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7
1
作者 何金有 邬光辉 +2 位作者 李启明 马锋 李洪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震旦系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震旦系顶部白云岩受岩溶作用发育溶蚀孔(洞)缝,储集空间主要为角砾间孔、溶蚀孔(洞)及裂缝;南华—震旦系泥质岩类和下寒武统泥岩、泥灰岩为震旦系的有效烃源岩;同时...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震旦系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震旦系顶部白云岩受岩溶作用发育溶蚀孔(洞)缝,储集空间主要为角砾间孔、溶蚀孔(洞)及裂缝;南华—震旦系泥质岩类和下寒武统泥岩、泥灰岩为震旦系的有效烃源岩;同时,下寒武统泥岩及泥灰岩直接覆于震旦系白云岩储集层之上,可作为良好盖层,与震旦系白云岩储集层形成良好储盖组合;震旦系油气成藏史分析表明顶部白云岩具有多期油气充注条件,在古隆起斜坡区可能保存原生古油藏。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区带评价分析,提出塔东低凸起北斜坡、塔中低凸起北翼及柯坪-巴楚隆起等震旦系为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石油地质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塔参1井花岗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 被引量:18
2
作者 邬光辉 张承泽 +2 位作者 汪海 刘玉魁 李建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8-571,共4页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中部前寒武纪地层的时代存在不同认识。为获得确切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对塔中隆起塔参1井前寒武纪基底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57.4Ma±6.2Ma,从而证实其为南华纪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成果...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中部前寒武纪地层的时代存在不同认识。为获得确切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对塔中隆起塔参1井前寒武纪基底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57.4Ma±6.2Ma,从而证实其为南华纪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基底 新元古代 锆石SHRIMP U-PB年龄 花岗闪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硅质岩分类及成因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宗玉 罗平 +3 位作者 刘波 王珊 白莹 周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5-264,共20页
硅质岩成因涉及硅质来源、沉积环境、形成方式以及成岩阶段等问题,直接的岩石学证据在解决硅质岩成因类型中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底部硅质岩段岩石组合类型复杂多样,沉积现象丰富,其成因至今无法达成... 硅质岩成因涉及硅质来源、沉积环境、形成方式以及成岩阶段等问题,直接的岩石学证据在解决硅质岩成因类型中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底部硅质岩段岩石组合类型复杂多样,沉积现象丰富,其成因至今无法达成一致。为了揭示该套硅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笔者对3条野外剖面(库勒、肖尔布拉克西沟西、于提希)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描述,并系统观察该套薄层状硅质岩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特征。综合前人研究,同时结合玉尔吐斯组硅质岩中非硅质成分(残余矿物、伴生矿物、填隙物以及混入物成分)、结构组分特点,笔者分别提出了中观尺度下(露头)"颜色-构造-成分"综合分类方案以及显微镜尺度下"成分-结构组分-成因"综合分类方案,并在宏观尺度下将硅质岩段分为5段,中观尺度下分为6种岩石类型,显微镜尺度下分为7种岩石类型。早寒武世早期,南天山洋初始裂陷,位于其南部的阿克苏地区遭遇大规模海侵,同时由于海底扩张作用,热液活动频繁,为微生物繁盛奠定了物质、温度和空间基础。富硅质网状脉和上覆薄层状硅质岩的垂向叠置关系表明硅质岩在台内裂洼槽带至内-外缓坡带由幕式低-中温、富硅-磷-钡-钒的海底热液系统以硅质充填下伏网状裂缝、大范围的喷流沉积以及交代原始沉积物等方式形成。笔者认为该套薄层状硅质岩的形成并非由一种成因主导,而是多种成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微生物群落的聚磷作用以及对(成岩)重晶石形成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在硅质岩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尔吐斯组 硅质岩 岩石学特征 形成原因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88
4
作者 陈文玲 周文 +4 位作者 罗平 邓虎成 李沁 单蕊 戚明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3-1086,共14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岩为主,其石英、长石和黄铁矿总量平均51.9%,粘土矿物含量平均24.7%,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平均23.4%,与美国典型页岩储层有相似性。总有机碳含量底部为3.9%~6.7%,上部为1.0%~2.1%。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平均孔隙度为5.68%,平均渗透率为5.96×10-3μm2,与孔隙度成明显正相关。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泥(页)岩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溶)孔、晶间隙、晶内孔,有机质内微孔和微裂缝等。根据压汞分析,泥(页)岩孔喉中值半径最大为33nm,平均为10nm。研究表明,长芯1井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微孔隙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岩性、成岩演化程度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物性好于粉砂质泥(页)岩和钙质泥(页)岩;成岩阶段晚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孔隙度;TOC是控制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长芯1井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第18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46
5
作者 吴因业 朱如凯 +3 位作者 罗平 袁选俊 候连华 张天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9-206,共8页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地类型沉积分析如构造气候与沉积、前陆盆地沉积、断陷盆地沉积、走滑和弧前盆地的沉积等,涉及碎屑沉积的湖泊体系、冰川体系、风成体系的沉积层序;深水沉积学研究进展;盆地分析与资源沉积学,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砂矿和聚合资源、烃源岩与储集层等;火山岩储层研究包括火山沉积、火山爆发和火山灰扩散和火山岩相模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包括碎屑岩沉积物地球化学,如成岩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物源与风化作用、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以及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沉积、冷水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成岩变化与地球化学。最后指出在油气勘探中要重视露头和现代沉积研究,加强实验技术和沉积地球化学、沉积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以及层序地层与前陆盆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油气勘探 前陆盆地 门多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优质烃源岩成烃环境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祖新 姜文亚 +2 位作者 张义杰 赵萌 王居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8,10,共8页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利用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古生物鉴别等方法,分析烃源岩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烃源岩的成烃环境,建立孔二段湖盆烃源岩发育模式,确定烃源岩与常规油和致密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厚度为50~450m,...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利用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古生物鉴别等方法,分析烃源岩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烃源岩的成烃环境,建立孔二段湖盆烃源岩发育模式,确定烃源岩与常规油和致密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厚度为50~450m,暗色泥岩平均TOC质量分数为3.07%,Ro为0.5%~1.1%,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大;湖盆性质、古气候、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控制烃源岩的发育,孔二段沉积时期湖盆宽/深大,气候温暖湿润,水体为淡水—半咸水,上、下水体交换相对频繁,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湖盆中心;湖盆中心以致密油勘探为主,湖盆边缘以常规油勘探为主.成烃环境的研究及烃源岩发育模式的建立对研究区常规油和致密油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优质烃源岩 成烃环境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薄互层砂体预测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成林 李毓丰 +2 位作者 张雷 赵宽志 党青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塔中地区志留系地质条件复杂,目的层段砂层薄,横向连续性差,地质建模困难,利用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利用稀疏脉冲拟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塔中地区进行了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 塔中地区志留系地质条件复杂,目的层段砂层薄,横向连续性差,地质建模困难,利用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利用稀疏脉冲拟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塔中地区进行了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下沥青砂岩段砂体具有成片分布、连续性好和厚度大的特点;上沥青砂岩段砂体具有分块分布和厚度小的特点。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对于塔中地区志留系薄砂层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和降低开发风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预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地震反演技术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磺化钻井液的流变性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斌 张欢庆 +3 位作者 周志世 邬光辉 刘毅 吕志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4,89-90,共3页
实验分别选取了塔里木油田低、中、高密度具有代表性的几口深井的水基磺化钻井液,使用高温高压流变仪Fann 75,对高温高压下温度及压力对该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0℃以下,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0~230℃范... 实验分别选取了塔里木油田低、中、高密度具有代表性的几口深井的水基磺化钻井液,使用高温高压流变仪Fann 75,对高温高压下温度及压力对该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0℃以下,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80~230℃范围内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塑性黏度在50~2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动切力在100℃以内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00~2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压力和温度同时变化时,水基磺化钻井液各流变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温度对各参数的影响规律相同,温度是影响钻井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磺化钻井液 流变性 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