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成岩固结作用的双重孔隙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强 李红兵 潘豪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8,I0006,共11页
成岩固结作用和孔隙结构及类型是影响致密油气储层弹性性质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岩石物理模型大多聚焦于单一孔隙类型或只考虑成岩作用,难以准确刻画致密油气储层低孔低渗、流体分布不均匀及孔隙结构和类型复杂等特征。为此,充分利... 成岩固结作用和孔隙结构及类型是影响致密油气储层弹性性质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岩石物理模型大多聚焦于单一孔隙类型或只考虑成岩作用,难以准确刻画致密油气储层低孔低渗、流体分布不均匀及孔隙结构和类型复杂等特征。为此,充分利用微分等效介质(DEM)理论和Pride模型导出考虑成岩固结作用的双重孔隙介质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引入固结参数、软孔和硬孔纵横比、体积占比,实现对岩石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联合表征。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孔隙度、固结参数、孔隙纵横比和软孔隙体积比对纵、横波速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基于不同压力下的砂泥岩实验数据和苏里格地区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苏里格致密气砂岩储层横波速度预测,结果表明由该模型预测的横波速度的误差小于其他岩石物理模型,即所提岩石物理模型在致密砂岩储层横波速度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预测 双重孔隙结构 岩石物理 DEM模型 Prid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修正的TTI伪弹性波逆时偏移优化方法
2
作者 曾庆才 王清华 +2 位作者 曾同生 陈胜 张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0,共13页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在不同传播方向上速度不同。利用各向同性波动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在成像时会导致深层同相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在TTI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横波速度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并引入震源环消除伪横...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在不同传播方向上速度不同。利用各向同性波动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在成像时会导致深层同相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在TTI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横波速度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并引入震源环消除伪横波假象,另一方面利用测井数据对偏移参数场进行约束与修正,以提高深层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逆时偏移方法在进行成像时,低频噪声会对成像产生影响。为此,以拉普拉斯滤波算子去噪为基础,通过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采用分角度叠加成像压制由于参数不准确导致的强振幅低频噪声。实际数据在进行成像时计算量大,采用CPU与GPU协同运算对逆时偏移进行加速以提高计算效率。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测井数据约束的TTI介质逆时偏移方法能够对深层复杂构造目标区域进行准确成像,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I介质 逆时偏移 伪弹性波 测井数据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分角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A油田白垩系Sarvak组隔夹层地质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王鼐 王秀姣 +6 位作者 李楠 刘玉梅 林腾飞 王伟俊 董俊昌 杨双 罗贝维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基于岩心、薄片、地震、测井等资料,通过分析伊朗A油田白垩系Sarvak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内发育的隔夹层类型、地质特征及井震响应特征,系统研究了隔夹层的成因及展布特征。研究表明:A油田Sarvak组储层主要发育泥粒灰岩隔夹层和粒泥灰岩... 基于岩心、薄片、地震、测井等资料,通过分析伊朗A油田白垩系Sarvak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内发育的隔夹层类型、地质特征及井震响应特征,系统研究了隔夹层的成因及展布特征。研究表明:A油田Sarvak组储层主要发育泥粒灰岩隔夹层和粒泥灰岩隔夹层,根据隔夹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可划分为沉积成因、成岩成因和复合成因。Sarvak组储层内隔夹层的展布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厚度较大、广泛发育的隔夹层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沉积环境以局限台地相和潟湖相为主;厚度较薄、局部发育的隔夹层主要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控制。Sar2和Sar7段发育沉积成因隔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15 m和5 m;Sar3和Sar8段局部发育成岩成因隔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3.25 m和4.5 m左右;Sar4—Sar6段发育大量的复合成因隔夹层,厚度变化较大,总平均厚度为4.8~7.1 m,纵向上广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隔夹层 非均质性 Sarvak组 白垩系 伊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存储的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帅训波 石文昌 +2 位作者 冯梅 周兆华 贺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7-65,共9页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我国油气行业的深度应用,石油天然气工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迈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新征程。油气勘探开发信息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是我国油气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我国油气行业的深度应用,石油天然气工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迈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新征程。油气勘探开发信息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是我国油气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为了解决各分散应用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共享应用的问题,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展了天然气地质数据的动态存储与共享集成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数据集成应用管理的角度,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结构化数据集成应用接口,实现了天然气地质结构化数据的标准化动态共享管理;②应用OpenStack Swift实现了对天然气地质非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动态存储,构建了基于文档特征词抽取的非结构化数据快速检索方法,实现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搜索应用;③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的参数“设置指南”和“方法库字典”构建方式,实现了天然气地质数据挖掘方法的集成应用;④应用云计算技术,对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功能和数据架构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其采用Spring Boot技术实现了软件开发。结论认为,较之于传统信息应用系统,基于动态存储的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实现了结构化数据的集成共享、非结构化数据的动态存储和综合数据的分析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质信息平台 共享 动态存储 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方法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号线性与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对比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昱丞 郑晓东 +1 位作者 栾奕 杨廷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5-989,共15页
基于模拟信号与实际数据,系统分析了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流行的多种类时频分析方法的时频分辨率、计算效率和抗噪性能。模拟信号分析表明:线性方法的时频聚集性普遍较低,但计算效率很高,且不受交叉项干扰,其中连续小波变换法抗噪性较强;非... 基于模拟信号与实际数据,系统分析了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流行的多种类时频分析方法的时频分辨率、计算效率和抗噪性能。模拟信号分析表明:线性方法的时频聚集性普遍较低,但计算效率很高,且不受交叉项干扰,其中连续小波变换法抗噪性较强;非线性方法时频聚集性较高,但计算效率普遍低于线性方法,抗噪性能方面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法和广义线性调频小波变换法相对稳健。因此,低信噪比情况下宜采用线性方法,信噪比较高时非线性方法时频分辨率更高,可识别薄层,亦有助于揭示地质体空间展布等潜在信息。实际地震资料的短时Fourier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和广义线性调频小波变换法处理结果表明:与线性方法相比,稳健的非线性时频方法可以更细致地刻画储层顶、底反射界面和沉积相带展布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时频分析 分辨率 计算效率 抗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探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秀姣 韩光洁 李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831,共13页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探测到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以来,全球多个俯冲带和大陆克拉通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该低速层结构.对其特性及形成机理的探讨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上...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探测到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以来,全球多个俯冲带和大陆克拉通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该低速层结构.对其特性及形成机理的探讨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的探测及特性研究上.通过对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两个中等深度地震区域波形资料的分析,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我国东北及日本海西北部下方41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速度模型明确显示,410-km间断面上方存在厚~47!14km,异常值~2%的低速层,横向展布近700km.结合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矿物高温高压物理实验及动力学模拟结果,我们否定了"从下至上"的上涌热物质导致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的模型;认为较老且快速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顶部脱水导致硅酸盐矿物的部分熔融,由于熔体密度较大能够稳定存在于410-km间断面之上,从而产生了观测到的横向展布较广的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震相 410-km间断面 低速层 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的弱反射信号增强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隋京坤 陈胜 +1 位作者 郑晓东 胡天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由于沉积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地下介质中不同反射界面的波阻抗差可能差异巨大。如果储层的有效反射信息较弱,在地震数据中极可能被强反射信息掩盖,不易被识别,影响了储层识别效果,因此亟需一种解释性处理技术突出弱反射信息。常规方... 由于沉积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地下介质中不同反射界面的波阻抗差可能差异巨大。如果储层的有效反射信息较弱,在地震数据中极可能被强反射信息掩盖,不易被识别,影响了储层识别效果,因此亟需一种解释性处理技术突出弱反射信息。常规方法一般是先从地震数据中分离出强反射分量,再将它削弱或删除。但如果地震子波提取不准确,减去法中强反射残留会引入虚假信号。文中提出了一种“升弱降强”的新思路,通过构建幂次反射系数映射模型缩小弱反射信号与强反射信号的相对差异。首先计算测井反射系数的幂次反射系数,将弱反射系数相对增大、强反射系数相对减小,得到拟反射系数序列;再用原始反射系数序列和拟反射系数序列分别与地震子波进行褶积运算,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和拟合成地震记录,生成训练样本集;然后用该样本集训练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建立合成地震记录与拟合成地震记录的映射关系;最后将该网络应用于地震数据,增强了地震弱反射信号。模型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增强地层本身引起的弱反射信号,提高地震数据的储层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反射系数 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 弱反射信号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气砂岩的AVO响应类型及其近似式误差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秀姣 黄家强 +1 位作者 姜仁 曾庆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针对目前AVO反演技术中普遍使用的Aki-Richards,Shuey和Hilterman近似式,以Zoeppritz方程的精确解为参照,针对4种常见的含气砂岩类型,分别利用3种近似式计算AVO响应,并绘出相对误差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Aki-Richards... 针对目前AVO反演技术中普遍使用的Aki-Richards,Shuey和Hilterman近似式,以Zoeppritz方程的精确解为参照,针对4种常见的含气砂岩类型,分别利用3种近似式计算AVO响应,并绘出相对误差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Aki-Richards和Shuey近似式计算结果均较Zoeppritz方程精确解误差更小,Hilterman近似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特别是在大角度入射时,Shuey近似式计算结果更为精确、稳定;不同储层条件下,3种近似式的误差百分比不同,曲线特征不一致,整体上3种近似式在第Ⅲ类AVO气藏条件下误差均较小,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均较高。3种近似式对4种典型含气砂岩类型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为优选储层参数反演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技术 ZOEPPRITZ方程 近似解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