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加密井井位部署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油藏为例
1
作者 张庆龙 毛元元 +4 位作者 冯建松 袁学生 周微 朱福金 轩玲玲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5,共11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整体采收率低,为了解决合理部署加密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位定量优选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单井累计产油量主要受单井控制可动...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整体采收率低,为了解决合理部署加密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位定量优选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单井累计产油量主要受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储层裂缝平均渗透率、单储层平均厚度、储层裂缝平均孔隙度以及基质平均渗透率的综合影响,其中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的影响最大。②井位定量优选方法为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及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模型;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成果及单井生产动态数据相关性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和综合“甜点”系数,优选综合“甜点”系数高值进行井位部署。③该方法在唐海油田T180X2区块寒武系徐庄组与毛庄组储层的井位部署中取得了较好效果,3口探井均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全生命周期累产油20800 t,且综合“甜点”系数与单井全生命周期累产油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 加密井 三维地质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综合“甜点”系数 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 储层裂缝平均渗透率 寒武系 唐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研究——以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轩玲玲 任利斌 +2 位作者 刘锋 杨小亮 陈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正确认识注水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Es32+3)储层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重点井样品注水前后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对比,指出注水后储层物... 正确认识注水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沙三段2+3亚段(Es32+3)储层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重点井样品注水前后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对比,指出注水后储层物性普遍变好,但本身物性较好的储层物性改善程度更高。这一特征也导致了注水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一般注水后储层非均质性由中等非均质性上升至强非均质性。针对注水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初步的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注水 非均质性 变化规律 高尚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河道砂体演化及定量刻画
3
作者 郭凯 赵瑞春 +2 位作者 范乐元 胡圣利 李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7,共9页
针对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而难以有效刻画评价的问题,综合应用分频检测、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及地质体雕刻等技术对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上侏罗统阿克萨布拉克组河道发育特征及期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分频方法检测出目的层段可能存在的两... 针对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而难以有效刻画评价的问题,综合应用分频检测、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及地质体雕刻等技术对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上侏罗统阿克萨布拉克组河道发育特征及期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分频方法检测出目的层段可能存在的两期调谐厚度不同的河道沉积体;然后,采用波阻抗分析和90°相位转换,揭示目的层段地震负振幅与河道砂岩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最后,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内制作等时地层切片的基础上,通过河道沉积特征及典型地层切片振幅的单井标定分析,识别并分期刻画出两期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结合河道弯度、宽厚比及储集体积等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早期河道具有低弯度曲流河特征,晚期河道为具有平直河特征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且早期河道储集体积明显高于晚期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检测 相位调整 地层切片 河道识别 地震沉积学 南图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1-3人工岛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云峰 胡中志 +2 位作者 徐吉 祝志敏 王攀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了提高南堡1-3人工岛的整体开发进程,进行了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技术研究。根据井位的分布特点及剖面的防碰设计要求,进行了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整体设计;针对该区块储层具有强水敏、强盐敏及玄武岩地层易塌易漏的特点,结合成膜封堵理论,... 为了提高南堡1-3人工岛的整体开发进程,进行了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技术研究。根据井位的分布特点及剖面的防碰设计要求,进行了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整体设计;针对该区块储层具有强水敏、强盐敏及玄武岩地层易塌易漏的特点,结合成膜封堵理论,优选出具有强抑制性和强封堵性的KCl成膜封堵低侵入钻井液;通过分析已完钻井玄武岩地层厚度,优选高效PDC钻头与螺杆钻具配合进行复合钻进。现场应用表明,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技术合理规避了南堡1-3人工岛井眼碰撞的风险,有效控制了缩径、阻卡等复杂情况,已完钻井中平均井径扩大率不小于8%,且均一次性投产。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技术为南堡1-3人工岛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工程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定向井 井身结构 玄武岩地层 南堡13人工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井筒变质量流动的砾石充填水平井产能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明忠 李彦超 +3 位作者 王卫阳 姚志良 王一平 孟维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3,共5页
应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推导砾石充填水平井井筒内变质量流动压降方程,并采用拟三维思想,将地层内流体在三维空间的流动分为水平面内的向垂直裂缝流和近井区域垂直平面内的径向流,建立油藏渗流模型。提出将井筒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 应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推导砾石充填水平井井筒内变质量流动压降方程,并采用拟三维思想,将地层内流体在三维空间的流动分为水平面内的向垂直裂缝流和近井区域垂直平面内的径向流,建立油藏渗流模型。提出将井筒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耦合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的水平井产能与实测结果平均误差仅为3.79%,沿井筒流量分布计算值与生产测井值基本一致;越靠近水平井跟端,井筒内流体流速越大,加速度损失和摩擦损失越大,压力下降越明显;随着砾石充填层渗透率增加,产量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合理选择砾石充填层渗透率对提高水平井产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筒变质量流动 砾石充填 产能预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异常高孔带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4
6
作者 乔海波 赵晓东 +3 位作者 刘晓 李亮 孙琳 苏天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6-730,共5页
应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存在异常高孔带,并对异常高孔带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堡4号构造在中深层3 800~3 900 m和3 900~4 100 m发育2个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原... 应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存在异常高孔带,并对异常高孔带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堡4号构造在中深层3 800~3 900 m和3 900~4 100 m发育2个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原生面孔率百分比大于50%,均为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分析原生异常高孔带的成因认为,沉积作用为原生异常高孔带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刚性颗粒含量高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早期油气充注和早期地层超压的发育进一步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有效保护了原生孔隙,从而形成了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的原生异常高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孔隙 异常高孔带 中深层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方法在地层划分及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洛夫 徐敬领 +3 位作者 高鹏 邹长春 王远征 徐新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4-572,共9页
针对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存在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首先仔细分析了野外露头与岩心的沉积序列特点,研究了地层的叠置序列与旋回结构;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把地层的旋回结构转化成数值模拟信号;最后根据信号特征,提出了... 针对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存在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首先仔细分析了野外露头与岩心的沉积序列特点,研究了地层的叠置序列与旋回结构;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把地层的旋回结构转化成数值模拟信号;最后根据信号特征,提出了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方法,并研究出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出反映地层叠置及旋回结构的频谱趋势线,并搞清频率趋势线的地质意义乃间接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基准面变化过程。由此,可以找出反映同一等时地层界面的拐点及变化趋势,根据拐点及变化趋势完成了地层的等时对比。这为地层精确划分及真正意义上的等时对比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实际测井数据的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数据 滤波分析 等时对比 地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研究洞穴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新民 范宜仁 +4 位作者 李军 张昕 王晓畅 王磊 曹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67,共7页
基于数值仿真构建缩小比例的双侧向测井实验平台,实现典型洞穴地层的深浅侧向电阻率测量及响应特征分析。研究洞穴尺寸、充填性质、发育位置和形状等参数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总结洞穴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规律,为洞穴地层的识别与... 基于数值仿真构建缩小比例的双侧向测井实验平台,实现典型洞穴地层的深浅侧向电阻率测量及响应特征分析。研究洞穴尺寸、充填性质、发育位置和形状等参数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总结洞穴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规律,为洞穴地层的识别与评价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随洞穴尺寸增大而减小;洞穴的电阻率与基岩对比度越大,双侧向视电阻率越低,响应特征越明显;洞穴离井眼越远,对双侧向测井响应贡献越小,视电阻率增大;球型洞穴和方型洞穴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差异大,球型洞穴对双侧向测井的径向贡献大于方形洞穴,但纵向贡献小于方形洞穴,基于测井曲线形态能大致反映洞穴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地层 双侧向测井 物理模拟 特征参数 地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后期井震结合致密含钙砂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蔚红 何桂平 +3 位作者 张庆龙 常刚 王莲芝 许文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457,463,共5页
致密含钙砂岩可以形成岩性遮挡,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的有利目标。针对仅仅基于井资料无法准确预测横向井间致密砂岩分布的难题,文中以测井曲线为基础,高密度地震资料为井间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算法,井震联合识别致密含钙砂岩,并... 致密含钙砂岩可以形成岩性遮挡,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的有利目标。针对仅仅基于井资料无法准确预测横向井间致密砂岩分布的难题,文中以测井曲线为基础,高密度地震资料为井间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算法,井震联合识别致密含钙砂岩,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松辽盆地典型区块致密含钙砂岩的精确表征中。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纵波阻抗大于8.0×10^7 kg·m^-3·m·s^-1;纵波阻抗变差函数垂向、主方向和次方向变程分别为5,1000,600 m;SⅡ-12层致密含钙砂岩整体厚度介于0.5~1.0 m,整体上具有北厚南薄的特征;表征结果与后验井符合较好,显示了该方法较好的应用效果。井震结合致密砂体识别方法适用于开发后期油田的致密含钙砂岩精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纵波阻抗 井震联合 开发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深层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晓东 时阳 +4 位作者 文雯 李亮 张博明 林师瑶 陈刚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3-1388,共16页
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南部深层古近系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属于低孔中渗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 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南部深层古近系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属于低孔中渗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2)沙一段沉积期处于强水动力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发育,岩性主要为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等粗岩性,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岩浆岩岩屑等刚性组分含量高,储层在强压实作用下仍保留了局部原生残余粒间孔,部分刚性组分强压条件下形成微裂缝;(3)沙一段与东三段为区域不整合接触,大气水的酸性流体在成岩初期以及烃源岩成熟之后产生的有机酸在成岩后期通过油源断裂和不整合面进入储层,造成长石、易溶碎屑等组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溶蚀作用不仅增加孔隙空间,而且扩大喉道宽度。结论认为:粗岩性和高刚性颗粒含量为原生孔隙的保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油源断层、不整合面为酸性流体的进入提供路径,促进了次生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南部 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 优质碎屑岩储层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井筒温度数值模型与解析模型计算精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向阳 赵聪 +2 位作者 王鹏 梁晓阳 杨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5,共7页
准确预测钻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是科学评价井筒中流体流动安全与压力控制的关键。为此,基于井筒–地层各区域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井筒–地层传热数值模型和井筒–地层传热解析模型,分别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和解析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 准确预测钻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是科学评价井筒中流体流动安全与压力控制的关键。为此,基于井筒–地层各区域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井筒–地层传热数值模型和井筒–地层传热解析模型,分别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和解析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结合顺北油田某超深井井身结构与钻井参数,从传热机理上分析了2种模型的井筒温度计算精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钻进时,下部井段环空流体温度低于原始地温,而上部井段流体高于原始地温;解析模型应用简化的无因次时间函数表示从远处地层传至近井壁的拟稳态热交换方式,并用综合传热系数表征地层–环空、环空–钻柱内总的热交换量,减少了井筒与地层间的热交换量,导致其计算出的环空和钻柱内流体温度低于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程度高,数值模型和解析模型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46%和6.94%,两者计算结果差值为13.15℃。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钻进中井筒-地层传热机理和准确评价温度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井筒温度 原始地温 数值解 解析解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变形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彝 杨辉 吴佐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南堡x号构造火山碎屑岩天然裂缝发育,有利于复杂裂缝构建和提高体积压裂效果。针对暂堵转向压裂中暂堵不明显,有效性低的问题,优化暂堵材料,引入有机硅单体,胶束聚合了一种强变形凝胶,通过剪切、造粒、烘干和粉碎后得到不同粒径强变形... 南堡x号构造火山碎屑岩天然裂缝发育,有利于复杂裂缝构建和提高体积压裂效果。针对暂堵转向压裂中暂堵不明显,有效性低的问题,优化暂堵材料,引入有机硅单体,胶束聚合了一种强变形凝胶,通过剪切、造粒、烘干和粉碎后得到不同粒径强变形可膨胀缝口(缝内)暂堵剂,并通过缩合反应,粉末型缝内暂堵剂在高温下自动固化成滤饼,提高缝内暂堵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优化得到簇间暂堵剂配比:变形粒子(5~6 mm):纤维:粉末(100~200目)=5:1:1,最高突破压力为56.3 MPa,变形粒子具有可吸水膨胀和强弹性的优良特征,从而大幅提高应力转向的可能性;缝内暂堵剂为微米级的粉末,最高封堵强度达54 MPa。该体系成功试验于火山岩油气藏,不采用专用车组,未影响泵效和出现卡泵现象,现场顺利泵送,施工成功率达100%。试验井簇间暂堵升压明显,平均提高4~16 MPa,缝内暂堵平均升压2~4 MPa,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和微地震监测表明暂堵转向有效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变形 弹性 暂堵剂 火山岩 滤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用咪唑啉缓蚀剂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河金 李跃 +5 位作者 轩玲玲 覃孝平 石琼林 李翠霞 孙磊 赵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3-1917,共5页
对适用于CO_(2)驱油的咪唑啉缓蚀剂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近几年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改性的现状,以及咪唑啉缓蚀剂的复配现状。指出了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趋势,可以为CO_(2)驱缓蚀剂的开发及CO_(2)驱腐蚀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_(2)驱油 CO_(2)腐蚀 咪唑啉缓蚀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析油泡排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西亚 覃孝平 +2 位作者 石琼林 李翠霞 朱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5-2227,2233,共4页
综述了用作起泡剂的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稳泡剂以及氟碳表面活性剂、纳米粒子稳泡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抗凝析油泡排剂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的抗凝析油泡排剂的研制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泡排采气 起泡剂 稳泡剂 氟碳表面活性剂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高温调堵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大伟 张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为解决高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油藏温度高、注采不平衡、层内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以高黏弹性凝胶干粉为主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乌洛托品、氢氧化钠、吸水膨胀型颗粒封堵剂以及单向压力封闭剂,制得一种耐高温高黏弹性调堵剂,并评价了... 为解决高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油藏温度高、注采不平衡、层内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以高黏弹性凝胶干粉为主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乌洛托品、氢氧化钠、吸水膨胀型颗粒封堵剂以及单向压力封闭剂,制得一种耐高温高黏弹性调堵剂,并评价了该调堵剂的成胶性能、热稳定性能、封堵性能及与CO_(2)的配伍性,并报道了现场应用情况。该调堵剂的优化配方为:2%高黏弹性凝胶干粉+4%颗粒封堵剂+4%单项压力封闭剂+0.9%乌洛托品+1.0%氢氧化钠。该调堵剂在室温下不成胶,可被顺利泵入地层,保证施工安全。调堵剂在120、150℃条件下养护后,成胶时间分别为492、286 min,成胶黏度分别为11 806、11 250 mPa·s,形成了高黏弹性半固态凝胶体。该调堵剂耐温可达150℃以上,具有良好承压能力和选择性封堵能力,能够实现定位封堵,有效控制油藏优势水流通道,改善吸水剖面。该调堵剂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L90-58井浅调剖见效后,对应油井平均日产油提高3.38t,含水下降19.15%,取得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调剖 性能评价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孝平 朱盛 +4 位作者 李跃 石琼林 彭通 王倩雯 尚建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03-2510,共8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疏水单体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CAAC-18)和骨架单体(M_(1.0))为主要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疏水单体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CAAC-18)和骨架单体(M_(1.0))为主要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B-P-HPAM)。B-P-HPAM的合成条件是:单体总质量浓度为25%、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B-P-H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B-P-HPAM的增粘性、抗剪切性、耐温性能以及耐盐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65℃下用注入水配制的2000mg/L的B-P-HPAM溶液的表观粘度明显高于相同浓度普通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经过20000r/min的机械剪切30s后,2000mg/L的B-P-HPAM溶液的粘度保留率比相同浓度HPAM溶液高30%(90%vs 60%)。在相同实验条件下,HPAM、B-P-HPAM提高的采收率分别为9.6%、16.6%,B-P-HPAM表现出良好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聚合 超支化聚合物 两亲聚合物 增粘性 抗剪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
17
作者 韩晓影 任建业 +1 位作者 杨林龙 刘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详细介绍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与构造单元的划分,从横向和纵向上描述了其深水盆地沉积特征,并简单探讨深水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对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的总结,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国内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深水盆地 构造特征 沉积特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