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琦
张银涛
+2 位作者
张晶
姚超
张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2,共14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地质建模
概率融合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非均质性和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对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友净
宋新民
+3 位作者
李佳鸿
惠钢
刘萍
王小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31,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地质露头、密井网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非均质性,并对复合砂体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分析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为特低渗透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基础。研究认为,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
综合利用岩心、地质露头、密井网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非均质性,并对复合砂体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分析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为特低渗透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基础。研究认为,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阶段最强的非均质特征,它是注水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有效的裂缝,并不断增长,其受现今地应力控制,与开发技术政策相关;动态裂缝可从静、动态两方面进行综合识别,其严重影响了水驱波及体积。结合地质露头和密井网资料建立了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垂叠、侧叠、堆叠和拼接4种叠置关系,且细分为10种接触关系,并对连通性进行了分析;在裂缝与井网关系匹配的基础上,可有效指导平面均衡注水、精细分层注水以及开发技术政策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非均质
动态裂缝
复合砂体
内部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下PAM/PEI体系延缓成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锦霞
赵梦云
赵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使用一种氨基保护剂与3种商品聚乙烯亚胺反应,制得了钝化率不同(50%,70%,95%)的3个系列改性聚乙烯亚胺PEI-Sc,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确认了改性物的化学结构。考察了1.25%PAM(相对分子质量1.0×107)+0.625%PEI-Sc水溶液在120...
使用一种氨基保护剂与3种商品聚乙烯亚胺反应,制得了钝化率不同(50%,70%,95%)的3个系列改性聚乙烯亚胺PEI-Sc,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确认了改性物的化学结构。考察了1.25%PAM(相对分子质量1.0×107)+0.625%PEI-Sc水溶液在120℃的成胶时间(形成Sydansk相对强度代码D级凝胶所需时间)。结果表明成胶时间随PEI-Sc钝化率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大,最大值超过40小时,为使用未改性PEI时的30倍以上;减小原料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配液用水的矿化度(由0增至6、20 g/L),均可增大成胶时间;在较低温度下(90℃,100℃),成胶时间大幅度增加。PEI-Sc/PAM体系可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化学改性
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凝胶体系
延缓交联
成胶时间
堵水调剖剂
高温
高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
4
作者
吴一宁
姚新龙
+6 位作者
李嘉林
代英杰
戴彩丽
彭颖锋
刘一杉
袁彬
谢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决定润湿性,进而影响采收率,而离子对相互作用具有调控功能。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多尺度地研究干/湿孔条件下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的离子...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决定润湿性,进而影响采收率,而离子对相互作用具有调控功能。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多尺度地研究干/湿孔条件下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及其对储层润湿性与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方解石间的相互作用对采收率具有显著影响;单价离子(Na^(+))对相互作用的增强效果有限,而二价离子(Ca^(2+)、Mg^(2+))使得相互作用显著增强,高矿化度条件下表现出强吸引力,其中Ca^(2+)作用尤为突出;高矿化度的CaCl_(2)和MgCl_(2)溶液预处理使沥青质平衡吸附量提高36.6%和28.8%,显著影响润湿性;孔径增大可降低沥青质黏附层厚度并提高原油流动性,且孔隙表面水膜削弱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但高矿化度地层水可通过离子效应部分恢复沥青质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润湿性调控
沥青质吸附
离子特异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用带注意力机制3D U-Net网络的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
被引量:
13
5
作者
李小波
李欣
+4 位作者
闫林
周腾骅
李顺明
王继强
李心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3,共7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的3D U-Net网络来补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并以一个复合河道砂体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表明,与CNN-PCA技术相比,采用带注意力机制的3DU-Net网络能够更好地补全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在反映原始地质模型的流动特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并能改善油藏历史拟合的技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历史拟合
地质模型参数化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3D
U-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管力对油藏水驱特征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桐
李保柱
+2 位作者
钱其豪
李冠林
黎镇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14563-14573,共11页
注水开发是油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注入水波及面积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油藏内注入水流动方向及波及面积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及大小有关。尤其对于低渗透油藏,毛管力对油藏内油水渗流规律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渗流力学理论,...
注水开发是油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注入水波及面积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油藏内注入水流动方向及波及面积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及大小有关。尤其对于低渗透油藏,毛管力对油藏内油水渗流规律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利用数值模拟和矢量叠加方法,计算了正韵律正方形储层模型中各网格内流体所受注入水压力、重力和毛管力等作用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了储层内任意网格油水渗流作用力的定量表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亲水正韵律油藏,储层上部渗透率变低使毛管力增大,当毛管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注入水会从下部的高渗透层段向上部的低渗透层段渗流,导致上部低渗层段的水驱效果好于下部储层,在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部的高渗透层段内。如果油藏渗透率较大,油藏内无毛管力影响时,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上部的低渗透层段内,对下部高渗透层段实施封堵措施,有利于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数值模拟
毛管力
水驱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琦
张银涛
张晶
姚超
张琪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
中国石油
塔里木
油田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深断溶体油藏油-气-水三相流体流动机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编号:52074344)资助。
文摘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地质建模
概率融合
塔河油田
Keywords
carbonate rock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
probability fusion
Tahe Oilfield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非均质性和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对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友净
宋新民
李佳鸿
惠钢
刘萍
王小军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
中国石油
长庆
油田
分公司
中国石油
长庆
油田
分公司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613-130)
文摘
综合利用岩心、地质露头、密井网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非均质性,并对复合砂体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分析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为特低渗透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基础。研究认为,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阶段最强的非均质特征,它是注水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有效的裂缝,并不断增长,其受现今地应力控制,与开发技术政策相关;动态裂缝可从静、动态两方面进行综合识别,其严重影响了水驱波及体积。结合地质露头和密井网资料建立了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垂叠、侧叠、堆叠和拼接4种叠置关系,且细分为10种接触关系,并对连通性进行了分析;在裂缝与井网关系匹配的基础上,可有效指导平面均衡注水、精细分层注水以及开发技术政策的制订。
关键词
特低渗透
非均质
动态裂缝
复合砂体
内部构型
Keywords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ynamic fracture
heterogeneity
compound sand body
internal configuration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下PAM/PEI体系延缓成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锦霞
赵梦云
赵青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国际钻修分公司国际钻修分公司
中国
石化
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
集团安全环保技术
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文摘
使用一种氨基保护剂与3种商品聚乙烯亚胺反应,制得了钝化率不同(50%,70%,95%)的3个系列改性聚乙烯亚胺PEI-Sc,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确认了改性物的化学结构。考察了1.25%PAM(相对分子质量1.0×107)+0.625%PEI-Sc水溶液在120℃的成胶时间(形成Sydansk相对强度代码D级凝胶所需时间)。结果表明成胶时间随PEI-Sc钝化率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大,最大值超过40小时,为使用未改性PEI时的30倍以上;减小原料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配液用水的矿化度(由0增至6、20 g/L),均可增大成胶时间;在较低温度下(90℃,100℃),成胶时间大幅度增加。PEI-Sc/PAM体系可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剂。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化学改性
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凝胶体系
延缓交联
成胶时间
堵水调剖剂
高温
高盐环境
Keywords
Polyethyleneimine
chemical modification
polyethyleneimine/polyacrylamide aqueous gelling systems
delayed crosslinking
gelation time
water shutoff/profile modification agent
high temperature
high salinity media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O623.7 [理学—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
4
作者
吴一宁
姚新龙
李嘉林
代英杰
戴彩丽
彭颖锋
刘一杉
袁彬
谢乾
机构
山东省油气田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
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
油田
分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708700,2022YFE0129900)。
文摘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决定润湿性,进而影响采收率,而离子对相互作用具有调控功能。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多尺度地研究干/湿孔条件下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及其对储层润湿性与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方解石间的相互作用对采收率具有显著影响;单价离子(Na^(+))对相互作用的增强效果有限,而二价离子(Ca^(2+)、Mg^(2+))使得相互作用显著增强,高矿化度条件下表现出强吸引力,其中Ca^(2+)作用尤为突出;高矿化度的CaCl_(2)和MgCl_(2)溶液预处理使沥青质平衡吸附量提高36.6%和28.8%,显著影响润湿性;孔径增大可降低沥青质黏附层厚度并提高原油流动性,且孔隙表面水膜削弱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但高矿化度地层水可通过离子效应部分恢复沥青质吸附作用。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润湿性调控
沥青质吸附
离子特异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Keywords
carbonate reservoirs
wettability alteration
asphaltene adsorption
ion specificit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用带注意力机制3D U-Net网络的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
被引量:
13
5
作者
李小波
李欣
闫林
周腾骅
李顺明
王继强
李心浩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人工智能
研究
中心
中国石油
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勘探
开发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3,共7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10-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课题(2019B1210,2021DJ1201)。
文摘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主成分分析技术(CNN-PCA)这种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在油藏复杂地质特征刻画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使用预训练好的C3D视频动作分析模型来提取三维模型风格特征,而使用新的损失函数并引入一种带注意力机制的3D U-Net网络来补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并以一个复合河道砂体油藏为例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表明,与CNN-PCA技术相比,采用带注意力机制的3DU-Net网络能够更好地补全PCA降维过程中丢失的地质模型细节信息,在反映原始地质模型的流动特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并能改善油藏历史拟合的技术效果。
关键词
油藏历史拟合
地质模型参数化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3D
U-Net网络
Keywords
reservoir history matching
geological model parameterization
deep learning
attention mechanism
3D U-Net
分类号
TP39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管力对油藏水驱特征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桐
李保柱
钱其豪
李冠林
黎镇东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
石油
工程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14563-14573,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专项(2021DJ1202)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先导试验项目(2022KT08-1)。
文摘
注水开发是油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注入水波及面积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油藏内注入水流动方向及波及面积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及大小有关。尤其对于低渗透油藏,毛管力对油藏内油水渗流规律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利用数值模拟和矢量叠加方法,计算了正韵律正方形储层模型中各网格内流体所受注入水压力、重力和毛管力等作用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了储层内任意网格油水渗流作用力的定量表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亲水正韵律油藏,储层上部渗透率变低使毛管力增大,当毛管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注入水会从下部的高渗透层段向上部的低渗透层段渗流,导致上部低渗层段的水驱效果好于下部储层,在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部的高渗透层段内。如果油藏渗透率较大,油藏内无毛管力影响时,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上部的低渗透层段内,对下部高渗透层段实施封堵措施,有利于提高油藏采收率。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数值模拟
毛管力
水驱剖面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ter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capillary force
waterflooding profile
分类号
TE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
王琦
张银涛
张晶
姚超
张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非均质性和复合砂体内部构型对开发的意义
王友净
宋新民
李佳鸿
惠钢
刘萍
王小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温下PAM/PEI体系延缓成胶技术研究
刘锦霞
赵梦云
赵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
吴一宁
姚新龙
李嘉林
代英杰
戴彩丽
彭颖锋
刘一杉
袁彬
谢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采用带注意力机制3D U-Net网络的地质模型参数化技术
李小波
李欣
闫林
周腾骅
李顺明
王继强
李心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毛管力对油藏水驱特征影响分析
吴桐
李保柱
钱其豪
李冠林
黎镇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