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建伟 杜景霞 +2 位作者 张永超 王全利 赵淑娥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8,共8页
南堡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富油气凹陷,近年来在多个勘探领域获得新发现,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的勘探实践与盆地第三次资评结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有效指导勘探部署。通过南堡凹陷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解剖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 南堡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富油气凹陷,近年来在多个勘探领域获得新发现,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的勘探实践与盆地第三次资评结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有效指导勘探部署。通过南堡凹陷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解剖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不同勘探领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基于地质风险评价,优选评价方法,重新开展南堡凹陷资源量计算,明确了剩余资源分布及未来有利勘探领域。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2.20×108 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19×108 t,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10×108 t。依据“深浅兼顾、油气并举”的原则评价,指出了高柳、南堡1号、南堡2号和老爷庙等4个构造带是未来重点石油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向 资源潜力 剩余资源 石油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陆地油田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油水运动规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群一 毕永斌 +2 位作者 张梅 岳湘安 修德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4,117,共4页
随着水平井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水沿优势通道窜流,导致水平井含水率快速上升,产量大幅递减,同时对高含水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了水平井的开发效益。以南堡陆地油田底水油藏为例,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与找水资料,分... 随着水平井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水沿优势通道窜流,导致水平井含水率快速上升,产量大幅递减,同时对高含水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了水平井的开发效益。以南堡陆地油田底水油藏为例,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与找水资料,分析储层物性、水平井不同狗腿位置及不同开发技术政策对含水率的影响,开展了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油水运动规律研究;引入了底水出水准数的概念,揭示了不同类型水平井在均质和非均质底水油藏中的油水运动规律。对于均质油藏,标准水平井出水部位易出现在水平井跟端,有狗腿的水平井狗腿处是底水锥进的主要部位,而无狗腿处成为剩余油富集的主要部位;对于非均质油藏,底水易在高渗透率区锥进,而低渗透区则易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油水运动 底水出水准数 南堡陆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匹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1 位作者 连承波 王志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系统研究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的类型、组合样式、运移方向、运移动力的基础上,以成藏期油气运移通道的发育及配置为中心,指出断层—输导砂体的时空匹配可定性判断源—藏对应关系;而主干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和易形成"地震泵"源的部位联合决定了油气在断面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进而结合区域不整合的空间有效性,进一步确定油气在不同层位的平面分布。将各运移通道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推进,从整体上把握油气在不同成藏期的动态运移和聚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通道 源—藏对应关系 地震泵源 时空有效性 成藏 孤岛油田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砂岩储层三维地质模型重构技术——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阳平 吴博然 +3 位作者 于忠良 余成林 王立鑫 尹艳树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70,共12页
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Ⅳ油组的二维平面相和剖面相为训练图像,利用线性池化方法获得其三维沉积相的多点统计概率,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确定预测点的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并采用抽稀井网的方法验证了... 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Ⅳ油组的二维平面相和剖面相为训练图像,利用线性池化方法获得其三维沉积相的多点统计概率,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确定预测点的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并采用抽稀井网的方法验证了其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力生产层段馆陶组Ⅳ段12和13小层发育心滩、辫状河道与泛滥平原微相。心滩坝呈底平顶凸特征,辫状河道呈顶平底凸特征,河道与心滩规模均较小,宽度一般不超过600 m;辫状河道顶部发育泛滥平原沉积,整体上呈“砂包泥”特征;辫流带宽度为650~1 300 m,心滩平均长度为480 m,平均宽度为176 m,辫状河道平均宽度为71 m。(2)地质模型刻画出的储层砂体形态和空间分布准确,平面上心滩位置与地质分析结果吻合,心滩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显现;剖面上具有典型的底平顶凸的心滩特征;模型中泥岩相占比的误差为9.8%,心滩相占比的误差为3.4%,河道相占比的误差为6.4%,总体上看,建模误差均小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心滩 多点地质统计 三维地质模型 馆陶组 高尚堡区块 南堡凹陷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浅层CO_2吞吐接替潜力 被引量:6
5
作者 盖长城 史英 +3 位作者 王淼 黄煜辰 李彩莲 曾悠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135,共4页
冀东油田浅层油藏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的广泛应用,现有井网条件下可供优选的二氧化碳吞吐井和层的质量与数量均呈快速递减趋势,且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分析二氧化碳吞吐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定向井和水平井两... 冀东油田浅层油藏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的广泛应用,现有井网条件下可供优选的二氧化碳吞吐井和层的质量与数量均呈快速递减趋势,且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分析二氧化碳吞吐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定向井和水平井两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对于定向井,通过油藏分析,明确不同井网间剩余油潜力,研究层系归位、井网重组后回采+二氧化碳吞吐潜力;对于水平井,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实现不同轨迹类型水平井模型产液规律可视化,明确水平井产液规律,在封堵主产液段的基础上再实施二氧化碳吞吐,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通过两类措施研究,进一步扩大了实施二氧化碳吞吐的潜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油藏 二氧化碳吞吐 定向井 水平井 接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油藏全生命周期动力协同递进开发模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穆立华 张雪娜 +1 位作者 毕永斌 王秋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陆相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的主要对象,由于其自身特点,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并且不同开发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各异,因此,以动力递进主导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协同开发是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系统动力协同递... 陆相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的主要对象,由于其自身特点,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并且不同开发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各异,因此,以动力递进主导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协同开发是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系统动力协同递进开发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油藏开发动力协同递进开发原理,认为层系细分和井网适应是油藏开发的主要引导力,介质超越是油藏开发的主要推动力。借助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就介质超越提出六大油藏开发驱替介质序列和五种油藏开发驱替介质动力协同递进典型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介质超越、层系细分与井网适应等油藏开发六大要素,应用金字塔原理,建立了油藏开发系统全要素协同开发宝塔图版,直观形象地阐明了油藏全生命周期动力协同递进开发模式,2010年依据该图版,按照正常接替递进典型组合模式,在柳赞北区实施气驱开发,阶段末采出程度达到23.4%,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了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递进序列 全生命周期 开发系统全要素 协同开发 产量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南堡3号潜山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光华 高贺存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9期34-39,53,共7页
通过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利用实测和收集到的烃源岩数据,对堡古2井的烃源岩进行分析,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热解产率和排烃门限对区内烃源岩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该井的有机生烃特征,结果表明,南堡3号潜山发育丰富的烃源岩,... 通过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利用实测和收集到的烃源岩数据,对堡古2井的烃源岩进行分析,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热解产率和排烃门限对区内烃源岩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该井的有机生烃特征,结果表明,南堡3号潜山发育丰富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表明,南堡3号潜山具备一定的生烃条件和油气勘探前景,可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勘探和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干酪根 热解产率指数 排烃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层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液量配比研究
8
作者 王群一 马晓丽 +3 位作者 蒋明洁 李丹 毕永斌 顾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8-544,共7页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发现:随着储层倾角的增加,高部位流线变少、水驱波及区域变小、采出程度变低。随着储层倾角增加,达到均衡动用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高部位油井产液量与低部位油井产液量比)增加。在相同储层倾角的情况下,随着原油密度和注水强度增加,倾角对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的影响变弱,油井产液量配比降低。该研究对高倾角断块油藏均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层倾角 断块油藏 均衡驱替 产液量配比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辉 刘新荣 +2 位作者 李福堂 秦毓莹 李佳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72-5380,共9页
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充分认清水驱油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油藏水驱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搞清油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润湿性岩心水驱油两... 低渗储层油水两相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充分认清水驱油时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对油藏水驱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搞清油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渗透率、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润湿性岩心水驱油两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室内实验测定,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分析了产生启动压力的岩心孔隙内部的阻力效应和微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低渗岩心随含水饱和度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气体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中高渗岩心启动压力梯度随含水饱和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数值较小;对于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随岩心渗透率降低而增大,随岩心润湿指数增加而减小;岩心边界层液体厚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产生启动压力的附加阻力效应有油滴毛管力产生的摩擦阻力、静润湿滞后导致油珠变形产生的阻力及液阻效应产生的阻力,其大小和岩石孔喉半径、润湿指数、微观孔隙的油水分布状态、边界层厚度及固液界面张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两相渗流 渗透率 润湿指数 边界层 阻力效应 毛管压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台油田岩心裂缝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娟 戴俊生 +1 位作者 商琳 田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通过对富台油田岩心裂缝观测,描述裂缝的几何特征、充填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而确定裂缝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发育大量构造裂缝,主要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走向共轭剪切裂缝,同时可见近东西走向裂缝.裂缝基本为近垂直剪裂... 通过对富台油田岩心裂缝观测,描述裂缝的几何特征、充填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而确定裂缝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发育大量构造裂缝,主要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走向共轭剪切裂缝,同时可见近东西走向裂缝.裂缝基本为近垂直剪裂缝,开度集中在0.6~0.8mm,以方解石半充填为主,体密度为5 ~ 10 m2/m3,北部较南部地区裂缝密度偏大,裂缝更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裂缝 裂缝识别 裂缝参数 富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构造特征的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部署 被引量:2
11
作者 柏宗宪 王宇飞 +6 位作者 郝杰 马明珍 柏宗翰 王亮亮 祝志敏 黄政 马英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4-841,共8页
世界能源结构正在经历由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根本性转变,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逐渐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源之一。以河北省西南部的藁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该区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 世界能源结构正在经历由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根本性转变,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逐渐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源之一。以河北省西南部的藁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该区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储量特征,建立了地热资源精细化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部署了地热资源高效开发的井位和井间距。结果表明:开发区具有优良的热源条件,热储层和盖层优势突出,地层流体的水质结垢和腐蚀风险较低,地热资源品质高。部署采灌井40口,按照1∶1的比例分配(采水井20口,回灌井20口),设计采灌井距380 m(开发年限30 a)时可以满足长期换热和供暖的需求。基于地质构造特征的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部署研究,可为现场地热资源的持续与高效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评价体系 热突破边界 井距优化 井位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赞油田多层砂岩优势渗流通道特征及喉道体积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同锋 高东华 +2 位作者 李占东 王天杨 姜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驱油效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以柳赞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分析测井岩电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注采特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等,描述柳赞油田多... 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驱油效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以柳赞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分析测井岩电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注采特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等,描述柳赞油田多层砂岩优势渗流通道特征,确定了该区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条件,通过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喉道体积的计算方法,明确了油藏下一步调驱剂用量,达到了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下一步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赞油田 沙河街组 砂岩 优势渗流通道 孔隙特征 孔喉半径 喉道体积 稳油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4 位作者 蒋有伟 刘浪 陈能学 孙景民 李本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2,共9页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料分析,确定该区辫状河单河道宽140~560 m。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及其顶底界面特征,识别出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等5类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发育和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形成底水水锥型水淹,剩余油分布在油井间且丰度高。顺流增生单元纵向渗透率级差小,水淹均匀,剩余油呈薄层状低丰度分布在油井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单砂层 单河道规模 储集层构型 优势渗流通道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彦德 刘洛夫 +5 位作者 张枝焕 王旭东 管红 梅玲 李燕 陈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7-1085,共9页
南堡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古近系主要分布有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三套有效烃源岩。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沉积有机相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对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不同层序和同一层序不同体系域中烃源岩... 南堡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古近系主要分布有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三套有效烃源岩。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沉积有机相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对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不同层序和同一层序不同体系域中烃源岩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地区烃源岩非均质性特征明显,烃源岩生烃的层位主要分布于SQ9、SQ5~SQ8、SQ2和SQ1的湖扩展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SQ2为优质烃源岩段。造成这种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特征,这影响着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烃源岩 生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15
作者 赵宝银 杨晓利 +5 位作者 徐颖新 孟令箭 崔紫瑄 王方鲁 刘剑伦 于福生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9,共11页
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背景、不整合面和古生物化石特征,从同沉积断层发育特征、沉积中心迁移规律两方面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断陷阶段)构造幕进行了再划分,并研究了其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堡凹陷古近系... 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背景、不整合面和古生物化石特征,从同沉积断层发育特征、沉积中心迁移规律两方面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断陷阶段)构造幕进行了再划分,并研究了其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主要分布于凹陷东部,沙四段与沙三段、沙三段与沙二段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沙二段与沙一段为整合接触。②研究区新生代经历了3幕断陷(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沉积期,沙一、二段沉积期)、断拗转换(东营组沉积期)、热拗陷(馆陶组沉积期)、拗断(明化镇组沉积期)6期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应力场由NW—SE转变为近SN向,伸展与走滑构造叠加,形成张扭性变形带,同沉积断层控制的沉积中心表现为SE—NW—SEE迁移规律。③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控制着烃源岩、储层及圈闭的发育,主力烃源岩包括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及东三段4套,砂体发育模式可分为“转换斜坡”、“转换鼻凸”、“断槽-坡折”3种类型,断-圈交叉发育,纵向上发育3套成藏组合,构成以层状油气藏为主的多层系叠置的复式油气聚集带。老爷庙扇体,高柳断层下降盘及南堡1号、南堡2号、南堡4号坡折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圈闭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幕式构造运动 同沉积断层 断背斜 断鼻构造 新生代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三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毕永斌 耿文爽 +2 位作者 张雪娜 罗福全 盖长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针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及井间的特点,冀东油田积极探索前期水平井+CO2吞吐、后期转水平井气顶重力驱的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新模式,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驱油效率并重,实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在全生命周期剩余油高效挖... 针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及井间的特点,冀东油田积极探索前期水平井+CO2吞吐、后期转水平井气顶重力驱的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新模式,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驱油效率并重,实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在全生命周期剩余油高效挖潜的过程中,水平井布井参数、完井参数、生产参数的研究最为关键,因此,文中从矿场统计及数值模拟2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各个开发阶段三参数技术体系,进而满足全生命周期开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全生命周期 水平井 重力驱 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景生 刘晓 +5 位作者 李文华 张博明 文雯 李赫 樊蓉 薛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1,共10页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地震资料新一轮处理和精细解释,结合岩—电响应特征,共识别出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4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7、SQ8、SQ9)。以三级层序内部相对稳定的水进面和岩性突变面为界进行高...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地震资料新一轮处理和精细解释,结合岩—电响应特征,共识别出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4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7、SQ8、SQ9)。以三级层序内部相对稳定的水进面和岩性突变面为界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进一步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的地层单元。在对研究区物源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岩心相、测井相精细研究,共识别出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体系。并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了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其中扇三角洲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靠近物源口附近;而扇三角洲前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域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体系 南堡凹陷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晓利 王政军 +4 位作者 高文中 赵忠新 马乾 王琦 张红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432,共8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山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基础上,从供烃窗口与供烃方式、优质储层类型、圈闭类型三大成藏要素入手,开展成藏条件再评价与成藏主控因素再认识。南堡凹陷深层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好,优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供烃方式和供烃窗口、圈闭类型和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藏类型多样。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决定油气藏类型,受多期岩溶作用产生的断裂裂缝—表生岩溶和裂缝—埋藏岩溶形成优势储层控制富集高产。通过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南堡1、2号构造带斜坡区和洼槽区残丘潜山、南堡2号和南堡3号构造带寒武系内幕潜山是下步重要勘探方向。通过地质研究与勘探技术的集成应用,分类评价了一批有利勘探目标,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获得了整体突破,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潜山 油气成藏特征 勘探方向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2 位作者 黄述旺 张宏伟 高建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 ,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 ,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 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 ,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 ,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 ,应用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低渗透储层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 ,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 ,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 ,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 ,并结合沉积相 ,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渤南油田 沙河街组 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沙二段 古近系 储集 沙三段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部深层浊积扇油藏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夏景生 王志坤 +3 位作者 陈刚 朱鑫 张一航 冀晓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厚层烃源岩,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东营凹陷东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厚层烃源岩,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东营凹陷东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不整合面型等多种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泥岩盖层。生、储、盖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为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浊积扇油藏 岩性油气藏 东营凹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