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倩 王刚 +2 位作者 蒋宏伟 王鹏 刘玉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517-521,共5页
从实验和理论研究2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通过泥页岩水化实验和吸水实验,用热弹性比拟法研究由于含水量变化引起的水化应力;二是通过压力传递实... 从实验和理论研究2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通过泥页岩水化实验和吸水实验,用热弹性比拟法研究由于含水量变化引起的水化应力;二是通过压力传递实验,用非平衡热动力法研究化学渗透作用引起岩石内部孔隙压力变化而导致的附加应力;三是通过压力传递与水化实验,用总水势法研究基于膨胀机理和耦合渗透流动而导致的膨胀应力。通过分析认为,泥页岩井壁稳定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复杂的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井壁稳定 耦合 水化 渗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的二次生烃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润合 赵宗举 +1 位作者 贺小苏 冯加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续。以连续生烃烃产率曲线为基础建立的煤二次生烃烃产率数值模拟方法已应用于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成烃资源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模拟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J区块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亚明 薛良清 +1 位作者 杨福忠 张春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9,共5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沉积相 有利勘探区带 印尼J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6区开发井网优选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成业 何东博 +2 位作者 唐海发 罗娜 闫海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苏6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投产时间早,地质认识程度高,是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开展井网优选等数值模拟工作的最佳区块。该区块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有效砂体分布呈分散状,且砂体规模小,连续性差,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针对... 苏6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投产时间早,地质认识程度高,是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开展井网优选等数值模拟工作的最佳区块。该区块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有效砂体分布呈分散状,且砂体规模小,连续性差,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针对该类气藏特点,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程度,设计了33套不同排距和井距的开发方案。随机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800m×600m井网为最优井网,可以实现单井累计采气量和区块生产井数最大化;同时针对该类气藏砂体分布规模小、连续性差的特点,建议布井方式宜采用井间加密布井,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同时随着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地质研究工作的逐步加深,采用井间加密布井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6区 开发井网优选 随机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布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张兴阳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33-40,共8页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通过对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岩心观察和地震剖面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该岩段内由内波和内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单元。已识别出4种内波、内潮汐沉积微相类型及5种基本垂向沉积层序,同时还在研究区中一上奥陶统陆坡相中识别出了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这些内波、内潮汐沉积具有较好的油气潜能,是该区中—上奥陶统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等深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沉积模式 等深岩丘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浩武 童晓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3期73-82,共10页
北极地区面积巨大,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和构造演化情况复杂,总体勘探程度较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价显示北极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文德纪贝加尔(Baikalian)、晚泥盆纪埃尔斯米尔(Ellesmerian)和中白垩世布鲁克(Brookian)造山运动是东... 北极地区面积巨大,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和构造演化情况复杂,总体勘探程度较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价显示北极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文德纪贝加尔(Baikalian)、晚泥盆纪埃尔斯米尔(Ellesmerian)和中白垩世布鲁克(Brookian)造山运动是东北冰洋地区古生代地层和变形历史中的3次主要构造事件。总体来讲,包括巴伦支海及西伯利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三叠纪至侏罗纪表现出区域沉降的特征,这期间北极地区沉积了主要的烃源岩和储层。古近纪—新近纪的陆内变形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北大西洋的张裂对北极地区的圈闭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海域基本上还是前沿地区,白垩系上阿普特阶至赛诺曼阶波库尔Pokur组是最有潜力的层段,还有一些未钻的、巨大的背斜干气藏,同时存在寻找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潜力。中—下侏罗统大型气田是将来重要的潜在勘探目标之一。东巴伦支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勘探潜力主要在于侏罗系未钻和部分勘探的反转背斜上,寻找储量巨大、构造简单的、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气藏及凝析油藏的几率并不是很大。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储层和烃源岩发育层段多,寻找断块圈闭的机会巨大。技术进步、气候变暖和资源所在地区的政治无争议性,为北极地区油气开采提供了机遇;但油价的多变性、地质上的不确定性和生态的脆弱性是北极地区油气有效开发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油气资源 勘探潜力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登华 唐跃 +2 位作者 殷积峰 李军 谢芬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27-435,共9页
通过黄龙场4口上二叠统长兴组钻井岩心剖面和其他井相关资料的详细研究,证实黄龙1井、4井有生物礁, 黄龙3井、5井无生物礁;生物礁由海绵障积岩组成,属于台地边缘礁。针对礁与非礁地层物性差异小,非均质性强, 多解性问题突出的特点,运用... 通过黄龙场4口上二叠统长兴组钻井岩心剖面和其他井相关资料的详细研究,证实黄龙1井、4井有生物礁, 黄龙3井、5井无生物礁;生物礁由海绵障积岩组成,属于台地边缘礁。针对礁与非礁地层物性差异小,非均质性强, 多解性问题突出的特点,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确定了黄龙1井区的生物礁气藏发育边界,并发现了黄龙5井西侧生物礁气藏,为川东生物礁预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场 长兴组 生物礁 潜伏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0
8
作者 童晓光 李浩武 +2 位作者 张映红 王建君 徐树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9,共7页
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引进现状,探讨了在引进海外天然气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国内天然气气价过低是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的最大障碍;②跨国天然气引进存在着资源和政治风险,已签订协议也面临较大变数;③天然气需求变化增加了引... 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引进现状,探讨了在引进海外天然气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国内天然气气价过低是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的最大障碍;②跨国天然气引进存在着资源和政治风险,已签订协议也面临较大变数;③天然气需求变化增加了引进海外天然气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①加快中国国内天然气市场培育与价格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②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活动,扩展进口天然气来源;③逐步实行分季使用价格制度、完善国内供气合同模式、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化解季节性销售变化的风险。只有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分享世界天然气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引进 国外天然气 资源 管道输送 液化天然气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欠平衡钻井井口回压控制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兴全 周英操 +1 位作者 刘伟 姜智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79,共5页
控压欠平衡钻井揭开储层后,随着揭开储层的厚度不断增加,进入井筒中的气体量会不断增多,容易引起井筒压力的失控,形成复杂事故。为此,采用气液两相流理论计算了气体在井筒不同深度处的含气率变化,通过改变边界条件,分析不同的进气量和... 控压欠平衡钻井揭开储层后,随着揭开储层的厚度不断增加,进入井筒中的气体量会不断增多,容易引起井筒压力的失控,形成复杂事故。为此,采用气液两相流理论计算了气体在井筒不同深度处的含气率变化,通过改变边界条件,分析不同的进气量和井口回压对井筒含气率的影响;考虑井口回压抑制井筒环空的段塞流中气体膨胀,进而对井底压力产生一个增加值影响的情况下,得到控压钻井钻开储层期间恒进气量时的井口回压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控压欠平衡钻井的井口回压对井口位置气体膨胀影响较大,施加的井口回压值应考虑井筒含气率变化引起的静液柱压力的变化;为保持井底进气量一定,揭开储层厚度越大,需要施加的井口回压就越大;而揭开储层厚度达到一定值后,井口回压趋于稳定。该井口压力控制方法得到现场应用的验证,能够对控压欠平衡钻井井筒压力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含气率 井口回压 井底压力 钻井 储层厚度 井筒含气率 井筒压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生产数据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军磊 位云生 +1 位作者 程敏华 罗万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是评价气井动态储量、储层物性、水力裂缝等参数的有效方法,但在页岩气藏中,气体解吸、多段压裂、体积压裂区(SRV)的存在使得常规的评价模型不能满足现场需要。笔者在充分考虑了气体解吸、裂缝干扰、边界影响的基础上,... 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是评价气井动态储量、储层物性、水力裂缝等参数的有效方法,但在页岩气藏中,气体解吸、多段压裂、体积压裂区(SRV)的存在使得常规的评价模型不能满足现场需要。笔者在充分考虑了气体解吸、裂缝干扰、边界影响的基础上,利用Laplace变换和压力叠加原理求解压裂水平井的不稳定产能动态,并利用渐进分析给出新的无量纲物质平衡时间和产量,绘制页岩气压裂水平井Agarwal-Gardner型产量递减图版。图版可分为两大阶段:在不稳定递减阶段,页岩气的吸附特性会对发散的曲线产生显著影响;在拟稳态递减阶段,递减曲线归一,呈现Arps调和递减规律。矿场实例表明,通过拟合实际的生产数据,可以得到气藏有效泄流面积、天然裂缝渗透率及水力裂缝长度等参数,以此评价页岩气藏地质储量和水力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不稳态渗流 物质平衡时间 渐进分析 Agarwal—Gardner图版 生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的控压钻井系统工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姜智博 周英操 +1 位作者 王倩 蒋宏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79,136,共4页
控压钻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能够对井底压力进行实时精确的控制、解决现场遇到的井下复杂钻井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均表明,它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外普遍遇到的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难题。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该技术,从宏... 控压钻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能够对井底压力进行实时精确的控制、解决现场遇到的井下复杂钻井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均表明,它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外普遍遇到的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难题。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该技术,从宏观角度将控压钻井看作为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保证系统内任一组成部分能够正常运转,又要提高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发挥其最大效率。为此,提出了控压钻井系统工程(MPDSE)的概念——控压钻井系统工程就是将系统工程理论应用到控压钻井技术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要内容是研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精确设计,系统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部地位,优化处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实现系统的最优化;进而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了控压钻井系统的研究步骤;最后还对控压钻井系统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结论认为:应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控压钻井技术进行研究,并且框架内的任一部分都关乎整个系统能否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技术 系统工程 综合集成法 基本框架 井底压力 实时精确控制 窄密度窗口 安全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其储集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兴平 张艳秋 +6 位作者 张君龙 沈安江 朱永进 陈娅娜 陈希光 杨钊 何敏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的观察,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辨识出寒武系大量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并划分出斜坡角砾岩、高密度钙屑浊积岩、低密度钙屑浊积岩等三种类型。通过单井厚度标定、地震相分析和区域成图,平面上沿斜坡发育较大规...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的观察,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辨识出寒武系大量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并划分出斜坡角砾岩、高密度钙屑浊积岩、低密度钙屑浊积岩等三种类型。通过单井厚度标定、地震相分析和区域成图,平面上沿斜坡发育较大规模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宽度达40~80km,厚度达50~150m。分析测试和测井解释资料表明,重力流(特别是高密度浊积岩)可以发育厚度较大的良好储层。塔东寒武系斜坡区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油气显示丰富,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寒武系 深水沉积 重力流沉积 碳酸盐岩 浊积岩 沉积特征 储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井壁稳定流固化耦合模型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倩 周英操 +2 位作者 王刚 蒋宏伟 刘玉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80,共6页
考虑泥页岩-钻井液体系电化势渗透产生的流体流动和离子运移、泥页岩-钻井液体系中流体流动和溶质扩散过程的非线性、流体流动和离子运移对固体变形的影响,建立泥页岩井壁稳定流-固-化耦合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实例井井眼周围地层... 考虑泥页岩-钻井液体系电化势渗透产生的流体流动和离子运移、泥页岩-钻井液体系中流体流动和溶质扩散过程的非线性、流体流动和离子运移对固体变形的影响,建立泥页岩井壁稳定流-固-化耦合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实例井井眼周围地层随时间变化的孔隙压力、应力以及破坏指数。结果表明,若不考虑泥页岩膜离子选择性形成的扩散电势,计算的孔隙压力和应力偏小,而线性模型过高地预测了井壁周围的孔隙压力场和应力场。根据破坏指数可以看出,坍塌破坏首先发生在井壁附近地层,坍塌压力随时间延长增大且变化较明显,破裂压力随时间延长减小但变化不显著,钻井液密度窗口随时间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化学势 电势 孔隙压力 岩石应力 井眼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喷射酸压技术在轮南碳酸盐岩水平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战伟 胥云 +1 位作者 程兴生 车明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11,共3页
塔里木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采用封隔器分段改造分段数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改造效果。文章介绍一种通过井口的带压装置来操作,只需上提完井管柱即可完成多层改造的水力射孔酸压作业的技术。该技术不需要连续油管,在完井管柱底部接... 塔里木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采用封隔器分段改造分段数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改造效果。文章介绍一种通过井口的带压装置来操作,只需上提完井管柱即可完成多层改造的水力射孔酸压作业的技术。该技术不需要连续油管,在完井管柱底部接好喷射工具组合,再利用油管短节来精确定位需要改造的层位,喷嘴定位可以尽可能地选择孔、洞、缝发育点,从下到上逐层施工。此项技术在在塔里木油田轮古701-H1井中首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井改造后用5mm油嘴定产,油压为13.5MPa,日产油达到125m3,与同区块内轮古2-H1井采用裸眼封隔器+滑套分段酸压相比,产量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喷射 水平井 分段射孔 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U型井PE筛管完井泵送方案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申瑞臣 时文 +2 位作者 徐义 王开龙 蓝海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104,共5页
为解决井壁坍塌堵塞流道问题,采用一种PE材质的连续筛管对煤层气U型井、多分支井的水平段进行完井。PE筛管主要通过井口注入装置由钻杆内注入,在下入一定长度后筛管会发生屈曲自锁,通过钻井液泵送筛管以有效解除屈曲锁紧状态,将筛管送... 为解决井壁坍塌堵塞流道问题,采用一种PE材质的连续筛管对煤层气U型井、多分支井的水平段进行完井。PE筛管主要通过井口注入装置由钻杆内注入,在下入一定长度后筛管会发生屈曲自锁,通过钻井液泵送筛管以有效解除屈曲锁紧状态,将筛管送至目的层位。筛管引导装置承压台肩的形状和尺寸对泵送效果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推导出液流对台肩的冲击力公式,通过现场试验分析获取流阻系数的方法,并验证泵送方法送入筛管的能力。结果表明,液流对台肩的冲击力与液流和引导装置之间速度差的平方成正比,流阻系数取决于台肩同钻杆内壁之间的配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筛管完井 泵冲 流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陆相砂岩中碳酸盐岩碎屑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荣虎 贾承造 +1 位作者 张惠良 朱国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0-418,共9页
从储层的微观特征入手,通过各种实验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塔北隆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中的碳酸盐岩碎屑有五大特征,明显区别于胶结物:粒度粗,一般比其周围的原生孔隙大,磨圆好(个别有晚期压溶现象),轮廓清晰;在砂岩中分布... 从储层的微观特征入手,通过各种实验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塔北隆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中的碳酸盐岩碎屑有五大特征,明显区别于胶结物:粒度粗,一般比其周围的原生孔隙大,磨圆好(个别有晚期压溶现象),轮廓清晰;在砂岩中分布相对均匀,非斑块状;碎屑中存在古生物的化石且多为粉细晶;胶结物(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多附着在碎屑边缘呈加大边出现,染色有明显变化;灰岩、云岩碎屑在阴极射线下发桔黄色光。碳酸盐岩碎屑的分布具有近源粒度粗、含量低、分选差、磨圆差、均质差;远源粒度细、含量高、分选好、磨圆好、均质好;浅埋粒形好、深埋压溶强的特征。物源区发育的古老碳酸盐岩地层,干旱、炎热、近咸化的古气候、古水体环境,近源快速堆积的古地理环境是碳酸盐岩碎屑的主要成因。碳酸盐岩碎屑的识别和量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其减孔效应明显低于胶结物,可有效解释高含量碳酸盐高物性砂岩成因,其分布是界定沉积物源区的有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白垩系 巴什基奇克组 碳酸盐岩碎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钻井井壁失稳机理试验与理论模型探索 被引量:25
17
作者 任铭 汪海阁 +2 位作者 邹灵战 冯晓炜 李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410-6414,6435,共6页
目前,威远-长宁构造页岩气钻井最引人关注的工程难点之一是井壁失稳问题,而作为主要产气层的龙马溪页岩地层更是频繁发生严重的井壁坍塌事故。基于室内实验分析了多个地方龙马溪页岩露头的矿物组分、微观特征等性质,并结合层状弱面体理... 目前,威远-长宁构造页岩气钻井最引人关注的工程难点之一是井壁失稳问题,而作为主要产气层的龙马溪页岩地层更是频繁发生严重的井壁坍塌事故。基于室内实验分析了多个地方龙马溪页岩露头的矿物组分、微观特征等性质,并结合层状弱面体理论—带弱面的Mohr-Coulomb准则—对比分析了层理弱面对两类页岩露头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简单讨论了页岩倾角为0时,层理对页岩直井和水平井的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及井眼破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钻井 井壁失稳 MOHR-COULOMB准则 层理弱面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技术筛选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倩 韦海涛 +1 位作者 周英操 杨慧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3,98,共5页
控压钻井技术由于其类型较多且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建立一个系统评价标准来衡量控压钻井技术的适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讨论控压钻井分类及总结各种控压钻井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微流量控制钻井技术、动态环空压力控制系统... 控压钻井技术由于其类型较多且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建立一个系统评价标准来衡量控压钻井技术的适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讨论控压钻井分类及总结各种控压钻井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微流量控制钻井技术、动态环空压力控制系统、Halliburton控压钻井系统、充气控压钻井技术、加压钻井液帽控压钻井技术、双梯度钻井技术以及连续循环系统等7种控压钻井方式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一套评价方法,为控压钻井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筛选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风险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鹏鹏 周英操 +1 位作者 蒋宏伟 赵亦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为了减少钻井中的井下故障,并提高钻井效率、控制钻井成本,研究了钻井风险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NDS系统及时传递信息的技术思路和随钻测量、地质力学模型、钻井风险管理、孔隙压力预测和可视化等技术,研究了eDrilling系统钻井模... 为了减少钻井中的井下故障,并提高钻井效率、控制钻井成本,研究了钻井风险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NDS系统及时传递信息的技术思路和随钻测量、地质力学模型、钻井风险管理、孔隙压力预测和可视化等技术,研究了eDrilling系统钻井模拟器的实时监测、虚拟井筒等关键因素和设计、钻进、培训及钻后评估等阶段的应用,以及Copilot系统通过测量井下工具受力诊断预测复杂情况的作用,明确了我国发展钻井风险控制系统应研究的关键技术,指出目前钻井风险控制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钻井风险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随钻测量技术、数据质量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实时模型、可视化技术、风险控制软件系统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实时模型包括流动模型、摩阻扭矩模型、振动模型、机械钻速模型、井壁稳定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等。关键技术的确定和实时模型内容的具体描述,可为我国研究发展钻井风险控制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实时模型 风险控制 关键技术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过程中泥页岩井壁破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倩 周英操 +1 位作者 刘玉石 陈朝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5,136-137,共6页
控压钻井过程中,控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相当,可以减少井壁由于井底压力过小或过大引起的井壁坍塌或破裂问题。对于水敏性泥页岩地层,即使在压力平衡的情况下,由于水基钻井液和泥页岩之间的水化渗透作用,泥页岩井壁也有可能不稳定。为此... 控压钻井过程中,控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相当,可以减少井壁由于井底压力过小或过大引起的井壁坍塌或破裂问题。对于水敏性泥页岩地层,即使在压力平衡的情况下,由于水基钻井液和泥页岩之间的水化渗透作用,泥页岩井壁也有可能不稳定。为此,建立了控压钻井条件下泥页岩井壁稳定非线性流—固—化耦合新模型,考虑了离子扩散与岩石变形的全耦合以及流体流动和离子扩散过程的非线性;通过有限元分析泥页岩井壁周围孔隙压力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计算井壁周围地层破坏系数,检查井壁是否破坏。研究结果表明:①控制压力钻井与常规钻井相比,水化渗透引起的孔隙压力剖面变化较小,有利于泥页岩井壁稳定;②泥页岩井壁失稳主要有井壁破坏、井壁附近地层破坏两种方式且后者是有时间效应的;③现有模型与非线性全耦合模型相比,过大地预计了井周孔隙压力和总应力且其压力峰值传播较慢;④泥页岩井壁失稳后,新的泥页岩表面暴露在钻井液中继续进行水和溶质交换,井眼扩大到一定值后,发生进一步失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泥页岩 孔隙压力 岩石应力 井壁破坏 井壁附近地层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