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5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研究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如凯 孙龙德 +8 位作者 张天舒 张志杰 沈安江 毛治国 王兆明 任义丽 江航 张素荣 万力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意义】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相互促进,碳酸盐岩沉积学、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细粒沉积学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深水油气、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增储增产。【进展】近年来... 【意义】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相互促进,碳酸盐岩沉积学、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细粒沉积学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深水油气、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增储增产。【进展】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在源-汇系统与沉积过程正演模拟、陆相页岩沉积特征及对含油气性的影响、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低渗-致密碎屑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指导了油气勘探生产中的有利区带评价优选、井位部署、开发方案制定。【结论与展望】随着油气勘探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复杂储层等领域拓展,源-汇系统沉积学与沉积正演模拟技术创新、陆相页岩沉积学、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与智能分析系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研究认识必将为推动全球及中国油气工业高质量发展和陆相页岩革命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沉积学 深层—超深层储层 陆相页岩沉积学 智能岩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陆上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勘探现状、进展与未来思考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喆 白斌 +3 位作者 刘畅 王岚 周海燕 刘羽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40,共14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矿权区陆相页岩油地质资源丰富,“十三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陆上中-高熟页岩油(简称页岩油)地质资源量201×108t,占中国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的7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松辽盆地青山口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矿权区陆相页岩油地质资源丰富,“十三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陆上中-高熟页岩油(简称页岩油)地质资源量201×108t,占中国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的7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等重点层系的产量显著增长,中国石油页岩油年产量从2010年的2.5×10^(4)t增至2023年的391.6×10^(4)t,勘探潜力巨大。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陆相不同类型页岩油具有地质特征非均质性强、富集高产因素明显差异的特点,其效益勘探存在地质认识与勘探技术的双重挑战。特别是:(1)夹层型页岩油虽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1+2亚段(延长组7段1+2亚段)实现规模勘探,但勘探靶体钻遇率变化大,深湖区细粒沉积体系研究薄弱,靶体空间展布刻画技术的准确性仍需提升;(2)混积型页岩油地层垂向厚度大、岩性频繁变化、发育多套地质甜点,在柴达木盆地、渤海湾盆地虽然实现了勘探突破,但垂向地质甜点产量差异明显,页岩油高产主控因素不清,主力靶体评价优选技术、方法仍需完善;(3)页岩型页岩油在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实现了古龙页岩油勘探突破,但陆相湖盆不同类型页岩生、排烃差异明显,页岩原位滞留烃特征变化大,地质-工程一体化靶体评价技术、方法仍需深化研究。总体上中国石油页岩油勘探开发仍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未来应:(1)加强淡水湖盆深湖区多类型砂体成因机制研究,实现薄层浊积砂体等夹层型页岩油效益勘探;(2)加强咸化湖盆富碳酸盐混积型页岩油源-储组合评价,优选主体靶体实现混积型页岩油高效勘探;(3)加强淡水、咸化湖盆优质源岩生、排烃差异性评价,优选最佳靶体,实现不同湖盆页岩型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技术进展 靶体 甜点评价 勘探现状 勘探规划 陆相页岩油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邦六 董世泰 +2 位作者 刘依谋 梁菁 马晓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4,共16页
目前,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由隆起区向盆地斜坡、湖盆中心、盆地周缘不断拓展,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对象由常规向非常规油气不断扩展,勘探开发面临探区更复杂、目标更隐蔽、作业难度更高等难题。针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 目前,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由隆起区向盆地斜坡、湖盆中心、盆地周缘不断拓展,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超深层、对象由常规向非常规油气不断扩展,勘探开发面临探区更复杂、目标更隐蔽、作业难度更高等难题。针对陆上高难度探区地震勘探,中国石油强化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两宽两高(宽方位、宽频、高密度、高覆盖)”采集、“双高(高分辨率、高保真)”处理、真地表成像处理、叠前储层定量预测等技术系列,支撑了高难度探区勘探持续突破和储量长期稳定增长,实现油气产量稳中有升。以上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物探技术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油气在地质家的脑海里,更藏在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里”的找油找气新理念;得益于把握住了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突破的牛鼻子,提出了“目标在深层,问题在浅层,关键是速度,核心是精细”的技术思路;得益于管理思路的创新与转变,建立了完整的物探技术管理体系,使各探区地震资料品质大幅度全面提升。这种认识上的突破和管理创新将指导下一步陆上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向全方位、高密度、全数字、多参数、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全波场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 双复杂 地震勘探 智能化地震 全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探选区思考 被引量:43
4
作者 胡素云 李建忠 +8 位作者 王铜山 汪泽成 杨涛 李欣 侯连华 袁选俊 朱如凯 白斌 卓勤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3-823,共11页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勘探对象和资源赋存条件更加复杂,更加亟需明确油气勘探现状与挑战,评价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分布特点,评价落实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区带,夯实油气资源家底...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勘探对象和资源赋存条件更加复杂,更加亟需明确油气勘探现状与挑战,评价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分布特点,评价落实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区带,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五大举措强力推进油气勘探,取得了10项战略发现和10项重大突破,中西部地区集中勘探落实了15个规模储量区,油气探明储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梳理了中国石油近十年来油气油气勘探形势、挑战及重要举措,分析了中国石油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状况,论述了中国石油探区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方向和区带,明确提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下组合以及页岩油等四大领域是未来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规模增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形势 剩余资源潜力 勘探选区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薛良清 董大忠 +6 位作者 李小地 杨涛 张光亚 袁选俊 张映红 张宝民 贾进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认识与勘探成果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如下五大重点领域:大面积低渗透岩性油气藏、成熟区复杂隐蔽油气藏、前陆盆地复杂构造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渤海湾滩海第三系油气藏。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重点领域 大面积低渗透岩性油气藏 成熟区复杂隐蔽油气藏 前陆盆地复杂构造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战略选区重点目标油气地质条件分析及勘探建议 被引量:9
6
作者 门相勇 赵文智 +2 位作者 李小地 张义杰 陈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64-1067,共4页
首先,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优选出的3个战略选区重点目标,即河套盆地、塔里木东南坳陷和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条件,认为这3个目标都具有资源量大、资源丰度较高的特点,具有开展战略选区的油气资源基础。其次,论述了3个目标的... 首先,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优选出的3个战略选区重点目标,即河套盆地、塔里木东南坳陷和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条件,认为这3个目标都具有资源量大、资源丰度较高的特点,具有开展战略选区的油气资源基础。其次,论述了3个目标的储盖组合和油气显示情况,指出每个地区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具有基本的油气成藏条件和较好的勘探前景。最后,在分析3个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勘探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选区 油气资源条件 成藏条件 储盖组合 勘探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窦立荣 李志 +5 位作者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大型深水沉积体和生物礁成为巨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发现的主要领域。②中国石油海外勘探新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与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均主要分布在复合圈闭中,主要发育于前陆、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者在裂谷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前陆盆地次之,后者在前陆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裂谷盆地次之。③中国石油海外实施构造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同部署、同勘探策略,形成了3种特色高效的勘探模式,复式岩性地层油气藏立体勘探,发现了乍得邦戈尔盆地下组合高丰度岩性、高位潜山和低位潜山-岩性复合体油藏以及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河道砂、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潜山等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复杂岩性体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发现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大型缓坡礁滩体气藏、巴西桑托斯盆地湖相礁滩体巨型油田以及缅甸若开次盆深水浊积砂岩生物气藏;薄层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发现了南美奥连特盆地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油藏和中东阿曼次盆薄层礁滩体油藏。④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将从成熟探区拓展到低勘探程度的前沿领域、从陆上拓展到深水—超深水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沉积体、盆底扇和生物礁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热点;裂岩盆地深层扇体、基岩潜山,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礁滩体相关的复合圈闭是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对象,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低位潜山-岩性复合体 深水沉积体 礁滩体 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 勘探模式 三维地震勘探 裂谷盆地 前陆盆地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物探新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6
8
作者 撒利明 董世泰 李向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4-1023,844,共10页
中国石油隶属的物探队伍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陆上综合勘探能力居世界第一。在物探技术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物探公司均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技术,以确保其市场竞争地位。为增强中国石油集团... 中国石油隶属的物探队伍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陆上综合勘探能力居世界第一。在物探技术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物探公司均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技术,以确保其市场竞争地位。为增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物探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前陆、岩性、叠合盆地、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水平和勘探成功率,需要加强九个方面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大幅度提高中国石油物探技术整体研发能力,形成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关键技术,提高集团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及主营业务长远发展潜力,为打造技术领先的中国石油物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新方法 技术领先 中国石油物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值得借鉴的中国石油开发印度尼西亚油气藏的几点经验
9
作者 张铭 邢军 +2 位作者 夏朝晖 叶秀峰 樊孝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8-974,共7页
中国石油的印尼项目油气产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有的放矢地采用了相适应的研究思路和开发技术。对于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重要凝析气田,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等凝析气田描述和凝析气田开发方式等开发新技术研究,应用多学科油藏表... 中国石油的印尼项目油气产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有的放矢地采用了相适应的研究思路和开发技术。对于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重要凝析气田,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等凝析气田描述和凝析气田开发方式等开发新技术研究,应用多学科油藏表征技术,提高滚动开发钻井成功率,实现高效滚动开发。对于纵向上多个油气藏叠置的油气藏,实施精细油藏管理技术,搞好先期循环注气,利用双管完井技术实施分层系开发,利用水平井整体开发薄油环取得良好效果,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对于低渗油气田或生产历史长的油气田,采取特殊方法比如人工举升和注水开发进行开采。对于新发现的油气田,积极投入新油田开发,搞好新区产能建设。依靠较强的技术实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全方位高效经济地开发油气田,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田 滚动开发 精细油藏管理 薄油环 人工举升和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风险勘探的战略发现与成功做法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杜金虎 何海清 +5 位作者 皮学军 郭绪杰 周海民 邹才能 张义杰 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2005年以来,中国石油立足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勘探领域与目标,设立专项,实施风险勘探。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风险勘探在新区新领域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突破,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地质认识,推动了勘探技术进步,同... 2005年以来,中国石油立足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勘探领域与目标,设立专项,实施风险勘探。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风险勘探在新区新领域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突破,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地质认识,推动了勘探技术进步,同时形成了一套高效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做法。5年的风险勘探工作,对于促进中国石油国内油气勘探的持续有效发展、确保油气储量高峰期工程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风险勘探 重大成果 基本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低阻油层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识别评价技术进展 被引量:61
11
作者 李国欣 欧阳健 +1 位作者 周灿灿 刘国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43-50,共8页
自1998年至今,中国石油组织以渤海湾地区为代表的中浅层低阻油层的岩石物理研究与解释技术攻关,已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总结了较成熟的技术:低阻油层分布的油藏地质条件;粘土附加导电性质-粘土的电化学束缚水岩石物理实验与研究;盐水... 自1998年至今,中国石油组织以渤海湾地区为代表的中浅层低阻油层的岩石物理研究与解释技术攻关,已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总结了较成熟的技术:低阻油层分布的油藏地质条件;粘土附加导电性质-粘土的电化学束缚水岩石物理实验与研究;盐水钻井液与淡水钻井液侵入不同饱和度油层的双侧向、双感应等电测井的数值分析与时间推移测井研究;相应的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评价解释方法等,并在渤海湾与西部皆获得较大的地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圈闭 低阻油层 粘土附加导电与电化学束缚水 钻井液侵入 电测井响应 测井识别油层 测井 评价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天然氢气勘探开发利用进展及中国的勘探前景 被引量:20
12
作者 窦立荣 刘化清 +4 位作者 李博 齐雯 孙东 尹路 韩双彪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在全球能源脱碳背景下,天然氢气作为一种一次能源,因其零碳、可再生的优点而备受关注,但中国目前还未开展专门针对天然氢气的勘探工作。通过介绍全球已知高含量天然氢气(体积分数大于10%)气藏的主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类型,系统总结了... 在全球能源脱碳背景下,天然氢气作为一种一次能源,因其零碳、可再生的优点而备受关注,但中国目前还未开展专门针对天然氢气的勘探工作。通过介绍全球已知高含量天然氢气(体积分数大于10%)气藏的主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类型,系统总结了天然氢气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并结合国外天然氢气的勘探开发现状,评价了中国天然氢气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高含量天然氢气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带、裂谷和前寒武系富铁地层中,且以无机成因为主,富铁矿物的蛇纹石化过程是天然氢气最主要的成因来源,其次为地球深部脱气和水的辐解。(2)优质的氢源与良好的运移通道是氢气富集的前提,而盖层的封盖能力是天然氢气能否成藏的关键要素;天然氢气作为伴生气时,传统盖层对其具备封盖能力,但当其含量较高时,传统盖层可能难以形成有效封盖;裂谷环境、蛇绿岩发育区以及断裂发育的前寒武系富铁地层是富氢气藏的勘探有利区。(3)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天然氢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计划,其中,马里已实现天然氢气的商业开采,美国、澳大利亚也已成功钻探天然氢气勘探井。(4)中国高含量氢气区与富氢地质条件高度匹配,天然氢气勘探前景良好,郯庐断裂带及周缘裂陷盆地区、阿尔金断裂带及两侧盆地区、三江构造带—龙门山断裂带及周缘盆地区的天然氢气勘探潜力较大;中国应尽快开展天然氢气普查工作,加强氢气成藏过程研究和潜力评价,并进行勘探技术、开采分离技术和储运技术的攻关,为天然氢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做好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天然氢气 无机成因 地球深部脱气 水辐解 蛇绿岩带 裂谷 前寒武系富铁地层 郯庐断裂带 阿尔金断裂带 三江构造带—龙门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印尼项目的勘探实践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良清 杨福忠 +4 位作者 马海珍 王平在 余辉龙 孔丽平 方乐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2期63-69,共7页
2002年中油股份公司购买了美国Devon公司在印尼的资产,开始了中国石油印尼项目的运作。通过成藏组合分析,在Jabung区块西部发现新含油气层系,增加了新的目的层系和勘探潜力。通过圈闭类型及形成期分析,Bangko区块获得重要突破,为继续保... 2002年中油股份公司购买了美国Devon公司在印尼的资产,开始了中国石油印尼项目的运作。通过成藏组合分析,在Jabung区块西部发现新含油气层系,增加了新的目的层系和勘探潜力。通过圈闭类型及形成期分析,Bangko区块获得重要突破,为继续保留该区块奠定了基础,因为一家伙伴没有参与钻探WestPiano-1和Gambang-3,中国石油对已发现的油气田拥有更大权益。通过储层反演及油气检测综合分析,SalawatiIsland区块发现了一系列的礁体和构造圈闭,通过钻探获得系列发现。2003年以来,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确定了探井井位27口。到2005年2月底所完钻试油的14口预探井与5口评价井中,13口井获得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项目 勘探实践 成藏组合 圈闭类型 储层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成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重点勘探领域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喆 杨威 +7 位作者 赵振宇 徐旺林 龚德瑜 金惠 宋微 刘刚 张春林 黄士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0-1253,共14页
通过系统梳理煤成气地质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煤成气对中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以及对主要产气盆地天然气勘探的贡献,并综合评价中国煤成气重点的有利勘探区带。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如下:①煤系是良好气源岩,生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②建立了... 通过系统梳理煤成气地质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煤成气对中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以及对主要产气盆地天然气勘探的贡献,并综合评价中国煤成气重点的有利勘探区带。取得的主要地质认识如下:①煤系是良好气源岩,生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②建立了基于稳定同位素、轻烃组分、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天然气成因鉴别指标体系;③提出了以“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指标为代表的大气田形成的定量/半定量主控因素,为大气田发现指明了方向;④煤成气是中国当前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占比均超过55%,支撑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成为中国天然气主力产区;⑤煤岩气是煤成气未来勘探的重大领域,重点区带包括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米脂地区石炭系本溪组、四川盆地川中—蜀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及南缘侏罗系西山窑组等;⑥煤系致密气是主要的增储上产领域,有利勘探区(带)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和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气、四川盆地川中—川西过渡带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⑦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是下一步重要的常规煤成气有利勘探区带。上述研究认识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煤成气理论,指导煤成气田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地质理论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生烃特征 成因鉴别 大气田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西非陆上高效勘探实践 被引量:17
15
作者 薛良清 史卜庆 +3 位作者 王林 袁圣强 张春雷 潘校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65-74,共10页
西非陆上乍得H区块与尼日尔A、T、B区块位于中西非裂谷系西段,是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的风险勘探区。面对勘探程度低、地质风险大、合同期短、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挑战,中国石油接手作业权以来,在盆地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量评价基础上,比选并... 西非陆上乍得H区块与尼日尔A、T、B区块位于中西非裂谷系西段,是中国石油海外最大的风险勘探区。面对勘探程度低、地质风险大、合同期短、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挑战,中国石油接手作业权以来,在盆地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量评价基础上,比选并确定主力成藏组合和勘探区带,制定西非区域整体战略规划、明确勘探总体策略,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优选经济规模目标实施钻探。在勘探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被动裂谷油气成藏理论、应用适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创新勘探项目管理模式,针对海外特点采取了整体部署、超前部署、勘探与产能建设协调推进、前后方一体化高效协同等基本做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裂谷系 海外 主力成藏组合 经济规模目标 高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北最古老海相页岩油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16
作者 王晓梅 于志超 +4 位作者 何坤 黄秀 冶明泽 管墨迪 张水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3-579,共17页
基于中国华北燕辽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洪水庄组页岩样品大视域岩石薄片扫描、高分辨场发射电镜扫描、荧光光谱分析和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结合沉积正演模拟,对元基2井洪水庄组页岩的储集性、含油性、分布特征和资源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岩石... 基于中国华北燕辽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洪水庄组页岩样品大视域岩石薄片扫描、高分辨场发射电镜扫描、荧光光谱分析和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结合沉积正演模拟,对元基2井洪水庄组页岩的储集性、含油性、分布特征和资源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洪水庄组页岩原始有机碳平均含量高达6.24%,原始生烃潜量为44.09 mg/g,产油能力强;②页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低黏土含量硅质页岩,发育页理缝和有机质收缩缝,可压性和储集性好;③洪水庄组上部洪五段和洪四段为页岩油甜点段,两者以40%的厚度占比贡献了60%以上的页岩油量;④宽城—老庄户地区是燕辽盆地页岩油最有利勘探区,面积约7200 km^(2),原始总生烃量约741.1×10^(8)t,现今页岩油残留资源量下限为11.48×10^(8)t,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地质资源量相当,显示出燕辽盆地洪水庄组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油 洪水庄组 硅质页岩 储集性 含油性 资源量 中元古界 燕辽裂陷槽 燕辽盆地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稠油油藏火驱开发特征对比研究
17
作者 陶磊 丁雨辰 +8 位作者 张霞 徐正晓 胡子伟 史文洋 白佳佳 张娜 朱庆杰 姜龙宇 班晓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针对稠油油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复杂,常规火驱技术很难有较好的开发效果等问题,提出了非均质油藏添加助燃剂进行化学点火,与均质油藏火驱开发特征进行对比,验证该技术的火驱开发效果。通过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有、无物性遮挡条件下的火驱... 针对稠油油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复杂,常规火驱技术很难有较好的开发效果等问题,提出了非均质油藏添加助燃剂进行化学点火,与均质油藏火驱开发特征进行对比,验证该技术的火驱开发效果。通过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有、无物性遮挡条件下的火驱实验,分别探究了温度场的发育情况以及结焦带的形成、扩展规律,并通过火驱后的生产效果分析以及剩余油分布进一步揭示了2种储层条件下的火驱开发特征。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燃烧前缘的推进,尤其是在物性遮挡处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并产生局部高温,添加助燃剂后进行中继点火可协同火驱前缘突破遮挡,此时温度腔持续扩展,最高温度可达583.2℃;与均质油藏不同,其形成的结焦带呈不连续状分布,中继点火后物性遮挡产生应力断裂,燃烧前缘穿过断裂条带继续向生产井推进,燃烧腔迅速扩展;均质油藏火驱过程中,燃烧稳定阶段保持高速产油,最终采收率为53.27%,非均质油藏中继点火后开始稳定产油,进入产油主力期,大量原油被驱替,仅少量原油存在非流场波及范围内,最终采收率为51.46%;2种储层的剩余油分布在高温区都趋近于0,非均质油藏中继点火前物性遮挡影响的区域含油饱和度较高,中继点火后整个区域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2种储层下部由于燃烧较剧烈,含油饱和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三维物理模型 物性遮挡 助燃剂 结焦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近年来非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实例及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喜双 文百红 +1 位作者 王晓帆 易维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5期34-40,共7页
“十五”以来,随着非地震勘探技术在仪器精度、采集技术、解释软件方面的发展进步,中国石油初步形成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地质问题和勘探条件的五大非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复杂地表、复杂地下构造的配套技术、深层(古潜山)构造配套技术、火... “十五”以来,随着非地震勘探技术在仪器精度、采集技术、解释软件方面的发展进步,中国石油初步形成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地质问题和勘探条件的五大非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复杂地表、复杂地下构造的配套技术、深层(古潜山)构造配套技术、火山岩配套技术、中浅层油气藏检测配套技术和油田开发监测配套技术。介绍了塔西南山前构造勘探、辽河兴隆台低潜山构造勘探、松辽深层火山岩勘探、长庆黄土塬砂体岩性油藏检测、大港房19井区含油气预测和大庆喇嘛甸油田注水方向监测等6个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了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条件和勘探效果。在综合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展望三维非地震勘探、直接油气检测、剩余油气动态监测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震勘探 技术进步 勘探实例 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和下步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杨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3,共14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闭;②三叠系—侏罗系发育3类有机相5套规模优质烃源岩,与3套区域储盖层构成超深层良好生储盖组合;③源岩、储层、盖层、断层等4因素控制大油气田的形成,根据其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立体成藏新模式;④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下步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两类,常规油气领域包括克拉苏深层多层系立体油气聚集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气、中秋—迪那构造带多目的层岩性油气藏、南斜坡岩性地层+潜山复合型油气藏等有利区;非常规油气领域包括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和三叠系塔里奇克组深层煤岩气和中下侏罗统、上三叠统深层陆相页岩气。上述认识对于丰富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下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超深层 陆相碎屑岩 多层构造变形 分层运聚 立体成藏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75
20
作者 雷群 翁定为 +4 位作者 罗健辉 张建军 李益良 王欣 管保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阐述了油气开采工程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低油价条件下,劣质化资源的有效动用;单井产量逐年降低,老油气田的持续稳产;"双高"主力油田作业系统效率整...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阐述了油气开采工程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低油价条件下,劣质化资源的有效动用;单井产量逐年降低,老油气田的持续稳产;"双高"主力油田作业系统效率整体偏低、成本居高不下,安全环保问题突出,效益开发困难,技术储备不足;低成本钻完井开发深层、非常规资源与北美差距大。进而提出"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油气田开采工程技术的3个主要发展方向:加强缝控储量改造技术攻关和工厂化作业等低成本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低品质资源经济有效开发;开展老区老井重复压裂等关键技术研发、第4代分层注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老油气田稳产;超前储备纳米驱油、同井注采等前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气开采 油气开采工程 技术进展 技术挑战 发展方向 超前技术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