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_1/L_2范数的表面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井洪亮 石颖 +1 位作者 李莹 宋元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9-625,2,共7页
依据L1和L2范数自适应相减方法的特性,提出了联合L1/L2范数的表面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方法,并引入GPU并行加速,在充分发挥两种方法优势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两种自适应相减方法限制性条件引发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收敛的维纳滤波器,并且... 依据L1和L2范数自适应相减方法的特性,提出了联合L1/L2范数的表面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方法,并引入GPU并行加速,在充分发挥两种方法优势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两种自适应相减方法限制性条件引发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收敛的维纳滤波器,并且较好地拟合多次波模型和原始记录中的多次波。文中方法无需L2范数方法的假设条件,相比于L1范数方法提高了计算效率。理论模型和实际海洋地震数据测试表明,基于L1/L2范数的GPU并行加速的表面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方法可有效压制地震数据中的表面多次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E 自适应相减 L1范数 L2范数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射地震剖面中认识芦山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 被引量:16
2
作者 冯杨洋 于常青 +4 位作者 范柱国 宋丽蓉 梁姗姗 何俊杰 梅中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48-3259,共12页
采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合地表地质信息,本文对芦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深浅构造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壳结构特征清晰,深度约为15km左右;区内断裂由于受青藏高原向东南方向的推挤和坚硬的四川盆地阻挡的联合... 采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合地表地质信息,本文对芦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深浅构造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壳结构特征清晰,深度约为15km左右;区内断裂由于受青藏高原向东南方向的推挤和坚硬的四川盆地阻挡的联合作用均属逆冲断裂,其中双石—大川断裂以低角度向深部延伸,主要表现为纯逆冲的运动学性质,并与周边小断裂共同组成叠瓦状断层构造.而广元—大邑断裂为上陡下缓式逆冲断裂,与其六条分支断裂共同组成了"正花状"构造,断裂活动是以逆冲为主,并伴随着小的水平滑动,是一条斜向逆冲的断裂.在芦山地震发震断裂的2km范围内推测存在一陡一缓两条断裂,并根据三者形态推测其在18km或以上收敛到一起并向深部延伸,从而使它们在芦山地震中被同时激活.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区近地表活动断裂和地壳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环境、深浅构造关系以及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芦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扫描谐波的现场压制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蓝益军 张树慧 +3 位作者 孟银龙 王新全 杨飙 刘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7-512,676+499,共6页
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勘探在成为主流地震勘探技术的同时,也带来激发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应用滑动扫描能有效降低激发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但可控震源激发本身存在的谐波因采用滑动而不可避免地干扰了相邻炮记录,因此压制谐波成为确保滑动扫... 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勘探在成为主流地震勘探技术的同时,也带来激发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应用滑动扫描能有效降低激发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但可控震源激发本身存在的谐波因采用滑动而不可避免地干扰了相邻炮记录,因此压制谐波成为确保滑动扫描采集地震资料品质的前提。本文从可控震源激发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谐波产生的机理、谐波干扰的能量级别,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滑动扫描相关参数,侧重压制滑动扫描产生的能量较强的二、三次谐波。试验及滑动扫描实际采集的地震资料显示本文的谐波压制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扫描 谐波 可控震源 扫描频率 扫描长度 滑动时间 宽方位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