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化工软件研究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及其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源 曹建明 +8 位作者 王生伟 车春霞 梁玉龙 谭都平 梁琨 常晓昕 颉伟 薛春瑜 密建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8,56,共4页
用Material Studio化工软件计算、研究了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及其工艺,结果证实α-Al2O3为适宜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载体,Pd为适宜的主活性组分,Ag为适宜的助活性组分。确定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最佳使用温度为70℃,适当提高CO含量可以提高... 用Material Studio化工软件计算、研究了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及其工艺,结果证实α-Al2O3为适宜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载体,Pd为适宜的主活性组分,Ag为适宜的助活性组分。确定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最佳使用温度为70℃,适当提高CO含量可以提高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可以进行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设计及其使用工艺参数的优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二前加氢 催化剂 化工软件 MATERIAL STUDIO 工艺参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低硫汽油的新型催化裂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柳召永 杨朝合 +4 位作者 张忠东 王智峰 高永福 张海涛 高雄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通过调变催化剂中V的价态,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小型固定床和中型提升管装置实验,开发了以自制催化剂c为基础、再生斜管部分增加H_2还原预处理器的催化裂化(FCC)新工艺。催化剂经H_2还原预处理后,其所含V由5价态降为4价、3价... 通过调变催化剂中V的价态,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小型固定床和中型提升管装置实验,开发了以自制催化剂c为基础、再生斜管部分增加H_2还原预处理器的催化裂化(FCC)新工艺。催化剂经H_2还原预处理后,其所含V由5价态降为4价、3价,甚至更低价态,在催化反应中可与氧化态硫接触反应,从而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经H_2还原预处理的自制催化剂c(V质量分数0.6%)的催化脱硫效果显著,适宜的H_2预还原温度为550℃,预还原时间为20 min。采用自制催化剂c,在H_2预还原温度650℃、还原时间20 min、H_2流量40 L/h、反应温度500℃、再生温度690℃、剂/油质量比6的条件下,新工艺的FCC汽油S质量浓度由880μg/mL降至51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工艺 硫含量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n掺杂多孔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
3
作者 闫新龙 黄志刚 +2 位作者 胡清勋 冯锐 胡晓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9,共11页
针对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选择性氧化环己醇制环己酮中存在的氧化剂储存、运输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构建以过硫酸盐为氧化剂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体系,以ZIF-9为模板制备了Co/In双金属掺杂多孔炭催化剂(Co/In-NC),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 针对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选择性氧化环己醇制环己酮中存在的氧化剂储存、运输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构建以过硫酸盐为氧化剂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体系,以ZIF-9为模板制备了Co/In双金属掺杂多孔炭催化剂(Co/In-NC),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阐释了Co/In-NC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选择性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100mg·L^(-1)催化剂在60℃下反应2 h,环己醇反应转化率和环己酮选择性分别可达53.3%和99.4%;催化剂循环反应3次,其选择性仍保持在90%以上;氧化反应符合0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中·OH、·O_(2)^(-)和~1O_(2)活性物种参与了氧化反应。其中,Co^(3+)/Co^(2+)/Co~0以及In^(3+)/In~0的氧化还原循环有效活化了PDS,促进了环己醇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过硫酸钾 氧化 环己醇 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石脑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江 宋帮勇 +4 位作者 杨利斌 程中克 马艳捷 穆珍珍 景媛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0,共5页
由物性分析可知,煤化工石脑油中易裂解的链烷烃含量高(>90%(w)),环烷烃、芳烃含量较低,芳烃潜含量低;结合860~900℃下裂解气/液相产物收率对比可知,煤化工石脑油为优质裂解原料,适宜在高温(900℃)下进行裂解;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裂解... 由物性分析可知,煤化工石脑油中易裂解的链烷烃含量高(>90%(w)),环烷烃、芳烃含量较低,芳烃潜含量低;结合860~900℃下裂解气/液相产物收率对比可知,煤化工石脑油为优质裂解原料,适宜在高温(900℃)下进行裂解;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裂解液相收率降低,液相中芳烃含量提高,裂解液相以C_5~205℃组分为主(>75%(w)),苯、甲苯、二甲苯合计占70%(w)以上。与炼厂拔头油、石脑油相比,煤化工石脑油价格低、产量将逐年增加,裂解乙烯、三烯收率高而液相产物收率略低,因此,煤化工石脑油作为乙烯企业原料结构的合理补充,将是解决乙烯原料短缺和提升煤炭资源深加工经济效益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石脑油 乙烯裂解原料 裂解温度 产物收率 液相芳烃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5馏分在我国的加氢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好文 沈卫军 +3 位作者 康宏敏 郑云弟 钱颖 颉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9-32,共4页
随着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碳五(C5)馏分是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其资源日趋丰富,基于C5馏分的综合利用研究变得日趋重要,对该领域的研究已引起相关科研人员的普遍重视。简述了近年来C5馏分在国内外的综合利用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 随着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碳五(C5)馏分是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其资源日趋丰富,基于C5馏分的综合利用研究变得日趋重要,对该领域的研究已引起相关科研人员的普遍重视。简述了近年来C5馏分在国内外的综合利用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着重归纳总结了在我国C5馏分的加氢利用方法,阐述了其加氢反应机理,同时描绘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馏分 综合利用 全加氢 选择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烃共裂解技术优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小强 程中克 +1 位作者 李博 杨利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7,共5页
采用BSPA乙烯原料裂解性能评价试验装置,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油田轻烃及拔头油与石脑油分组裂解和按不同掺混比例混合裂解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和丙烷共裂解可提高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且掺入乙烷的质量分数不低于80... 采用BSPA乙烯原料裂解性能评价试验装置,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油田轻烃及拔头油与石脑油分组裂解和按不同掺混比例混合裂解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和丙烷共裂解可提高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且掺入乙烷的质量分数不低于80%为宜。油田轻烃和拔头油适于“分储分裂”,如其储量不足且必须与石脑油混合共裂解,则掺入油田轻烃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30%,尽量≥70%;掺入拔头油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40%,尽量≥70%。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取得了显著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 原料轻质化 共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烷-丙烷共裂解技术优化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小强 景媛媛 +3 位作者 蔡小霞 杨利斌 程中克 李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分别对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及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乙烷掺入比例为20%~90%(w)时,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得到提高;乙烷掺入比... 目的对乙烷和丙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分别对乙烷和丙烷单独裂解及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乙烷掺入比例为20%~90%(w)时,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得到提高;乙烷掺入比例为80%~90%(w)时,效果最佳,乙烯、双烯和三烯收率最高分别达到55.28%、56.05%、58.01%。结论将优化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在整体裂解原料中轻质裂解原料占比下降超过10%的情况下,总乙烯收率和双烯收率不下降,取得比较显著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丙烷 共裂解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烯与甲醇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静 李若岩 +3 位作者 李永红 东继莲 冯传壮 李吉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采用D005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以异戊烯和甲醇为原料,在带磁力搅拌的钢密封间歇反应釜中进行了异戊烯醚化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异戊烯醚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醚化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采用D005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以异戊烯和甲醇为原料,在带磁力搅拌的钢密封间歇反应釜中进行了异戊烯醚化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异戊烯醚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醚化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最佳反应温度为348 K。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得到了醚化反应动力学数据,建立了醚化反应速率与异戊烯浓度、甲基叔戊基醚浓度的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并对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异戊烯转化率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说明所建立的反应速率方程能准确描述该醚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 甲醇 醚化 甲基叔戊基醚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掺杂多孔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硝基酚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闫新龙 黄志刚 +2 位作者 胡清勋 张新 胡晓燕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2-1112,共11页
以MOF-74为模板制备了Cu/Co双金属掺杂多孔炭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物理吸附/脱附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并阐释了Cu/Co双金属掺杂多孔炭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氧化降解4-硝基酚性能... 以MOF-74为模板制备了Cu/Co双金属掺杂多孔炭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物理吸附/脱附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并阐释了Cu/Co双金属掺杂多孔炭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氧化降解4-硝基酚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投加100 mg·L^(-1)催化剂、2 g·L^(-1)PMS、初始pH为6时,15 min内硝基酚(60 mg·L^(-1))去除率达98%以上。降解反应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催化剂循环反应4次,降解率均高于90%。猝灭实验及电子顺磁共振分析表明自由基(·SO^(-)_(4)、·OH、·O^(-)_(2))和非自由基(1O2)均参与了降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Co^(2+)/Co^(3+)和Cu+/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有效活化了PMS并促进活性氧化物种的生成,从而提升了催化剂降解硝基酚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催化剂 废水 过硫酸盐 硝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氧化物LaFe_(1-x)Co_xO_3制备及其甲烷部分氧化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景志刚 李然家 +1 位作者 余长春 罗志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5,17,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LaFe1-xCoxO3(x=0,0.2,0.4,0.6,0.8,1.0)系列样品,分别用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CH4-TPSR)考察了催化剂表面的氧消耗过程及甲烷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存在两种氧物...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LaFe1-xCoxO3(x=0,0.2,0.4,0.6,0.8,1.0)系列样品,分别用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CH4-TPSR)考察了催化剂表面的氧消耗过程及甲烷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存在两种氧物种,强氧化性氧物种和弱氧化性氧物种。随着Co含量的增大,甲烷在催化剂上发生的氧化反应从以部分氧化为主向深度氧化为主逐渐过渡,对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氧化物 甲烷 部分氧化 H2-TPR CH4—TP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低温反应制备烷基化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小强 蔡小霞 +2 位作者 程中克 李博 杨淑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对超重力技术制备烷基化油进行小型实验室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研究。方法采用新型超重力反应器和特定的低温控制工艺,烷烯物质的量之比为10∶1、酸烃体积比为1.4∶1、反应系统压力为0.6 MPa、异丁烷冷机和正丁烯冷机温度为-3~4℃、超... 目的对超重力技术制备烷基化油进行小型实验室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研究。方法采用新型超重力反应器和特定的低温控制工艺,烷烯物质的量之比为10∶1、酸烃体积比为1.4∶1、反应系统压力为0.6 MPa、异丁烷冷机和正丁烯冷机温度为-3~4℃、超重力机夹套冷机温度为-6~0℃、浓H_(2)SO;冷机温度为0~5℃、超重力机转速为900~1100 r/min、连续烷基化反应时间为9 min。结果在上述工艺条件下,丁烯转化率≥97.0%,液相产物中 C_(8)组分质量分数≥87.98%。C_(5)、C_(6)、C_(7)和C_(9)^(+)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低于0.84%、1.59%、1.60%和8.01%,制得烷基化油色谱法RON值不低于97.0。结论采用上述工艺条件烷基化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进一步放大试验研究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 异丁烷 超重力 低温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s/ZIF-67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娅敏 孙乐兵 +6 位作者 刘倩 马好文 刘梦实 陈丽华 张平 康淑荷 鲜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0,共5页
通过简便、经济的方法合成了MWCNTs/ZIF-67复合材料,并运用SEM、TEM、XRD、XPS等技术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估MWCNTs/ZIF-67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NaBH_(4)存在下进行了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MWCNTs/ZIF-67... 通过简便、经济的方法合成了MWCNTs/ZIF-67复合材料,并运用SEM、TEM、XRD、XPS等技术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估MWCNTs/ZIF-67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NaBH_(4)存在下进行了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MWCNTs/ZIF-67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在6min内对4-NP的催化效率高达99.82%,表观速率系数达到0.4973min^(-1)。此外,该材料可以通过磁铁从水溶液中收集,便于回收和再利用。且经过5次循环后,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仍很高,表明该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去除环境污染物的新型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ZIF-67 复合材料 对硝基苯酚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催化剂水热老化与循环老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亮 张海涛 +1 位作者 高雄厚 唐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12-2116,共5页
在FCC催化剂的研发过程中,催化剂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不同的老化方法可使催化剂具有不同性质和产物分布。利用FFB固定流化床装置对催化剂进行多次反应-再生,并在反应-再生过程中定期地进行催化剂的补给,进而完成对催化剂的循环老... 在FCC催化剂的研发过程中,催化剂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不同的老化方法可使催化剂具有不同性质和产物分布。利用FFB固定流化床装置对催化剂进行多次反应-再生,并在反应-再生过程中定期地进行催化剂的补给,进而完成对催化剂的循环老化。同时对水热老化催化剂和循环老化催化剂进行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循环老化催化剂的性能数据更加准确,这对催化剂的研发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FCC催化剂 循环老化 水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H3PO4型二氧化硅交联杂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军峰 张光华 王卓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用正硅酸乙酯化学改性法制备了不同SiO2含量的PVA/H3PO4型交联杂化膜,采用X衍射仪、热重仪和多功能材料实验机表征了膜的结晶度、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使用交流阻抗谱和气相色谱仪研究了SiO2含量对交联杂化膜的质子导电性能和阻醇性能的... 用正硅酸乙酯化学改性法制备了不同SiO2含量的PVA/H3PO4型交联杂化膜,采用X衍射仪、热重仪和多功能材料实验机表征了膜的结晶度、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使用交流阻抗谱和气相色谱仪研究了SiO2含量对交联杂化膜的质子导电性能和阻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硅酸乙酯加入后,随着SiO2含量的提高,交联杂化膜的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得到了改善。质子电导率σ随SiO2含量的提高而升高,并在含量为12.50%时达到极大值,甲醇透过系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电导率 正硅酸乙酯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络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制甲酸甲酯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莉燕 张建辉 +1 位作者 燕鹏华 慕红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C、O、H采用6-311+G(2d,p)基组,计算研究了钴络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制甲酸甲酯反应的微观机理,优化了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同时对...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C、O、H采用6-311+G(2d,p)基组,计算研究了钴络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制甲酸甲酯反应的微观机理,优化了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各中间体进行电荷分析.对比了催化过程与非催化过程的能垒.结果表明,有催化剂参与后反应活化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羰基化 钴络合物 甲酸甲酯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炭联合体系中OH自由基的发射光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贺 王慧娟 +4 位作者 贾媛媛 孙晨静 周广顺 吴强顺 依成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35-4140,共6页
基于OH自由基的强氧化性(2.8V)及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联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依托于光谱检测技术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利用发射光谱技术测量了以O_2作为载气的PDP/AC... 基于OH自由基的强氧化性(2.8V)及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联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依托于光谱检测技术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利用发射光谱技术测量了以O_2作为载气的PDP/AC联合体系中产生的OH自由基的相对发射光谱,用以表征体系中OH自由基相对生成量的变化。通过考察PDP水处理体系中不同AC添加量、脉冲峰值电压、电极间距对OH自由基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影响OH自由基生成量的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去离子水和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溶液中OH自由基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规律,表征了OH自由基生成量的变化,以说明PDP/AC的协同作用机理及OH自由基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AC的添加量可以增强其在PDP体系中的催化效果,导致PDP/AC联合体系中OH自由基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增加;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升高,注入PDP体系中的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体系中OH自由基的产量;电极间距增加导致PDP体系能量效率降低,降低了OH自由基的产生量;无论是以去离子水还是以AO7溶液为溶液相,PDP/AC联合体系中OH自由基的产量均高于其在单独PDP体系中的生成量,且在PDP/AC联合体系和单独的PDP作用体系中,去离子水中OH自由基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均高于其在AO7溶液中的强度值,这证明了AC对PDP体系中OH自由基生成的协同作用和有机物对OH自由基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活性炭 协同作用 OH自由基 发射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剩余活性污泥脱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宏伟 赵旭涛 +2 位作者 李常青 付长军 高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0期79-82,共4页
对炼油厂剩余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确定了絮凝剂及其投加量,并考察了相关运行参数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200mg·mL-1、CPAM投加量为25mg·mL-1、操作温度为40℃、污泥初始pH值为8.0、快搅强度为170r.mi... 对炼油厂剩余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确定了絮凝剂及其投加量,并考察了相关运行参数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200mg·mL-1、CPAM投加量为25mg·mL-1、操作温度为40℃、污泥初始pH值为8.0、快搅强度为170r.min-1、快搅时间为60s、慢搅强度为50r.min-1、慢搅时间为8min的最佳条件下,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多次实验,泥饼的含水率均低于8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活性污泥 调质 脱水 泥饼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聚合制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橡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宝勇 魏绪玲 +1 位作者 陶彩虹 张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0,共3页
介绍了集成橡胶(SIBR)的概念,详细总结了SIBR的配位聚合制备方法,包括限制几何构型配合物催化配位聚合、钕系催化剂催化配位聚合和链穿梭聚合。展望配位聚合制备SIBR未来的趋势。
关键词 集成橡胶 配位聚合 限制几何构型配合物 钕系催化剂 链穿梭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法处理炼油循环水旁滤器反冲水回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科 李贵贤 赵旭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炼油循环水会因冷却塔吸入空气尘粒和系统微生物的繁殖而使循环水浊度升高,污染物增加,从而引起设备腐蚀、结垢等问题而影响正常生产,很多炼油循环水系统都会安装旁流过滤设备过滤一定比例的循环水,过滤器过滤频繁,因此过滤器反冲排水... 炼油循环水会因冷却塔吸入空气尘粒和系统微生物的繁殖而使循环水浊度升高,污染物增加,从而引起设备腐蚀、结垢等问题而影响正常生产,很多炼油循环水系统都会安装旁流过滤设备过滤一定比例的循环水,过滤器过滤频繁,因此过滤器反冲排水量比较大.炼油循环水过滤器反冲水是含油、浊度较高的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法回收这种废水,从常规混凝剂中筛选出了无机混凝剂PAC和有机助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以正交试验确定混凝剂的最佳使用条件,在最佳使用条件下处理废水,测定处理后各项指标和回用的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在混凝剂最佳使用条件下处理后的水质能满足炼油循环水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循环水 旁滤器反冲水回用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聚丙烯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宇婷 王雄 +2 位作者 徐人威 贾军纪 朱博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0,共4页
综述了丙烯聚合物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中的作用及机理。介绍了最新的内给电子体,通过对内给电子体在近年来发展的分析,对丙烯聚合物Z–N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Z-N催化剂 聚丙烯 内给电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