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注水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研究——以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轩玲玲 任利斌 +2 位作者 刘锋 杨小亮 陈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正确认识注水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Es32+3)储层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重点井样品注水前后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对比,指出注水后储层物... 正确认识注水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Es32+3)储层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重点井样品注水前后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对比,指出注水后储层物性普遍变好,但本身物性较好的储层物性改善程度更高。这一特征也导致了注水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一般注水后储层非均质性由中等非均质性上升至强非均质性。针对注水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初步的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注水 非均质性 变化规律 高尚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浅层砂岩油藏顶底双油水倒置成因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晓东 杨少春 +3 位作者 向奎 陈国宁 朱春艳 魏晓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8-444,484,共8页
基于油水性质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从构造、岩性、碳酸盐胶结及原油稠化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新近系沙湾组浅层砂岩油藏顶部和底部双油水倒置现象成因。车北地区原油为重质稠油,随油层深度增加,原油密度和黏度呈相应增大... 基于油水性质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从构造、岩性、碳酸盐胶结及原油稠化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新近系沙湾组浅层砂岩油藏顶部和底部双油水倒置现象成因。车北地区原油为重质稠油,随油层深度增加,原油密度和黏度呈相应增大的趋势,储集层碳酸盐胶结作用和原油稠化作用是双油水倒置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当下降盘油层顶部超过一定深度后,由于原油稠化作用,原油密度可接近或大于地层水密度,导致油藏底部出现油水倒置;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强,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后期运移的高黏度稠油无法进入高部位储集层中,从而导致构造高部位油水倒置。在构造中高部位聚集常规稠油,其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较为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作用 原油稠化作用 油水倒置 浅层砂岩油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驱油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磊 李沼萱 +2 位作者 胡洋 贾志伟 潘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0,42,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合物驱的研究现状,对聚合物驱的机理及应用做了简单阐述,并着重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驱油聚合物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交联聚合物、生物聚合物(黄原胶)、疏水缔合聚合物、梳性聚合物和星形聚合物等。通过这些驱油...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合物驱的研究现状,对聚合物驱的机理及应用做了简单阐述,并着重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驱油聚合物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交联聚合物、生物聚合物(黄原胶)、疏水缔合聚合物、梳性聚合物和星形聚合物等。通过这些驱油聚合物性能的评价和对比,对驱油聚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 梳性聚合物 生物聚合物 交联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异常高孔带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乔海波 赵晓东 +3 位作者 刘晓 李亮 孙琳 苏天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6-730,共5页
应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存在异常高孔带,并对异常高孔带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堡4号构造在中深层3 800~3 900 m和3 900~4 100 m发育2个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原... 应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存在异常高孔带,并对异常高孔带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堡4号构造在中深层3 800~3 900 m和3 900~4 100 m发育2个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原生面孔率百分比大于50%,均为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分析原生异常高孔带的成因认为,沉积作用为原生异常高孔带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刚性颗粒含量高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早期油气充注和早期地层超压的发育进一步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有效保护了原生孔隙,从而形成了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的原生异常高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孔隙 异常高孔带 中深层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方法在地层划分及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洛夫 徐敬领 +3 位作者 高鹏 邹长春 王远征 徐新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4-572,共9页
针对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存在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首先仔细分析了野外露头与岩心的沉积序列特点,研究了地层的叠置序列与旋回结构;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把地层的旋回结构转化成数值模拟信号;最后根据信号特征,提出了... 针对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存在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首先仔细分析了野外露头与岩心的沉积序列特点,研究了地层的叠置序列与旋回结构;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把地层的旋回结构转化成数值模拟信号;最后根据信号特征,提出了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方法,并研究出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出反映地层叠置及旋回结构的频谱趋势线,并搞清频率趋势线的地质意义乃间接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基准面变化过程。由此,可以找出反映同一等时地层界面的拐点及变化趋势,根据拐点及变化趋势完成了地层的等时对比。这为地层精确划分及真正意义上的等时对比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实际测井数据的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数据 滤波分析 等时对比 地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用咪唑啉缓蚀剂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河金 李跃 +5 位作者 轩玲玲 覃孝平 石琼林 李翠霞 孙磊 赵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3-1917,共5页
对适用于CO_(2)驱油的咪唑啉缓蚀剂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近几年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改性的现状,以及咪唑啉缓蚀剂的复配现状。指出了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趋势,可以为CO_(2)驱缓蚀剂的开发及CO_(2)驱腐蚀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_(2)驱油 CO_(2)腐蚀 咪唑啉缓蚀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析油泡排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西亚 覃孝平 +2 位作者 石琼林 李翠霞 朱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5-2227,2233,共4页
综述了用作起泡剂的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稳泡剂以及氟碳表面活性剂、纳米粒子稳泡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抗凝析油泡排剂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的抗凝析油泡排剂的研制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泡排采气 起泡剂 稳泡剂 氟碳表面活性剂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高温调堵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大伟 张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为解决高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油藏温度高、注采不平衡、层内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以高黏弹性凝胶干粉为主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乌洛托品、氢氧化钠、吸水膨胀型颗粒封堵剂以及单向压力封闭剂,制得一种耐高温高黏弹性调堵剂,并评价了... 为解决高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油藏温度高、注采不平衡、层内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以高黏弹性凝胶干粉为主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乌洛托品、氢氧化钠、吸水膨胀型颗粒封堵剂以及单向压力封闭剂,制得一种耐高温高黏弹性调堵剂,并评价了该调堵剂的成胶性能、热稳定性能、封堵性能及与CO_(2)的配伍性,并报道了现场应用情况。该调堵剂的优化配方为:2%高黏弹性凝胶干粉+4%颗粒封堵剂+4%单项压力封闭剂+0.9%乌洛托品+1.0%氢氧化钠。该调堵剂在室温下不成胶,可被顺利泵入地层,保证施工安全。调堵剂在120、150℃条件下养护后,成胶时间分别为492、286 min,成胶黏度分别为11 806、11 250 mPa·s,形成了高黏弹性半固态凝胶体。该调堵剂耐温可达150℃以上,具有良好承压能力和选择性封堵能力,能够实现定位封堵,有效控制油藏优势水流通道,改善吸水剖面。该调堵剂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L90-58井浅调剖见效后,对应油井平均日产油提高3.38t,含水下降19.15%,取得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调剖 性能评价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覃孝平 朱盛 +4 位作者 李跃 石琼林 彭通 王倩雯 尚建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03-2510,共8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疏水单体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CAAC-18)和骨架单体(M_(1.0))为主要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疏水单体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CAAC-18)和骨架单体(M_(1.0))为主要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B-P-HPAM)。B-P-HPAM的合成条件是:单体总质量浓度为25%、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B-P-H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B-P-HPAM的增粘性、抗剪切性、耐温性能以及耐盐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65℃下用注入水配制的2000mg/L的B-P-HPAM溶液的表观粘度明显高于相同浓度普通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经过20000r/min的机械剪切30s后,2000mg/L的B-P-HPAM溶液的粘度保留率比相同浓度HPAM溶液高30%(90%vs 60%)。在相同实验条件下,HPAM、B-P-HPAM提高的采收率分别为9.6%、16.6%,B-P-HPAM表现出良好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聚合 超支化聚合物 两亲聚合物 增粘性 抗剪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