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向正断层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永波 高宇慧 +2 位作者 马世忠 刘冬民 孙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4,共6页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北西断层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的大型反向正断层的有效匹配,形成了邻凹侧具有有利富油的条件。分别通过对反向正断层形成的机制及背景、研究区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反向正断层聚油机理–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反向正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以下控制作用:控制油气聚集的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控制油气聚集的部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正断层 扶新隆起带 油气聚集 扶余油层 两井东—木头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基于砂箱模拟实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艳友 漆家福 周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1-715,共5页
走滑断裂及其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分布有着密切联系。受基底性质、断层形态及地层能干性影响,走滑断层具有明显分段特征,深、浅断裂组合样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利用砂箱实验讨论基底走滑断层形态、软弱层对盖层走滑变形带的影响。模拟实验... 走滑断裂及其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分布有着密切联系。受基底性质、断层形态及地层能干性影响,走滑断层具有明显分段特征,深、浅断裂组合样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利用砂箱实验讨论基底走滑断层形态、软弱层对盖层走滑变形带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基底断层走滑位移量对盖层构造变形强度、构造变形样式有明显控制作用。地层岩性、盖层厚度控制浅层走滑剪切范围及变形幅度。走滑变形带宽度与软弱层厚度成正比,断层受阻部位软弱层厚度大则形成褶皱,反之发育断块构造。基底断层走向变化导致的局部应力条件差异是走滑断裂分段及构造变形差异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走滑主位移带 地层能干性 差异变形 砂箱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古近纪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玮常 张洪宇 +2 位作者 全志臻 徐颖晶 闫晶晶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9,I0004,I0005,共15页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地区文昌组沉积厚度大,断裂构造发育。基于精细地震解释成果,利用油区构造解析原理,分析西江主洼古近系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西江主洼主要发育正断层和正走滑断层,可分为基底、盖层、晚期3套断裂...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地区文昌组沉积厚度大,断裂构造发育。基于精细地震解释成果,利用油区构造解析原理,分析西江主洼古近系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西江主洼主要发育正断层和正走滑断层,可分为基底、盖层、晚期3套断裂系统;古近纪断陷期分为3个阶段,即早始新世(E w 4 E w 3)NW—SE向伸展断陷期、中始新世(E w 2 E w 1)应力场顺时针旋转的转换断陷期、中晚始新世(E n 4 E n 1)SN向伸展断陷期;其中,文昌组二段沉积期的应力场旋转与惠州运动属于同一构造期。断陷期是烃源岩沉积和构造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通过EW向切割基底断裂的盖层断裂将深部热源传递至古近系地层,有利于提高盆地古地温梯度,促进烃源岩热演化。南部缓坡带和断裂坡折带为研究区油藏的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西江主洼 文昌组 恩平组 断裂构造 复式断陷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