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潜山形成 被引量:5
1
作者 肖述光 李慧勇 +2 位作者 李飞 李俊伟 胡贺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序列。另一方面,从潜山内幕残留地层和断裂特征入手,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识别和划分了研究区潜山构造样式和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存在印支、早燕山、中燕山、晚燕山、早喜山、晚喜山6个构造旋回,相应地潜山的形成经历了前印支期潜山物质基础发育、印支—早燕山旋回挤压逆冲与潜山雏形、中燕山—早喜山旋回伸展裂陷与潜山初始格局、晚喜山旋回断-拗沉降与潜山定型定位四大演化阶段。各个旋回构造变形的时空差异以及叠加组合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侧内幕残留逆冲型、中部反转块断翘倾型和东部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中新生代 印支旋回 早燕山旋回 晚燕山旋回 潜山结构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层测试的几点认识
2
作者 赵会卿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年第6期42-43,共2页
采用低流量测试法就可以达到地层测试的地质目的。多流量或大流量测试法没有更多的地质意义,只会使地质资料复杂化,增加解释难度。
关键词 油藏 地层测试 稳定流量 低流量测试法 产能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