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三级摩擦因数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砂岩(颗粒胶结体)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4 位作者 邱楠生 赵国春 李春雷 杨桥 白相东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6,共8页
讨论摩擦面的摩擦因数模型.认为砂岩的摩擦因数分为砂粒球面摩擦因数、微裂纹平面摩擦因数、凸凹构成的裂缝摩擦因数3个层次,分别代表3类不同的成因,3个层次的耦合是真实岩石摩擦因数的决定因素.岩石摩擦因数是在砂粒球面材料摩擦因数... 讨论摩擦面的摩擦因数模型.认为砂岩的摩擦因数分为砂粒球面摩擦因数、微裂纹平面摩擦因数、凸凹构成的裂缝摩擦因数3个层次,分别代表3类不同的成因,3个层次的耦合是真实岩石摩擦因数的决定因素.岩石摩擦因数是在砂粒球面材料摩擦因数基础上,经过后两种形式的放大而形成岩石的宏观摩擦因数.裂纹表面凸起的平均角度或者分形维数是影响岩石摩擦因数分异的最大影响因素,而颗粒排布模式导致的分异相对小得多.颗粒接触的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的成因与颗粒的平均接触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砂粒 摩擦因数 层次 凸起系 放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与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翟光华 段利江 +1 位作者 唐书恒 夏朝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793,共6页
为了探讨CO2与煤的作用机理,采集了山西省霍州和晋城地区煤样进行He,N2和CO2氛围中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表明:在He氛围中,3条DSC曲线较平直;在N2氛围中,DSC曲线总体平滑,较He中的曲线上移;而在CO2氛围中,DSC曲线出现了明显的... 为了探讨CO2与煤的作用机理,采集了山西省霍州和晋城地区煤样进行He,N2和CO2氛围中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表明:在He氛围中,3条DSC曲线较平直;在N2氛围中,DSC曲线总体平滑,较He中的曲线上移;而在CO2氛围中,DSC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放热峰和吸热峰,3条曲线形态各异。分析认为:He为惰性气体,不会在煤表面吸附,故没有焓释放;N2可以在煤表面发生物理吸附,这导致较小焓的释放。CO2氛围中较大的焓变化表明,CO2除了可以与煤孔隙界面发生物理作用,还可能与含氧基发生化学作用。通过分析煤的反应性、CO2的反应性及类比CO2与其他物质的作用特征,提出了如下解释:煤大分子向CO2提供电子,生成了电子给体受体络合物(EDA络合物),即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峰出现。升温时,CO2-EDA络合物所在基团与煤中其他基团间的交联作用减弱,易于断裂,吸热峰出现。DSC曲线形态的不一致,表明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HE N2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气田整体开发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强 钟海全 +2 位作者 王渊 冷有恒 郭春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在一定投资规模和约束条件下优化气田开发顺序及气田产能规模,实现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多个气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国内外气田群的开发现状,利用定量关系快速准确描述气田生产动态,并将基于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的净现值作为目标... 为在一定投资规模和约束条件下优化气田开发顺序及气田产能规模,实现产品分成合同模式下多个气田整体开发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国内外气田群的开发现状,利用定量关系快速准确描述气田生产动态,并将基于产品分成合同模式的净现值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气田投产时间和产能规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求解该模型的自适应分层嵌套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变量和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并对标准遗传算法的遗传结构、遗传算子和终止条件设定3方面进行改进,形成气田群整体高效开发建模和求解技术。将不采用数学模型优化的多方案对比法、罚函数处理约束条件的标准遗传算法,以及自适应分层嵌套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建立准确,提出的求解方法在收敛性和计算速度方面表现良好,可实现气田群整体开发的有序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群 气田整体开发 经济效益 开发优化模型 分层嵌套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解吸系统及其开采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奇 孔祥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5-2181,共7页
煤层气开发靠排水降压采气,解吸系统的划分有利于提高煤层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笔者根据我国复杂断块气田地质特征为主的煤层气开发现状分析,针对不同气藏地质条件和由开采工艺造成的不同开采效果,将纵向上开采中能形成相互干扰的一套煤... 煤层气开发靠排水降压采气,解吸系统的划分有利于提高煤层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笔者根据我国复杂断块气田地质特征为主的煤层气开发现状分析,针对不同气藏地质条件和由开采工艺造成的不同开采效果,将纵向上开采中能形成相互干扰的一套煤层或多套煤层,平面上一个断块或多个小断块、小圈闭,通过断层、陷落柱、煤矿采空、采动区应力释放或通过煤层压裂、煤层钻水平井等将煤层沟通,形成开采中井间干扰的地区划分为同一个解吸系统。通过典型解吸系统开采特征分析,认为以解吸系统为开发单元:有利于在煤层气开发中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和开发单元;有效整体控制各井降液速率,实现构造高部位井以产气为主,低部位井以排水降压为主;有利于进行开发动态分析与开发方案调整;有利于优化井位部署,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解吸系统 开采特征 生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变形煤结构组成特征及其对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文静 琚宜文 +4 位作者 孔祥文 侯泉林 卫明明 李小诗 于立业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通过显微组分测定、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液氮吸附、透射电镜观察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等,对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变形煤的结构组成和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高煤级煤随变形程度不同,其宏观、微观孔裂隙... 通过显微组分测定、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液氮吸附、透射电镜观察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等,对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变形煤的结构组成和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高煤级煤随变形程度不同,其宏观、微观孔裂隙特征不同;2)高煤级变形煤的化学结构组成差异明显;3)高煤级变形煤吸附/解吸与煤岩物化结构组成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级变形煤 结构 组成 吸附 解吸 沁水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比影响下的破裂角、闭锁角、摩擦系数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4 位作者 邱楠生 赵国春 杨桥 白相东 李春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70-3576,共7页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度的裂纹因闭锁而无法延伸,应力比3/1越大,可扩展的微裂纹越向宏观裂纹面方向集中,随着围压3的增加,闭锁范围增大,实现了裂纹张性向剪性的转变。摩擦系数、方向集中度、应力比呈耦合关系,一方面,摩擦系数越大越利于微裂纹方向集中;另一方面微裂纹的方向集中导致了宏观裂纹面(裂缝)上凸起角度降低,进而减小摩擦系数。围压和裂纹扩展期的应力状况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3/10.4≤往往成为裂纹扩展的应力条件,凸起斜面摩擦系数越大,临界应力比越小。裂纹粗糙度(或分维数)对形成期的应力状况具有一定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闭锁 压剪破裂 闭锁角 裂纹方向集中度 摩擦系数 应力比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网格插值的重油油藏资源量计算方法——以扎格罗斯白垩系重油层资源评价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祚冬 王红军 +3 位作者 马锋 吴珍珍 杜商 汪永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68-1677,共10页
重油具有黏度大、大规模连续聚集、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于开采等特征,利用传统的体积法评价其资源潜力无法揭示重油资源在空间三维尺度上的富集差异性或预测"甜点区"的分布。空间网格插值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成藏组合为... 重油具有黏度大、大规模连续聚集、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于开采等特征,利用传统的体积法评价其资源潜力无法揭示重油资源在空间三维尺度上的富集差异性或预测"甜点区"的分布。空间网格插值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划定各单元分布面积,统计和分析每个成藏组合储层的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采收率4个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插值,实现关键参数网格图的空间叠加计算,最终计算出每个成藏组合的重油资源丰度图,定量表征重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厘定重油"甜点区"。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扎格罗斯褶皱带重油资源潜力评价,揭示三叠系-侏罗系Butmah成藏组合、侏罗系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以及第三系成藏组合总可采资源潜力为140亿t。其中,未来有利勘探目标为白垩系成藏组合,可采资源量为85亿t。初步预测"甜点区"位于盆地西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资源评价方法 成藏组合 空间网格插值 扎格罗斯褶皱带 非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赣中、上奥陶统烟溪组、对耳石组硅质岩成因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宁 李廷栋 程木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8,共13页
华南地区中—上奥陶统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广泛发育了一套高硅岩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烟溪组和江西对耳石组。该套硅质岩呈东西条带状发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地层厚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薄,岩层多呈薄层状,含放射虫Protoentactinia s... 华南地区中—上奥陶统浅海-半深海环境中广泛发育了一套高硅岩石,主要分布于湖南烟溪组和江西对耳石组。该套硅质岩呈东西条带状发育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地层厚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薄,岩层多呈薄层状,含放射虫Protoentactinia sp.,部分岩样放射虫含量超过50%。分析结果表明,生物Si和陆源Si为本区硅质岩Si的重要来源,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硅质岩Al/(Al+Fe+Mn)比值>0.45,K_2O/Na_2O比值范围为1.55~42.11,由微量元素Ni、V、B、Cr与Al_2O_3关系图来看,二者关系表现为部分线性、部分离散,U/Th比值为0.72。湘赣中部地区硅质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偏高,东南部Ce元素略呈负异常,研究区∑LREE≈∑HREE,表明衡阳到赣州一带受一定火山、热水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 奥陶系 放射虫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晚渐新世陆架边缘斜坡带沉积演化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思琦 林畅松 +1 位作者 邢玉忠 王红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16,共2页
随着墨西哥湾、非洲海岸和南大西洋两岸等地区深水海域大型油气田的相继勘探成功,深水陆架斜坡区沉积已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最具潜力的油气勘探新领域。深海陆架斜坡区的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也直是国际沉积学和地质学界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陆架边缘 斜坡带 源—汇体系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