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渗吸效应的页岩油井体积压裂用液强度优化方法——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X-1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廷学 沈子齐 +6 位作者 王良军 齐自立 肖博 秦秋萍 范喜群 王勇 曲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596,共9页
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X-1井为例,将岩心实验测得的带压渗吸规律通过岩心尺度油藏模拟拟合得到表征渗吸过程的毛管压力特征曲线及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将其代入宏观油藏模型中模拟压后焖井过程,建立体积压裂用液强度优化方法。研究表明:压... 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X-1井为例,将岩心实验测得的带压渗吸规律通过岩心尺度油藏模拟拟合得到表征渗吸过程的毛管压力特征曲线及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将其代入宏观油藏模型中模拟压后焖井过程,建立体积压裂用液强度优化方法。研究表明:压裂液用液强度的优化必须考虑造缝要满足预测最终可采储量的需求、满足渗吸驱油的需求、满足补充地层能量的需求,同时将压裂液用液强度控制在临界渗吸强度附近,避免液量过少导致渗吸置换作用不充分,液量过大导致成本增加与潜在储层伤害。模拟发现,压裂液用液强度与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正相关且存在最优值,大于最优值后,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增加的幅度将越来越小,通过适当提高压裂液用液强度补充地层能量提高焖井压力,适当增加焖井时间,可有效增加压后产能。经过X-1井现场试验验证,该优化方法对油井生产效果改善显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渗吸效应 用液强度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实验研究
2
作者 周朝 何祖清 +3 位作者 秦星 张炜 徐毓珠 曾星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不明确,为闷井试采带来较大挑战,针对陆相页岩的渗吸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仍然欠缺。为此,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实验。首先,测试并分析了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东岳庙段... 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不明确,为闷井试采带来较大挑战,针对陆相页岩的渗吸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仍然欠缺。为此,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实验。首先,测试并分析了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物性差异;随后,以渗吸前后孔渗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参数,开展了不同岩性、流体介质、流体压力和黏土矿物含量对陆相页岩渗吸规律的影响分析,并评价陆相页岩润湿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东岳庙段相比,凉高山组页岩平均孔隙度较小,平均渗透率较大;平均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过程中黏土水化诱导产生微裂缝,提供了额外的渗吸通道,灰岩渗吸能力弱于页岩,渗吸时无微裂缝产生,储层中的介壳灰岩夹层可能会阻碍页岩渗吸和微裂缝扩展;页岩在水相中诱导微裂缝后,油相可加剧微裂缝扩展,油水复杂相态渗吸可能对页岩储层渗透率的改善有利;与页岩常压渗吸相比,加压渗吸的诱导微裂缝和改善渗透率作用受限,虽然渗吸速率更大,但渗吸平衡时间更早,渗吸量更小,闷井期间须考虑上覆岩层压力对渗吸的影响;高黏土矿物含量页岩的水化诱导微裂缝更显著,改善渗透率的效果更明显;页岩在油相中渗吸速率和渗吸量小于水相,润湿性为亲水。实验揭示了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渗吸规律和水化诱导微裂缝特征,为陆相页岩的闷井与返排试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侏罗系 渗吸 核磁共振 润湿性 复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藏新一代体积压裂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蒋廷学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1,共8页
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围绕有效改造体积及单井控制EUR最大化的目标,密切割程度、加砂强度、暂堵级数及工艺参数不断强化,导致压裂作业综合成本越来越高。为此,开展了新一代体积压裂技术(立体缝网压裂技术)的... 体积压裂技术是实现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围绕有效改造体积及单井控制EUR最大化的目标,密切割程度、加砂强度、暂堵级数及工艺参数不断强化,导致压裂作业综合成本越来越高。为此,开展了新一代体积压裂技术(立体缝网压裂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压裂工艺逐渐发展到“适度密切割、多尺度裂缝强加砂、多级双暂堵和全程穿层”模式。为促进立体缝网压裂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对立体缝网的表征、压裂模式及参数界限的确定、“压裂–渗吸–增能–驱油”协同提高采收率的机制、一体化变黏度多功能压裂液的研制、石英砂替代陶粒的经济性分析及“设计–实施–后评估”循环迭代升级的闭环体系构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厘清了立体缝网压裂技术的概念、关键技术及提高采收率机理,对于非常规油气藏新一代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需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体积压裂 立体缝网压裂 立体缝网指数 压裂模式 参数优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功勋井焦页1HF增强型体积压裂突破十三年回顾与启示
4
作者 贾长贵 《天然气工业》 2025年第5期87-101,共15页
焦页1HF井是继北美后首个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的发现井和功勋井。为了让业内了解中国页岩油气压裂自主创新与迭代融合历程,打造页岩革命新质生产力,系统回顾了焦页1HF增强型体积压裂(Enhanced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E... 焦页1HF井是继北美后首个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的发现井和功勋井。为了让业内了解中国页岩油气压裂自主创新与迭代融合历程,打造页岩革命新质生产力,系统回顾了焦页1HF增强型体积压裂(Enhanced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ESRV)技术研发与实践,剖析了地质工程和开采特征,明确了成缝机制等关键理论技术、主要启示和下一步研发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焦页1HF井深水陆棚优质页岩发育,顶底板和保存条件好,脆性好,黏度矿物适中,天然裂缝不发育,层理缝发育,应力差异大,水平段长1007.9 m,主体穿行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中上部层位。压裂施工中增加压裂液黏度,提高缝内净压力,压开层理缝等力学薄弱环节,结合脆性页岩压裂人工裂缝,即使在应力差异大的情况下,也形成了复杂网络裂缝。②焦页1HF采用100目陶粒+40/70目+30/50目覆膜砂支撑剂组合和高效变黏粉剂滑溜水,创新实施提升净压力、压开层理缝、控近扩远、控液增砂和变黏度变排量变砂比ESRV压裂,共15段/36簇,用液量18716 m^(3),加砂量1551 t,排量8~12 m^(3)/min,滑溜水降阻率78%,最高砂比27%,率先试获稳定高产气流,实现战略性重大突破,历经稳产降压和定压递减两个阶段,现已累计自喷生产页岩气约1.8×10^(8)m^(3),缝控储量采收率大于50%,示范引领了焦石坝区块页岩气井普遍高产和涪陵页岩气田高效开发。③压开层理促复杂、控液增砂强导流和变黏扩体提产量是ESRV压裂技术关键,突破了天然裂缝不发育、应力差异大难以形成复杂裂缝等页岩压裂传统认知,丰富了压裂理论,混合压裂、组合加砂和高效变黏滑溜水已成为世界非常规油气压裂的标准做法。结论认为,焦页1HF高产突破和涪陵气田的高产稳产是页岩气二元富集和ESRV压裂理论技术指导实践的典型案例,展现了中国页岩气千米水平段最终可采储量(EUR)(2~3)×10^(8)m^(3)的资源动用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为中国页岩革命自主创新提供示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功勋井 焦页1HF ESRV压裂 回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声学造影超材料颗粒设计与性能模拟
5
作者 郭肖 庞伟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浩东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由于传统声波探测技术依赖地层物性差异,因此识别范围和精度受限。为解决该问题,基于质量弹簧结构模型,利用声学超材料独特微观结构的声学原理,设计了3层结构的声学超材料颗粒,优化了材料的结构尺寸,优选了材料的组成,建立了超材料颗粒... 由于传统声波探测技术依赖地层物性差异,因此识别范围和精度受限。为解决该问题,基于质量弹簧结构模型,利用声学超材料独特微观结构的声学原理,设计了3层结构的声学超材料颗粒,优化了材料的结构尺寸,优选了材料的组成,建立了超材料颗粒的声学特征模型,以表征被动发声超材料颗粒特殊的声频和声强特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声学超材料颗粒的性能,结果表明,声学超材料颗粒具备特殊声学频带,且特征频率随着粒径减小逐渐升高。在声学禁带频率范围内,声波无法穿透超材料颗粒群,大部分被反射;在声学禁带频率范围外,声波可以穿透超材料颗粒群。声学超材料颗粒具备井下声学强化造影能力,具有评价井筒完整性和监测压裂裂缝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井下监测 颗粒设计 数值模拟 特征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