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董世泰 邓志文 徐光成 《石油科技论坛》 2009年第3期21-29,共9页
中国石油旗下的地球物理勘探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技术服务力量,掌握有8项特色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也已经取得突出进展,高密度、全数字... 中国石油旗下的地球物理勘探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技术服务力量,掌握有8项特色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也已经取得突出进展,高密度、全数字、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述工作中初见实效;在软件和装备研发方面,已经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一体化核心软件,大型地震仪器已通过2000道野外试验作业,即将规模生产。中国石油物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依据技术发展蓝图的指导,进一步加强物探核心装备的研制与大型软件开发,进一步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以应对"四大工程"对物探行业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物探技术 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诞生40年
2
作者 孟尔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由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主办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在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物探部门、相关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关心和支持下,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已经进入... 由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主办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在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物探部门、相关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关心和支持下,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它的成长恰好反映我国石油物探自大庆石油地震会战(1961~1963)之后前进的步伐,也记载着中国石油勘探界几代人为推进石油物探科技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步伐 期刊 中国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主办 中石化 中国石油 大石油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愈办愈好
3
作者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共1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已经迎来了40岁的生日,我首先向此刊编辑部的辛勤工作人员表示祝贺,他们长期以来努力创办的这份刊物确实为我国的石油物探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所有的地球物理杂志中,我最喜欢读的还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已经迎来了40岁的生日,我首先向此刊编辑部的辛勤工作人员表示祝贺,他们长期以来努力创办的这份刊物确实为我国的石油物探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所有的地球物理杂志中,我最喜欢读的还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因为她集中反应了我国地球物理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最贴近中国的实情,最便于读懂。长期以来,我从中受益匪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所以在此我由衷地感谢办刊人员,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换来的是使我国广大物探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祝《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愈办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部 石油物探 研究成果 物探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改造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莉 张兴勇 +1 位作者 秦俐 唐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储层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直以来多以经验和理论为主,偶有开展的小尺寸岩样实验,结果亦不能反映储层改造的真实情况。为揭示施工参数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规律,参照顺北油田典型高应力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制作了大尺度实验样品,采用水力压裂... 储层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直以来多以经验和理论为主,偶有开展的小尺寸岩样实验,结果亦不能反映储层改造的真实情况。为揭示施工参数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规律,参照顺北油田典型高应力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制作了大尺度实验样品,采用水力压裂物理模拟系统开展了三维水力压裂实验,研究了泵注排量、液体黏度对水力压裂的影响,以及声音发射振幅与泵注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初期泵注排量的增加,储层改造所需的破裂压力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数值后排量对破裂压力影响较小;泵注排量对破裂瞬间裂缝尺度大小有影响,但对整个压裂过程的影响很小;施工初期采用低黏滑溜水可明显降低破裂净压力,有利于降低施工压力;声发射振幅与泵注净压力正相关,破裂净压力越大振幅越大。研究成果可为高应力超深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排量 黏度 破裂压力 裂缝 低黏滑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会敏 李勖 刘兰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3,共4页
结合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勘探实践,阐述了赛东洼槽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按照"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通过资料重新处理、老井复查、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 结合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勘探实践,阐述了赛东洼槽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按照"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通过资料重新处理、老井复查、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的研究表明,赛东洼槽烃源岩发育,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有利沉积构造背景,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腾一段顶部和腾二段底部储层成藏条件好,是赛东洼槽内寻找岩性油藏的主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赛汉塔拉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卫星重力异常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井向辉 程顺有 +3 位作者 许小强 王小多 屈燕微 陆小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根据重力场理论,利用最新的全球重力场模型(GGM02C)计算了中国西部各阶卫星重力异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卫星重力异常中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分为新疆和青藏两个大的异常区。主要讨论新疆塔里木重力低带和天山重力高带及天山... 根据重力场理论,利用最新的全球重力场模型(GGM02C)计算了中国西部各阶卫星重力异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卫星重力异常中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分为新疆和青藏两个大的异常区。主要讨论新疆塔里木重力低带和天山重力高带及天山重力低带;塔里木盆地以北纬40°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异常区域,并根据卫星重力异常揭示了塔里木存在南北向构造,讨论了形成南北向构造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重力场模型 卫星重力 塔里木盆地 南北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5
7
作者 邢雅文 冯赫青 +3 位作者 尹峥 梁文君 王宏霞 张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为明确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致密油资源规模,利用岩心、薄片、镜下观察、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参数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致密油储层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阿尔善组烃源岩有效厚度大,有机... 为明确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致密油资源规模,利用岩心、薄片、镜下观察、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参数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致密油储层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阿尔善组烃源岩有效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类型好,处于成熟—高熟生烃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主要储层岩性为泥质云岩,为低孔—中孔特低渗储层,局部发育的溶蚀孔隙和微裂缝为油气的富集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额仁淖尔凹陷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式连续型成藏特征,小面元体积法计算资源量1.2×108 t。综合评价认为致密油有利勘探区带为淖东洼槽带中部和吉格森—包尔断裂带的淖79井—淖16井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额仁淖尔凹陷 致密油 泥质云岩 源储一体 成藏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地质体识别技术在钻井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以塔河南地区为例
8
作者 王彦秋 闫顺来 +1 位作者 李知 陈毅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3期57-61,87,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部分地层异常地质体局部发育,钻井复杂工况频发。为保障钻井安全,降低钻探成本,通过分析复杂工况处测井、岩心资料,识别主导地质因素,采用相应地球物理属性分析,对诱发工程风险的多种异常岩性体进行了刻画,发现本征...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部分地层异常地质体局部发育,钻井复杂工况频发。为保障钻井安全,降低钻探成本,通过分析复杂工况处测井、岩心资料,识别主导地质因素,采用相应地球物理属性分析,对诱发工程风险的多种异常岩性体进行了刻画,发现本征值加强相干属性对二叠系漏失段的预测、振幅类属性对高压盐水层和侵入岩体的预测均具有明显效果。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塔河南地区地质异常体预测的准确率达95.6%,钻井费用单井可节约899.57万元,为钻井工程提质增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振幅属性 钻井风险 塔河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胜林 陈洪德 +4 位作者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高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在层序格架内讨论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结合盆地现有的油气勘探成果,建立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图解。研究表明,二级层序格架内盆地发育2套区域性烃源... 在层序格架内讨论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结合盆地现有的油气勘探成果,建立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图解。研究表明,二级层序格架内盆地发育2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储集层:SS5和SS6海侵期,以发育富有机质暗色碳酸盐岩和泥岩为特征,克拉通台内坳陷和深水陆棚的烃源岩在后期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生烃中心;SS4海侵体系域储集层主要是一套与古隆起相关的岩溶储集层,SS5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SS6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发育综合型、高位型、海侵型3种生储盖组合;区域性烃源岩发育于二级层序海侵期;区域性储集层发育于二级层序高位期;区域性盖层分布与烃源岩展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生储盖组合 泥盆系—中三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天然裂缝动静态综合预测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三叠系长6_3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皓 雷征东 +4 位作者 张荻萩 李俊超 张泽人 鞠斌山 李治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9-929,共11页
针对已有裂缝预测方法适用范围小、精度低、对高成本资料需求程度高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三叠系长6_3储集层为例,综合考虑地质静态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一种预测新方法。基于油田多种地质静态资料,得到岩性、沉积相、地... 针对已有裂缝预测方法适用范围小、精度低、对高成本资料需求程度高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三叠系长6_3储集层为例,综合考虑地质静态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一种预测新方法。基于油田多种地质静态资料,得到岩性、沉积相、地层厚度、岩石破裂指数、裂缝发育强度5个约束裂缝发育的控制条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裂缝发育的5种约束条件与裂缝密度关系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得到全区的裂缝密度体;根据井史、示踪剂、干扰试井及吸水剖面等生产动态资料,通过油藏工程分析方法综合判断出裂缝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方向及分布范围,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裂缝密度体进行检验和定量校正,建立了既符合地质静态认识又符合生产动态的三维离散裂缝地质模型。数值模拟拟合验证表明,该裂缝模型拟合度高,具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天然裂缝 裂缝地质模型 裂缝预测 华庆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构造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定量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建华 宋兵 +1 位作者 耿辉 庞雄奇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分析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统计规律,发现:区域盖层(C)、沉积相(D)、古隆起(M)和烃源灶(S)是控制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功能要素。据此,提出了功能要素(T-CDMS)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以及构造类油气藏有... 分析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统计规律,发现:区域盖层(C)、沉积相(D)、古隆起(M)和烃源灶(S)是控制大民屯凹陷构造类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功能要素。据此,提出了功能要素(T-CDMS)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以及构造类油气藏有利分布区带的预测方法。4个功能要素,纵向上的有序组合控制构造油气藏的成藏层位,平面上的叠加复合决定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地史过程中联合决定油气成藏的时间。通过各个功能要素的单因素控油气作用及定量表征方法的分析,得到单因素控藏概率,经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控藏概率指数(I),根据该指数的大小可预测构造油气藏分布有利区。应用功能要素组合控油气分布模式,预测了大民屯凹陷古近系Es33,Es34和Es4构造油气藏最有利分布区12个,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功能要素 成藏概率 大民屯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凯 和冠慧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511-518,共8页
过渡带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所用的观测系统包括陆上和水上两种,涉及两种观测系统过渡的问题。通常陆上采用接收道数多激发炮点少的观测系统,水上则使用接收道数少激发炮点多的观测系统,理论上水上和陆上的观测系统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实... 过渡带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所用的观测系统包括陆上和水上两种,涉及两种观测系统过渡的问题。通常陆上采用接收道数多激发炮点少的观测系统,水上则使用接收道数少激发炮点多的观测系统,理论上水上和陆上的观测系统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实际上由于陆上放炮时,要求水上的排列数与陆上的相同而很难实现。为此,在理论设计的无缝连接观测系统基础上,根据炮检互换原理,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适合过渡带施工特点的观测系统。应用实例表明,优化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不仅解决了实际施工中水上排列不足而陆上排列闲置的问题,实现了陆上和水上观测系统的无缝隙连接,而且同时保证了水上和陆上地震资料属性分布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带 三维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炮检互换原理 优化 覆盖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臂式双井径测井仪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梅彦利 王炯 刘少武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0,103,共3页
针对目前油田测井施工中,测井仪不能1次获取相关数据,需要多次测井,导致作业效率低、测量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四臂式双井径测井仪。该仪器利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驱动4个测井支臂,测井支臂的张开与闭合带动电位计的位移变化,电阻信号通... 针对目前油田测井施工中,测井仪不能1次获取相关数据,需要多次测井,导致作业效率低、测量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四臂式双井径测井仪。该仪器利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驱动4个测井支臂,测井支臂的张开与闭合带动电位计的位移变化,电阻信号通过元件板的整合,信号由缆芯传出,1次即可获取相应数据。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仪器结构可靠,操作、维修方便,测量准确,作业效率高,为油田测井提供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臂式 双井径 测井仪 电位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西伯利亚丛林、沼泽三维地震采集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伯亚 丁同哲 王玉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15,共3页
2005年12月TNK-TYUMEN三维地震项目授标给BGP。该项目工区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工区夏季地表河流、沟渠纵横,森林、沼泽覆盖全区、地表腐殖层松软巨厚;冬季地表全部被冰雪覆盖。不同季节复杂的地表条件不仅带来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同... 2005年12月TNK-TYUMEN三维地震项目授标给BGP。该项目工区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工区夏季地表河流、沟渠纵横,森林、沼泽覆盖全区、地表腐殖层松软巨厚;冬季地表全部被冰雪覆盖。不同季节复杂的地表条件不仅带来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时使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品质变化较大。本文总结了该项目在激发、接收、静校正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方法,为BGP在不同季节、不同地表条件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 地震波 激发 接收 静校正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区二维地震正演及照明分析技术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东地 张进铎 +3 位作者 蔡锡伟 孙维昭 杨广琴 刘翠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由于海南福山凹陷表层及浅层火成岩异常发育,导致该地区多次反射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现象非常突出,地震有效信号成像困难,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品质差。为了研究火成岩与地震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针对地震目的层的反射特点,... 由于海南福山凹陷表层及浅层火成岩异常发育,导致该地区多次反射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现象非常突出,地震有效信号成像困难,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品质差。为了研究火成岩与地震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针对地震目的层的反射特点,利用地震解释成果及测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通过二维模型正演与照明分析技术研究多次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的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分析认为:①表层风化层等低速层对地震资料高频吸收强烈,应在地表风化层下激发;②浅层火成岩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在浅层火成岩之下激发能获得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③适当增加激发能量,并根据不同的地表特点调整覆盖次数来提高反射能量;④地震模型正演与照明分析技术有助于区分多次波和有效反射波,可以用来指导地震资料采集及数据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火成岩 多次波 采集参数 模型正演 照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
16
作者 彭修刚 庞卫红 牛建芳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7年第2期32-34,共3页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生活节奏的加快,企业集团面临的风险増大。本文在概述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集团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和控制策略,简要论述了集团财务战略风险控制模型。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财务风险 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