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
被引量:
10
1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15 位作者
李智武
张本健
邓宾
江青春
金鑫
孙玮
汪华
郭海洋
陈骁
王佳蕊
田小彬
张玺华
叶玥豪
杨迪
范建平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71,共1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置及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二叠统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古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勉略洋俯冲与峨眉大火成岩省构造热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内部中二叠世形成通江—长寿克拉通内凹陷;②在栖霞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呈现出北东向和北西向共存的特征,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了台内北西向滩体的展布;③到了茅口组二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通江—长寿凹陷控制,呈现出北西—南东向展布,凹陷两侧边缘滩体发育;④通江—长寿凹陷的发育为中二叠统的源储配置提供了自生自储和旁生侧储两种源储组合新模式;⑤凹陷内海泡石沉积厚度大,大量有机质被吸附,在凉水环境下得到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在埋藏环境中,海泡石开始大量转化与溶解,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在凹陷内形成自生自储的配置关系,同时海泡石转化释放出的富镁离子的成岩水,通过侧向和垂向运移,将凹陷边缘滩白云石化,形成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配置关系。结论认为,通江—长寿凹陷控制着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分布,中二叠统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泥质灰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内,勘探面积约为24800 km^(2),旁生侧储型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两侧边缘带,勘探面积约为4770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成藏模式
含海泡石层段
有利勘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绪磊
赵振伟
+4 位作者
王兰英
王征
徐敏
郭海洋
吴战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1,共8页
由枯竭型油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具有储气量大、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是储气库建库的首选目标。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复杂、储层厚度薄,准确落实地下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难度大,地质目标难以一次性中靶。为了形成...
由枯竭型油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具有储气量大、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是储气库建库的首选目标。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复杂、储层厚度薄,准确落实地下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难度大,地质目标难以一次性中靶。为了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地震解释技术序列,对整个建库期间使用到的地震解释技术进了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多井控制的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可以对构造进行准确的三维空间雕刻,能够有效地解决高陡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预测的难题,进而对气藏的封闭性做出评价;②所形成的地震导向技术,为注采井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探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注采井工艺的设计、实施,为提高高陡复杂构造区钻探成功率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提高了钻井速度与效益;③随钻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注采井一次性入靶率和目的层段的进尺。结论认为,所形成的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为四川盆地东部XGS地下储气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注采井工艺的设计实施以及动态调整井轨迹方案,提高了钻井一次性中靶率,大幅度提高了石炭系地层及储层的钻遇率,对今后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储气库工程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区
枯竭型油气藏
改建地下储气库
地震导向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
地层倾角预测
动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
被引量:
10
1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李智武
张本健
邓宾
江青春
金鑫
孙玮
汪华
郭海洋
陈骁
王佳蕊
田小彬
张玺华
叶玥豪
杨迪
范建平
罗平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西华大学
中国石油
西南
油气田
公司
中国石油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中国石油
大庆油田
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71,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编号:U19B6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古高原形成与破坏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编号:4223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川西地区深层雷口坡组微生物岩及其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编号:41872150)。
文摘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置及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二叠统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古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勉略洋俯冲与峨眉大火成岩省构造热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内部中二叠世形成通江—长寿克拉通内凹陷;②在栖霞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呈现出北东向和北西向共存的特征,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了台内北西向滩体的展布;③到了茅口组二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通江—长寿凹陷控制,呈现出北西—南东向展布,凹陷两侧边缘滩体发育;④通江—长寿凹陷的发育为中二叠统的源储配置提供了自生自储和旁生侧储两种源储组合新模式;⑤凹陷内海泡石沉积厚度大,大量有机质被吸附,在凉水环境下得到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在埋藏环境中,海泡石开始大量转化与溶解,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在凹陷内形成自生自储的配置关系,同时海泡石转化释放出的富镁离子的成岩水,通过侧向和垂向运移,将凹陷边缘滩白云石化,形成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配置关系。结论认为,通江—长寿凹陷控制着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分布,中二叠统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泥质灰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内,勘探面积约为24800 km^(2),旁生侧储型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两侧边缘带,勘探面积约为47700 km^(2)。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成藏模式
含海泡石层段
有利勘探区域
Keywords
Sichuan Basin
Middle Permian
Tongjiang-Changshou sa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Sepiolite bearing strata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绪磊
赵振伟
王兰英
王征
徐敏
郭海洋
吴战培
机构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1,共8页
文摘
由枯竭型油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具有储气量大、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是储气库建库的首选目标。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复杂、储层厚度薄,准确落实地下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难度大,地质目标难以一次性中靶。为了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地震解释技术序列,对整个建库期间使用到的地震解释技术进了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多井控制的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可以对构造进行准确的三维空间雕刻,能够有效地解决高陡构造真实形态和目标地层深度预测的难题,进而对气藏的封闭性做出评价;②所形成的地震导向技术,为注采井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探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注采井工艺的设计、实施,为提高高陡复杂构造区钻探成功率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提高了钻井速度与效益;③随钻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注采井一次性入靶率和目的层段的进尺。结论认为,所形成的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为四川盆地东部XGS地下储气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地指导了注采井工艺的设计实施以及动态调整井轨迹方案,提高了钻井一次性中靶率,大幅度提高了石炭系地层及储层的钻遇率,对今后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储气库工程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陡构造区
枯竭型油气藏
改建地下储气库
地震导向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
地层倾角预测
动态跟踪
Keywords
High-steep structure zone
Depleted oil and gas reservoir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Seismic guidance
Seismo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Formation dip prediction
Dynamic tracking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E97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
宋金民
刘树根
李智武
张本健
邓宾
江青春
金鑫
孙玮
汪华
郭海洋
陈骁
王佳蕊
田小彬
张玺华
叶玥豪
杨迪
范建平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陡构造区枯竭型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配套地震解释技术序列
唐绪磊
赵振伟
王兰英
王征
徐敏
郭海洋
吴战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