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
44
1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3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火成岩
成藏机制
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火成岩油气藏
新生代盆地
含油气盆地
潜火山岩
隐爆角砾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雪峰山西麓中生代盆地属性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
37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4 位作者
杨健
陈必河
雷永良
王宗秀
李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50,共20页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走滑作用形成拉分盆地,雪峰山西侧印支期并不存在统一的前陆盆地,其印支期造山规模很有限,为陆内造山。从白垩纪开始,雪峰山西麓盆地进入不同的构造体制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三期主要的盆地形成和改造事件。白垩纪早期沅麻盆地进入区域伸展阶段,该期的盆地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古水流表明物源为东西两侧的雪峰山和武陵山,而中期沅麻盆地继承早期的伸展体制,生长地层、地堑、地垒结构发育,古水流指示物源依旧是两侧山地,该期伸展可能与整个华南同期的伸展一样受控于同样的机制。进入新生代,雪峰山西麓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变形改造阶段,早期由于桃江-安化-溆浦的右行走滑,产生了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在沅麻盆地中产生了北东走向的张节理,这些节理在后期往往发育成正断层,造成这期变形的原因是由于55~25Ma之间,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在整个东亚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所致。新生代后期变形体现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在沅麻盆地以及天柱盆地东缘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构造,古生界以及元古界逆冲于中生界之上,这期挤压在盆地中形成了稳定分布的一组共轭节理。这期变形与整个东部中新世变形可能有同一的构造背景,其原因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无关,而与菲律宾海板块于中新世左右由南向北运移并与华南大陆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中生代
沅麻盆地
靖州盆地
华南
走滑
桃江-安化-溆浦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梁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
9
3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3 位作者
鲁兵
张进
张宁
田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受控于基底断裂,总体构成近东西向的以三个泉斜冲走滑系统和滴水泉斜冲走滑系统为主干的弧形树型断裂系统。将陆梁隆起划分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5个三级构造单元、26个四级构造单元。认为三个泉和滴水泉深部岩石圈走滑断裂系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沿北东向断裂的上盘形成一些呈右行展布的小幅度褶皱构造,可成为好的储油空间,陆梁隆起带的油气运聚规律为树型热动、南北运移和分段沿梁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隆起
构造格局
断裂系统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
5
4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5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59.58(wt%)到61.22(wt%),(K2O+Na2O)介于10.40(wt%)到11.83(wt%)之间,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和Hf)和轻稀土元素,亏损Pb.除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面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伴生玄武岩的相似.以上特征表明,粗面斑岩是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结果,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显著.此外,粗面斑岩亏损Sr、Eu、K和Rb,其K/Rb和Rb、Eu 和ΣREE分别呈线性相关,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粗面质岩浆的演化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粗面质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在低压环境(≤1.0GPa)下经历大比例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超低压(约100MPa)条件下,这与本区沙三期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粗面斑岩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斜长石
钾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长石成分和结构状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晓勇
杨学明
+2 位作者
刘德良
董树文
戴金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2-342,共11页
在对郯庐断裂带南段3条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及围岩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长石矿物进行了多项分析测试,发现长石成分及其结构状态参数的变化与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剪切变形作用的加强,长...
在对郯庐断裂带南段3条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及围岩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长石矿物进行了多项分析测试,发现长石成分及其结构状态参数的变化与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剪切变形作用的加强,长石矿物的结构状态参数呈增大趋势,矿物单位晶胞的体积和斜长石中Si/Al比值随之减小;长石的变形指数(Iss)和斜长石中的钙长石分子(An)与岩石的变形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构造变形场中矿物岩石的变形变质作用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构造
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属及其含油气性评述
被引量:
5
6
作者
张波
张进江
+1 位作者
杨武玲
刘名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总结了前陆盆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构造-沉积样式、类型和油气系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中国中西部再生前陆盆地的特征、归属和含油气性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下认识:就分类而言,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是与弧后前...
总结了前陆盆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构造-沉积样式、类型和油气系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中国中西部再生前陆盆地的特征、归属和含油气性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下认识:就分类而言,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是与弧后前陆盆地和板缘前陆盆地并列的一种前陆盆地,大致又可分为3种类型:弧后前陆盆地、板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由于每一种类型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大地构造背景
生储盖组合
演化
油气系统
中西部
再生
种类
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被引量:
42
7
作者
鲁兵
张进
+1 位作者
李涛
卢苗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表现最强,控制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南北分带。南北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均为隐伏构造线。腹部基底由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线相互交切而成的一系列块体组成,次一级凸起大都形成于这些块体的顶角区。西北缘发育北东与北西2组断裂,组成"H"型块断结构。准东印支运动期开始由于顺时针扭动作用,北西西向与北东向断裂组成"井"型结构。盆地南缘从84°E—91°E,大约每间隔半度,就有南北向构造线发育,这些经向构造线具有低密度、中低阻和低速的特点,为构造缓冲带,对沉积相变化、构造的迁移、油气的聚集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壳
基底结构
南北向构造
缓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
44
1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辽河油田分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72034)
辽河油田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机制项目资助的成果。
文摘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关键词
油气藏
火成岩
成藏机制
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火成岩油气藏
新生代盆地
含油气盆地
潜火山岩
隐爆角砾岩型
Keywords
hydrocarbon reservoir
igneous rocks
reservoir formation mechanism
petroleum-bearing basin
eastern China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雪峰山西麓中生代盆地属性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
37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杨健
陈必河
雷永良
王宗秀
李涛
机构
中国
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山东青岛市地震局工程所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
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50,共2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川湘北西向地质大剖面构造综合研究资助成果
文摘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走滑作用形成拉分盆地,雪峰山西侧印支期并不存在统一的前陆盆地,其印支期造山规模很有限,为陆内造山。从白垩纪开始,雪峰山西麓盆地进入不同的构造体制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三期主要的盆地形成和改造事件。白垩纪早期沅麻盆地进入区域伸展阶段,该期的盆地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古水流表明物源为东西两侧的雪峰山和武陵山,而中期沅麻盆地继承早期的伸展体制,生长地层、地堑、地垒结构发育,古水流指示物源依旧是两侧山地,该期伸展可能与整个华南同期的伸展一样受控于同样的机制。进入新生代,雪峰山西麓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变形改造阶段,早期由于桃江-安化-溆浦的右行走滑,产生了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在沅麻盆地中产生了北东走向的张节理,这些节理在后期往往发育成正断层,造成这期变形的原因是由于55~25Ma之间,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在整个东亚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所致。新生代后期变形体现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在沅麻盆地以及天柱盆地东缘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构造,古生界以及元古界逆冲于中生界之上,这期挤压在盆地中形成了稳定分布的一组共轭节理。这期变形与整个东部中新世变形可能有同一的构造背景,其原因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无关,而与菲律宾海板块于中新世左右由南向北运移并与华南大陆碰撞有关。
关键词
雪峰山
中生代
沅麻盆地
靖州盆地
华南
走滑
桃江-安化-溆浦断裂
Keywords
Xuefengshan Mt.
Mesozoic
Yuanma basin
Jingzhou basin
South China
strike slipping
Taojiang-Anhua-Xupu fault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梁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被引量:
9
3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鲁兵
张进
张宁
田野
机构
中国
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中国
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文摘
在对陆梁隆起的5个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二叠世以来陆梁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的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梁隆起的断裂组合由三个泉-陆南和滴水泉-石西右旋斜冲走滑断裂带组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受控于基底断裂,总体构成近东西向的以三个泉斜冲走滑系统和滴水泉斜冲走滑系统为主干的弧形树型断裂系统。将陆梁隆起划分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15个三级构造单元、26个四级构造单元。认为三个泉和滴水泉深部岩石圈走滑断裂系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沿北东向断裂的上盘形成一些呈右行展布的小幅度褶皱构造,可成为好的储油空间,陆梁隆起带的油气运聚规律为树型热动、南北运移和分段沿梁聚集。
关键词
陆梁隆起
构造格局
断裂系统
油气聚集
Keywords
Luliang uplift
structural framework
fault syste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
5
4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基金
辽河油田粗面岩分布规律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34)
文摘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59.58(wt%)到61.22(wt%),(K2O+Na2O)介于10.40(wt%)到11.83(wt%)之间,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和Hf)和轻稀土元素,亏损Pb.除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面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伴生玄武岩的相似.以上特征表明,粗面斑岩是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结果,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显著.此外,粗面斑岩亏损Sr、Eu、K和Rb,其K/Rb和Rb、Eu 和ΣREE分别呈线性相关,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粗面质岩浆的演化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粗面质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在低压环境(≤1.0GPa)下经历大比例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超低压(约100MPa)条件下,这与本区沙三期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相一致.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粗面斑岩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斜长石
钾长石
Keywords
trachyte, trachytic porphyry, petrochemistry, petrogenic environment, Liaohe basin
分类号
P588.143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长石成分和结构状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晓勇
杨学明
刘德良
董树文
戴金星
机构
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第三世界科学院
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
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2-342,共11页
基金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在对郯庐断裂带南段3条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及围岩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长石矿物进行了多项分析测试,发现长石成分及其结构状态参数的变化与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作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剪切变形作用的加强,长石矿物的结构状态参数呈增大趋势,矿物单位晶胞的体积和斜长石中Si/Al比值随之减小;长石的变形指数(Iss)和斜长石中的钙长石分子(An)与岩石的变形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构造变形场中矿物岩石的变形变质作用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剪切带
糜棱岩
显微构造
长石
Keywords
Tancheng Lujiang fault zone
shear zone
Mylonite
Microstructure
Tectonic stress field
feldspar
分类号
P588.33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78.968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属及其含油气性评述
被引量:
5
6
作者
张波
张进江
杨武玲
刘名利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青海油田分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华北
石油
井下作业
公司
地质研究所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基金
高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 (2 0 0 0 2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0 172 0 74)研究成果
文摘
总结了前陆盆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构造-沉积样式、类型和油气系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中国中西部再生前陆盆地的特征、归属和含油气性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下认识:就分类而言,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是与弧后前陆盆地和板缘前陆盆地并列的一种前陆盆地,大致又可分为3种类型:弧后前陆盆地、板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由于每一种类型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大地构造背景
生储盖组合
演化
油气系统
中西部
再生
种类
归属
Keywords
foreland basin
retro-arc foreland basin
peripheral basin
rejuvenated foreland basin
dynamic mechanism
orogen
oil and gas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被引量:
42
7
作者
鲁兵
张进
李涛
卢苗安
机构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
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文摘
准噶尔盆地地壳从沉积层底至莫霍面可分为上、中、下3层。中地壳比上、下地壳均薄。盆地基底分为结晶与褶皱基底,上基底主要为晚古生代地层,南部褶皱基底较薄或缺失,发育有北西、北东、南北与东西4组方向构造线。北西与北东两组构造线表现最强,控制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南北分带。南北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均为隐伏构造线。腹部基底由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线相互交切而成的一系列块体组成,次一级凸起大都形成于这些块体的顶角区。西北缘发育北东与北西2组断裂,组成"H"型块断结构。准东印支运动期开始由于顺时针扭动作用,北西西向与北东向断裂组成"井"型结构。盆地南缘从84°E—91°E,大约每间隔半度,就有南北向构造线发育,这些经向构造线具有低密度、中低阻和低速的特点,为构造缓冲带,对沉积相变化、构造的迁移、油气的聚集有控制作用。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壳
基底结构
南北向构造
缓冲带
Keywords
Junggar basin
crust
basement
NS structure
buffer zone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吴昌志
顾连兴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雪峰山西麓中生代盆地属性及构造意义
张进
马宗晋
杨健
陈必河
雷永良
王宗秀
李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陆梁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曲国胜
马宗晋
鲁兵
张进
张宁
田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吴昌志
顾连兴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长石成分和结构状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杨晓勇
杨学明
刘德良
董树文
戴金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属及其含油气性评述
张波
张进江
杨武玲
刘名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鲁兵
张进
李涛
卢苗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