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刘玉章 熊春明 +5 位作者 罗健辉 李宜坤 王平美 刘强 张颖 朱怀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程阻力,抗剪切,不进入低渗层,耐温耐盐耐老化;②该剂为柔性剂,在大孔道中的运移类似蚯蚓蠕动,具有6个特征:任意变形,环境赋形,强黏附性,强拉伸柔性,化学性稳定,具二次黏结能力。由34%柔性单体、60%共聚单体、5%增韧剂、1%引发剂合成了微粒型胶状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SR-3,产品为50%的防黏结水悬浮液。SR-3的密度略大于1g/cm^3。可根据注入水密度调节,粒径按油藏大孔道和裂缝确定。力学测试表明SR-3具有很高的弹性、柔性和强度,抗拉强度为28.44kPa。拉伸断裂延伸率为676.8%;在温度45~140℃、矿化度4—93g/L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玉门等油田模拟污水中浸泡1年,未见任何破坏现象。吉林油田包括9口油井的G2-1井组注水井,经4次调剖,效果甚微(井组增油25.3t),2005年11月25-26日分3个段塞注入SR-3共8t,悬浮液300m^3,施工注入压力由5.5MPa升至7.0MPa。注入后7个月内井组产油量不减而含水量略降,一口低产井截止2006-04-12共增产油102t。该刑的应用包括:深部液流转向,高温高盐油井堵水,聚驱/复合驱防窜,酸化暂堵,防深部蒸汽窜,钻井修井堵漏防滤失。图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变形颗粒剂 柔性颗粒剂 高含水油藏 改善水驱 深部液流转向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王玉普 罗健辉 +3 位作者 卜若颖 王平美 白凤鸾 刘玉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对聚丙烯酰胺不能适应油田三次采油耐温耐盐要求的原因和目前国内外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进行了分析 ,将国内外正在研制的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分为五大类 ,并对不同结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作业机理进行了分析 ,指出当前研制抗温... 对聚丙烯酰胺不能适应油田三次采油耐温耐盐要求的原因和目前国内外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进行了分析 ,将国内外正在研制的三次采油用抗温抗盐聚合物分为五大类 ,并对不同结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作业机理进行了分析 ,指出当前研制抗温抗盐聚合物存在的问题 ,认为两性聚合物、疏水缔合聚合物、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多元组合共聚物在目前情况下 ,还不适合用于油田三次采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驱油用聚合物 梳形聚合物 抗盐聚合物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 耐温耐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魏发林 刘玉章 +3 位作者 唐孝芬 李宜坤 熊春明 刘戈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生产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分支井采用笼统注入法实施堵水作业时,堵剂的选择性对预防产层伤害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近期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选择性堵水剂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聚合物类相渗(透率)调节剂,通过... 生产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分支井采用笼统注入法实施堵水作业时,堵剂的选择性对预防产层伤害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近期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选择性堵水剂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聚合物类相渗(透率)调节剂,通过大分链在水相中伸展、在油相中收缩降低水相渗透率,包括以DMDAAC为阳离子的两性聚合物poly-DMDAAC和性能更好的乙烯基单体/酰胺三元共聚物(后者在60℃、6.89-27.56 kPa压降下水、油相流动阻力比高达270-13),实施堵水作业后油井产油能力逐渐提高。另一类是选择性水相封堵剂,除硅酸盐类、沥青类、乳化稠油外,主要介绍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离子盐(钾盐)、缓冲溶液组成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AS或VAS)体系,该体系一般与相渗调节剂共同使用。介绍了两类选择性堵水剂在国外一些油田的应用情况。讨论了选择性堵水效果评价问题和选择性堵水剂研发方向。图2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剂 选择性 相渗调节剂 液流转向剂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油井堵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型聚合物驱油效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怀江 杨静波 +3 位作者 曲波 白凤鸾 卜若颖 刘其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模拟辽河锦16块油藏条件下(温度56℃,地层水矿化度3770mg/L,脱气原油地面粘度68mPa·s,密度0.939g/cm3),实验考察了3种新型驱油用聚合物的应用性能并与常用HPAM作了对比:①梳形聚合物KYPAM 2;②疏水缔合聚合物DH XN;③疏水缔合聚... 在模拟辽河锦16块油藏条件下(温度56℃,地层水矿化度3770mg/L,脱气原油地面粘度68mPa·s,密度0.939g/cm3),实验考察了3种新型驱油用聚合物的应用性能并与常用HPAM作了对比:①梳形聚合物KYPAM 2;②疏水缔合聚合物DH XN;③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助剂复配物GH YHS;④对比物HPAMMO 4000。在200~2000mg/L浓度范围内,在8s-1下,①的溶液粘度比④约高1.6~1.8倍;②和③的溶液粘度在低浓度下低而在高浓度下高。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时,在5~120s-1范围内①和④的流变曲线属假塑性流体型,②和③的流变曲线虽为剪切变稀型,但由2个曲线段组成,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下降较平缓。储能模量G′与频率f关系曲线的位置,①最高,即粘弹性最强,②和③居中,④最低,即粘弹性最弱。30~74℃范围的粘温关系,①和④的变化趋势相同,①的增粘能力为④的1.52~1.65倍;②和③的粘度随温度下降幅度大。在人造石英砂胶结岩心上提高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规律,①与④相同,但①的驱油效率较④高一倍;②的注入量由0.2PV增加到0.3PV时采收率急剧增大;③的采收率增幅最小。粘浓曲线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地层水溶液中显示2个缔合浓度,②和③的第一缔合浓度分别为766和1167mg/L,第二缔合浓度分别为1908和215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对比研究 驱油聚合物 聚合物水溶液 流变性 粘弹性 耐热性 岩心驱油效率 梳状聚合物 疏水缔合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孙尚如 朱怀江 +3 位作者 罗健辉 唐金星 孔柏岭 杨静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认为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可分为两个阶段 ,聚合物浓度大于第一临界缔合浓度(CAC1)后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 ,粘浓曲线斜率增大 ,在第二临界缔合浓度 (CAC2 )下分子内缔合 (引起粘度下降 )达到平衡 ,此后缔合主要... 认为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可分为两个阶段 ,聚合物浓度大于第一临界缔合浓度(CAC1)后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 ,粘浓曲线斜率增大 ,在第二临界缔合浓度 (CAC2 )下分子内缔合 (引起粘度下降 )达到平衡 ,此后缔合主要发生在分子间 ,粘浓曲线斜率再次增大。由粘浓曲线测定了 3种商品聚合物的CAC1和CAC2 ,考察了多种因素的影响。CAC1和CAC2 随 pH值的增大 (4 .8~ 8.2 )近似地呈线性降低 ,随矿化度增大(1.0~ 10 0 g/L)趋于升高 ,随温度升高 (2 0~ 5 0℃ )略有升高 ,随剪切速率增大 (32~ 10 3s-1)保持不变。在聚合物S3(M =1.2 8× 10 7,HD =2 9.3% )溶液中加入 6 .0 g/L重烷苯磺酸钠 (该加量处于与溶液增粘峰对应的浓度范围 ) ,使CAC1和CAC2 由 970和 2 14 0mg/L降至 5 6 7和 110 0mg/L。讨论了矿化度、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对疏水缔合的影响。图 2表 2参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粘浓关系 临界缔合浓度 三次采油 增稠剂 聚丙烯酰胺 H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辫状侧链的梳形抗盐聚合物室内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健辉 张颖 +3 位作者 刘玉章 白凤鸾 朱怀江 王平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所报道的驱油聚合物代号ODMB-B1,是针对渗透率0.1~0.3μm^2、宜使用中分子量(1.3×10^7~1.8×10^6)聚合物的大庆二类油藏研制的。参照抗盐梳形聚合物KYPAM的分子设计原理,将共聚单体由单侧基型改为双侧基型,在与丙... 所报道的驱油聚合物代号ODMB-B1,是针对渗透率0.1~0.3μm^2、宜使用中分子量(1.3×10^7~1.8×10^6)聚合物的大庆二类油藏研制的。参照抗盐梳形聚合物KYPAM的分子设计原理,将共聚单体由单侧基型改为双侧基型,在与丙烯酰胺生成的共聚物中,两个侧基扭成辫状,使分子链刚性增强,较低表观分子量(M^-a)的共聚物便具有较高的抗盐性。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不显示疏水缔合作用。ODMB-B1(M^-a=1.793×10^7,HD=23.8%)、KYPAM(1.992×10^7,29.0%)及日本三菱的HPAM MO-4000(2.514×10^7,26.4%)的溶解速率相近;1000mg/L溶液45℃,7.34s^-1黏度,在大庆清水(矿化度1g/L,钙镁15mg/L)中分别为88.7,66.5~76.6及64.4mPa·s,在大庆污水(4g/L,60mg/L)中分别为45.6,42.8~44.4及32.3mPa·s;浓度在200-2000mg/L范围时,COMB-B1溶液的黏度在清水中大于KYPAM溶液,而在污水中则相等,均远大于MO-4000溶液。ODMB-B1的幂律公式K值(稠度系数)在清水中显著大于而在污水中略大于KYPAM的K值,均远远大于MO-4000的K值;反映流体假塑性的n值,ODMB-B1与KYPAM的相近而MO-4000的较大。图4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共聚物 梳形聚合物 抗盐性 增黏性 黏度 流变特性 驱油聚合物 中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S自转向盐酸液变粘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增迎 杨贤友 +1 位作者 连胜江 张秀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7-309,295,共4页
实验研究了未指名孪二连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自转向盐酸液的变粘特性.5%VES+HCl+CaCl2模拟酸液的粘度在pH值高于-0.57后迅速上升,pH值1~2时有最大值,这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略有不同.将2%~6%VES+1%HCl+18.25%CaCl2模拟酸液的pH值调至... 实验研究了未指名孪二连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自转向盐酸液的变粘特性.5%VES+HCl+CaCl2模拟酸液的粘度在pH值高于-0.57后迅速上升,pH值1~2时有最大值,这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略有不同.将2%~6%VES+1%HCl+18.25%CaCl2模拟酸液的pH值调至~2,得到的凝胶粘度随VES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25~70℃)经历不同的极大值(30~50℃).5%VES+20%HCl酸液与CaCO3完全反应、pH升至4~5时,形成的凝胶粘度也随温度升高而经历极大值(67℃),但在30~40℃区间粘度急剧波动.G′和G″的频率关系曲线表明0.1%HCl+5%VES+18.25%CaCl2模拟酸液的弹性和粘性均大于含0.01%和1.0%HCl的模拟酸液.pH值改变(0.17~13.0)不会使6%VES溶液增粘;加入56~219 g/L CaCl2不会使20%HCl+6%VES酸液增粘;加入3.4 mol/L Na+并调pH值至中性或加入2.3 mol/L Ca2+并调pH值至弱酸性,使0.1%HCl+5%VES酸液粘度增大至78~80 mPa*s;因此同时加大pH值和阳离子(Ca2+或Na+)浓度,才能使VES酸液增粘.图7表2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向酸液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 孪连表面活性剂 酸岩反应 变粘特性 增粘机理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深部堵水合理深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戴彩丽 赵福麟 +3 位作者 李宜坤 任熵 王业飞 焦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在平板物理模型上研究了油井深部堵水的合理深度。所用堵剂为短交联时间的聚合物铬冻胶。模型由环氧树脂胶结石英砂制成,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条带。两端设注入、采出口(井)。按常规岩心驱油程序,模型水驱至含水98%时注入堵剂,顶... 在平板物理模型上研究了油井深部堵水的合理深度。所用堵剂为短交联时间的聚合物铬冻胶。模型由环氧树脂胶结石英砂制成,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条带。两端设注入、采出口(井)。按常规岩心驱油程序,模型水驱至含水98%时注入堵剂,顶替至设定位置后恢复水驱。在20×20×1(cm)的可视化模型上,注入堵剂至注采井距的1/6~5/6,恢复水驱后观测到注入深度为3/6井距时,平面波及率最大,其值略小于50%。在20×20×1.5(cm)、高渗每带渗透率5.13μm^2、基质渗透率1.85/μm^2的模型上。从采出口反向注入不同量堵剂。采收率增值随堵剂注入深度的增加(采注井距的1/10-5/10)而显著增大(1.8%-38.8%),但单位体积堵剂采收率增值在注入深度为3/10井距时最大,为5.35%/mL(孔隙体积22cm^3)。在13.5×13.5×0.15(cm)的可视化模型上,从采出口反向注入不同量堵剂,注入深度由1/10井距增加至5/10井距时观测到波及面积增大,采收率增值由2.2%升至17.7%。但注入深度为3/10井距时单位注入深度的采收率增值最大。考虑经济效益,合理深度为采注井距的3/10。指出油井深部堵水的关键。一是堵剂,另一是堵剂放置方式。图14表2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堵水 深部封堵 堵水深度 物理实验模拟 可视化模拟 聚合物/铬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下特殊黏弹性流体的性能评价及驱油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王荣健 刘义刚 张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6,182,共9页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交联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分子线团尺寸(Dh)和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评价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流动性和调剖能力。结果表明:...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交联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分子线团尺寸(Dh)和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评价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流动性和调剖能力。结果表明:调整溶剂水矿化度、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浓度可以使聚合物溶液中生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凝胶或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凝胶,分子内交联会使交联聚合物凝胶黏弹性大幅度增加,分子间交联对黏弹性影响较小,交联反应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演变为分子间交联;黏弹性不仅能够提高洗油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微观波及系数;与相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分子内交联聚合物凝胶的黏度接近,Dh略大,黏弹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增大,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交联聚合物凝胶 分子内交联 黏弹性 第一法向应力差 分子聚集体 交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滤膜法对聚合物水化分子尺寸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常青 刘玉章 +3 位作者 罗健辉 朱怀江 杨静波 张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性质及形态与所用溶剂有很大的关系,聚合物在不同矿化度的盐水中其分子形态伸展程度不一样,其在溶液中分子尺寸(水动力学半径)也会发生很大改变。通过对抗温抗盐聚合物(KYHPAM-2)和普通HPAM(MO-4000)在不同矿化度的... 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性质及形态与所用溶剂有很大的关系,聚合物在不同矿化度的盐水中其分子形态伸展程度不一样,其在溶液中分子尺寸(水动力学半径)也会发生很大改变。通过对抗温抗盐聚合物(KYHPAM-2)和普通HPAM(MO-4000)在不同矿化度的盐水中配成溶液,让其在恒定压力(0.2 MPa)下经过不同孔径滤膜后测定其滤液浓度、粘度、流速等的研究,结果发现聚合物在不同矿化度下水化分子尺寸变化很大,其中MO-4000变化程度远远大于KYHPAM-2,同时进一步证实KY-HPAM-2具有优于MO-4000的抗温抗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温抗盐聚合物 分子尺寸 矿化度 粘度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层敏感性损害实验评价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贤友 熊春明 +1 位作者 李淑白 周福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气层敏感性资料是保护气藏、提高气藏开发效果与效益的重要基础资料,气层敏感性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层保护的决策与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有的气层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基本照搬油层的方法,没有考虑气体的流动特性有别于油水,以及... 气层敏感性资料是保护气藏、提高气藏开发效果与效益的重要基础资料,气层敏感性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层保护的决策与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有的气层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基本照搬油层的方法,没有考虑气体的流动特性有别于油水,以及温度、压力、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对敏感性的影响,对气层的针对性不强,难免得出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的实验结果。文章针对气层的敏感性损害特点新建立了气层敏感性实验评价新方法,该评价方法针对原有方法的不足,结合气层的特殊性,运用最新的实验设备和检测手段,在岩心清洗设备与检测方法,气体湿度的制造、控制与检测,气层温度、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真实模拟,以及外界液体损害气层与气体恢复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将该方法用于塔里木依南地区和长庆苏里格地区的气藏敏感性评价,表明得出的敏感性实验结果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保护 敏感性实验 气藏开发 含水饱和度 油层 敏感性评价 岩心 苏里格 塔里木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完井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和现场试验 被引量:25
12
作者 沈泽俊 张卫平 +5 位作者 钱杰 张国文 童征 郝忠献 李明 黄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1,共5页
智能完井技术是一项集动态监测、实时控制与生产优化为一体的系统技术,在复杂结构井、油气藏复杂井和海上油气井的优化生产、控制开采、减少修井作业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介绍智能完井技术的工作原理、装备结构和特点... 智能完井技术是一项集动态监测、实时控制与生产优化为一体的系统技术,在复杂结构井、油气藏复杂井和海上油气井的优化生产、控制开采、减少修井作业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介绍智能完井技术的工作原理、装备结构和特点基础上,重点就研制的关键技术装备,包括井下多级液控遥控阀、穿越式封隔器、动态监测系统等进行了阐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智能完井系统可以实现井下动态实时监测及各层段流量控制,井下液控阀可以实现遥控功能,多级调节流量的效果明显;光纤动态监测系统读取数据准确、稳定、可靠,满足现场要求;智能完井管柱顺利下井并投产,完井工艺通过了现场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完井 井下遥控阀 光纤监测 穿越式封隔器 完井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冻胶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变化及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宜坤 赵福麟 +2 位作者 焦翠 王业飞 戴彩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分别用一种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1.07×105mg/L,其中Ca2+2.73×103mg/L,Mg2+331mg/L)和一种清水(矿化度2.17×104mg/L,Ca2+565mg/L,Mg2+183mg/L)配制Cr3+ HPAM和醛醛树脂 HPAM成胶溶液,密闭状态下在85℃放置90d,观测形成的... 分别用一种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1.07×105mg/L,其中Ca2+2.73×103mg/L,Mg2+331mg/L)和一种清水(矿化度2.17×104mg/L,Ca2+565mg/L,Mg2+183mg/L)配制Cr3+ HPAM和醛醛树脂 HPAM成胶溶液,密闭状态下在85℃放置90d,观测形成的冻胶形态变化并测定冻胶强度。这些冻胶在高温高盐环境中20~30d开始脱水,60~75d停止脱水,强度逐渐降低,但酚醛冻胶特别是清水酚醛冻胶脱水量小,强度下降幅度也小。在具纵向高渗透条带的人造岩心上,用回注污水驱油后直接或在清水前置段塞(0.2PV)之后注入0.2PV冻胶,用污水驱替,测定采收率,对于两种冻胶,采用清水前置液+清水冻胶方式时采收率都最高,其中酚醛冻胶调剖的采收率又高于铬冻胶调剖。在采用清水前置液+清水酚醛冻胶方式调剖之后,注入0.1PV3000mg/L表面活性剂A6溶液,采收率提高7%。冻胶强度用自制的筛网式测量装置GSD 100测定,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图7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胶 采收率 前置液 调剖 回注 驱替 水驱油 酚醛 胶溶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聚合物凝胶相对强度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怀江 谭中良 +1 位作者 绳德强 刘玉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实验研究了动力粘度 η、动态储能模量G′、转变压力Pt(TGU值 )测量 3种方法用于表征油田用特别是提高采收率用聚合物凝胶 (弱凝胶和较强凝胶 )相对强度的适宜性和准确性。在 η和G′测定了使用了 3种代表性凝胶 :( 1 )聚合物浓度不同的... 实验研究了动力粘度 η、动态储能模量G′、转变压力Pt(TGU值 )测量 3种方法用于表征油田用特别是提高采收率用聚合物凝胶 (弱凝胶和较强凝胶 )相对强度的适宜性和准确性。在 η和G′测定了使用了 3种代表性凝胶 :( 1 )聚合物浓度不同的HPAM/Cr3+凝胶 ,即柔性链聚合物弱凝胶 ;( 2 )组成固定的PAM /木素磺酸钠 /Cr3+凝胶 ,为较强凝胶 ;( 3 )组成固定的黄胞胶 /Cr3+凝胶 ,即刚性链聚合物脆性凝胶。在Pt 测定中使用聚合物浓度不同的另一种HPAM/Cr3+凝胶。得到的结论如下。对于柔性链聚合物弱凝胶 ( 1 ) ,当G <0 .1Pa时 ,η值是相对强度的良好表征值 ,G′越小 ,则 η测定的重现性越好 ,G′测定的重现性越差。对于较强凝胶 [( 2 ) ,G′ >0 .1Pa]和刚性链聚合物形成的脆性凝胶 ( 3 ) ,η测定的偏差很大 ,凝胶越强 ,则G′测定的重现性越好。对于结构易破坏的脆性凝胶 ,振荡法测量 (G′、G″、η )是表征相对强度的适当方法。Pt(TGU值 )测定的重现性很差且有不少困难问题 ,因此不能用作凝胶性能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胶 相对强度 测定方法 动力粘度 动态储能模量 弱凝胶 调剖堵水剂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生产过程中CO_2腐蚀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马德胜 王伯军 吴淑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在油气生产过程中,由于油管的内腐蚀严重,时常发生穿孔、断裂事故,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正常生产和动态监测工作。为了弄清油气井腐蚀原因,在广泛调研CO2腐蚀的基础上,认为影响腐蚀速度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环境温度、CO2分压、pH值、流速等,... 在油气生产过程中,由于油管的内腐蚀严重,时常发生穿孔、断裂事故,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正常生产和动态监测工作。为了弄清油气井腐蚀原因,在广泛调研CO2腐蚀的基础上,认为影响腐蚀速度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环境温度、CO2分压、pH值、流速等,结合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基于NORSOK腐蚀模型建立了更适合于油田实际的腐蚀预测模型,进行了影响腐蚀速度的敏感性分析,拓宽了NORSOK腐蚀模型的应用范围。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说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油气田复杂环境腐蚀情况并能得到较好的分析判断结果,为油田注采CO2管材防腐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数学模型 腐蚀机理 敏感性分析 油气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磺化稠油降低稠油粘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健辉 赵常青 +2 位作者 张灯 王克 江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09,241,共3页
在低温下 (15~ 2 0℃ )用 5 0 %~ 6 0 %的硫酸将辽河稠油磺化 ,得到了一系列磺化稠油 ,在 5 0℃粘度为 115 3mPa·s的辽河稠油中按质量比 2 g/kg加入磺化稠油 ,使 5 0℃粘度降至 786~ 914mPa·s ,降粘率为 19.8%~31.8%。将... 在低温下 (15~ 2 0℃ )用 5 0 %~ 6 0 %的硫酸将辽河稠油磺化 ,得到了一系列磺化稠油 ,在 5 0℃粘度为 115 3mPa·s的辽河稠油中按质量比 2 g/kg加入磺化稠油 ,使 5 0℃粘度降至 786~ 914mPa·s ,降粘率为 19.8%~31.8%。将磺化反应进行优化 ,得到磺化稠油的最好制备条件 :5 5 %硫酸 ,用量为稠油的 1.5 % ,在 15℃反应 2h。得到的磺化稠油在加剂量为 2 g/kg时使稠油 5 0℃粘度下降 30 .8%。稠油降粘率与加剂量的关系曲线很复杂 ,经过一个明显的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 ,极大值对应的加剂量为 2 g/kg ,即最佳加剂量。讨论了稠油降粘机理。图 1表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稠油 油溶性降粘剂 稠油降粘 制备 油气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点坝水平井挖潜适应性界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俊键 刘玉章 +1 位作者 肖康 姜汉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利用孤岛油田Ng4砂组地质及动态数据,对点坝内部侧积夹层进行定量化描述,建立了一系列反映点坝内部构型的三维典型精细地质模型,结合水平井经济极限产量,以不同注采条件下的点坝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基础,应用油藏工程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 利用孤岛油田Ng4砂组地质及动态数据,对点坝内部侧积夹层进行定量化描述,建立了一系列反映点坝内部构型的三维典型精细地质模型,结合水平井经济极限产量,以不同注采条件下的点坝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基础,应用油藏工程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含水期点坝水平井挖潜适应性界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侧积夹层注水开发时,侧积夹层渗透率小于12 mD、倾角小于7°、延伸比例大于0.46、间距小于60 m时,适合水平井部署水平井挖潜;逆侧积夹层注水开发时,侧积夹层渗透率小于30 mD、倾角小于11°、延伸比例大于0.33、间距小于90 m时,适合水平井进行挖潜。这将为高含水期点坝储层中水平井部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点坝 水平井 适应性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注液方式和井网结构对微球调驱效果影响研究——以大庆萨尔图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鑫 卢祥国 +1 位作者 熊春明 吴行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1,10,共5页
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储层条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注入方式和井网结构调整对可动微球调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驱后实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时,通过提高注入速度来尽快达到较高注入压力水平可以取得较好增油... 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储层条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注入方式和井网结构调整对可动微球调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驱后实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时,通过提高注入速度来尽快达到较高注入压力水平可以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除此之外,聚驱后将原井网调整为直井+水平井井网,不仅可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而且可动微球调驱效果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与单独可动微球相比较,表面活性剂+可动微球二元体系具备了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双重功效,采收率增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驱 提高采收率 注液方式 井网调整 可动微球调驱 物理模拟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昭峥 张建存 李宜坤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70-772,780,共4页
目前国外溶液型选择性堵水剂(RPM)主要有Halliburton的疏水改性的polyDMAEMA,BJ的阴离子亲水性三聚物,Clariant的RELTREAT。总结了这些产品的选择性堵水的机理和油田应用情况以及合成方法。
关键词 堵水剂 溶液型 选择性 油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管抗外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涛 陈强 +5 位作者 韩伟业 孙强 李益良 毕秀玲 童征 高向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4,共3页
分析了套管抗外压强度计算公式,同时进行多次膨胀管补贴套管模拟试验,并对试验后的膨胀管抗外压强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膨胀管在外压作用下有弹性失稳破坏与材料屈服破坏2种失效形式,失效过程与径厚比密切相关;通常膨胀管胀后管体... 分析了套管抗外压强度计算公式,同时进行多次膨胀管补贴套管模拟试验,并对试验后的膨胀管抗外压强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膨胀管在外压作用下有弹性失稳破坏与材料屈服破坏2种失效形式,失效过程与径厚比密切相关;通常膨胀管胀后管体椭圆度保持不变,壁厚不均匀度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与最大膨胀压力成正比;膨胀管的失稳压力高于屈服压力,在外压作用下首先发生材料屈服,然后在管体一侧出现失稳破坏,但是当膨胀管壁厚不均匀度过大时,管体会直接发生失稳破坏,导致抗外压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管 抗外压强度 椭圆度 失稳 屈服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