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时间偏移特色配套处理技术研究及其在华北探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高现俊 史英龙 +2 位作者 张志国 贾福宗 杨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2期45-52,共8页
针对华北探区地震资料的特点,从叠前系列保真去噪、振幅处理、偏移速度场建立方面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特色配套处理技术。首先介绍了叠前系列保真去噪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面波压制、摘除法50Hz工业干扰压制、脉冲噪声压制、地表一致性异常... 针对华北探区地震资料的特点,从叠前系列保真去噪、振幅处理、偏移速度场建立方面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特色配套处理技术。首先介绍了叠前系列保真去噪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面波压制、摘除法50Hz工业干扰压制、脉冲噪声压制、地表一致性异常振幅剔除等,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净化道集,提高叠前道集的品质,重点介绍了使用自主研发的基于覆盖次数的振幅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由于覆盖次数严重不均匀造成的偏移画弧问题;最后介绍了基于偏移速度扫描建立的高精度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技术。这些特色配套处理技术在华北探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处理 叠前去噪 振幅处理 偏移速度 华北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东部成熟区精细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田福清 韩天宝 +2 位作者 沈华 张万福 洪月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三维数据进行快速的浏览、透视和透明显示,通过时窗的移动、层拉平技术可以迅速发现地层岩性反射异常体,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属性处理,对地质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自动追踪,子体雕刻等实现对目标体的追踪解释。应...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三维数据进行快速的浏览、透视和透明显示,通过时窗的移动、层拉平技术可以迅速发现地层岩性反射异常体,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属性处理,对地质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自动追踪,子体雕刻等实现对目标体的追踪解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复杂断块解释、深潜山解释、地质体解释、区带评价、目标优选,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地质成果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地层岩性 复杂断块 潜山 地质体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元素对30Cr2MoV转子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范永哲 翟宪兰 +1 位作者 马瑞娜 杜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研究了磷含量对汽轮机转子钢(30Cr2MoV)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含量在低于0.063%时,随着磷含量由0.045%(质量分数)增加到0.063%,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100MPa;在高于0.063%时,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 研究了磷含量对汽轮机转子钢(30Cr2MoV)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含量在低于0.063%时,随着磷含量由0.045%(质量分数)增加到0.063%,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100MPa;在高于0.063%时,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使屈服强度有所降低。断口形貌转变温度(FATT50)随磷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其提高幅度随磷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可以由磷在铁素体中的固溶限理论和平衡偏聚热力学理论给予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2MoV钢 力学性能 固溶限 平衡偏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饶阳凹陷留北地区上第三系为例
4
作者 张海霞 韩天宝 许房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1,共5页
饶阳凹陷留北地区上第三系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在整个渤海湾盆地,河流相的储层预测是十分困难的。对于此类油藏的研究,除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储集层研究等地质工作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该类油藏进... 饶阳凹陷留北地区上第三系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在整个渤海湾盆地,河流相的储层预测是十分困难的。对于此类油藏的研究,除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储集层研究等地质工作外,还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该类油藏进行预测。目前针对性的识别技术很多,主成分分析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是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工具,可以获取更多、更可靠的储层信息,更精确地预测储层砂体空间分布,从新的角度去进行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和地质资源风险评价,在饶阳凹陷应用,展示了河道砂体的非均质空间展布特征,与实钻情况吻合,证实了主成分分析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凹陷 地震属性 储层 隐蔽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反转区的表层调查与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瑞贞 崔宏良 +3 位作者 雄峰 邱文平 王焕成 王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11,4,共7页
高精度静校正方法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复杂探区,尤其是因火成岩侵入、喷发等原因引起的近地表速度反转区,采用常规小折射调查法难以正确地建立近地表结构。基于面波的频散特性,利用不同波长面波反映近地表不同深度介... 高精度静校正方法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复杂探区,尤其是因火成岩侵入、喷发等原因引起的近地表速度反转区,采用常规小折射调查法难以正确地建立近地表结构。基于面波的频散特性,利用不同波长面波反映近地表不同深度介质的物性参数,且不受速度反转的影响,是速度反转区表层结构调查的一种有效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并做分析研究后认为:设计满足小折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观测方法,利用常规小折射资料进行面波和折射波联合解释,可显著提高速度反转区表层结构调查的精度,为后续处理提供精准的静校正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反转 面波表层调查 频散谱 转换系数 面波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 被引量:7
6
作者 曹晓莉 刘斌 +3 位作者 王淑荣 万学娟 张廷廷 张海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9,6,共10页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和效率,研究了BP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提出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对网络权值的更新过程进行改进,当均方根误差在权值更新后超过设定的误差范围,则权值更新取消;在既...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和效率,研究了BP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提出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对网络权值的更新过程进行改进,当均方根误差在权值更新后超过设定的误差范围,则权值更新取消;在既定的误差范围内,权值更新则被接受,且学习速度发生变化。分析不同地震属性对初至波识别的可行性,选取均方根振幅比、曲线长度比、振幅、频率等4种特征属性进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初至拾取效果优于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实际资料测试验证,改进方法构建的网络结构简单,参数少,收敛速度快,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抗噪能力,初至拾取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动量法 可变学习速度法 神经网络算法 抗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叠前数据的综合Q值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叶秋焱 崔宏良 +3 位作者 叶玮 邱文平 柳溪 黄新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广义S变换求取时频域表层Q值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借助于广义S变换对叠前地震数据做时—频分析,逐道求取频谱比斜率,经炮检距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表层Q值,通过表层Q值与井控深层Q值建立综合Q体。将这套方法应用于西柳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实现了综合Q值补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域 谱比法 广义S变换 叠前地震数据 综合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军晓 高士文 +2 位作者 刘占族 晏丰 焦淑萍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4期67-72,共6页
沁水盆地地表条件复杂,盆地内山地、黄土塬交替发育,高程变化较大,部分地震剖面品质较差,影响煤层气储层的准确分辨与描述。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探索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包括煤层分布区... 沁水盆地地表条件复杂,盆地内山地、黄土塬交替发育,高程变化较大,部分地震剖面品质较差,影响煤层气储层的准确分辨与描述。通过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探索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包括煤层分布区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基于井约束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以及分方位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为深化研究该区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进行煤储层的裂缝预测和含气性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煤层气 静校正 方位角 复杂地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质量控制
9
作者 侯凤莲 袁昌林 吴铁壮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第10期36-40,共5页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被认为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正确成像困难问题较好方法,但其处理成果同时又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加以控制。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消除或削减这些影响的方法,达...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被认为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正确成像困难问题较好方法,但其处理成果同时又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加以控制。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消除或削减这些影响的方法,达到正确还原地层构造形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叠前深度偏移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