达调剖半径时的堵剂用量。江苏油田某区块的实际计算与施工效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大孔道 堵剂纵向分布 堵剂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花岗岩、玄武岩和辉橄岩电导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柳江琳 白武明 +1 位作者 孔祥儒 朱茂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8-533,共6页
通过在高压 (1 0— 2 .5GPa)和高温 (56 3— 1 1 73K)条件下 ,取得花岗岩、玄武岩和辉橄岩三种岩石的一些电导率实验结果 .讨论了这几种岩石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变化 ,在温度为 56 3— 1 1 73K... 通过在高压 (1 0— 2 .5GPa)和高温 (56 3— 1 1 73K)条件下 ,取得花岗岩、玄武岩和辉橄岩三种岩石的一些电导率实验结果 .讨论了这几种岩石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变化 ,在温度为 56 3— 1 1 73K的范围内 ,电导率发生了 3— 5个量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电导率 花岗岩 玄武岩 辉橄岩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