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庆 李廷辉 +7 位作者 李洪革 卢刚臣 李宏军 崔宇 时战楠 李鹏 穆光远 臧明峰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已捕获油气显示,但勘探尚未获突破。目前存在潜山内幕成藏因素、成藏类型及勘探潜力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新三维地震、钻井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已捕获油气显示,但勘探尚未获突破。目前存在潜山内幕成藏因素、成藏类型及勘探潜力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新三维地震、钻井地质、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成藏类型与勘探方向。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2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潜山内幕发育基岩褶皱变形控制的背斜型和基底断层掀斜控制的断鼻型2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印支-早燕山运动期的区域挤压作用和晚燕山-喜山运动期的拉张作用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岩性、云化、溶蚀及断裂作用控制了基质孔隙、溶蚀孔洞和裂缝型3类优势储层,构成了潜山内幕有利的储集空间。通过寒武系-奥陶系潜山内幕源-储配置关系分析,总结了“双源供烃-负反转背斜型”、“单源供烃-正反转背斜型”和“单源供烃-翘倾断鼻型”3种成藏类型,指出了目前埕海潜山和王官屯潜山内幕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内幕未钻圈闭极具勘探价值,可作为下一步潜山勘探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可为潜山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潜山内幕 寒武系-奥陶系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2
作者 陈思谦 任军峰 +4 位作者 王玮 井向辉 张小宝 王红伟 王乐立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5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自东向西发育惠安堡—沙井子、青龙山—平凉、韦州—安国以及青铜峡—固原等4条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在4条大型断裂夹持下形成了沙井子、银洞子以及严家湾3个逆冲席。受西侧推覆应力控制,逆冲席地层剥蚀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自东向西发育惠安堡—沙井子、青龙山—平凉、韦州—安国以及青铜峡—固原等4条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在4条大型断裂夹持下形成了沙井子、银洞子以及严家湾3个逆冲席。受西侧推覆应力控制,逆冲席地层剥蚀具“西强东弱”特征,严家湾逆冲席可见蓟县系出露,银洞子逆冲席侏罗系—石炭系基本剥蚀殆尽,沙井子逆冲席地层保存则较完整。按照构造特征差异,各逆冲席又可分前锋冲起带、席内变形带以及下盘隐伏带。其中,前锋冲起带地层陡立,视倾角局部近70°;席内变形带及下盘隐伏带结构较稳定,发育背斜、断背斜、断鼻构造。在落实地质结构的基础上,综合源储配置关系,指出沙井子段主要可形成两种类型油气藏:1)奥陶系乌拉力克组“自生自储”型页岩油气藏,区内该套泥页岩厚度超百米,平均TOC为1.23%,Ro为0.98%~1.87%,近期YT3井钻遇5.3 t/d工业油流,证实了该类油气藏良好的勘探潜力,综合评价此类油气藏勘探有利区面积670 km^(2);2)上古生界构造—岩性型砂岩油气藏,该类油气藏分布在沙井子逆冲席内,有利区面积36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缘断褶带 沙井子段 逆冲席 构造特征 演化过程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地球化学勘探在沙漠地区圈闭构造含油气潜力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TD-2构造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明 张长江 宋喜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68-1673,共6页
TD-2构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部,虽然地震和重力勘探证实其是一个基底隆起背斜构造,并且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析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但因缺乏地球化学信息,进一步的勘探(如钻探)尚未进行。由此,开展了多参数地球化学勘探,所用参... TD-2构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部,虽然地震和重力勘探证实其是一个基底隆起背斜构造,并且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析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但因缺乏地球化学信息,进一步的勘探(如钻探)尚未进行。由此,开展了多参数地球化学勘探,所用参数为土壤游离烃(C1—C5)、酸解烃(C1—C5)、ΔC和Hg。结果的综合解释得出:对评价沙漠区TD-2构造的油气潜力来说,游离烃明显好于其他地球化学参数;近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态和地球化学特征暗示,TD-2构造是一个含干气的构造,处于低—中等的逸散阶段。因此,TD-2构造应当具有一定的油气潜力。多参数地球化学勘探结果为进一步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潜力评价 TD-2构造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再认识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厚财 朱俊梅 +5 位作者 林煜 邓勇 刘作强 黄友华 张珊 屈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玛中平台区近4000.0 km 2勘探空白区的勘探潜力,扩大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潜力,实现玛湖凹陷整体突破,综合利用地质、钻井、高精度地震等资料,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划分进行了细化,将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砂体划分为百口泉组... 为进一步探索玛中平台区近4000.0 km 2勘探空白区的勘探潜力,扩大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潜力,实现玛湖凹陷整体突破,综合利用地质、钻井、高精度地震等资料,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划分进行了细化,将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砂体划分为百口泉组零段(百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从烃源岩条件、疏导体系、沉积体系和成藏条件等方面对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百零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展开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具有碱湖双峰式生油特征,油气资源基础大,百零段更近源,更容易捕获深层油气;玛中平台区印支期走滑断裂直插深层烃源岩,搭接形成了高效的输导体系;百口泉组顶底板条件优越,百零段在大型地层超覆背景下叠置发育多期湖侵退积砂体,形成规模有效的储盖组合;百零段发育四大规模扇体,其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致密带、扇间泥岩、构造等值线相互配置,形成复合式多面遮挡,为扇三角洲前缘大面积成藏奠定了基础。类比研究认为,中拐扇前缘亚相上倾、侧向遮挡条件好,具有宏观整体成藏基础。该区前缘亚相有利勘探面积大,岩性目标叠置发育,落实程度高,是目前寻求百零段新层系突破的重点勘探目标。百零段的突破有望打开玛中平台区勘探局面,进而实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整体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控大面积成藏 低位域 勘探潜力分析 百口泉组 玛中平台区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间类型——以川西北大坪剖面二叠系吴家坪组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凤英 张云峰 +5 位作者 曾琪 潘清川 范存辉 李一苇 尹宏 张本健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7,共16页
【目的】川西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海相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厚度不等的凝灰岩,并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储集能力。川西北大坪剖面吴家坪组剖面厚45.02 m,在吴一段和吴二段中发育单层厚5~55 cm的凝灰岩,分布稳定,为研究该区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 【目的】川西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海相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厚度不等的凝灰岩,并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储集能力。川西北大坪剖面吴家坪组剖面厚45.02 m,在吴一段和吴二段中发育单层厚5~55 cm的凝灰岩,分布稳定,为研究该区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间类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方法】基于野外剖面实测,并采集凝灰岩样品进行全岩矿物含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微量元素、U-Pb年龄等分析对比,探讨凝灰岩成因及储集空间类型。【结果】吴家坪组凝灰岩以火山尘凝灰岩为主,由粒径小于0.05 mm的玻屑组成;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含少量石英、石膏;吴一段凝灰岩具有Al_(2)O_(3)/TiO_(2)高的比值(23.36~34.56)、SiO_(2)/Al_(2)O_(3)的低比值(1.84~2.75)及Eu、Ba、Sr、Ti元素明显亏损等特征,吴二段凝灰岩具有Al_(2)O_(3)/TiO_(2)高的比值(21.140~53.049)、SiO_(2)/Al_(2)O_(3)的低比值(1.829~2.682)及Eu弱亏损、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结论】吴家坪组凝灰岩受到蚀变程度较高,其来源均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多期酸性火山作用有关,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且吴二段凝灰岩受到壳幔混合的影响。凝灰岩中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洞、不规则溶孔、粒内溶孔、有机质孔、粒间溶孔、裂缝等,凝灰岩中热液锆石测得的U-Pb年龄为132.37±0.53 Ma,其形成受早白垩世热液、构造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成因 储集空间类型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吴家坪组 二叠系 川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走滑断裂特征与奥陶系油气勘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华标 印婷 +4 位作者 曹自成 韩俊 黄诚 魏华动 刘子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2,共9页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解析,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发育多条北东向、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带,在平面和剖面上识别出了6种走滑断裂活动的标志。研究表明,塔中北坡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呈直立断层、花状构造,北东向走滑断裂下部表...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解析,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发育多条北东向、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带,在平面和剖面上识别出了6种走滑断裂活动的标志。研究表明,塔中北坡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呈直立断层、花状构造,北东向走滑断裂下部表现为明显挤压隆升,而上部则表现为继承性张扭负花状构造,具有"下拱上掉"的特征,表明了断裂的多期走滑活动。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奥陶世末—志留纪压扭走滑断层、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张扭走滑断层和晚二叠世末逆冲断层三期,它们在空间上相互叠置。研究认为走滑断裂的变形强度控制了奥陶系裂缝及缝洞型储层发育范围,走滑断裂的分段性对优质缝洞型储层发育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在变形强度大的裂缝发育区、走滑断裂拉张部位的断洼区,以及受后期张扭走滑断裂叠加改造的断槽部位的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体发育区,是下步寻找天然气规模储量的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断裂特征 变形强度 缝洞型储层 奥陶系 塔中北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7
作者 赵宝银 杨晓利 +5 位作者 徐颖新 孟令箭 崔紫瑄 王方鲁 刘剑伦 于福生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9,共11页
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背景、不整合面和古生物化石特征,从同沉积断层发育特征、沉积中心迁移规律两方面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断陷阶段)构造幕进行了再划分,并研究了其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堡凹陷古近系... 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背景、不整合面和古生物化石特征,从同沉积断层发育特征、沉积中心迁移规律两方面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断陷阶段)构造幕进行了再划分,并研究了其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主要分布于凹陷东部,沙四段与沙三段、沙三段与沙二段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沙二段与沙一段为整合接触。②研究区新生代经历了3幕断陷(沙四段沉积期,沙三段沉积期,沙一、二段沉积期)、断拗转换(东营组沉积期)、热拗陷(馆陶组沉积期)、拗断(明化镇组沉积期)6期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应力场由NW—SE转变为近SN向,伸展与走滑构造叠加,形成张扭性变形带,同沉积断层控制的沉积中心表现为SE—NW—SEE迁移规律。③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控制着烃源岩、储层及圈闭的发育,主力烃源岩包括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及东三段4套,砂体发育模式可分为“转换斜坡”、“转换鼻凸”、“断槽-坡折”3种类型,断-圈交叉发育,纵向上发育3套成藏组合,构成以层状油气藏为主的多层系叠置的复式油气聚集带。老爷庙扇体,高柳断层下降盘及南堡1号、南堡2号、南堡4号坡折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圈闭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幕式构造运动 同沉积断层 断背斜 断鼻构造 新生代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15 位作者 李智武 张本健 邓宾 江青春 金鑫 孙玮 汪华 郭海洋 陈骁 王佳蕊 田小彬 张玺华 叶玥豪 杨迪 范建平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71,共1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置及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二叠统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古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勉略洋俯冲与峨眉大火成岩省构造热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内部中二叠世形成通江—长寿克拉通内凹陷;②在栖霞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呈现出北东向和北西向共存的特征,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了台内北西向滩体的展布;③到了茅口组二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通江—长寿凹陷控制,呈现出北西—南东向展布,凹陷两侧边缘滩体发育;④通江—长寿凹陷的发育为中二叠统的源储配置提供了自生自储和旁生侧储两种源储组合新模式;⑤凹陷内海泡石沉积厚度大,大量有机质被吸附,在凉水环境下得到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在埋藏环境中,海泡石开始大量转化与溶解,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在凹陷内形成自生自储的配置关系,同时海泡石转化释放出的富镁离子的成岩水,通过侧向和垂向运移,将凹陷边缘滩白云石化,形成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配置关系。结论认为,通江—长寿凹陷控制着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分布,中二叠统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泥质灰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内,勘探面积约为24800 km^(2),旁生侧储型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两侧边缘带,勘探面积约为4770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成藏模式 含海泡石层段 有利勘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勘探目标 被引量:11
9
作者 娄占伟 潘良云 +2 位作者 张宏伟 张敬东 李明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甘肃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发育中生代陆相断陷沉积,沉积构造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但前人对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开展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借助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成功经验,利用钻井、... 甘肃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发育中生代陆相断陷沉积,沉积构造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但前人对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开展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借助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成功经验,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开展了层序地层研究;将区内下白垩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赤金堡组下段层序(Ⅰ)、赤金堡组上段层序(Ⅱ)、下沟组下段层序(Ⅲ)和下沟组上段层序(Ⅳ);重点对区内主要勘探目的层段赤金堡组上段(层序Ⅱ)和下沟组下段(层序Ⅲ)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各层序及体系域具有不同的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响应,在体系域格架内利用三维属性反演、地震相分析、切片等手段开展了沉积相和岩性圈闭识别研究,发现3个岩性圈闭,综合评价认为1号岩性体是本区岩性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沉积相 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 营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算法在水力压裂套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林鹤 杜金玲 +5 位作者 徐刚 容娇君 梁雪莉 衡峰 郭俊宁 马梦茜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3,共9页
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12口套管变形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属性数据,分析地质因素诱发的套管变形位置与天然裂缝发育位置及储层岩性和力学特性的非均质变化边界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随机森林算法在水力压裂套管变形预测... 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12口套管变形水平井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属性数据,分析地质因素诱发的套管变形位置与天然裂缝发育位置及储层岩性和力学特性的非均质变化边界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随机森林算法在水力压裂套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套管变形位置出现在天然裂缝带发育位置和储层非均质性变化的边界位置,且二者之间表现为非线性相关关系;②采用网格搜索和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优选随机森林套管变形风险预测模型中决策树的数量和节点分裂的特征值个数,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效率,选定节点分裂的特征值个数为2,决策树个数为100。③随机森林算法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水力压裂套管变形井段位置的预测精度可达87.85%,模型输出的套管变形风险预测结果可为压裂设计优化和施工参数的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水力压裂 套管变形 芦草沟组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4
11
作者 马涛 张仲宏 +6 位作者 王铁成 丁建宇 黄兆越 项建 辛麒 王建宇 朱明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81,共11页
石油行业已步入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新阶段,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迫切需求,如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油气上游企业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受全球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影响和国际最佳实践案例的启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制定了... 石油行业已步入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新阶段,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迫切需求,如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油气上游企业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受全球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的影响和国际最佳实践案例的启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板块制定了上游业务信息与应用共享平台建设蓝图规划,组织开展了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化建设。梦想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微服务架构设计,融合企业数据治理理念及技术体系,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梦想云"平台+能力+应用"生态,建成上游业务开放共享的"数据+技术+应用"环境,初步形成了上游业务智能共享能力,为上游业务应用提供敏捷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云平台及其应用采用DevOps、敏捷开发等技术实现高效一体化开发,保障了上游业务数据互联、技术互通、业务协同。梦想云平台作为中国石油上游业务智能共享平台,为落地"共享中国石油"战略,支撑上游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梦想云平台 微服务 容器 DaaS PAAS SAAS DevO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优化设计在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双虎 李培明 +2 位作者 白光宇 贺涌 李红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9-633,638,共6页
在复杂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施工设计包括海陆观测系统设计、从属线束设计、偏点设计等,其优化对于提高地震数据采集效率,保证资料品质,减少空炮、废炮和重炮,实现资料无缝连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技术人员针对工区特点提前合理设... 在复杂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施工设计包括海陆观测系统设计、从属线束设计、偏点设计等,其优化对于提高地震数据采集效率,保证资料品质,减少空炮、废炮和重炮,实现资料无缝连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技术人员针对工区特点提前合理设计特殊观测系统,优化炮点布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覆盖次数均匀的需要。通过自动优化设计施工方式,可以减少人工误差,使采集结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要求,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带 自动优化 微观设计 障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经济一体化在地震勘探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3
作者 许彦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81-85,共5页
针对目前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方法越来越强化、投资有限的现状,阐述了地震勘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技术与经济结合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技术经济一体化对承包商的作用,认为技术的可行性要建立... 针对目前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方法越来越强化、投资有限的现状,阐述了地震勘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技术与经济结合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技术经济一体化对承包商的作用,认为技术的可行性要建立在投资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不能过分地追求技术而忽略了投资的承受能力,从而减少地震勘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价格方面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项目实施 技术 经济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断裂分层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平 李明瑞 +4 位作者 李维 强敏 路鹏程 于小伟 韩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深地层相继取得勘探突破,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的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系统刻画高家堡地区...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以深地层相继取得勘探突破,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部署以及油气勘探的深入,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的控制作用越发凸显。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系统刻画高家堡地区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断裂形成演化模式,并结合钻井试气资料探讨断裂对马五段以深气藏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断裂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盆地内马三段、马五段两套膏盐岩是造成断裂分层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家堡地区下古生界主要发育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通过对高家堡地区地层构造形态及断裂样式的研究,推测燕山构造运动是对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影响最大的一期后期改造运动;高家堡地区地层构造隆升期与油气充注期耦合,断裂具有改善储层、沟通源岩、控制圈闭等多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加里东期 断裂分层 奥陶系 高家堡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脊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德双 万照飞 +2 位作者 刘冬民 王鹤华 王春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亿吨级的探明储量,但不同构造之间油藏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搞清构造脊与油气成藏和富集之间的关系,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脊的主要成因模式...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亿吨级的探明储量,但不同构造之间油藏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搞清构造脊与油气成藏和富集之间的关系,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脊的主要成因模式及其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临河坳陷构造脊非常发育,其形成主要与断层活动相关,成因可划分为鼻状脊、断背脊、断块脊和转换脊4种模式;参考其规模又可分为大型构造脊和小型构造脊2类,而小型构造脊往往是发育在大型构造脊背景之上的次级构造脊;构造脊在形成过程中对“运和圈”2个要素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是运和圈耦合的有利载体;在成藏过程中大型构造脊、小型构造脊和生烃灶在空间上相互配置,可形成“源-汇-聚”接力式油气运聚模式;烃源岩提供油源,大型构造脊提供有利汇聚背景,小型构造脊提供油气聚集场所;在与烃源岩配置关系好的大型构造脊之上,小型构造脊越是靠近洼槽,油源条件越充足,油气越为富集。研究成果可为临河坳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构造脊 成因模式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古隆起与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平 李维 +6 位作者 周义军 裴文瑞 于小伟 韩伟 梁国平 路鹏程 王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3-1664,共12页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最新二维格架大剖面,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重新对盆地乌审旗古隆起与中央古隆起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再次厘定了盆地寒武纪—奥陶纪沉积构造格局,明确了古隆起变迁演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证实奥陶纪乌审...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最新二维格架大剖面,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重新对盆地乌审旗古隆起与中央古隆起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再次厘定了盆地寒武纪—奥陶纪沉积构造格局,明确了古隆起变迁演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证实奥陶纪乌审旗古隆起具有“北高南低”的构造格局。②乌审旗古隆起对寒武系沉积控制作用明显,而中央古隆起对奥陶系沉积控制作用明显。③三维地震资料证实怀远运动期(甚至怀远运动之前),乌审旗古隆起相较中央古隆起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暴露剥蚀,前奥陶纪乌审旗古隆起更高。④乌审旗古隆起活动期为前寒武纪,逐步消隐至奥陶纪基本不再活动。中央古隆起隆升于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前,在此之前盆地西南部的庆阳古隆起与北部的伊盟古隆起独立活动,马家沟组沉积前隆升形成北达伊盟古隆起、南连庆阳古隆起的“L型”中央古隆起。⑤两大古隆起共同控制了沉积相带分布,形成了盆地中、东部有利储-盖组合,前奥陶纪风化壳型气藏、中部岩性气藏及东部断缝型气藏可能是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奥陶纪 寒武纪 中央古隆起 庆阳古隆起 乌审旗古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满油田古海底麻坑地质模式建立
17
作者 李默涵 李相文 +3 位作者 杜仲元 张银涛 金梦 王子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50,共9页
针对富满油田主干断裂间和台缘滩深层的麻坑,在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富满油田钻井和地震综合解释等资料,建立了麻坑的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改变麻坑发育规模及裂缝发育密集程度等因素,模拟分析富满地区古海底麻坑的地... 针对富满油田主干断裂间和台缘滩深层的麻坑,在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富满油田钻井和地震综合解释等资料,建立了麻坑的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改变麻坑发育规模及裂缝发育密集程度等因素,模拟分析富满地区古海底麻坑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化,总结并建立了富满地区麻坑的地震识别模式以及麻坑分布、成因及其油气潜力,为富满地区奥陶系古海底麻坑储集层的有效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油田 正演模拟 古海底麻坑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解卡高频双向震击器研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平恩顺 张明晰 +4 位作者 裴东东 张乾 赵磊 邵俊龙 李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为解决连续油管打捞,钻塞解卡作业过程中常规震击器震击频率低,解卡成功率低,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文章研制了一种新型连续油管解卡高频双向震击器,该工具内部无高精度的液压延时机构,以液压为动力源,采用液压力与弹簧力协同作用的方式,达... 为解决连续油管打捞,钻塞解卡作业过程中常规震击器震击频率低,解卡成功率低,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文章研制了一种新型连续油管解卡高频双向震击器,该工具内部无高精度的液压延时机构,以液压为动力源,采用液压力与弹簧力协同作用的方式,达到连续震击的目的,切换工具提拉或下压状态即可快速转换震击模式。文章重点详述了高频双向震击器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和性能特点,对物理样机进行了双向震击模式的性能评价试验,并在大港油田进行了多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研制的高频双向震击器震击频率高,提高了解卡成功率,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液压 高频 双向震击 解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理庄地区沙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维岭 姜在兴 +3 位作者 倪新锋 张建国 吴秀颀 赖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7,共6页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演化主要受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较大,因压实作用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9.8%,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4.1%,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孔隙的重要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成岩A期,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二段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半定量分析 正理庄地区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深湖区前积型地震地层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段为例 被引量:21
20
作者 惠潇 侯云超 +4 位作者 喻建 龙盛芳 郭懿萱 刘永涛 张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7-80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陇东地区是延长组主要的产油区之一。充分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大量钻井和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前积型地震连续强反射现象,开展地震地层对比划分、沉积演化及砂体展布...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陇东地区是延长组主要的产油区之一。充分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大量钻井和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前积型地震连续强反射现象,开展地震地层对比划分、沉积演化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以湖泛期凝缩层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为地层界面的对比标志,将研究区延长组中段划分出7个层序组,表现为震荡性湖退充填沉积特征,沉积单元呈透镜体依次向湖盆中心叠置,每个沉积单元均发育上部三角洲前缘、中部富泥斜坡和下部深水重力流的三段式沉积相组合,砂体主要分布在沉积单元的上部和下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本次研究成果与传统等厚地层对比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顺物源方向,单井之间的小层连通性和叠置关系差异较大,其认识更符合震荡性湖退沉积背景,对油田勘探开发更具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震荡湖退 砂体分布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