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希晨 刘晓波 +2 位作者 崔京彬 陈茂山 李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1,共10页
强构造变形区增加了井眼轨迹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预测深度与实际深度相差甚远,同时,现有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尚未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方法及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钻前地质评价、井轨迹设计和... 强构造变形区增加了井眼轨迹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预测深度与实际深度相差甚远,同时,现有的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尚未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震导向钻井方法及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钻前地质评价、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校正。流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1)复杂地质建模,经过设置模型初始参数、断面建模和层面建模,得到精细三维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生成储层敏感属性模型。2)三维井轨迹设计,根据属性模型反映的构造、储层和油气藏特征,并结合钻井工程需求,在三维属性模型设计并拾取井轨迹。3)创建“标志层倒三角逐层逼近法”进行速度-深度交互校正,利用施工井新钻遇的标志层深度校正速度体,使深度域三维模型逐渐接近真实地下模型,入靶点预测深度不断接近真实深度,及时指导钻进方向并规避风险。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预测深度误差率小于0.2%,工作效率提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建模 三维井轨迹设计 地震导向钻井 钻井实时校正 预测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桑塔木油田断块油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舟 李斌 +3 位作者 徐红霞 吴梅莲 岳清政 赵海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1-188,共8页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 桑塔木油田三叠系T_Ⅲ油组经过二十多年开发,近年来注水生产效果差,同一断块内单井原始油水界面不一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油田挖潜难度大。通过GeoEast解释系统多窗口倾角扫描、构造导向滤波、相干体、方差体、构造体曲率、边缘检测等多属性综合分析,进行桑塔木油田微小断层精细解释。经动态试井资料验证,断层解释精度高、可靠性好。根据断层精细刻画结果,对桑塔木油田断块重新划分,解决了桑塔木油田以往同一断块内单井油水界面不一致的问题。对断块油藏进行评价,结合GeoEast系统烃类检测属性,部署完钻5口井,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窗口倾角扫描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体 方差体 构造体曲率 边缘检测 桑塔木油田 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陡坡带绕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宋雷 刘伊克 +3 位作者 王一博 常旭 李鹏 金德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18-3123,共6页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问题,以致不能准确地预测和压制陡坡带的绕射多次波.本文在常规反馈迭代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相应改进,将邻炮的炮记录依照炮点、检波点互换原理引入到反馈迭代循环当中,补充绕射多次波预测所需要的近偏移距和负偏移距信息.经过Sigsbee2b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达到较好压制深水陡坡带的自由表面相关绕射多次波的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陡坡带 自由表面相关 绕射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正演技术在库车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猛 刘建红 +2 位作者 韩波 田振平 张新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 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的双重复杂性,是复杂资料区油气勘探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攻关后,一般复杂资料区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均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复杂资料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但是由于表层、构造的复杂性,使地震资料的处理变得复杂,资料解释更是存在多解性。为此,针对西部两个构造区的地质模型和速度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正演模拟单炮数据和自激自收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验证构造解释的正确性,为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正演 速度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东部扇三角洲砂岩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明 廖军 +3 位作者 陈伟超 赵宝银 郝杰 李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28-133,共6页
南堡凹陷东部中深层主要受北部物源的供给,发育大规模水下扇三角洲沉积,是近年岩性勘探的重点与热点地区。在岩性勘探实践中,充分发挥了GeoEast系统优势,通过精细标定及地层对比,基于90°相位转换高保真数据体开展层序界面识别与精... 南堡凹陷东部中深层主要受北部物源的供给,发育大规模水下扇三角洲沉积,是近年岩性勘探的重点与热点地区。在岩性勘探实践中,充分发挥了GeoEast系统优势,通过精细标定及地层对比,基于90°相位转换高保真数据体开展层序界面识别与精细解释,针对主要目的层系优选敏感属性,确定有利的沉积相带、定性预测富砂区;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及地震反演进行有利储层发育区的预测,井震资料结合完成岩性圈闭的识别及定量刻画,综合评价优选有利目标部署钻探。通过新完钻井证实,利用GeoEast系统解释后,在南堡凹陷东部中深层砂岩储层预测及岩性圈闭勘探方面井震吻合程度高、地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层序地层解释 敏感属性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广义双曲S变换检测储层低波数异常
6
作者 吴昊杰 陈学华 +2 位作者 张杰 郄存才 王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30,共12页
将时频分析方法直接应用于深度域地震数据时,由于没有考虑深度域地震子波的速度依赖特点,无法消除由速度引起的谱分解结果异常,进而难以区分由频散衰减因素引起的波数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度域地震数据的深度域广义双曲S变换... 将时频分析方法直接应用于深度域地震数据时,由于没有考虑深度域地震子波的速度依赖特点,无法消除由速度引起的谱分解结果异常,进而难以区分由频散衰减因素引起的波数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度域地震数据的深度域广义双曲S变换方法。首先借助常速度深度域变换方法消除深度域地震信号的速度依赖性,然后采用非对称的分析窗提高深度—波数谱分解结果的分辨率。合成信号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在深度域使用S变换和直接使用时间域广义双曲S变换方法,深度域广义双曲S变换的深度—波数谱分解结果分辨率更高、能量聚焦性更好。应用于实际深度域地震数据的低波数阴影检测时,该方法可以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有效预测,这有利于减少油气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 广义双曲S变换 深度—波数谱分解 低波数阴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宽带波阻抗重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许荣伟 王华忠 +2 位作者 张如一 盛燊 李文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80,共22页
油气勘探逐渐向深层、深海、非常规、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推进。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提供的宽带反射波成像结果仍是目前进行油藏描述和含油气性评价的最核心的基础数据。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目标的复杂化,常规的地震波构造成像已经无法满足... 油气勘探逐渐向深层、深海、非常规、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推进。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提供的宽带反射波成像结果仍是目前进行油藏描述和含油气性评价的最核心的基础数据。但是随着油气勘探目标的复杂化,常规的地震波构造成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油藏描述和含油气性评价的要求,定量的弹性参数反演并结合岩石物理转化为物性参数估计逐渐成为地震波成像的目标。因此提出了特征波反演(CWI)+宽带波阻抗建模(WBIM)的技术路线。宽带波阻抗模型的背景部分决定了三维全空间上岩性变化的趋势;宽带反射系数决定了波阻抗在三维全空间上岩性的局部跃变。采用特征波反演(CWI)方法构建背景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基于空间散乱数据约束重构方法构建背景密度,从而得到背景阻抗。宽带反射系数的生成采用保真成像道集生成、最佳照明优选的保真叠加、弱旁瓣反射系数重构以及井震结合的反射系数定量标定的技术组合。利用背景阻抗和保真高分辨的宽带反射系数,求解约束优化反问题,得到宽带波阻抗模型,它反映了地下岩石性质在三维全空间上的变化。上述基于信息融合的宽带波阻抗重构方法规避了全波形反演宽带波阻抗的不收敛性,使其适用于陆上深层超深层、非常规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从宽带反射系数、宽带波阻抗及地震分辨率的基本物理含义的分析入手,对背景阻抗模型和宽带反射系数对宽带阻抗重构结果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定量、保真、高分辨(即弱旁瓣窄主瓣)的宽带反射系数是宽带波阻抗建模精度的核心影响因素,保真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应将弱旁瓣窄主瓣反射系数作为成像目标,定量的弱旁瓣窄主瓣(角度)反射系数本身应是非常规、岩性、隐蔽油气藏描述与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弱旁瓣反射系数的形成严重依赖低频激发、低频接收所包含的低中频数据,因此岩性油藏勘探时必须重视、保护低中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波阻抗 背景阻抗 保真宽带反射系数 中波数段阻抗成分 信息融合宽带波阻抗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监督地层倾角智能计算方法及应用效果
8
作者 郭锐 文若冲 +3 位作者 梁琰 姚燕飞 陶春峰 高英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05,共8页
地震几何属性中,地层倾角是曲率、相干等属性计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解释。但是传统的多窗口扫描算法效率较低,现有基于端到端监督训练的智能算法在泛化性和迁移性上受到地震数据多样性的制约。为此,提出一种无监督训练的深度神... 地震几何属性中,地层倾角是曲率、相干等属性计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解释。但是传统的多窗口扫描算法效率较低,现有基于端到端监督训练的智能算法在泛化性和迁移性上受到地震数据多样性的制约。为此,提出一种无监督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倾角智能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建立并求解结构张量目标损失,实现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优化,不需要提前制作大量标签,结合迁移学习及实际工区微调处理,在高效率计算特征向量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稳定的三维倾角计算。大量的模型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智能方法在倾角计算效率上大大提升,同时计算结果稳定。特别地,基于智能倾角计算结果获得的几何曲率,在断裂信息表达方面表现出更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无监督学习 地震特征向量 地层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晓阳 张晓斌 +7 位作者 赵晓红 胡峰 任聪 王光银 黎书琴 孙偲轶 王书彦 罗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采集施工难度大。为了支撑该盆地复杂地表地震勘探项目的高质量运行,近年来针对复杂地表地震采集技术瓶颈问题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推进了采集技术与施工作业能力升级,形成了一系列复杂地表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该系列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基于声波方程正演和实际资料与叠前偏移成像相结合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不同采集方案对复杂目标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地震采集方案更加经济有效;②通过智能提取地形风险及地表障碍物信息,结合野外精细踏勘,开展地形风险识别与分级评价、室内智能优化布设井炮物理点,形成了复杂地表区GIS+炮点智能布设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③采用降低爆炸脉冲初始压力和延长炸药爆炸作用时间的空腔激发技术,可以提高岩石激发能量的有效弹性波能量转化率、提高反射能量和地震单炮资料品质;④研发所形成的山地地震野外资料质量自动评价技术与KL-GMLiveQC 1.0软件相结合,可以提高评价效率、节约评价成本,保证了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高质量获取。结论认为,上述系列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为精细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页岩气藏、火山岩气藏、浅层致密砂岩气藏4大领域的天然气立体勘探开发工作持续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杂地表 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炮点智能布设 空腔激发 质控与评价 资料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及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波 王赟 芦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16,360+518,共11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分量地震技术在解决复杂岩性、裂缝油气藏或者煤系地层的储层预测、裂缝检测、流体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本文...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分量地震技术在解决复杂岩性、裂缝油气藏或者煤系地层的储层预测、裂缝检测、流体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多分量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解释反演的角度,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多分量地震技术的新进展,并结合实例展示了一些新的处理、解释技术的效果,剖析了各个环节存在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 采集 处理 解释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发育区静校正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素闪 程元方 +2 位作者 刘建红 杨会廷 崔向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5-49,共5页
近地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和低降速带等因素会损害采集到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因此静校正一直是陆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部湾地区表层覆盖有大面积的火成岩,其厚度变化剧烈,... 近地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和低降速带等因素会损害采集到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因此静校正一直是陆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部湾地区表层覆盖有大面积的火成岩,其厚度变化剧烈,表层岩性变化大,难以构建精准的近地表模型。充分利用微测井、折射波、综合物化探多种信息,并融合多种方法的优势,建立了准确的近地表模型,取得了满意的静校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火成岩 微测井 折射波 静校正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场延拓法压制海底多次波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伟峰 柯本喜 吴艳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6-218,共3页
多次波问题一直是困扰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一大难题。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和压制技术是压制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多次波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技术是基于平海底的方法。为此,发展了基于起伏海底的多次波预测技术,通过对... 多次波问题一直是困扰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一大难题。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和压制技术是压制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多次波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技术是基于平海底的方法。为此,发展了基于起伏海底的多次波预测技术,通过对标准数据sigsbee2b的处理可以证明,该方法准确地预测了起伏海底产生的多次波,为多次波减去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延拓 海底 多次波 衰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变换的时频分析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瑞冬 万忠宏 张红英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134-136,共3页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由孔、缝、洞组成,非均质性强,其中的孔、缝、洞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被直接识别。常规属性如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碳酸盐岩储层边界以及平面分布,但是不能清晰刻画其内部特征。目前,基于短...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由孔、缝、洞组成,非均质性强,其中的孔、缝、洞在地震剖面上很难被直接识别。常规属性如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描述碳酸盐岩储层边界以及平面分布,但是不能清晰刻画其内部特征。目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的谱分解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然而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有时窗固定的限制,导致其不能自适应地调节时频分辨率。该文采用基于S变换方法的谱分解技术进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并对S变换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自适应调节窗口长度,避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限制。实际资料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清楚显示碳酸盐岩储层内部结构及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谱分解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程波方程的角度域照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辉 王成祥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06-1614,共9页
试图运用波场动力学途径,旨在增强观测系统分析评估,本文提出基于单程波方程的角度域照明分析方法.本文方法不仅可用于观测系统设计,对叠前成像资料的考量、叠前振幅补偿和AVA(Amplitude Versus Angle,振幅随角度变化)反演也必具重要的... 试图运用波场动力学途径,旨在增强观测系统分析评估,本文提出基于单程波方程的角度域照明分析方法.本文方法不仅可用于观测系统设计,对叠前成像资料的考量、叠前振幅补偿和AVA(Amplitude Versus Angle,振幅随角度变化)反演也必具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目的层邻域单个绕射点的正、反传波场分析,给出地下目标的水平和倾斜界面随角度变化的成像照明强度.单程波方法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复杂速度构造下的传播,并得到较准确的幅值和多次到达的波场,用以对绕射点正、反传分析时可在照明分析中简明地利用幅值信息和多次到达的波场.本文方法可显现复杂盖层下目标的照明情况.本文中也对照明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几何扩散进行补偿,突显了角度域的照明均匀度和范围,从而使得所分析的结果可直接应用于AVA的分析及补偿.针对照明分析的特点,文中建议可用一种快速的单程波波场延拓策略——频率速度相关变步长波场深度延拓.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域照明 单程波方法 AVA分析 观测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在地震数据重建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霍志周 熊登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1-1330,共10页
基于最小平方的Fourier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最终转化为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其系数矩阵是Toeplitz矩阵,可以用共轭梯度法求解该线性方程组.共轭梯度法的迭代次数受系数矩阵病态程度的影响,地震数据的非规则采样程度越高,所形成的系数矩阵病... 基于最小平方的Fourier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最终转化为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其系数矩阵是Toeplitz矩阵,可以用共轭梯度法求解该线性方程组.共轭梯度法的迭代次数受系数矩阵病态程度的影响,地震数据的非规则采样程度越高,所形成的系数矩阵病态程度越高,就越难收敛和得到合理的计算结果.本文研究了基于Toeplitz矩阵的不同预条件的构造方法,以及对共轭梯度法收敛性的影响.通过预条件的使用,加快了共轭梯度法的迭代速度,改进了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数值算例和实际地震数据重建试验证明了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对计算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条件 共轭梯度法 地震数据重建 Fourie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探区地震勘探的认识及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观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华忠 许荣伟 +1 位作者 冯波 吴建鲁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805,共17页
油气地震勘探已经进入了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复杂储层和深层目标勘探的阶段,“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我国西部各油气盆地的山前带/前山带探区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域,并取得了不错的勘探效果。但是... 油气地震勘探已经进入了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复杂储层和深层目标勘探的阶段,“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我国西部各油气盆地的山前带/前山带探区已经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域,并取得了不错的勘探效果。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双复杂”探区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问题。首先,界定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根本问题在于基于剧变道间时差和低信噪比数据如何建立满足偏移成像要求的速度模型,从勘探地震介质系统的线性性及地震波成像本质是实现地下同一反射点处不同偏移距反射子波的同相位叠加的角度、从道间时差破坏局部线性同相轴线性相位特征的角度、从时间域成像处理与深度域成像处理的分界点在于基于风化层底面之上的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后CMP道集中同相轴是否满足双曲时距关系的假设的角度、从当前线性化的层析速度反演仅能估计背景光滑速度的角度、从线性化的偏移成像仅仅依赖于背景光滑速度模型的角度,全面分析了解决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问题的根本逻辑和方法技术流程,指出以道间时差消除为中心的数据预处理+小平滑基准面+全深度域地震波成像是解决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问题的正确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勘探 复杂地表 剧变道间时差 低信噪比 预处理 速度建模 叠前偏移成像 成像处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S变换及其在储集层频谱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兰锋 曹思远 +1 位作者 夏竹 熊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9-632,共4页
将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子波代替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实现了应用在地震资料中的广义S变换。通过对理论薄层模型的试验得出,基于广义S变换的频谱可将大于λ/8的薄层检测出来,证明了广义S变换具有高定位的时频谱,而且广义S变换具有自适... 将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子波代替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实现了应用在地震资料中的广义S变换。通过对理论薄层模型的试验得出,基于广义S变换的频谱可将大于λ/8的薄层检测出来,证明了广义S变换具有高定位的时频谱,而且广义S变换具有自适应时频窗,输入长度不受时窗的限制等优点,克服了离散傅立叶变换时窗的局限性,因此在傅氏变换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储集层频谱成像技术,并与傅氏变换频谱分解结果作了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地应用在了印尼、塔里木、准噶尔等多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广义S变换 频谱分解 储集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边界正断层差异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希晨 刘晓波 +5 位作者 杜长江 周丹妮 李强 张宏祥 梁琰 李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65,共11页
为揭示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深化对边界正断层变形机理的规律性认识,在构造解析及断层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在“连续正演”和“控制变量”方面的优势,探讨边界正断层差异变形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机制。研究... 为揭示松辽盆地王府断陷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深化对边界正断层变形机理的规律性认识,在构造解析及断层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在“连续正演”和“控制变量”方面的优势,探讨边界正断层差异变形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根据断层活动强度划分为4个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王府西边界正断层活动性最强,但由北至南断层倾角逐渐增大,并且在局部呈现“上凸”形态。(2)综合构造物理模拟和实际地质背景表明,边界正断层形态受控于岩性横向变化、同构造沉积作用和基底先存凸起等3个主要因素。边界正断层若同时发育在不同岩性的地层中,或者伴随强烈的同构造沉积作用,都会导致倾角发生改变;此外,断层延伸到坚硬的基底凸起附近会改变延伸趋势,绕过其顶端继续传播,导致在局部出现“上凸”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正断层 差异变形 构造物理模拟 控制因素 王府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TI介质非结构网格弹性波矢量逆时偏移 被引量:4
19
作者 芦永明 张剑锋 +1 位作者 杨凯 胡锦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76-4789,共14页
波场延拓得到的多分量波场中既包含纵波信息也包含横波信息,能否在全波场中实现纵横波的分离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逆时偏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散度旋度分离只适应于各向同性介质而对各向异性介质却无效.在非规则、非结构网格的... 波场延拓得到的多分量波场中既包含纵波信息也包含横波信息,能否在全波场中实现纵横波的分离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逆时偏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散度旋度分离只适应于各向同性介质而对各向异性介质却无效.在非规则、非结构网格的弹性波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适应于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求解Christoffel方程,得到相角和极化角的关系,再利用群角和相角的关系,直接得到群角和极化角的关系.该方法与现存的各向异性波场分离相比,获得的计算效率改进更显著,而且存储量小.用简单各向异性模型和SEG各向异性Hess模型进行测试,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网格 各向异性 弹性逆时偏移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规则化和稀疏反演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云峰 聂红梅 +2 位作者 张丽梅 唐博文 王增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3-681,共9页
表面多次波是海洋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问题.目前,二维数据驱动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成为工业界压制海洋表面多次波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二维SRME算法没有考虑横测线方向上多次波的贡献,导致在处理实际三维海洋... 表面多次波是海洋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问题.目前,二维数据驱动的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成为工业界压制海洋表面多次波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二维SRME算法没有考虑横测线方向上多次波的贡献,导致在处理实际三维海洋资料时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将二维SRME算法扩展到三维空间后可以得到三维SRME算法,但是由于目前实际采集的三维海洋资料的观测系统存在拖缆漂移,而且横测线方向采样过于稀疏,直接应用三维SRME算法无法准确预测表面多次波.本文提出的通过数据规则化配合稀疏反演的三维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能够解决这种实际资料和三维SRME算法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研究数据规则化与反规则化技术,使得数据分布满足三维SRME的要求;通过研究稀疏反演技术,有效解决了横测线方向采样稀疏对于多次波预测的影响,三维实际海洋资料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表面多次波 数据规则化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