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2 位作者 张林 张绍胜 孔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7,83,共8页
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盆地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控砂因素、控藏因素以及控制富集区带因素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相关基础地质理论,为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发展提... 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盆地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控砂因素、控藏因素以及控制富集区带因素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相关基础地质理论,为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资料表明: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盆地类型有陆相断陷盆地、陆相坳陷盆地和陆相前陆盆地3种,盆地类型不同,各体系域(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中油气的分布规律也不同;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有控砂因素和控藏因素以及控制富集区带的因素,控砂因素有斜坡、断裂、古水深、古气候、古物源和构造运动,控藏因素有最大湖泛面、区域不整合面和断层面,控制富集区带的因素有有利沉积相带、断裂发育带、地层尖灭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流体性质变化带、构造坡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 油气藏 控制因素 富集区带 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碎屑岩领域有利天然气勘探方向浅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世祥 汤良杰 +1 位作者 魏国齐 杨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0-24,57,共6页
四川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早期克拉通碳酸盐岩层系和晚期前陆层系碎屑岩领域中,由于碳酸盐岩层系中发育的气藏常常高含硫化氢,如罗家寨、渡口河等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量动用难度大,因此,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中,急需寻找低硫储量.前陆... 四川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早期克拉通碳酸盐岩层系和晚期前陆层系碎屑岩领域中,由于碳酸盐岩层系中发育的气藏常常高含硫化氢,如罗家寨、渡口河等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量动用难度大,因此,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中,急需寻找低硫储量.前陆碎屑岩领域资源丰富,且低含硫,因此,该层系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对指导盆地天然气勘探意义重大.通过四川盆地三大前陆盆地成藏研究,认为目前该层系首选勘探领域为龙门山前陆盆地,其次为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盆地.有利勘探区带包括龙门山冲断带南段、梓潼凹陷、川中南部—蜀南构造带、龙门山冲断带北段、米仓山冲断带和大巴山冲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碎屑岩 天然气勘探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旭 田继先 +3 位作者 周飞 赵健 郭泽清 李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勘探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在钻井过程中新近系虽有不同程度的天然气显示,但却一直未有重大的勘探突破。在对新近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了研...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勘探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在钻井过程中新近系虽有不同程度的天然气显示,但却一直未有重大的勘探突破。在对新近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认为一里坪—三湖地区新近系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纵向上,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的暗色泥岩厚度最大;烃源岩在埋深2800m进入生气门限,从4000m开始生成大量的热成因气,具有一定资源基础。新近系主要为湖泊及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发育滨浅湖滩砂坝、三角洲前缘砂坝和河道砂等,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粒度和埋藏深度等控制,鸭湖—涩北、碱石山—船形丘及碱山—红三旱地区是天然气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东部 新近系 烃源岩 成藏条件 有利勘探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天然气成藏的闭合度下限探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泽清 李本亮 +2 位作者 张林 李熙喆 孔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9,共16页
在一定条件下,构造圈闭只有达到一定的闭合高度,气水才能有效地分离,当达到一定含气饱和度和储量规模后便形成天然气藏,因而,必然有一个成藏闭合度的下限值。该值受储层物性、盖层条件、储盖配置情况、圈闭形态和规模、水动力强度和方... 在一定条件下,构造圈闭只有达到一定的闭合高度,气水才能有效地分离,当达到一定含气饱和度和储量规模后便形成天然气藏,因而,必然有一个成藏闭合度的下限值。该值受储层物性、盖层条件、储盖配置情况、圈闭形态和规模、水动力强度和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因地而异。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的研究表明:1)根据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计算天然气成藏的最小气柱高度可间接得到最小成藏幅度,不同的储层对应不同的闭合度下限,从1m至上百米不等;2)根据盖层的封闭能力计算盖层封闭的最大气柱高度可从几十米到上百米,每种类型的储层成藏的闭合度下限始终小于盖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气柱高度,因此盖层不是制约闭合度下限的因素;3)在特有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成藏的闭合度下限与圈闭短轴半径的关系可以涩北气田为例,与其圈闭面积相当的构造圈闭,闭合度必须大于25m才能构成气藏。据此认为储层条件和圈闭规模是该区天然气成藏下限的主要制约因素。确定低幅度构造圈闭天然气成藏的闭合度下限对今后寻找低幅度构造圈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闭合度下限 毛细管压力 气柱高度 气水界面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侏罗纪凹陷结构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曾旭 田继先 +4 位作者 杨桂茹 王波 郭泽清 王薇 张海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3,共10页
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 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三旱、尖顶山、长尾梁等新的侏罗纪凹陷。根据剖面形态及构造特征,将受到强烈改造的侏罗纪凹陷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软弱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能干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基底断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挤压挠曲的弱变形凹陷及垂直隆升的弱变形凹陷。断陷期地层主要受控于柴北缘基底深大断裂,坳陷期地层则全区分布,两者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通过应力场与现今基底主干断裂走向关系分析,祁连山的阻隔及阿尔金山的左行走滑作用控制了现今侏罗纪凹陷的形态特征。早侏罗世断陷所在的地区,烃源岩条件更为优越;并联式的断陷结构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远距离运移,易形成源外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侏罗系 解释模型 凹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被引量:5
6
作者 钱凯 李本亮 许惠中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3期1-9,共9页
影响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并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保存条件的认识与有利区预测;有效烃源岩与资源潜力;储层的复杂性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影响。保存条件分为三个层次:含油气盆地的保存、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油气藏的保存。塔里木... 影响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并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保存条件的认识与有利区预测;有效烃源岩与资源潜力;储层的复杂性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影响。保存条件分为三个层次:含油气盆地的保存、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油气藏的保存。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是中国古生界保存较好的盆地,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目标区,另外还有准噶尔、楚雄等盆地。盆地斜坡相泥岩及泥状灰岩是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烃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区是重要战略方向;陆表海碳酸盐岩烃源岩区是中小油气田勘探领域。从储层条件来说,下古生界应以非砂岩岩溶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溶蚀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已发现的下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仅见于碳酸盐岩溶储层;上古生界以孔隙性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晚古生代的构造一古地理演化为这两类储层的广泛发育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相地层 保存条件 烃源岩 储层 油气勘探 成矿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横向运聚成藏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李本亮 王明明 +2 位作者 魏国齐 张道伟 王金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100,共8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地层水盐度对微生物菌生长发育的制约、矿化度对生物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泥岩盖层中高矿化度地层水对封盖性能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主要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地... 本文系统研究了地层水盐度对微生物菌生长发育的制约、矿化度对生物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泥岩盖层中高矿化度地层水对封盖性能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主要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北斜坡第四系地层水的矿化度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影响生物气大量生成并从水中游离出来,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矿化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矿化度的增高明显降低,南缘低矿化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在北斜坡高矿化度条件下大量游离出来。实验测试证明泥岩饱和高矿化度地层水时,其突破压力增加约100倍,封盖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方式进行横向运聚的特征,展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结合生物气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生物气首先以水溶气方式发生远距离的横向运移以后再以游离相进行垂向运聚成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三湖地区生物气勘探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水溶气 溶解度 盐度 水动力 柴达木盆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北斜坡岩性气藏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平 郭泽清 +3 位作者 张林 张绍胜 田继先 孔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25-31,8-9,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是在新近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背斜气田)。近年来,在三湖地区第四系发现了岩性气藏,开辟了三湖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构造背...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是在新近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背斜气田)。近年来,在三湖地区第四系发现了岩性气藏,开辟了三湖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构造背景、气源条件和生储盖组合等条件评价岩性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背景;在简单回顾勘探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已发现岩性气藏的地质、地震特征;针对岩性气藏的特征,提出了精细地震资料处理、精细等时格架地层对比和精细含气检测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在该区开展岩性气藏的勘探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地区 第四系 岩性气藏 含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构造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2 位作者 钟建华 李本亮 温志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664,i0001-i0002,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上段(E32)发育了湖相生物礁,主要有由基质支撑的藻叠层石礁和骨架生物礁2种类型。生物礁孔隙非常发育,是该区的优质储层。对跃西4井生物礁储层物性进行了重点测试,其孔隙度平均26.1%,渗透率平均达9... 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上段(E32)发育了湖相生物礁,主要有由基质支撑的藻叠层石礁和骨架生物礁2种类型。生物礁孔隙非常发育,是该区的优质储层。对跃西4井生物礁储层物性进行了重点测试,其孔隙度平均26.1%,渗透率平均达97.2×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隙、骨架孔隙、体腔孔隙、粒内孔隙以及溶孔和溶洞。生物礁的地震响应和测井曲线特征明显,结合岩心和录井资料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预测生物礁。生物礁的形成除了生物因素以外,还会受到古气候、古纬度、古水动力、古水介质条件以及陆源碎屑等的影响;同时,它的发育受大地构造、湖底地形的控制。生物礁的发现对于青海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岩石学特征 孔隙类型 地球物理特征 形成条件 跃进二号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发育历史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泽清 孙平 +2 位作者 张绍胜 田继先 孔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2-378,共7页
地层厚度能够反映构造沉降及隆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探井统一分层后,计算现今地层厚度,然后分期平面成图。这些图件揭示出三湖地区北斜坡背斜构造形成历史并不统一,具有由北东向南西依次发育的特征:伊克雅乌汝、南陵丘、驼... 地层厚度能够反映构造沉降及隆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探井统一分层后,计算现今地层厚度,然后分期平面成图。这些图件揭示出三湖地区北斜坡背斜构造形成历史并不统一,具有由北东向南西依次发育的特征:伊克雅乌汝、南陵丘、驼峰山背斜最早成型,是第四纪以来的同沉积背斜。k11沉积后,台吉乃尔和涩北二号才开始形成,接着涩北一号形成,而台南背斜形成最晚。涩东鼻状构造是在k1以后才抬升的,而南斜坡至今未形成背斜构造;而且隆升速度也是不均衡的,具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更新统末期(k5以后)背斜构造快速抬升。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确定,对于寻找背斜构造形成的有利区带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湖地区 地层厚度 背斜构造 发育历史 勘探意义 第四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潜台奥陶系马五_4亚段白云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光明 罗顺社 +1 位作者 倪超 肖红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从靖边潜台奥陶系马五段主要岩石类型出发,综合分析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靖边潜台奥陶系存在三种白云化作用:(1)泥粉晶云岩与硬石膏共生,形成于盐度较高的局限蒸发潮坪,为准同生白云化所形成;(2)粗粉品厶岩分伽较局限... 从靖边潜台奥陶系马五段主要岩石类型出发,综合分析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靖边潜台奥陶系存在三种白云化作用:(1)泥粉晶云岩与硬石膏共生,形成于盐度较高的局限蒸发潮坪,为准同生白云化所形成;(2)粗粉品厶岩分伽较局限,夹于与硬石膏共生的泥粉晶云岩层之间,不与硬石膏共生,但低有序度和略富钙的特征表明其为回流渗透白云化成因;(3)岩溶风化壳较发育区的孔洞缝中大量次生方解石的残余组构表明,去白云化之前的白云石以细砂晶为主,多为自形、半自形菱面体,部分具有环带构造和“亮边雾心”,形成温度为52.30℃~78.05℃,碳氧同化素特征与典型的埋藏白云石较接近,说明其为浅-中埋藏环境下形成的白云石。这三种白云化作用中,准同生白厶化是最主要最普遍的白云化类型,其次是浅-中埋藏白云石,回流渗透白云化分布较局限。明确马五。亚段的白云化类型,对于重建岩相古地理、研究储层的形成机理、提高勘探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同生白云化 回流渗透白云化 埋藏白云化 靖边潜台 马五4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砂体大面积分布的成因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施振生 杨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8-1068,共11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六段以砂质沉积为主,砂体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泛。弄清砂体大面积分布的成因,对预测优质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物源分析、砂体展布研究和沉积相编图,并结合水槽实验和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六段以砂质沉积为主,砂体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泛。弄清砂体大面积分布的成因,对预测优质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物源分析、砂体展布研究和沉积相编图,并结合水槽实验和现代地质调研,认为晚三叠世四川盆地古地形平坦,发育多个物源。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泊4类沉积体系为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布广泛,相带稳定,厚度均一;湖泊沉积体系分布于川南,以浅湖亚相为主,向盆地西南存在出水口。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划分出4期三级沉积层序,须二、四、六段均位于各三级沉积层序的低位体系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等于基准面上升速率,物源供给充分。须二、四、六段可进一步划分出多期4级沉积层序,湖平面进退频繁。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砂体分布面积主要受地形坡降、物源供给和水体频繁进退控制。小的地形坡降提供了地质背景。它不仅造成大面积浅水区的发育,而且造成水流的侧向侵蚀能力、水流流态等发生改变。充足的物源供给提供了物质保障。多物源体系的存在,造成砂体从多方向进入盆地,在平面上叠置连片。而水体中砂质含量增高,水流的搬运机制、侧向侵蚀能力差异,有利于砂体向前推进。水体频繁进退是砂体大面积分布的重要途径。水体频繁进退过程中,三角洲前缘长期遭受的河流,波浪,以及沿岸流的强烈改造,发生强席状化,分布面积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砂体 地形坡降 物源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沉积相 被引量:30
13
作者 邢厚松 肖红平 +4 位作者 孙粉锦 肖建新 刘锐娥 张春林 蔺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5-351,共7页
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二段露头和盆内岩心中的沉积序列及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山二段砂岩露头及岩心中广泛发育韵律层理、块状层理、侧积交错层理等高流态层理,露头砂体为透镜状,并... 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二段露头和盆内岩心中的沉积序列及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山二段砂岩露头及岩心中广泛发育韵律层理、块状层理、侧积交错层理等高流态层理,露头砂体为透镜状,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切割、叠置成宽度和厚度巨大的带状砂层,体现了辫状河高流态及辫状河道砂体频繁摆动、迁移的特征。通过岩石沉积相、测井沉积相、砂体厚度、古地形结合古地理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山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远源砂质辫状河—"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发育冲积平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或滨海浅湖相,并识别出辫状河主水道、河漫沼泽、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等多种亚相、微相类型,明确认为辫状河主水道部分形成的宽厚巨大的主砂带是有利勘探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相 “浅水型”三角洲 砂质辫状河 山西组二段 下二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水含盐度对生物气运聚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本亮 王明明 +3 位作者 冉启贵 彭秀丽 张道伟 王金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20,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 ,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 ;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 ,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 ,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 ,中央凹陷及其南...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 ,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 ;由于剧烈的蒸发作用 ,地层水含盐度北斜坡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 ,影响游离气垂向运聚成藏的资源量供给 ,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盐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 ,南缘低盐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 ,在北斜坡高盐度条件下大量游离出来。三湖地区早成岩阶段的泥岩盖层虽然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盖层 ,但是实验测试证明该泥岩饱和高盐度地层水时 ,其突破压力增加约 10 0倍 ,封盖性能大大提高 ,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横向运聚的特征 ,也暗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 ,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文章结合生物气藏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含盐度 生物气 运聚成藏 水溶气 溶解度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初探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泽清 王宗礼 +3 位作者 李雪峰 张林 张绍胜 孔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92,共9页
在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 在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干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的区块,也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一里坪 沉积相 新近系 滨浅湖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裂缝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3 位作者 顾乔元 杨文静 朱登朝 彭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7-441,447,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统计,发现取心段平均裂缝密度为3.3条/m,以小的半充填的斜交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2个带,第1条发育带位于不整...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统计,发现取心段平均裂缝密度为3.3条/m,以小的半充填的斜交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2个带,第1条发育带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厚20~50m;第2条裂缝带与第1条相距约100m。通过分析化验资料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主要发育2期构造裂缝;综合分析测井、试油和构造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性等因素控制。裂缝发育程度与油气关系密切,裂缝发育区域油气高产的可能性大。裂缝发育于油气大规模运聚之前,为油气成藏提供通道。同时定量分析了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认为其为储层提供一定的储集空间和绝大部分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控制因素 成藏 奥陶系潜山 桑塔木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