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进行油水识别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军辉 文晓涛 +2 位作者 许艳秋 王文化 杜正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564,417-418,共9页
含水和含油气储层在时间—空间域的地震响应特征无明显差异,而在频率域的响应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即在流体检测中频率类属性对地震波衰减较敏感。为此,利用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分析储层主频差、频带宽度差及频... 含水和含油气储层在时间—空间域的地震响应特征无明显差异,而在频率域的响应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即在流体检测中频率类属性对地震波衰减较敏感。为此,利用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一种分析储层主频差、频带宽度差及频谱相似系数的流体检测方法。通过模型实验及实例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含油层表现为高主频差、高频带宽度差、低频谱相似系数的特征,含水层则表现为低主频差、低频带宽度差、高频谱相似系数的特征;2频率衰减梯度、低频阴影检测等传统的流体检测方法,存在参数选取缺乏理论依据、工作量大、油水识别不敏感等不足;3本文的流体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储层顶、底主频差、频带宽度差、频谱相似系数,可以有效地检测与识别不同的含流体储层,并且具有油、水识别准确、工作量小、计算效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 油水识别 流体检测 时频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窦伟坦 杜玉斌 +5 位作者 于波 邓述全 姚宗惠 王学刚 杜中东 王学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4-850,1012+829,共7页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纵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采集 观测系统设计 三维地震 黄土塬区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宗惠 杜中东 +3 位作者 王学刚 任光辉 伊鸿斌 董停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6-412,共7页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前陆盆地 巨厚黄土地区 地震采集 高密度空间采样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定边地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薛蓓蓓 郭峰 +3 位作者 马旭晴 张翠萍 王克 陈一凡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致密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致密油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长6段致密储层样品进行测试,获得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结合沉...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致密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致密油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长6段致密储层样品进行测试,获得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认为,定边地区长6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长石砂岩为储层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溶孔组合。孔隙度主要集中在8.01%~11.41%,平均为10.25%;渗透率一般在(0.10~1.04)×10^(-3)μm^(2),平均0.47×10^(-3)μm^(2),主要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小孔微细喉型储层。微相对储层物性及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因,其次是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致密储层 主控因素 长6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缘逆冲断裂带黄土山地地震采集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中东 邓述全 +2 位作者 倪宇东 张西灵 黄祥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4-36,共3页
以前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地区多采用的多(宽)线采集方法,在盆地本部构造不甚发育的巨厚黄土山地区和低信噪比地区,对压制各类复杂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多(宽)线观测技术还存在对复杂断裂构造静校正... 以前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地区多采用的多(宽)线采集方法,在盆地本部构造不甚发育的巨厚黄土山地区和低信噪比地区,对压制各类复杂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多(宽)线观测技术还存在对复杂断裂构造静校正和处理成像困难,偏移成像精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采用单线小道距高密度空间采样观测系统采集的方法,根据断裂等构造的倾角计算出可以采用的邻道接收点组合叠加的线(面)元大小,以此计算出邻道组合叠加的最大步长,采用室内检波点去噪组合方法进行精细处理,更有利于搞好西缘逆冲断裂带等复杂区静校正工作,还提高了西缘高陡复杂断裂带的成像精度,获得了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黄土 地震数据 数据采样 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二维地震施工方法:以苏里格南工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旭 董玉文 胡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6,共5页
结合苏里格南工区试验分析和往年施工经验,运用基于目标的较大炮检距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缩短道间距,同时增大排列长度;采用三线生产方法提高覆盖次数;使用"多井组合、单井小药量"的激发方式等野外技术措施以求改进野外采集记... 结合苏里格南工区试验分析和往年施工经验,运用基于目标的较大炮检距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缩短道间距,同时增大排列长度;采用三线生产方法提高覆盖次数;使用"多井组合、单井小药量"的激发方式等野外技术措施以求改进野外采集记录。试验对比表明,此方法明显改善了资料品质,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地震采集的设计效果,为苏里格南工区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苏里格工区 观测系统 采集参数 二维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