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矿权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谢锦龙 黄冲 +2 位作者 丁成豪 蒋新 谢华锋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67-71,共5页
分析了有关油气矿权图形数据的分类和描述;提出了油气矿权信息系统原理和算法;设计和实现了油气矿权数据图形库结构和内容;构建了PMRGIS软件应用平台,介绍其中有特色的功能。这些技术和成果已被较好地应用在矿权评价选区、矿权年检、矿... 分析了有关油气矿权图形数据的分类和描述;提出了油气矿权信息系统原理和算法;设计和实现了油气矿权数据图形库结构和内容;构建了PMRGIS软件应用平台,介绍其中有特色的功能。这些技术和成果已被较好地应用在矿权评价选区、矿权年检、矿权质量评估、上市资产评估、矿权日常事务管理、矿权调整方案处理、勘探开发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施工作业等方面,满足了油气勘探开发等部门工作要求,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矿权 采矿权 矿权多边形 区块重叠 储量边界 曲线光滑技术 资产评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特色技术 形成技术优势 为中国石油整体效益服务
2
作者 王根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杭州地质研究所 储层评价预测 矿权储量 海相油气地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海相油气基本地质特征及下步研究建议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大成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中国海相地层主要发育于中、古生代,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油气演化和富集规律比较复杂。演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取决于地层时代和埋深。塔里木盆地Ro值0.4%~2.08%,油气并举;青藏地区与塔里木盆地相似,Ro值0.5%~2.0%;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 中国海相地层主要发育于中、古生代,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油气演化和富集规律比较复杂。演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取决于地层时代和埋深。塔里木盆地Ro值0.4%~2.08%,油气并举;青藏地区与塔里木盆地相似,Ro值0.5%~2.0%;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演化程度较高,只见气,不见油。古风化壳是海相碳酸盐岩中重要的储集层,非均质性很强,高产井附近常出现干井。主要是晚期成藏,喜马拉雅期为主。中国海相以气田为主,埋深多在3000~4000m以下,单个规模偏小。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多孔网络系统(孔、缝、洞)、流体运移情况复杂、润湿性难以预测、开采效果差和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强等。建议加强研究三种储层因素,即改善、破坏或保持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加强三史研究,包括古潜山埋藏史、孔隙演化史和古热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地质特征 储层因素 多孔网络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惠良 沈扬 +5 位作者 张荣虎 李玉文 杨晓宁 刘胜 邱斌 杨芝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性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性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相和前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第2段为砂砾岩段,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3段为含砾粗砂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4段为细砂岩夹泥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第5段为泥岩夹砂岩段,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由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向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演化,沉积厚度达10 0 0余米。构造背景为强烈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断陷盆地发育的重要时期。中、细砂岩达70 %以上,砂岩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度10 %~2 0 % ,渗透率(1~10 0 0 )×10 -3 μ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白垩统 石油地质意义 昆仑山 西南部 沉积相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 沉积环境 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沉积 红色泥岩 岩性特征 生物组合 河道沉积 湖相沉积 沉积厚度 构造环境 构造背景 盆地发育 孔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2
5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徐云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0-720,共11页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古油藏主要分布于黔中—雪峰 -江南隆起北侧 (以下古生界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古油藏为主 ,其烃源主要是下寒武统 )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台地及孤立台地边缘 (主要是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自生自储...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古油藏主要分布于黔中—雪峰 -江南隆起北侧 (以下古生界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古油藏为主 ,其烃源主要是下寒武统 )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台地及孤立台地边缘 (主要是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自生自储型古油藏 ) ;现存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根据南方多期构造改造及油气演化复杂性的特点 ,将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分成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 3类。认为南方现存的古生界—中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 ,绝大部分原生油气藏均已破坏成为古油藏 ,四川盆地现存的大多数油气藏是典型的次生油气藏。提出次生气藏有利勘探领域有川东南及大巴山前缘上石炭统—下三叠统、乐山 -龙女寺隆起东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及下古生界、川西北地区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煤成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有利勘探地区有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汊参 1井地区及江西鄱阳盆地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川东方斗山背斜带寨沟湾石炭系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油藏勘探发现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中生界 古油藏 灯影组 古生界 下三叠统 江汉盆地 生烃 勘探方向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被引量:57
6
作者 赵宗举 范国章 +1 位作者 吴兴宁 陈子炓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类型 油气勘探 勘探方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涟源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进高 邓红婴 冯加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1,共8页
涟源凹陷经历了 2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 :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盖层建造和中生代陆相沉积 ,现今的逆掩冲断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晚两期 ,早期形成于印支运动主幕 ,燕山运动主幕遭到破坏 ,... 涟源凹陷经历了 2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 :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盖层建造和中生代陆相沉积 ,现今的逆掩冲断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晚两期 ,早期形成于印支运动主幕 ,燕山运动主幕遭到破坏 ,部分经重新分配后形成次生气藏 ;晚期形成于燕山运动主幕以后 ,属原生油气藏。涟源凹陷中部褶断带的紧闭背斜是寻找次生气藏的首选区域 ,而宽缓向斜中的隐伏隆起则是寻找晚期原生油气藏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涟源凹陷 上古生界 构造演化 成藏组合 成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滩复合型气藏物质聚集分布及储层特征研究——以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倪新锋 陈洪德 韦东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45-1054,共10页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在近期获得重大突破,普光气田礁滩复合型气藏物质聚集模式及储层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川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盆地的碳酸盐岩有利勘探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受开江—梁平台盆(inter-platform basin)的控制,普光地...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在近期获得重大突破,普光气田礁滩复合型气藏物质聚集模式及储层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川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盆地的碳酸盐岩有利勘探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受开江—梁平台盆(inter-platform basin)的控制,普光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在台盆东侧发育了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台地蒸发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斜坡和台盆沉积相,但陆棚相不甚发育。古地理的分异主要围绕开江—梁平台盆的发育、发展及填平补齐的过程而演化。储层沉积微相及微观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台地边缘礁滩相为该区储层发育最有利的相带,海绵障积白云岩、海绵骨架礁灰岩、鲕粒白云岩及残余鲕粒白云岩等为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优质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展布,后期的白云石化、溶蚀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礁滩 储层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台盆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的二次生烃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润合 赵宗举 +1 位作者 贺小苏 冯加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续。以连续生烃烃产率曲线为基础建立的煤二次生烃烃产率数值模拟方法已应用于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成烃资源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模拟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大成 赵宗举 徐云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3-11,52,共10页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海相沉积赋存,分布面积广泛。在总结我国海相地层油气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已发现的海相油气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再生烃3种成因类型油气藏,并综合分析了这3类油气藏形成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与有利勘探领域。我国海相烃源岩成因油气的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应该针对陆上原生与次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海域原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加强海相地层的勘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 成藏规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超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智 何生 +1 位作者 李奇艳 张勇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远大于1.2g/cm^3,砂岩、泥岩段同时具有高声波时差和低电阻率特征,井旁地震速度具有异常低值特征,超压顶面形态不规则,穿层分布,并且宏观上往往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经过分析,欠压实以及煤层不是超压带低速的原因,烃类生成尤其是天然气生成对现今超压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盆1井西凹陷 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系统及勘探选区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徐云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中、古生界油气系统成因及演化复杂,按照"动态演化"综合分析思路将其分成原生、再生烃(二次生烃)及复合油气系统三大类。加里东期、海西期及印支期是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燕山期是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破坏与改造期;喜马拉雅期是再生烃油气系统及复合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期,也是四川盆地原生油气系统的主要改造期。指出川东北大巴山前缘及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川西北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煤成气藏、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江西鄱阳盆地南部凹陷、川中乐山-龙女寺隆起下古生界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古生界 中生界 原生油气系统 再生烃油气系统 复合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智 何生 +2 位作者 武恒志 孟闲龙 张勇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 000 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 000 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层速度和利用Fillippone公式计算地层压力,得到超压数据体。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在白垩系及其以下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超压层的深度范围不同。盆1井西凹陷较浅,其次是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昌吉凹陷中部和西部最深。超压层大多顺层分布,只是在凹陷边缘以及昌吉凹陷西南有穿层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往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从三叠系顶部到白垩系底部。深部超压对油气分布和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的研究将对本区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超压层分布 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成因地质分析 被引量:57
14
作者 张荣虎 张惠良 +2 位作者 寿建峰 沈扬 李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以细-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杂基为铁泥质和泥质(2%~10%),胶结物以方解石(3%~15%)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不含高岭石,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以细-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杂基为铁泥质和泥质(2%~10%),胶结物以方解石(3%~15%)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不含高岭石,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孔隙组合为残余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占储集空间总量的(50~90)%,其次为构造缝—溶蚀孔,主要的孔隙类型为溶蚀孔和裂缝,总体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综合分析认为:阶段性的前陆构造逆冲推覆作用对沉积旋回性、水体盐度变化及物源区距离变化的控制至关重要;构造活跃期扇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差分选中-粗砂岩、近源快速堆积造成的高岩屑含量、干旱咸湖导致的高碳酸盐胶结和早成岩期相对深埋—后期持续快速深埋压实作用,是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成因;而较优质储层是构造平缓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分选好的中-细砂岩、早期表生溶蚀及弱碳酸盐胶结作用、早期构造破裂的复合作用及其叠加效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储层 成因 演化模式 下白垩统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53
15
作者 赵宗举 李宇平 +4 位作者 吴兴宁 陈学时 俞广 贺训云 王双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12-20,共9页
塔中地区北部奥陶系发育碳酸盐台地—陆棚边缘高能滩相,仅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滩体就厚约100?300m,有效储层厚约50?100m,滩体颗粒灰岩构成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古岩溶岩性储集体圈闭,圈闭面积可达1000?2000km2,迄今钻遇的12口井有9口井... 塔中地区北部奥陶系发育碳酸盐台地—陆棚边缘高能滩相,仅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滩体就厚约100?300m,有效储层厚约50?100m,滩体颗粒灰岩构成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古岩溶岩性储集体圈闭,圈闭面积可达1000?2000km2,迄今钻遇的12口井有9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初步预计储量可达(5?10)×108t油当量,应该是特大型整装原生岩性油气藏,可能成为塔里木盆地尚未探明的最大整装油气田。该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满加尔凹陷油气源区多期油气特别是晚海西期油气首先充注的圈闭;多期岩溶作用造就了较好的滩体储集空间,颗粒灰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既为油气勘探带来了难度,也为该岩性圈闭侧向封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埋藏深度适中及后期构造改造微弱有利于滩体原生油气藏的保存;滩体地震响应特征易于识别追踪,总体表现为低频空白弱反射或者是低频强—弱相间反射。初步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相似成藏条件即形成大中型原生岩性油气藏的地区还有阿瓦提凹陷南部—巴楚凸起北缘及塔北隆起南斜坡—北部坳陷北缘,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原生岩性油气藏具备十分广阔的勘探前景,是发现大中型油气藏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相 岩性油气藏 非均质储层 碳酸盐岩 成藏条件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现状、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深水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50
16
作者 吕福亮 贺训云 +2 位作者 武金云 孙国忠 王根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 深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前热门的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油气产量及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全球深水油气产量从1996年的不足2×108bbl增长到2005年的14×108bbl,全球深水油气产量占海洋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和7%,将增至2015年的25%和12%。深水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成功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勘探领域。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各种难题,如油藏规模越来越小、油藏流体越来越复杂、作业海域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四分量/四维(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我国深水区为浅水区的延伸,与已取得众多成功发现的浅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相似,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配套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最新的荔湾3-1-1井取得的重大发现亦证实了此点,因此,应加快勘探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深水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深水勘探 油气勘探 勘探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优质储层控制因素与勘探方向选择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惠良 王招明 +7 位作者 张荣虎 杨海军 李宇平 沈扬 孙丽霞 李玉文 杨晓宁 王少依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21-25,共5页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分布面积约23.6×104km2,勘探前景广阔。储层性质受岩矿特征、成岩演化、压实等因素控制。储层分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两种,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塔中和塔北,其形成环境是滨岸、潮间带低潮坪、潮下带潮汐水道及和扇三角...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分布面积约23.6×104km2,勘探前景广阔。储层性质受岩矿特征、成岩演化、压实等因素控制。储层分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两种,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塔中和塔北,其形成环境是滨岸、潮间带低潮坪、潮下带潮汐水道及和扇三角洲,岩屑砂岩主要分布在塔东等地区。塔中和塔北地区石英含量可以达到65%以上,其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2×10-3μm2,因此,石英砂岩的分布区即为优质储层的分布区。塔东等岩屑砂岩分布的地区储层控制因素为成岩压实、碳酸盐胶结物和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其压实减孔10%?26%、胶结减孔8%?24%;有效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2×10-3μm2)的埋藏深度小于4500m,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10%;因此,塔东等地区沉积前古隆起及陆相与海相环境的过渡带可能存在较好储层。石英砂岩分布区、古隆起及大陆斜坡上的沉积环境过渡带是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储层 石英砂岩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简论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吕福亮 贺训云 +2 位作者 武金云 孙国忠 王根海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4期22-28,共7页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计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108bbl。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水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预测至2015年世界海洋石油的25%将来自深水区。巴西近海、...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计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108bbl。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水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预测至2015年世界海洋石油的25%将来自深水区。巴西近海、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沿海是当前世界三大深水勘探热点地区,这里集中了世界84%的深水钻探活动,其储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储量的88%。近几年全球不断取得深水油气重大发现,对全球新增探明储量和提高产量起到了主要作用。深水油气勘探与浅海及陆上油气勘探相比,技术要求高、资金风险高、作业难度高,施工工艺也有很大区别。高科技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率,促进了深水勘探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了一大批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深水勘探 海洋勘探 勘探概况 地质特征 高科技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前白垩系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15
19
作者 叶舟 支家生 +2 位作者 梁兴 张廷山 徐克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9,27,共7页
江汉盆地南部荆州—沔阳区地处中扬子区晚印支—中燕山期“南北对冲”的前缘干涉带,前白垩系经受中燕山期挤压冲断构造改造相对较弱, 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形成江汉断陷盆地。巨厚的白垩系—新近系区域盖层既构筑了盆地南部... 江汉盆地南部荆州—沔阳区地处中扬子区晚印支—中燕山期“南北对冲”的前缘干涉带,前白垩系经受中燕山期挤压冲断构造改造相对较弱, 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形成江汉断陷盆地。巨厚的白垩系—新近系区域盖层既构筑了盆地南部断陷区晚期沉积重建型整体封存体系,又使区域展布的前白垩系源岩具有晚期深埋生烃和运聚成藏的有利条件,是江汉盆地前白垩系勘探的首选区带。鉴于已发现了前白垩系烃源岩晚期生烃形成古生中储、古生新储型油气藏的重要苗头,建议加强勘探沔阳、江陵、潜江断陷中燕山期构造不整合面及其上下附近的局部构造带,以尽早突破前白垩系烃源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燕山期 江汉盆地 油气勘探 喜马拉雅期 冲断构造 烃源 生烃 断陷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20
作者 沈安江 王招明 +2 位作者 郑兴平 贺晓苏 郑多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2期23-32,共10页
牙哈—英买力地区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的观点一直主导着该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思路。但储层精细描述揭示了牙哈—英买力地区除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外,还发育有暴露浅滩型、层间古岩溶型、... 牙哈—英买力地区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的观点一直主导着该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思路。但储层精细描述揭示了牙哈—英买力地区除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外,还发育有暴露浅滩型、层间古岩溶型、白云岩型储层。其中位于古潜山面之下经风化作用改造的白云岩型储层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勘探成功率高。其次是暴露浅滩型储层,油藏类型有早成藏残留型和晚成藏型。暴露浅滩型、层间古岩溶型和白云岩型储层也是很有勘探价值的储层类型。早成藏型原生油气藏,位于寒武系—奥陶系与志留系呈假整合接触的地区,与古潜山无关。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可以形成晚成藏型油气藏,但目前试油结果均为水层,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纪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储集层特征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